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真的只是村长 > 836 别人都要求搞更先进的,你居然让我们设计性能更落后的

836 别人都要求搞更先进的,你居然让我们设计性能更落后的

作者:葫芦村人 返回目录

“之前土地平整出来,都是为了更好的种植蔬菜,现在又开始种粮食……”


这事情,刘福旺可没有先跟他们商量。


甚至马文浩跟严劲松都不知道。


“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吧?咱们这边修机场,会占不少耕地,大队水库修建起来,水源也方便了很多,山上的土里能浇灌,在山腰上的平地,抽水也方便……”


刘春来看着两人。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粮价上涨太多了,再加上周围的大队都开始种植蔬菜,我爹担心没最后没人种粮食……”


生态种植。


本来就在大队发展规划中。


山上的水库,山下的水库,都是为了后续配套发展。


平整土地,小田改大田。


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种植,使用机械化。


“当初贺炎钧教授帮着我们规划的,两位领导还记得吧?”


刘春来问他们。


两人点头。


“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在我们大队放太多的产业,土地保留得多,也是为了后续的发展……”


“可这跟种粮食有关系?”


许志强问道。


作为一名农业县书记,他比谁都知道粮食重要性。


可没钱,就没法发展。


现在整个幸福镇,已经能吃饱,需要解决的就是发展需要的资金等问题。


结果,带头的葫芦村。


又倒回去了。


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育种基地只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生态种植。这里有当初贺教授帮我们规划时候的一个项目计划书……”


刘春来起身,从办公室书架上找了一份项目书。


“关于农业发展的?”


吕红涛惊讶地看着刘春来。


之前根本就没听过。


一直都认为刘春来是准备彻底工业化。


周围那么多的大队,甚至是周围几个县,都可以作为配套的。


“种植养殖,规划化;建立一个生态循环产业链?”


看完后,吕红涛才愣愣地看着刘春来。


尤其是看到上面的落款日期。


那是最早刘春来刚当上大队长时候的。


“我爹跟族里的老人,都是地道的农民,虽然说目前买粮没有任何问题,就连交付国家的粮食,也都可以买到。可粮价上涨了不少……”


刘春来说的是事实。


整个幸福镇,把原本的望山公社、青山公社等并入了进来。


一个长达十公里的产业集群带,让大量耕地变成了工业建设用地。


葫芦坝一带,又在开始建设配套的生活区。


为后续县政府搬迁做前期准备工作。


这就导致大量耕地流失。


刘春来开始没有什么感觉。


在他看来,全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就是平原地带。


而不是山区。


可刘福旺不这样认为。


到处都要发展。


老头在这块的眼光,足够长远。


工业得搞,农业得要。


“我爹在这上面投入的精力不少,就为了吃饱饭……现在别说我们整个大队,就连整个镇,种植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了……”


刘春来提醒两位领导。


蔬菜种植是少不了的。


两人面面相觑。


“领导,我们这也不知道啊。之前确实规划过,如果不是刘春来大队长不同意,葫芦村那边,会有更多的工厂……”


马文浩确实很为难。


作为镇长,根本就管不了葫芦村。


人家要怎么发展,他们干涉不了。


“有规划,为什么提前没有汇报?”


许志强很不满。


“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始……”严劲松解释着,“这或许跟望山公社那边有关。之前谷子他们提供,稻子1角3分钱一斤,现在已经涨到2角2了……”


“……”


还有这样的事情?


两人显然不知道。


“从几个公社合并,成为镇之后,咱们这边一直都在发展工业,每年的上交提留都没少。加上目前蔬菜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粮食更缺,我们也希望从周边镇调粮……”


严劲松看着两位领导皱眉头。


说出了真实原因。


粮价上涨太多!


“刘福旺那样的人,只希望进,不愿意出的。”


许志强叹了口气。


算是明白了这事情不意外。


最早搞彩电厂,土地集体收回来。


连地里还没长成的庄稼都给挖了;这会儿,不缺钱了,又开始准备自己种植粮食。


“也不只是这样,周围大队种植的蔬菜,都会交由刘支书手里的蔬菜贸易公司,每斤他们有几分钱的利润;可粮食,他们亏太多了,他们大队的上交提留,全部都由大队负担……”


严劲松解释。


马文浩听得一愣一愣的。


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看来,自己这个镇长,还是没有跟刘支书处好关系啊。


这些并不知情。


通过许志强的解释,两人算是明白了。


蔬菜种植的利润,远不如贸易高。


粮食生产,不只是亏本与否的问题,而是葫芦村里面很多人不适合进工厂。


四五十岁的人,即使强行安排进工厂,反而会导致工厂生产成本的增加。


“他这是不想让人赚他们的钱!”


许志强听完,骂了起来。


“不对,他不是说准备搞育种中心?”


吕红涛摇头。


现在水源解决了,葫芦村那边小田改了大田,种植什么都方便。


刘福旺是准备种植粮食。


可人家是要搞育种。


“是要育种啊,可他们是为了自己种植……”


严劲松一脸无奈。


马文浩算是明白了,急忙补充着,“他们大队,每个生产队,都建了养猪场,都是自己育种,自己食堂消耗,卖出来的都很少……”


葫芦村下设的产业很多。


各个工厂,都是有食堂。


平时的采购什么的,他们大队能出的,那都不会有外面的什么事儿。


“这老头……”


许志强什么都没法说了。


“现在他们大队的发展规划,变了吗?”


吕红涛问两人。


两人都摇头。


机场是个意外。


可同样的,机场修建的过程中,会填平很多地方。


一些土脚薄弱,原本不适合种植的地方,在改造后,也能变成来良田。


葫芦村的规划,是否改变,他们不知道。


“不会改变的。”


刘春来摇头。


可这话,没人相信。


“从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按照规划发展。”


规划,是当初贺炎钧帮着做的。


那时候,其实就说过准备跟省里农业大学合作。


只不过,一直都没有落实下来。


老头子现在可是准备到苏联西伯利亚去搞土地种植粮食跟蔬菜。


种地这事儿,老头子放不下的。


“他人呢?”


“去蓉城那边了,就是要落实这事情。”


刘春来说道。


城镇化是很好,各种都方便。


可刘春来不喜欢周围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


旁边就是未来的城市跟工业园区。


而他们这边,环境打造好,成为周围人休闲娱乐的地方。


一直都没改变的。


“你们一直说打造旅游产业,现在也没见到啊。燕山寺已经修建好了,磨盘寨还没动……就连所谓的农家乐,也没有出现啊……”


“羊还不肥。”


刘春来摇头。


很多人休息的时候,都是回家去了。


也有小年轻谈对象的,会往他们山上跑。


可人家出门都自己带水。


吃饭什么的,直接就回去了……


不合适。


不过,大队里,已经有几户农家开始搞这个了。


却都没有上规模。


刘春来一点都不着急。


现在先打造环境。


“那边的第二批人员,什么时候到?”


许志强不再问这个。


问了也没用。


刘春来不说实话。


他们父子两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发展得越好,对县里的好处也就越大。


“第二批得等到十多天之后了。”


刘春来说道。


他同样在等苏联的技术人员到来。


“现在最愁的就是各种设备的转运,工程机械也要一段时间才到。”


汽车厂的建设速度,不慢。


天府机械厂目前已经开始制定各种工艺标准。


同时,也开始消化一些第一批到达的技术资料。


在苏联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度很快。


“你们汽车厂那边,好像对你很不满?”


许志强问刘春来。


“苏联技术人员希望的是我们按照瓦兹技术直接生产,我否决了,要求他们改造,把成本降低到一万五……”


让许书记意外的是,他本以为刘春来不会解释的。


他解释了。


“为什么非得降低技术标准?虽然成本降低,对销量有好处。”


吕红涛也不解。


在他们看来,技术越先进越好。


刘春来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


正好,他得去天府机械厂一趟,直接就跟两位领导一起走了。


瓦兹面包车,算得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面包车了。


分时四驱。


双油箱。


超强越野能力。


配备大马力发动机。


……


这些东西,在这年代,绝对属于先进的。


可问题就在于,这些技术太先进了。


先进,意味着价格就昂贵。


也意味着技术复杂。


生产成本更高。


从技术资料跟第一批苏联技术人员到了后。


刘春来就要求,这些统统去掉。


怎么简单,怎么来。


结果,苏联技术人员不乐意了。


“刘老板,您怎么来了?我正在跟他们交流……”


见刘春来到来,布里维奇很尴尬。


要不是改变了对这些技术人员的态度,不对他们这么好。


那么,他们就不会不听老板的命令了。


可现在,自己管理不好,那些技术人员拿着钱不干事。


只能体现自己的无能。


“没事,我来看看问题所在。”


刘春来对这货依然没什么好感。


许志强跟吕红涛两人也跟着来看热闹。


即使刘春来挖苦,也不走。


天府机械厂之前生产的汽车,那几乎都是纯手工打造。


底盘跟大梁都有问题。


没跑多久,大梁的焊接处就出现了裂缝。


改进设计后,还没研究出成果。


苏联技术跟人员都来了。


“刘大队长,你咋来了?我们正在研究解决问题。”


汽车项目负责人成邦国也没想到刘春来这时候过来。


“解决方案呢?都十多天了。”


刘春来没好气地问道。


“大队长……”


陈玉和跟马玉民等人同样也过来了。


对于苏联的技术人员,他们可没办法。


甚至要求都不敢提的。


这也导致了问题出现。


很快。


相关人员就坐在了会议室里。


几名三四十岁的中年苏联人,从进来后,愤怒的眼神就没从刘春来身上挪开。


他们感觉到,自己被侮辱了。


别人都希望技术更先进。


眼前这位倒好。


放着好好的技术不用。


非得让他们利用这些技术,却逆推更落后的技术。


如何能接受?


“刘,之前我们就已经解释过,所有的技术都是成熟的!完全可以直接生产。”


还不等刘春来开口。


苏联来的技术负责人契科夫就主动开口了。


他原本就是瓦兹面包车的副总工。


“我知道。契科夫,我想来之前,布里维奇等人应该说得很清楚,你们是来这边工作的。”


刘春来脸上很平静。


却让布里维奇担心不已。


明显他不满了。


翻译陈旭一直都在帮着双方翻译。


这是顾枫等人从东北那边找的。


高中毕业生。


想要做倒爷,亏了好几次。


折腾不起来。


就当了翻译。


“我们强调过。”


布里维奇急忙回答。


“我们只能研究更先进的技术,设计出性能更好的,而没法去设计更落后的……”


“什么叫落后?只有实用,才是好的!瓦兹的技术,确实先进,可有多少市场?知道为什么?”


刘春来问契科夫。


契科夫哪里知道!


他只是搞技术的人员。


“对于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如果谁觉得自己在这里是大材小用,可以申请离开。要是不离开,就得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做!”


刘春来的语气,逐渐变得严厉。


来这边打工,就得听话。


分配什么工作干什么工作。


“刘,我们没有这样的意思。可为什么非得去设计制造性能明显不好的车子。你们国内的道路条件也不是很好……”


另外一名技术员瓦里克莫夫问刘春来。


之前刘春来就这样要求。


没有告诉他们原因。


作为技术人员,真的难以接受。


“因为这样的车,才能把成本降低下来!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政府采购,而是要求可以载人跟载货的客户!一辆十多万的汽车,跟十辆一万多的汽车,谁更有市场?”


刘春来知道,不把他们说服,他们不会那么用心去干的。


PS:看到评论区有兄弟说葫芦碰瓷,真心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小众题材,读者不多,葫芦甚至都没有打过广告,更不会是为了所谓的流量而写……就像以前写军工,涉及到一些大佬,也会写一样。写老祖宗,确实有些生硬,那是加进去的,不为别的,只为表达葫芦自己的敬意。当年葫芦小的时候,生活条件很差,一年别想吃几顿干饭,稀饭里面都会搭红薯以及南瓜等……


有经历过的兄弟,应该能理解。


也就因为种植杂交稻,粮食产量上去……


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