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修仙路上谁是真 > 第三十四章:“讨董”前奏(一)

第三十四章:“讨董”前奏(一)

作者:疲懒的道友 返回目录

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很简单的道理,有了这太守,劉霖以后在招募人才时,就可以非常明确的任命一官半职了。


新上任的渔阳太守劉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自己的一番努力,终于没有让人失望。


从最开始在涿郡遇到关、张二人,后来为了紧抱当时幽州牧劉焉的大腿,那真算是拉下了大大的脸面。


不过,这效果也是相当的好。有一句古语怎么说的来着?


“人要脸树要皮,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劉霖深感古人之智慧。


能说出如此精辟之言,当真是高深莫测啊,而自己也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次剿匪成功,朝廷的封赏有点出乎劉霖的意料之外,定然是幽州牧劉虞给了天大的面子。


劉霖的感觉没有错,正是因为他积极的表现和成功剿灭了张纯、张举的作乱。


再加上劉虞对劉霖的印象很好,劉虞想要壮大汉室宗亲的实力,一番计较之后算是提携了劉霖。


新上任的劉霖回到渔阳城中,派人将还在右北平的妻子蔡琰接到渔阳来。


然后与幽州牧劉虞交谈了一番,大概就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历练,下官现在想要闭关一些时日,突破现今的修为。


劉虞听了之后就让他放心,幽州之事他这个幽州牧自然会管理一二。


而这幽州牧劉虞又加封太尉之后,境界竟然短时间从金丹中期,提升到了金丹后期。当真是不可思议。


劉霖当然知道在那小说话本之中天下大乱,但是确是不知,这幽州牧劉虞可不是简单的人物。


要说为何?


因为当汉献帝被董卓控制的时候,冀州刺史韩馥、渤海太守袁绍等山东众将是准备立同为汉室宗亲的劉虞当皇帝。


劉虞坚决不肯,此事才作罢,当然这些都是后事,就不作详表了。


一个差点当上皇帝的人,气运自是非凡。


战争过后的渔阳城,充满了祥和的气息,虽然北地依然寒冷,但是生存在这片土地的人们,自然有其自己的生存方式。


如果远离兵患,远离盗贼,那日子还是平平淡淡的才好。


现如今因为黄巾作乱,冀州、青州有百万的人口往幽州而来。


多亏了幽州牧刘虞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也多亏了渔阳太守劉霖剿灭了盘踞在幽州的张纯、张举等人。


幽州牧劉虞,渔阳太守在幽州之地声威日浓。


而此时的劉霖正在和自己麾下的将领谈话。


“现如今,战时已毕,我当闭关一段时日,提升境界,不知诸位如何安排?”劉霖问道。


“大哥,我与二哥同样准备闭关一段时日,这番厮杀,积累了许多杀伐之气,可以冲击金丹中期了。”


张飞一脸的高兴,毕竟现在这修为增长可以说是相当的快了。


“末将也需巩固境界,闭关一段时日。”张辽才突破到金丹期不久,需要巩固一下修为。


“末将也是如此。”姜白、周仓、言表也这样说道。


“既然如此,现今也无战事,大家就多多提升自己。”劉霖下了结论。


于是一行人在经过了这许久的战乱后,又归于平静起来。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那日,在省中筵会上,袁绍与董卓拔剑对立起来,董卓被李儒劝阻,而袁绍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向冀州而去了。


董卓在宴会之后,因忌惮袁绍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于是问计于侍中周毖、校尉伍琼。


此二人给董卓的建议是,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封他一个太守,以安其心。董卓于是同意了,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之后董卓听说废帝在后宫内颇有怨言,于是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李儒命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


这个董卓很是有些意思。


一边情况,他放纵士兵掠取财物,盗掘文帝陵,自己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


搞得洛阳百姓苦不堪言,洛阳百官担惊受怕,夜不能寐。


而另一边,他听李儒的建言擢用名流,提升声望。


将之前受到宦官迫害的一批人提拔起来,委之于高官厚禄,又提拔了一批有名望,有本事的人。


比如任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侍中汝南伍琼,不过这两个人以后在“讨董”一事中为诸侯内应。


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zhou)为豫州刺史。


这三人就更不用说了,“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中的三位。


若是董卓知道日后是如此际遇,怕是要先砍杀了这几人。


当真是不知晓他心中所想,难道是因为大权在握,迷失了自我,太过于膨胀起来?


还是说身为边关将领,要为支持自己的凉州集团提供福利?


或者说是因为现在已经陷入无人可用的状态,需要用高官厚禄起拉拢他人?


这汉朝朝廷上的利益集团相互纠葛在一起,真是相当的棘手。


终究是因为汉朝立国已久,深入人心,这其中隐藏的关系太过于复杂了。


******************************************


董卓现在有些混乱的行为暂且不说。


袁绍此时心情也有些复杂了。


要说为何?


因为自家的一番算计终于有了效果,现在算是舒了一口气。


只不过后续的事情还是要好好的谋划一番。


现在自己一身金丹中期的修为,又为渤海太守,也算是地方实权官员了,很符合自家的心思了。


袁绍轻笑了一声。


袁绍想着,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


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虽说早逝,但是在这样的家族中可谓是压力颇大了。


更重要的是自己虽然是长子,但是却是庶子。


“庶子!哼!”袁绍冷哼了一声。


袁绍一个人坐在书房之内,周围一个侍奉的人都没有,甚至连灯火都没有点燃,周围漆黑的环境让人感觉有些阴冷。


此时的袁绍就像是一只野兽,静静的隐藏在黑暗之中。


只有在遇到猎物之时,才会露出自己的獠牙和爪子。


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


他二十岁时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够让袁绍感到满意。


在当濮阳县长期间,父母相继离世,而他身为长子自然需要尽孝道。


就这么一连串的事情下来,整整六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整整六年啊!若是能提早六年时间,当时这皇道气运浓厚,自己若是能身居高官,怕是已经到达金丹后期了!”


袁绍颇为愤恨的想着。


“这卢植、皇甫嵩、朱儁等人的实力现在也下降的厉害,那卢植离职时可只有筑基修为了,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过自家根基牢固,断然不会如此!”


每个人的心思大抵都是如此,总觉得别人的错误自己不会犯,人的性子便是如此了。


袁绍虽然也是英才,但是也不能免俗。


要说袁绍为何怨念如此之大,只是因为袁绍母亲仅是个婢女,袁绍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颇为低微。


而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是嫡子。


身为嫡子的袁术,自然没有去当一个小小的县长,老早时间就已经被举荐为孝廉,经多次调任做到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两人际遇如此不同,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如何能让人心中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