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召唤万界之神话帝皇 > 第四十八章 天子门生

第四十八章 天子门生

作者:回到原初 返回目录

“娘娘,随我们来...”


宫女太监们将慕慕带到百花阁。


百花阁很大,布置细腻,充分显示着皇族的尊贵,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宫女太监,见到慕慕,都会恭敬行礼,叫一声娘娘。


慕慕只感到心跳加速,好像皇帝的一句话,让她一飞冲天,成为这后宫中的主人之一...


“他...”


“他刚才说,有时间来看我...”


慕慕突然想到,李祀最后说的话。


就在慕慕胡思乱想间,一位太监快步走了进来。


“娘娘,请随我来。”


“太后要见你...”


太监的话刚落,慕慕彻底惊呆了。


她万万想不到,堂堂当朝太后,竟然要见她?


要知道,太后乃皇帝的生母,虽然没有什么官职加身,但却是天下间最尊贵的女人...


太后常年居住在永安宫,哪怕朝中那些一品大员,也无缘得见,慕慕原本只是御花园的花匠,更加没资格面见太后。


但现在,太后点名要她去永安宫...


一时间,慕慕脑海一片空白,下意识的跟着太监,来到太后居住的地方。


永安宫。


太后坐在主座之上。


“你就是陛下新册封的美人?”


太后仔细打量了慕慕一眼。


其实,以太后的身份,完全没必要去见一位‘美人’...


但慕慕不一样。


她可是皇帝第一位册封的美人。


太后之前还在担忧,皇帝似乎对纳妃没什么兴趣。


只不过,因为选秀一事搞砸了,太后也不好意思再组织一次选秀。


只能这么干着急。


但如今,皇帝竟然开始纳妃了...


虽然只是一个美人,不是贵妃之类。


但太后相信,这是个开始。


想到这,太后看慕慕愈发顺眼起来。


如果不是慕慕,皇帝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想到纳妃...


“在哀家面前,不用紧张,陛下既然册封你为美人,以后,你跟哀家,就是一家人。”


太后和颜悦色道。


“慕美人,你服侍过陛下吗?”


太后不动声色的问了句。


“启禀太后,我...我没有...”


慕慕俏脸一红。


太后所说的服侍,她当然知道什么意思。


“没有啊...”


太后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表现出来。


“来人,教慕美人一些宫中常识。”


太后话音刚落,数位永安宫女官走了出来,将慕慕领了出去。


慕慕一开始还以为,太后口中的宫中常识,是一些礼仪...


但等到女官开始教导后,慕慕发现,这些常识,都是一些让她面红耳燥的事情。


...


李祀返回长生殿,继续开始批阅奏折。


作为皇帝,一定要勤政,这也是李祀给自己定下的底线。


就在李祀批阅奏折的时候,近侍太监走了进来,躬身道:“陛下,礼部尚书在殿外求见。”


“宣!”


礼部尚书进入长生殿:“见过陛下。”


“何事?”


李祀合上奏折,望向礼部尚书。


“启禀陛下,科举在即,请陛下选定主考官,主持本次科举!”


礼部尚书恭敬道。


大唐科举每年分期举行,为大唐选举大量人才。


然而,在李祀看来,大唐的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程度的弊端。


大唐科举制度,由主考官一手操办。


这就导致了,这次科举的所有考生,都被归到了这位主考官门下。


这些考生,对外声称,是这位主考官的弟子。


由此,等到这些考生步入官场,自然被归到了主考官的派系之中。


这样一来,朝堂之上,自然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师门裙带关系...


这些拥有师门关系的官员,在官场中相互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将官场当做自家的私有地。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上,眉头紧锁。


他允许百官们之间相互争斗。


因为,没有哪一位皇帝,希望看到,群臣们同仇敌忾,相亲相爱。


但斗争的前提是,将大唐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而非为了自己的私利,抛弃大唐的利益。


例如大唐上任宰相元载,他借着皇帝对他的信任,在朝堂上做到一手遮天。


私底下收受贿赂,并且多次利用科举考试主考官的身份,将无数考生拉倒他的派系之中。


时间一久,整个朝堂上,都是宰相的派系,宰相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至于皇帝...


皇帝的话没有宰相重要。


李祀一脸阴沉。


虽然,当今朝堂,在他数次清洗之下,所谓的派系早就散了。


朝堂之上的群臣们人人自危,深怕皇帝的刀,下一刻落在自己身上,哪有什么时间经营派系。


但李祀知道,朝堂上的派系根源,在于科举制度。


只要不改变科举制度,派系的隐患,就永远存在,总有死灰复燃的一天。


只是,科举制度,是为大唐提供人才,提供新鲜血液的制度,决然不能废除。


那该如何解决派系之争呢?


李祀突然想到宋朝的科举制度。


宋朝的科举制度,基本延续了大唐的科举制度,只是在某些细微之处进行了改变。


宋朝的科举制度,没有主考官。


考生们需要经过解试、省试和殿试。


解试由各地进行,通过解试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通过省试后,所有考生,需要参加殿试。


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名次也是皇帝钦定,如此一来,最后通过殿试的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非主考官的门生。


这样一来,极大的加强了皇帝对朝堂官员的控制。


自此之后,朝堂官员,皆是天子门生,所谓的派系之争,从根源上被瓦解了。


毕竟,大家都是皇帝的门下,属于同一个派系,就算要争,也是为了皇帝利益而争。


“科举制度啊...”


李祀站起身,心里微微感慨。


“礼部尚书!”


李祀话锋一转。


“臣在!”


礼部尚书硬着头皮道,自他提到主考官一事后,陛下就没有说话过,这让礼部尚书心里揣测不安。


李祀沉吟了片刻,继续说道:“传朕旨意,今后科举考试中,取消主考官制度,增加殿试一项,殿试由朕来亲自主持!”


礼部尚书听完,脸色微微一变。


“礼部尚书!”


李祀望着礼部尚书,开口说道:“你应该不会让朕失望吧?”。


“臣必然不负陛下厚望,臣定会第一时间,将陛下的旨意,贯彻在科举考试中!”


礼部尚书头冒冷汗,连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