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秦凡周雨兰无弹窗 > 第1069章 探探口风

第1069章 探探口风

作者:全文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郑建宁点点头,“我今天还是有收获的,至少知道她不反感我。”


“等有机会,我先探探我爸妈的口风。”


张丰点头道:“你只能这样了,先做通父母的工作再说吧。”


“我给你说啊,你要趁热打铁,不要和灵儿断了联系,知道吗?”


郑建宁抓了抓脑袋。


“我怎么找她啊?”


张丰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你还真够笨的,你有电话,有微信啊,实在不行,你就每个月去针灸一次。”


郑建宁抚额,“不会吧,你出这个馊主意。”


在战士们坐的中巴车上,众人还在对凤凰女和宇文向晚的表演议论着。


而另一辆车上。


“燕妮姐,也不知道先生在南疆怎么样了。”宇文向晚边开车边说。


凤凰女看了下手机,依旧没有秦凡的回音。


“先生还没有回话,大概又是在大山中吧。”她反过来安慰宇文向晚。


“没事的,先生做事一向很认真,总是亲力亲为,那边信号不好。”


说实话,与秦凡失去短暂联系。


的确让两人担心,一个是发誓要守护秦凡一生,一个是当秦凡是长兄。


他们的生活和使命就是以秦凡为中心。


直到晚上,秦凡才回的微信,果真是进了山。


看到秦凡平安的信息,凤凰女就放心了。


她出了房间,准备去找韩灵。


现在郑建宁喜欢上韩灵,她曾经是小文的战友,肯定是要帮韩灵把把关。


不过,她和秦凡是一样的心思。


时间一晃就是一周。


在南疆边陲的秦凡、谢胜利、狄朝贵也终于用两只脚把整个望夫乡走完。


桑塔拉每天都是停在乡村路旁,他们挨家挨户的走。


陆续又发现几名血吸虫慢性患者,都是30岁以上的年龄。


在走访过程中,凡是发现老百姓有一些小感冒,肚子疼的小毛病。


秦凡都是顺便进行了治疗。


人心都是肉长的,秦凡的认真态度感染着谢胜利、狄朝贵,更感动了望夫乡的老百姓。


他们说,秦凡是国家派来的大救星。


这一圈走下来,三人都变黑了,变瘦了,脚底打出无数个水泡,可精神面貌却非常好。


秦凡没有停留,而是在走访完的第二天返回了县城。


当谭冠英见到他,都是吓了一跳。


望夫乡人口最多,最分散,条件也最艰苦,秦凡竟然是第一个完成。


“秦先生,你还真是拼命三郎啊,说说吧,你有什么感受?”


她亲自给秦凡倒来一杯茶水。


“谭副部长,我是这样考虑的…”


秦凡便把自己掌握的情况说了下,还把整理药方的设想谈了谈。


总的来说,就是发挥中西医的各自优点。


西医见效快,针对急性血吸虫患者的治疗的确效果很突出。


但急性转为慢性和晚期,西医就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相对在慢性疾病方面的治疗,中医的优势就比较明显。


谭冠英听了秦凡的汇报,很是赞同。


“秦先生,你先好好休息下,这两天你琢磨下这个处方。”


“等所有人都全部结束,我们再汇总开个会。”


秦凡点头同意,回到招待所的住房,一番洗浴后,又美美地睡上一觉。


他便开始琢磨这个药方。


在中医学上,虫蛊、蛊毒的记载与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


经络隧道阻塞,血瘀气滞,肝脾同病是一个主要的发病机制。


他把血吸虫患者的症状进行了分类,甄别为纳呆者、胁痛明显者、腹胀盛者、腹泻者、黄疸者。


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基础处方。


党参、白术、丹参、茯苓、五味子、当归、郁金、香附、红花等。


随后,他又针对每一种慢性或晚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添加不同的药材。


比如纳呆者就在基础方添加鸡内金、山楂。


胁痛明显者就加入柴胡、陈皮。


在药材上尽量挑选常见的药材,还要效果不减。


还要做到让基层医疗工作者便于掌握,容易操作。


这无疑是打破了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法。


晚上,张圣杰从乡下返回。


他对秦凡的这个提议很是感兴趣。


结合他的走访情况,两人在一起讨论到深夜。


慢慢地,这个处方就有了一个很成熟的方向。


两天后,陈惕守他们也结束了走访。


谭冠英再次组织会议,秦凡在会议中介绍了中医处方。


随后,来自部里的六名医生,都人手一份。


再次下到各乡,按方进行治疗。


在京城,直属机关的住宅区。


郑建宁从车上下来,提着一些东西走进一栋小高层中。


今天又是周末,他回家来看望父母。


郑建宁还有一个弟弟,但没有在京城,而是在异地工作。


母亲孙蓉早退休在家,父亲郑知文已经退居二线,只等年龄到了就退休。


郑知文是文职少将,科研技术干部。


可以说,父母都是很有文化,但又非常传统的人。


开门进入客厅,却见到郑知文戴着老花镜蹲在阳台上。


“爸,你在干什么啊?”郑建宁把手中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郑知文听到儿子的声音。


说道:“哦,我给这几颗君子兰换下盆,都烂根了。”


“怎么又在换盆?”


郑知文苦笑着摇头。


“都是你妈太勤快吧,三天两天的浇水,凡是把花养死的,大部分都是太勤快造成。”


“呵呵,妈是闲不住,见天气大,生怕你的花干着了。”


“我妈呢?”郑建宁问。


“市场买菜去了,来,给我搭把手。”


郑建宁蹲下去,帮父亲郑知文的忙。


这时,房门又打开,郑建宁的母亲孙蓉提着菜篮子走进来。


“妈,我回来了。”郑建宁喊了一声。


孙蓉见儿子在家,笑吟吟地说:“建宁啊,你黄阿姨说,她有个侄女,今年才25岁,是国企中的中干…”


郑建宁一听,顿时就一个头两个大。


“妈,你就安心养老吧,不要操心我的事好不好。”


郑知文抬头从眼镜后看了儿子一眼,“我在你这个年龄时,都有你弟弟了。”


孙蓉也唠叨起来。


“你看你都30岁了,还没有一个喜欢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郑家连媳妇都娶不上。”


“爸、妈,只是一般的女孩,我看不上。”郑建宁笑着说。


“哦,你的意思是有心仪的女孩了?”孙蓉诧异地问。


郑建宁一顿,矢口否认,“我哪会有,你们别想太多了,我要找也要找自己喜欢的。”


孙蓉没好气地在儿子脑袋上推了下。


“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哪有一眼就看中的。”


话递到嘴边,郑建宁便顺着母亲孙蓉的话说:“怎么会没有啊。”


“我有个战友最近遇到感情上的事,就非常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