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天才女友 > CQE

CQE

作者:素光同 返回目录

cqe


林知夏像一阵风, 疾速飘向了演讲台。


保安刚要拦住她,谷老师出面道:“她是我的学生, 能代表我们小组。”


近旁又有另一个同学说:“谷老师, 林知夏还是大二的本科生……要不让我去讲, 我跟着谭千澈学了两个多月。”


谷老师摆了摆手,示意那位同学保持安静, 不要出声。他将话筒递给了林知夏, 低声道:“去吧, 上台。”


林知夏攥着话筒,沿着台阶向上走。


灯光聚焦在她的头顶, 她站到了幕布之前, 身姿笔直,自我介绍道:“thank yo,ita scere sreb na ion gro ”


接下来, 她规划了本次演讲的内容:“ro res fon trodthe ihitectre [1jed ihitectrestrontograhy”


此前, 杨术文曾经和林知夏一起出国,他见识过林知夏的外语水平。但他没料到,林知夏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流畅地概括整个小组的近期工作内容。


杨术文倒抽一口凉气:“林知夏的英语发音好清楚,单词连读,重音轻音,我像是在听录音磁带。”


韦若星由衷赞赏:“她用词礼貌,正式, 态度也好。”


杨术文听了一会儿,心情激动又澎湃:“林知夏把谭千澈的论文背下来了,她记得明明白白。”


“她没背论文,”韦若星笃定地说,“她理解了。”


杨术文紧握双手:“真厉害啊,她是真厉害。”


“前途不可限量。”韦若星附和道。


韦若星和杨术文坐在同一排。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林知夏,听她简略地描述实验内容。


记者扛着摄像头,对准了林知夏。老师和同学们神情专注,沉静地凝视着林知夏。在这样正式的场合里,林知夏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讲解每一页上的内容。


她讲得非常顺利,直到她看见倒数第二张。


倒数第二张上,只有四张折线图,没有公式,也没有文字解释。


的标题是“ftre rk”,意思是“未来的工作”。


一般来说,理工科的实验报告都会包含“ftre rk”这一个模块,作者会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路线。可是谭千澈没有在他的论文里提过“ftre rk”,也没有跟别人聊过,这张的内容是全新的、陌生的,与前文毫无关联,谭千澈的师弟们都看愣了。


怎么办?


林知夏抬高了话筒。


汇报厅内一片寂静。


令人尴尬的沉默正在延长。


坐在第三排的一位外国男生忽然举起了手。林知夏以为,他能解释上的折线图。


然而,这位外国男生却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他直截了当地问道:“eoldbe ossible for yoexle bit  ho ers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请问你能解释一下怎么设置实验参数吗?


杨术文面色一变:“上的四张折线图没有名称、没有范围,谁知道谭千澈的新实验是怎么做的?”


韦若星透露道:“那个外国男生,是我们组的同学。他问题多,喜欢较真,年轻的讲师会被他弄得下不来台。”


杨术文生平最痛恨这种学生。他只能寄希望于林知夏:“哎,林知夏能不能想出来?”


“太难了。”韦若星说。


韦若星有一句话没讲出口——她都猜不到那几张图的实验参数,怎么能强迫林知夏顿悟?林知夏才十五岁,她应该在导师的指引中慢慢成长。


林知夏被外国男生的问题难住。十多年来读过的书刊、著作,经历过的实验、项目都在她的脑海里留下了实影,那些影子在瞬息间爆炸,炸得她思路混沌,像是被一阵白烟蒙住了双眼。


她换了个方向,面朝的另一侧。


这时,她忽然想到,上台之前,她瞥了一眼今天的学生出场顺序。下一个演讲的学生将会谈到人工智能……林知夏豁然开朗。


林知夏假设了几组输入数据,又在心中秒算了一遍,果然对上了折线图的走势。她马上宣布,上的四张折线图都是“量子深度学习”的模拟训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