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聊斋写小说 > 第六十八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六十八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

作者:蜀三郎 返回目录

等到一众人商议的差不多时,玉儿也上前凑了个热闹:“姑爷,你可以写首诗挂在店里呀。”


“对对对!”


众人当即附和。


“笔墨侍候!”


盛情难却,顾鸣当即抬手霸气一喝。


对于一个脑子里装着诗词大全的人来说,写诗,能叫个事?


不久后,笔墨准备就绪,顾鸣抓起笔略一沉吟,一首“青玉案·元夕”笔走龙蛇,跃然纸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哇~”


“好~好~”


“妙~妙~妙!”


最后一个字落定,店铺里当即声浪起伏,直有透破房顶直冲云宵之势。


就连一向温婉的聂小倩都忍不住激动地喝彩了几声。


“啪!”


顾鸣也不知哪里把印章摸出来盖了个印,随之喝道:“裱起来,挂上!”


“顾秀才,你打算卖这幅字?”


苏夫人一脸渴求。


“非卖品,挂店里当装饰。”


一听此话,贺永良不由恬着脸道:“那不如再写一幅,一幅太显单调。”


“对对对,姑爷再写一幅好不好嘛……”


玉儿忍不住拉着顾鸣的衣袖撒娇。


“哈哈哈,难得这么高兴,那就再来一幅。”


顾鸣当即执笔,又写下了一幅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幅字的内容可就与书斋的氛围相当贴合了。


“太好了,我现在就去找人裱。”


贺永良自告奋勇,待字迹稍干便卷了起来,一溜烟跑出店外。


之后,一行人又来到院子里,开始现场展开讨论。


院子就两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须得有个好的规划才能最大化利用。


商讨了一阵,顾鸣决定大整改,将院中的所有建筑全部推倒重修。


院子最东侧修一幢三层阁楼,与前面的店铺相连接。


阁楼底层初步规划了大厅、议事厅、会客厅、休息厅、书房等等。


二楼规划琴室、棋室、书画室、雅厅等等。


三楼规划库房与卧室。


至子院子里,假山水池回廊凉亭一个都不能少,还得有下人房。


俗话常说屋不占基,两亩地真要规划好了,也不失小巧精致。


只不过,这么一折腾恐怕又得花几百两银子。


……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这一天,也是远近闻名的元童镇童子大庙会。


元童镇距离郭北县不远,也就十几里地,有山有水有渡口,乃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江南水乡。


童子会的源起,源自于一个古老习俗。


元童镇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童子庙,香火一直很旺。


就连不少外地无子嗣的夫妇都慕名而来,上个香、许个愿,期望来年能够心想事成,生个大胖小子。


后来慢慢形成一个习俗,在三月三这一天,由当地乡绅主持童子会。


届时,将会请出在童子庙供奉数月并由高人开光的木刻童子,抛进水中让人抢夺。


只要符合规则,最终抢到童子者可获赏银十两。


之后再挑选有缘者赠予木刻童子,意为“送童子”。


当然,说什么“有缘者”也只是个由头,实则上还是要看谁捐的香油钱多。


简单来说就相当于是一次拍卖与竞价。


虽说其收益最终落入了一众乡绅手里,但对镇里的百姓来说,依然不失是一次难得的盛会。


不仅有热闹可看,还能趁机卖点吃的喝的,多少能赚几个小钱。


特别是当地的一些精壮汉子,更是摩拳擦掌,一个个等着下水抢童子。


这也是多年沿袭下来的规矩。


下水抢童子的都是本地汉子,而且还得经过一番筛选。


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成过亲,且有儿子;二是身体要壮,年龄不能过大。


每年下水抢夺者多达两三百人,故此,抢到童子的机率并不大。


但是,这是一个传统习俗。


重要的是,除了十两赏银之外,在送童子之时金主还要打赏银子,少则几两,多则数十两。


为了这一大笔赏银,当地不知有多少汉子有事没事就在家里发明孩子,盼望着在报名期间让媳妇生下个大胖小子。


不然,就算报了名也会被剔除。


童子会分三天举办,初二、初三、初四。


正戏,也就是抢童子将在初三晌午时分举办,不过初二便已经有不少人纷纷涌来。


毕竟春暖花开时节,权当郊游踏青。


……


“哇,好多人!”


官道上,玉儿随着轿子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恨不能脑袋后面也长一双眼。


顾鸣也随同而行,充当护花使者。


路上的行人的确比平常多了不少。只不过,顾鸣见识过前世的繁华,倒是见惯不惊,神态悠然。


“顾郎,我想下来走一走。”


聂小倩许是坐的有些累,不由撩开轿帘轻声道。


“嗯,下来活动一下也好……停轿!”


等到轿夫停下轿来,顾鸣又体贴地上前扶着美人下轿,并取下腰间的水袋:“来,喝口水。”


“嗯~”


聂小倩接过水袋小喝两口又递还回去。


没料,顾鸣却又打开塞子仰头喝了一口,还故意咂了咂舌:“水真甜!”


“你……”


聂小倩一脸羞红,慌慌瞟向玉儿。


还好,这丫头正瞟向另一侧,应该没注意到这些细节。


“嘿嘿。”


顾鸣“憨厚”地笑了笑,将水袋塞好别在腰间,随之拉过聂小倩的手缓步而行。


没料这一走,聂小倩似乎越走越有劲,竟然不再乘坐轿子。


或许是手牵着手舍不得松开,也或许是难得出城一次,想要多看看外面的热闹。


不知不知间,远远看到了元童镇的轮廓。


这时候,一路上的人更多了。


其中有两个书生……或者说,是两个书生装扮的男子,手摇折扇,迈着方步,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


只不过,眼神却不时滴溜溜瞟向路上的女子。


其中一个无意回头看了一眼,眼神差点转不回去。


因为他看到了聂小倩。


“咳~”


被顾鸣拿眼一瞪,这才讪讪转过头干咳一声,摇头晃脑地说:“吴兄,这般良辰美景,咱俩何不赋诗一首助兴?”


声音特别大,生怕旁人听不见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