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沈雁秋陆元武 > 第398章 又要来知青了

第398章 又要来知青了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第二天,逮着一个空闲的时间点,村长站在村中间拉着大家开了个小会。


他们这个村子规模很小,小到都没法构成一个独立的生产大队,而是和周边的其他好几个村子一起并称为“途家坡第七生产大队”。


因为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生产队长自然不在他们村子里了,而在别的村子里。


毕竟生产队长要看选举嘛,在农村这种看重姻亲和人情的地方,一般都是哪个村子人多,生产队长就会落在那个村子里。


于是,他们村里要是发生了事情,只能是村长顶上去。


这个村长也是他们自己叫叫的,在行政级别上应该和副生产队长差不多。


生产队里有啥事也都先通知村长。


村长就说啊,马上就要安排新一批知青下乡来了。


以前那些知青都没有轮到他们村,都安排到其他村子里去了。


但这次生产队长发话了,他们村里必须安置几个!村民们议论纷纷:“知青们啥活都干不了,还贼能吃,咱们也不要!”


“你说不要就不要?


!生产队给的任务,你去和生产队长说啊!”


村长说。


“我就说嘛,有好事哪里轮得到我们。


我听说,他们接待过知青的村子里,一个个都烦死知青了。


细皮嫩肉不好好做活,倒是引得村子的年轻人人心晃动的。”


有个大娘高声说着八卦,“我们村一直都没有知青,还当是运气好呢,结果这就来了……”村长没理会这些爱讲八卦的老娘们儿,叭叭叭地吸了两口旱烟,继续说:“为了迎接知青,我们手里有两个任务。


第一个,知青来了住哪里?


咱们村里没有空余的房间,要么临时给他们建一个,要么就让知青住在老乡家里。


生产队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名额,我琢磨着为了两个人重新起栋房子不值当,你们看,有谁愿意接待知青的。”


村长这话一说,大家立刻都不吭声了。


就知道会这样!村长又叭叭叭地吸了两口旱烟说:“谁家空余房间多,谁就得出把力。


这样,要是安排来的是女知青,别管一位还是两位,都住在胜男家。


胜男,你有意见没有?”


都被点到名字了,刘胜楠自然说自己没有意见。


她家的房间确实有富余。


村长又说:“那如果来的是男知青,住胜男那里就不合适了。


要是男知青,来一位就住赵菊家,来两位就分开,一个住赵菊家,一个住张千家。


大家有意见没有?”


赵菊是沈土银表妹,她家就在沈家隔壁。


在这个时候,一般大家说谁谁家谁谁家,这个谁谁就是一个家庭里能够当家做主的人,一般都是男人。


但赵菊的情况比较特殊,她是这个村的闺女,嫁去了别的村,守寡后又带着儿子回来了。


村里人拿她当自己人,尽管她是一个女的,提到他们家时,以前说沈西梅家,现在都说是赵菊家。


赵菊家也是一个院子。


正屋有内外间,沈西梅住了内间,赵菊带着孙子天天住了外间。


正屋两旁还有偏屋,赵菊儿子赵红旗带着媳妇张冬妹住了左偏房。


右边的偏房都空着,用来堆柴火和杂物了。


收拾一间屋子出来给知青住,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赵菊心里清楚,虽然她也不耐烦招待外人,但她能在娘家村子里立足,就不能只占便宜不吃亏。


她便点着头说:“行,没啥问题,要是有男知青,就住我家里吧!”


村长又问大家:“其他人有意见吗?”


大家纷纷摇头说没有意见。


在这个时候,因为砖头很紧缺,想造一栋新房子不知道有多难,谁家没有几个儿子呢,谁儿子成亲不需要单独一个房间呢,因此大多数人家里的房子都是不够住的。


本来兄弟俩住一起,哥哥先结婚了,弟弟就不能赖在哥哥房间里啊,只好去厨房里搭一个临时的窝,就这么囫囵地住着。


这种情况很常见。


因此大家都不敢有意见。


你说了有意见,知青就得住你家,你乐意吗?


村长满意地点点头:“行啦,知青的住所问题,咱们算是解决了。


胜男、赵菊和张千都是好的,都乐意为集体解决麻烦。


咱们也不能让他们吃亏,对吧?


就象征性地给他们三家记上几个工分,不多,就意思意思,当是知青住了他们房子给的房租。”


一般人听到这个,都没觉得怎么样,因为现在的粮食很紧缺,其实生产队都有欠着他们粮食没有还的,那些工分积压在那里,总有兑换不完的。


多给刘胜男他们记几个工分,那真的不影响别人什么。


但张家人是最爱占便宜的,而且他们家人口多,粮食是最最不够吃的。


张家那老太太,就是吴春花的前婆婆,就叫到:“村长,你之前也没说要给工分啊!早知道给工分的话,我就让知青住我家去了。


这不公平啊!”


村长抬起眼皮子看了张家老太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少瞎比比!你们家哪里还有地方能住人?


知青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帮我们建设农村的,总不能让他们去你院子里打地铺吧?


非要让知青住你们家去,行啊,不拦着你,给我腾个正经的房间出来。”


张家老太顿时就说不出话来了。


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家是真没地方能住人了!她底下五个孙子呢,五个孙子都娶了媳妇,这家底就薄了不少,五个孙子都生了不止一个孩子。


如今她有三个孙女就在厨房里睡着,白天把床铺收起来,晚上再搭回去。


村长又看向大家说:“摸良心说,谁都不乐意自家住一个外人。


你们要是觉得给房租不公平,那行,咱们不安排知青住老乡家了,就在以前那个山神庙那里,把那个破庙彻底推了,重新起排房子给知青住。


你们觉得怎么样?


知青马上就要来了,咱们得赶赶工,谁上山砍树,谁和黄泥糊墙,谁扛木头上梁,咱们要好好合计一下……”这会儿地里的活正多呢,大家天天在地里干活,累得像死狗一样。


再加上肚子总吃不饱,没啥油水,其实谁也不爱动。


如果再抽出时间来给知青造房子,太累了!造房子哪有那么容易的,这里头都是需要格外卖力气的活!想想就觉得苦!村里这些年轻劳力,一个个都在那里摇头:“没意见没意见!我们都没意见!就应该给房租!”


大家还格外鄙视张家老太,觉得她忒能搞事了。


有大娘心疼自家的男人和孩子,哪里舍得让他们再去花力气造房子啊,直接冲上来冲着张家老太破口大骂:“你这个老东西,就知道你这个人从根子里都坏透了,占多少便宜都觉得不够的……不公平?


哪里不公平了?


你他娘的把话给我说清楚!”


赵菊和吴春花呵呵笑着,站在一旁只管看好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