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重返黄金年代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开建筑公司

第二百三十七章 开建筑公司

作者:江华苏芷柔 返回目录

路上耽搁了一会儿,吴家兄妹吵了一架,二十分钟后,车子才开进吴家村。


“啪!”


吴铁刚下车,就挨了一耳光。


“我回来晚了一步,你就把村民都拉走了,幸好没出事,否则我饶不了你。”


吴炳生咬牙切齿地瞪着儿子。


为了方便接活儿,他配了一部汉显寻呼机,开车回来前,吴妤用江华的大哥大,让寻呼台,给父亲发了几条留言。


吴铁垂头丧气,像个小学生一样,站在那里认罚。


“江总,这次的事情,真的是多谢了。”


吴炳生教训完儿子,又侧脸感激地看着江华。


“我也是适逢其会,多管了下闲事,还得感谢您,教育了一个好女儿,帮我分担了不少工作压力。”


江华手里提着礼品。


“江总,你这太客气了。”


吴炳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他是当包工头的,接触的都是有钱老板,但是像江华这么谦和的大老板,他还真没遇到过。


“爸,江总登门,你不能让人家老是站在外面吧?”


吴妤在一旁小声提醒。


“瞧我这脑子,都是被这个混球气的,江总,寒舍简陋,还希望别嫌弃。”


吴炳生又瞪了儿子一眼,热情邀请江华进屋。


吴妤的母亲,是个普通的中年农妇,在江华进门后,她端了一杯糖水过来,请江华饮用,这是这边欢迎贵客的礼节。


“吴叔,客套话就不说了,咱们聊正事儿,您现在手里,有多少建筑工人?”


江华寒暄了两句后,直奔主题。


“都是一个村子的乡亲,差不多一百来人吧。”


吴炳生事先收到女儿留言,知道江华是过来谈生意的。


“人数少了点。”


江华自言自语嘀咕了一句。


“江总,营房那边的工程量,应该不大,都用不上一百多人。”


吴妤分析说。


“我不是说这个,我在三垭那边,有几个大工程,一百多人太少了,远远不够。”


江华现在考虑的,是自己的那摊子事。


“江总,真要有大工程,我在村里,还可以再拉一百人出来。”


吴炳生眼睛一亮。


吴家村是当地的大村,村民除了日常种地,农闲时都在外面当建筑工,吴炳生在村里威望高,组织个两百人的建筑队,还是可以的。


“还是不够。”


江华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他的几个工地同时开工,用人规模,至少也要五百人才够。


吴铁震惊了,妹妹工作的地产公司,他去看过,还以为就是个皮包公司,没想到人家是深藏不露的大鳄。


“隔壁黄家村的黄老头是泥瓦匠,徒子徒孙不少,他可以拉个两百多人的队伍出来。”


吴炳生沉吟了一下说。


“我爸说的,是黄家村的族长,我哥未来丈人的堂兄。”


吴妤赶紧在一旁解释。


“我是这样想的,我打算开一家建筑公司,购置一批建筑机械,你来当经理,我需要的是专业的建筑工人,你慢慢帮我培养。”


江华的想法比较长远。


现在刚起步,他对建筑工人的要求不高,能用就行。


但是随着事业扩张,他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并且懂操作建筑机械的工人。


“谢谢江总看得起,我一定努力去做。”


吴炳生神色激动。


他在包工头这个行业,算是发展到头了,现在能更进一步,他当然很感激江华,给他这个机会。


“老黄那边,你去帮我沟通,如果他愿意加入建筑公司,待遇上我肯定不亏他。”


江华交代了一句。


在吴家吃过饭后,江华便告辞。


吴家父子目光江华的皇冠离开,心情依旧有些激动。


“爸,妹妹之前跟的,不是个女老板么,怎么变成了男的?”


吴铁还是很久之前,见过孙缈缈一次。


“你管那么多干嘛,踏实做事,少打听八卦。”


吴炳生一巴掌拍在儿子的后脑勺。


车里,江华在思考事情。


“分公司那边,规模肯定是要扩张的,你重新找个办公场地。”


他过了一会儿说。


“好的。”


吴妤沉稳地握着方向盘。


这个女人外貌条件不是很优秀,但是工作能力,让人挑不出毛病。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香江的三位豪门大少,在江华替他们引荐了杨学斌后,都各自忙于自己的一摊子事情。


琼州地产圈子,关于那个养殖傻大户的传闻,并没有冷却,反而越传越热。


大家小圈子聚会,吃饱喝足之余,都要把这个脑壳缺弦的二傻子,拿出来说笑一番,能够从中,找到很多的乐趣。


只不过,这个傻大户挺神秘的,大家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让好多想要骗傻子的人,扼腕叹息,这年头,肥羊难找啊,这种二傻子一看就很好骗。


明珠城,位于琼州省会椰城,是这边成立经济特区后,最早开业的娱乐场所之一。


这个名字,代表了高消费,时髦,奢华。


“走,上明珠城去!”


这是在琼州做生意的老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海宴阁,是明珠城档次最奢华的包间。


“一哥,你最近有些忙啊,大伙儿有些日子没聚了。”


说话的家伙,几乎把嚣张两个字,写在脸上,斜靠在包间的真皮沙发上,毫无形象的把腿翘在茶几上。


“心烦,不想聚。”


一哥叫沙平,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家为什么不喊他三哥,而是喊一哥,当然是有原因的。


他三十多岁,留着猫王的发型,眼神深邃,是个有魅力的男人。


“还是为了地的事儿?不是我说,你当初怎么想的,跑去海塘湾那穷乡僻壤拿地,现在砸手里了吧。”


嚣张哥大大咧咧地说。


“别提,再提我翻脸。”


沙平淡淡瞥了嚣张哥一眼。


嚣张哥立马哑火了,连坐姿都端正了不少。


“一哥,其实你那块地,未必找不到买主,养蛤蜊的那个二傻子,你听说过吧?”


一个瘦子脸上带着几分讨好,凑过来说。


他叫何斯年,与江华一个省的,正是陈水金苦等的那位衙内。


在这伙人的圈子里,他是咖位最小的那个。


“你不会以为一哥的地靠海,那个二傻子就会买吧,这得多傻的人,才会再拿一块荒滩养蛤蜊?”


嚣张哥斜睨着眼睛说。


“说了也是白说,大家谁都没见过那个二傻子。”


一个身边坐着漂亮妹妹的公子哥说。


“不对呀,秦哥见过,那二傻子还包了蜈止洲岛养山羊呢。”


嚣张哥把目光,投向坐在角落的一个青年。


青年身形笔挺,一个人坐在那里,显得与这群人格格不入,正是江华见过的那位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