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体内有个黑洞 > 第266章 时间膨胀效应

第266章 时间膨胀效应

作者:明渐 返回目录

用了八个小时。


水滴3号飞船,回到了蓝星。


这一个月的忙碌,卫明身体上没觉得有多累,但精神消耗有点大,所以还是颇为疲惫。


其实所谓的精神消耗,差不多等同于小黑的消耗。


不吸收任何物质的情况下,让物体不断的加速、减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且是不小的能量,将能量等同于物质的话,每往返蓝星、火星一趟,小黑可能要消耗几十公斤的质量。


是挺多的吧?


此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每在蓝星、火星之间跑一趟长途,他手上戴的那块一天误差不超过十秒的机械手表,误差会明显扩大上百秒,一般是要慢了两三分钟。


科学家解释这叫“时间膨胀效应”,即速度越快的物体,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时间会过去的越慢。


比如经常坐飞机或高铁的人,便会有所感觉,他的时间仿佛变少了,手表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延迟,外面的世界,则仿佛发生了很多事情。


实际上,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假如把时间比作一种特殊的波,速度较快的物体,会导致波长缩短;质量过大的物体表面,也会在引力的作用下,波长被压缩。


比如在大质量黑洞附近,由于引力近乎无限大,所以时间波也被压缩到极短的程度,黑洞附近过去一天,其他地方可能过去了十天,由此导致了时钟的不同。


卫明顿时恍然大悟。


难怪,难怪时间会慢上那么多。


想想水滴3号的速度。


再想想他整个人都被包裹在小黑的引力半径里,那里的引力当然不是一般的大。


双重因素作用下。


时间膨胀效应当然十分明显。


不,或许称之为“时间压缩效应”更加贴切,因为他的时间被压缩变短了,相较于他人,每趟来回都少了近百秒。


当然,正常情况下,人类的寿命是相差不多的。


卫明的时间少了上百秒,不代表他的寿命少了上百秒,寿命还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相同寿命的情况下,卫明可以多见证上百秒的未来。


每跑一趟,积累百秒。


跑的趟数多了,会感到卫明要年轻一些,衰老的不够明显。


如果“时间压缩效应”更明显一些,积累的差距更大一些,当卫明100来岁的时候,可能世间已经过去了300年。


如同按下了快进键一般。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确确实实是真的。


时间也是一种物理规律,是某种特殊的“波”或者“场”,并不是对所有人、对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如果时间真的平等、一视同仁,那么这个宇宙不可能诞生,黑洞也不可能存在。


从物理学意义上说,“时间是平等的”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只是哲学意义上的道理。


所以卫明心里一动。


回到蓝星后,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把没有信号的智能手机、机械手表,放在水滴3号的上层控制舱顶部,然后让小黑开启引力半径,只作用在篮球大小的范围内,却吊起了近千吨重的水滴3号。


集中在顶部小范围的引力,至少是上千个G的大小。


又为了不让手机、手表被引力压坏,卫明特意将它们包裹在均匀的引力场中,然后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抵消引力的拉扯。


如此吊了一整天。


随后把手机、手表都拿了出来,看看它们所显示的时间。


手机时间:11时56分4秒


机械手表时间:11时55分58秒


将二者平均一下。


时间被压缩了4分钟。


可见在强引力+高速的情况下,时间压缩效应十分明显。


甚至,考虑到如今的小黑,最大速度能够达到0.25倍光速的程度,拉拽着水滴3号,以0.2倍光速飞行不成问题,施加上百G、上千个G的加速度也不成问题。


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膨胀公式,在0.2倍光速、上千G的引力环境下,卫明的衰老速度,至少可以延缓一半,即外界的时间快了一倍。


卫明在该环境渡过一百年,外界则过去了两百年。


“这……”


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如果时间快慢误差只有三五分钟尚能接受。


足足相差了一倍,这该怎么办?


岂不是他在宇宙浪了五十年,回来老婆就黄土一抔,自己比儿子、孙子还大?


这还搞个毛?


此前他还计划着在太阳系中好好旅游一圈,将来有考虑去几光年外的附近星系转一转,搞一次长途旅游。


现在看来,跑到越快、距离越远,把家人搞没的概率越大。


家人、爱人都没了,去搞这种旅游还有意义么?


卫明觉得这是没什么意义的,最在意的人都没有了,旅游一趟、孤苦伶仃,简称“孤儿游”,比某点孤儿院的失孤理由还要合理。


解决办法有两个:


要么带着全家一起去旅游。


要么尽快搞定,让人类尽快摆脱生老病死的束缚,打破寿命的限制,逆熵而行,实现长生不老。


宇宙的资源无限丰富、空间无尽广阔,让人类如癌细胞般永生不死没有什么,宇宙这么大,还怕这点“癌细胞”么,不要太多虑了,相当于区区人类而言,宇宙资源就是无限的,可以无限度的开发和索取,单银河系内就有2000多亿颗恒星,先把这块地图填满再说。


所以卫明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二个方案,大力发展医疗技术,最终实现人类的永生。


毕竟旅个游还得拖家带口的全部带上,这算真正的旅游么?


于是。


接下来的整个6月、7月,卫明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上,甚至弄了一些药物过来,在自己的体内,拿少量细胞做试验,观察药物的实际效果。


由此大大加快了的进度,多个关键节点取得突破,短短两个月取得的成效,可能超过了两年,令无数科学家惊喜若狂、信心暴增。


不过到了七月下旬。


整个蓝星所有人的注意力,还是放到了另一个地方——火星之上。


龙哥,埃龙·马斯克,顺利着陆到了火星表面,代表全人类,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壮举。


停留了五个小时,取了一些土壤样本后。


着陆器上升舱发动机出现故障,无法起飞,无法与环绕火星上方的轨道舱进行会和,返回蓝星。


氧气还剩下26小时耗尽。


接下来的结局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