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有一棵神话树 > 第五百三十三章 纪夏的太苍方略

第五百三十三章 纪夏的太苍方略

作者:南瞻台 返回目录

太苍阙乐成就近神台,有大河、洪流异象袭来。


让秘境中修行的三万修士亲眼见证了一尊神台强者的崛起。


照例,太初王在上乾宫中摆下宴席,宴请阙乐,又宴请百官、诸将军、强者赴宴。


宴会散去,阙乐又单独觐见纪夏,感谢纪夏赐予她这样的机缘,让她得以让深埋在血脉中的传承复苏。


纪夏与阙乐相谈许久,又讨论了很多修行上的碍难,阙乐这才离去。


时间过的不可谓不快,转眼间,十一月将要结束。


转眼间,这个日寂已经要过去一半了。


太苍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发展。


除了几尊神台强者之外,并没有多少人知晓百域大劫的事。


但是王庭下达的命令,却不断变得尖锐。


比如规定太苍挨家挨户都要藏有兵器,兵器不得带出家门院落。


比如太苍学府的课程,开始逐渐倾向于教授攻伐神通。


再比如,太苍开始大量检测招收天赋出彩的子民,进入登宵营中,接受训练。


朝会之上,纪夏看着手中的玉折问道:“对于诸多参战军伍的赏赐,是否已经全部落实?”


上将军白起出列,道:“太苍军伍,按照军卒杀敌人数,对于所有军卒行进赏赐,除了王庭定下的财物赏赐之外,还有军阶赏赐。”


“斩敌十卒,赐一庭军阶,战敌三十,赐二庭军阶,斩敌一百者,赐三庭军阶。”


“斩敌军将领者,按照敌军将职,再行行赏,得益于玄机阁影像符文妙用,多方摄录,诸多军卒的赏赐,都已经落于实处。”


“太苍银卫亡去八百零三人,重度伤残,无法再战者,一百零七人,都已经从怒焰军、惊霄军中补足,怒焰军、惊霄军共计死伤七千二百三十一人,都已从登宵营选择出类拔萃的预备军士补足。”


纪夏微微颔首,道:“战死儿郎的杀敌数也要统计,并且以十倍于尚存战士之财物赏赐之。”


白起躬身应是。


纪夏想了想,灵识一动。


一旁的景冶立刻向前。


他手中多了一块巴掌大的珍贵扁平玉石。


纪夏接过玉石,又拿起桌案上的圣笔。


静心凝神之后,纪夏面色郑重,在玉石上写就四个字。


“陆瑜。”纪夏放下圣笔,开口。


陆瑜出列,向纪夏行礼。


纪夏将玉石递给景冶,景冶又走下玉台,递于陆瑜身前。


陆瑜从景冶手中拿起玉石,仔细一看,之间其上写着:


英灵之府。


“让天工府派工匠临摹玉石,制成令牌,我太苍子民,家中但有军卒战死,得以赏赐我英灵之府令牌。”纪夏沉声道。


“遵命。”陆瑜退下。


纪夏环顾宽敞殿中的诸多太苍大臣。


他们的修为也愈发精深,其中修为拔群的,甚至是已经神通六七重。


毕竟,而今的太苍大臣,终日食灵米、饮灵泉,丹药熬练躯体,导练灵元,提升天赋。


更何况,哪怕这些大臣白日里忙于处理政务,到了夜晚,还是能够进入噎鸣秘境中修行。


修行时间比起其他国度的任何存在,都要长出不少。


再者,现在又有了润世天云,他们的修行速度几乎能够比拟中等国度的天之骄子。


如此种种条件之下,太苍一尊年老大臣,拉倒小国中,也是修为决定的存在。


强大的修为使得他们的精神愈发饱满,让他们几乎感觉不到疲乏。


偶然心中感到劳累,也要天丹府炼制的明神灵丹,服食之后,又会变得精神抖擞。


大臣尽心,百姓辛勤,太苍各项政令,都变得愈发无阻。


太苍子民的生活,也称得上日新月异。


唯一状况百出的,还是许多迁移而来的人族子民,看到太初王庭对于人族子民的热切关怀,就开始有意作妖。


但是当他们发现,平日里谦和的官员,一旦发现他们得诸多恶事时,顿时就会变得狰狞无比。


太苍是个奇怪的国度。


这里法治和人情并行。


不过执法者的人情明显不会让恶人收益。


所以许多犯下极大恶行的人族,都被当众斩首。


斩首之时,还有官吏挟带灵元,高声诵念被斩首者所犯下的律条。


不足斩首之罪者,则关入暗牢,严格按照律条处理。


斩首其实还不是最为严重的刑罚。


最严重的刑罚是黥面之后,流放太苍国境之外。


黥面则代表此人已经被太苍驱逐,不再受太苍庇护。


国境之外,多得是痛恨太苍,却敢怒不敢言的流民、亡国修士。


这些被放逐的人族,结果可想而知。


如此种种举措。


太苍完备的律治体制,在逐步确立。


在太苍子民心中,已经树立起了—犯法者,依律惩治的基本印象。


但是另一方面。


纪夏却又不想让太苍变成毫无人情味的律治国度。


因为纪夏清楚的知晓,前世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申不害变法,就将韩国彻底塑造为一个律治机械。


变法后期的韩国,毫无人情可讲,阴谋、律典漏洞整日被人钻营,美德、仁爱几乎无存。


所以纪夏在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命令圣文府。


让诸多先士、文博士不断结合诸多典籍,取长补短,撰写出一本本极富正面意义的典籍,并下发各个学府,再由学府传达于所有太苍子民。


“治一国,教化万民当为首任。”


纪夏看着自己在桌案前写下的文字。


这行文字由来已久,早在他下令修建少学、府学之时,就已经有了这一行文字。


治国要有方略,而纪夏的治国方略倒也简单。


一共只有区区两行文字。


“民生、国力、军力、城建齐头并进。”


“教化万民,贯穿所有方略之中。”


教化万民,在纪夏眼中,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虽然愚民便于统治,但是在如此乱局之中,一人强、万人强,乃至千万人强,似乎都无济于事。


只有一个国度,一个种族亿万万子民共强,人族才有出头的余地。


朝会结束,纪夏回归秘境,专心修行。


是夜,一股无匹伟力,从远处迸发。


纪夏心头狂跳,灵识汹涌澎湃而出,眼眸中又有大日冉冉升起,看向太都之外。


这股伟力是从白骨凝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