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学魔养成系统 > 238 豆腐脑与灌汤包

238 豆腐脑与灌汤包

作者:给您添蘑菇啦 返回目录

差五分九点,省队集训签到完成。


解老师楼道里抽完最后一支烟后,踩着点儿进了教室,一路谁也没看,闷头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三个歪歪斜斜的大字——


解其纷。


写完后,扔下粉笔点着黑板道。


“看清楚了啊,其中的其,纷争的纷,别给我写成刘继芬的芬。”


稀稀落落的笑声中,解其纷直接坐上了讲台,像是聊天一样冲一个班的人努了努嘴:“一共就七天,咱们也别浪费时间,这次集训,我这里有两个路子,时间有限,只能选一条走。所以我先问一句,请问谁想接近物理学的真相?举一下手。”


这第一句就给人问呆了。


但还是有三五人反应过来,高高举起了手,包括祁英男在内。


“行,我知道了。”解其纷接着问道,“谁想提高竞赛成绩,举一下手。”


这次有七八人不太肯定地举起了手,祁英男的手则始终没有放下。


“两次都没举手的,你们干嘛来了?”解其纷摇头苦笑道,“行行行,我知道你们选择困难,咱再重新来一次——”


“想接近物理学真相的,实验培训部分我会带你们参观真实的科研级实验室,有机会的话还能上个手,理论部分我会给你们讲前沿知识。”


“想提高竞赛成绩的,咱就做题讲题,咱蓟大最不缺的就是竞赛冠军,由他们来给你们讲比任何老师都管用,我一个个都帮你们拽过来。”


“时间和资源都有限,两条路咱们只能走一条,少数服从多数。”


“下面,想接近物理学真相的请举手,想提高成绩的别动弹就行了。”


一通解释过后,举手的只剩下两个人了,比第一次还少。


一个祁英男,还有一个低年级的旁听生。


“行吧,我知道了。”解其纷也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一跃跳下讲台,冲陆阳道,“你组织一下,9点30基础教学实验室集合,我出去拎俩物竞实验冠军去。”


吩咐完毕后,他便插着兜往教室外走去,期间已经掏出烟叼进嘴里了。


班里人虽然搞不懂这位老师,但如果真能请来实验冠军进行辅导,仅对竞赛而言,肯定比多数大学老师都管用。


陆阳就很无辜了,集训开幕讲话什么的本来是副院长的事情,现在推来推去,只能让他一个普通学生来了。


唉,没办法,为了保研,硬着头皮上吧。


陆阳就此走到讲台前,叹了口气说道:“对不住大家,解老师比较有个性,但他其实是我国第一个IPhO冠军,当时才16岁,之所以没得满分,是因为他英语太差了,没读懂题。”


嗡隆隆!


全班惊诧。


这就是蓟大么?随便出来一个人都这水平?


一个学生迫不及待问道:“既然解老师成名这么早,现在一定有不少成果了吧?”


“这个……科研这种事是要熬的……而且有运气成分。”陆阳尴尬道,“不过请大家放心,解老师对竞赛的理解一定是本校最好的,这次集训能请到他不容易。”


陆阳说完这些话,突然有种长大了的感觉。


对全班学生,说谎话连眼睛都不带眨的,不知不觉我已经这么成熟了么?


下面又有一学生问道:“学长,那我们见到他,是不是应该叫解教授?”


“这个……他本人不太喜欢教授这个称谓,还是叫老师吧,其实叫他名字也没关系,他不介意的。”陆阳拍了拍手道,“好了,下面我说几点要注意的地方……”


……


物院大院里,李峥独自坐在一个石凳上,倒也没急着走。


正所谓大老远的,来都来了,就算只呼吸一下物理的空气,也是极好的。


遥想昔日,别说蓟大,连科大、理工大自己都不太敢想,与林逾静这样的人相比,更是身处两个世界,互相连看都看不到。


而如今,自己已真真正正坐在了这里,距离最宏大的目标,也不过咫尺之遥。


不知道,真上大学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状态。


遐想之间,一股烤烟味儿飘了过来。


李峥皱眉扭头,解其纷正好掐了烟,插兜坐在了李峥身旁。


“别想了,没啥意思。”解其纷拍了拍李峥的肩膀,“真喜欢,就去国外吧,IPhO是个好机会。”


“?”李峥下意识往旁边挪了挪,考虑到对方是蓟大老师,也不好当面驳斥。


“李峥是吧。”解其纷指着教学楼笑道,“你仰望它的时候,只能看到上面露给你的那一面,就会想像的特别神圣美好,什么时候你真登上去了,就该见识到什么叫一片肮脏了。”


李峥闻言直接站起了身:“如果真是这样,解老师您为什么不出国?”


“我英语不好。”解其纷煞有介事点了点头,“最TM烦英语了。”


“……”


“哈哈,行了,你爱咋地咋地吧,不唠叨了。”解其纷也起身朝外走去,走出七八步又突然回头道,“学好数学,能学多好学多好,不仅是竞赛,将来也很重要。”


“嗯……”李峥怀疑地点了点头。


这指点还真是简洁啊。


……


离开物院,李峥准备走的时候,刚好路过之前化学省队集训时经常光顾的早点摊,想着他家豆腐脑还挺好吃的,便溜达过去要上了一碗。


摊主见李峥面熟,也便把豆腐脑盛得满了一些,多撒了些香菜。


正要递向李峥,李峥突然抬手道:“再来2/3勺卤汁,多谢。”


“哦?”摊主这便为李峥续了多半勺,轻笑道,“小伙子,不怕咸么?”


“不咸。”李峥自信地接过碗,“您今天豆腐和香菜给的不少,不多来点卤汁,就不够味了。”


摊主这才注意到,原来是放调味料的量已经形成了习惯,明明多给了人家豆腐,却忘记配上相应的卤汁。


这样的失算,是不该出现在老早点摊上的。


摊主一方面颇为惭愧,另一方面,再望向李峥,不禁肃然起敬。


想不到,这位面熟的小伙子,年纪轻轻,已经是一位老豆腐脑食客了。


临近收摊,也没什么客人,摊主便颇有兴致地打量起了这位年轻的老食客。


李峥这边,端着豆腐脑坐定,点上些许辣油,拿起勺子,慢条斯理地?出一整块半辣半不辣的区域。


摊主看着那一勺豆腐脑,不禁信服点头。


这里,就展现出吃豆腐脑的水平了。


一方面,想让味道均匀,就要适当搅拌。


可一旦搅拌,就会破坏豆腐的整体感,本来整块润滑的豆腐脑,会变得支离破碎,毫无口感。


而真正的老食客,一勺子下去,一定是整块的豆腐,外加刚刚好的卤和辣油。


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李峥舒舒服服吃下一勺后,美滋滋地抿了抿嘴,接着稍微端详,又稳稳地?出了下一勺。


就这么吃了三五勺后,摊主已经露出了圆满的笑容。


哼,这小子的造诣,比想像中的还要高深。


须知,豆腐脑的每一勺都是有讲究的,要平均分配调味料。


吃到最后如果只剩下白豆腐,那就没了味道。


如果只剩调味料,那之前的体验也便不极致了。


说来简单,没个十几年的功夫,休想真做到每一勺都平均分配。


非说的话,这是个数学问题。


设豆腐脑总量为X立方厘米,需要Y勺吃完,且每勺?出的大小近似。


设调味料总量为Z毫升。


那么,每勺对应的,则是X/Y立方厘米的豆腐脑,以及Z/Y毫升的调味料。


再加上香菜和辣油的不确定性。


想做到完美分配,势必要引入微积分和极限。


可即便做到了完美计算,却还要面对人类目测的不准确性,与人类双手的不稳定性。


可以说,完美的吃豆腐脑,就像欧式几何一样,只存在于抽象理论之中,不可能真正实现。


但这并不妨碍人类追求完美。


就好比说,1厘米这个长度是抽象的,虽然无法分毫不差的达到,但人类可以不断地提高精度,越来越接近这个准确度的极限。


而此时的李峥,就是这个极限的挑战者。


他的每一勺,在摊主眼里,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


转眼,半碗豆腐脑吃完,摊主看着碗里的状况,已然瞪起了眼。


豆腐脑的大小刚好减少了一半。


调味料的厚度也刚好减少了一半。


完美……太完美了……


正惊叹间,一个戴眼镜的圆脸女孩走到摊前,打量起蒸锅上堆得老高的包子笼。


“汤包,最下面的一屉,谢谢。”


摊主只听声音,便知道是谁了,笑着摇了摇头,抽出了她指定的那一笼包子:“新蒸的,放心吧,再来一碗豆浆?”


“哈,您都记住啦。”女孩笑盈盈地接过包子,运到了李峥背后的桌前。


摊主盛了一杯豆浆,对这个女孩,同样满怀敬佩。


如果说那个小伙子是老豆腐脑,那这个女孩,就是老灌汤包。


灌汤包的学问,并不比豆腐脑少。


最简单的一条——一定要吃新蒸的。


如果是早就熟了,放在上面保温的包子,时间久了,包子皮很可能会与笼屉沾在一起,那样夹起来的时候会破掉。


对灌汤包来说,破掉,是一种毁灭性的体验,不亚于考试的时候圆珠笔填答题卡带来的毁灭。


因此,精明的老灌汤包食客,一定提前观察好厨子的排笼手法,锁定好最新的那一笼包子,在刚好蒸熟的时候截胡。


圆脸女孩交了钱,拿过豆浆,做到李峥身后的座位上,略显心急地抽出了筷子,夹在一个边缘的汤包的包子口,轻轻抖了几抖。


摊主嘴角微扬。


这可不是慌乱,而是追求极限的品味时间。


至于这抖几抖,一来,是让灌汤包底部黏在笼屉上的部分稍微松动些许,降低一会儿夹起包子时的“破皮率”。


二来,也是让汤包内的油脂与肉馅混合均匀,免得汤汁太腻。


果不其然,女孩抖了几抖后,夹着包头稳稳一抬,便将整个汤包夹起,没漏一滴。


下面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圆脸女孩夹了汤包,并未急着入口,而是放在了勺子里,轻轻戳了一个小洞,接着夹起包子,任汤汁流满一勺,这才将勺送到嘴边,轻轻吹了吹,最后抿嘴吸净。


“呼……”女孩露出了圆满的表情,品够汤汁后,才将剩余的包子塞入口中。


就是这样,汤包的核心是汤,而非包。


若是一口塞进口中咀嚼,反倒是主谓颠倒,流失了汤包的精髓。


但,这样“倒汤入勺”的吃法,却并非最完美的。


难道,是因为那个么?


摊主满怀疑虑地看着圆脸女孩夹起了第七个包子。


这一次,她没有往勺子里放,而是一仰头,叼在嘴巴上。


来了!


只见女孩轻轻一咬,在皮上咬出一个缺口后,只“吸溜”一声,便将美味的汤汁吸了个干净。


这才是最完美的吃法。


女孩显然是知道的。


之前没有这么吃,只是因为太烫了,需要倒进勺子,吹一吹才可以。


可若是等待其自然冷却,便又多了汤包黏在笼底破包的风险。


第七个开始吸,基本就是最佳解决方案了。


看着百年来的事物,在蓟大的校园里后继有人,摊主欣慰一笑,收拾起摊位。


有些传统,早已被颠覆。


有些传承,才刚刚开始。


见摊主收摊,这一男一女也加快了吃早点的节奏,几乎同时交上了碗。


英雄,此时才狭路相逢。


“李峥?”圆脸女孩惊道,“你怎么又……”


“你是……”李峥却看了女孩很久,才有些畏缩地说道,“沈……沈学姐?”


“靠,才这么几天就不认识了?”沈一云擦了把嘴骂道,“白眼狼!”


“不是……我记性很好的,是你的问题。”


“我?”沈一云一眯眼,“嗨呀,夸人变漂亮了就直说嘛~~~”


“好好好……漂亮了,漂亮到认不出了。”


“你这话怎么这么不真诚?”


“哈哈哈。”摊主笑道,“人家不好意思说你变胖了嘛,胖了好看。”


沈一云脸色一狞,拉着李峥便走了。


摊主并不知道,这句话让他永远失去了一位硬核食客。


李峥和沈一云一路朝东门走去,闲聊过近况后,他才得知原来IChO决赛已经结束了,闭幕式大概在蓟京时间今天下午4点左右开始,揭晓排名。


“所以啊,要不要一起看直播?”沈一云问道。


“不会耽误你工作学习么?”


“嗨,这还在“五一”假期呢~”沈一云双手拉着李峥道,“来吧来吧,不想看周成环史洋他们拿奖吗?”


“倒也……挺有意思……”李峥想了想说道,“不过时间还早,咱们闲着也没事儿干,好久没来蓟大了,还是有些怀念一些事的。”


“比如?”


“五公里跑。”


“……”沈一云退了一下。


“来嘛来嘛。”李峥反过头拉起了沈一云,“别放弃自己,加油,努力,要坚强。”


“不是……一公里可以吗……”


“开什么玩笑?那连前戏都不算,五公里没那么难的,一开始确实有濒死的感觉,但习惯了就可以游离于生死边缘了。”


“别……别……你回去吧,ICHO什么的不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