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乾坤说书人 > 第二百七十五章:魔君

第二百七十五章:魔君

作者:忘川三途 返回目录

“天命人意?”


“顺逆行道?”


“此人……又在弄些什么玄虚?”


“哼,管他弄些什么玄虚,如今这般阵势,他还能走脱不成?”


“说书,显然是此人修法,同理于王道龙气,国家法度,都是聚众而成的人道之力。”


“所以,此人每次登台,每次说书,都有指向,之前便是例子,给他三言两语挑起民意,身合法度,最终连大周皇祖都给斩了,此等修法,非同凡响啊!”


“非同凡响又如何,皇室乾坤二老,道门洞庭真君,皆是四境三关,先天绝顶的人物。”


“还有那李老太君,此番为家族计,也赌上了性命,拼上了底蕴,李门红尘修法破至极限,同样也是先天绝顶,且心怀死志,有玉石俱焚之意,更是极端!”


“再加上余下一众先天,此人要说些什么,才能在这等阵势之下逃出生天?”


“这也未必,此人胆敢留下,这般登台说书,必定有所依仗,不可小觑啊!”


“是极,莫要忘了之前教训。”


“此事我等都知,众位先天岂会不晓,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城外十万大军正在合围,宁州各府各县也有布置,便是那人故技重施,再成法度,也可挥动大军强杀。”


“军武为人道之兵,十万大军,合势而行,皇者真龙,天子至尊也要陨落!”


“……”


大戏开幕,但却无人喝彩,戏台之下,一众先天,沉默不语,冷眼旁观。


反是场外,各方看客议论纷纷,将场中局势剖析分明。


一众先天不语,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最后的大势合围。


毕竟,他们是来杀人的,不是来听书的,此时坐下当个观众,完全是因为时机未到。


只要场外大势围成,彻底断去那法度根基,他们就会果断出手,犁庭扫穴。


如此,自是不会给苏问喝彩捧场。


苏问也不在意,从容坐下,醒木一拍,径自开说。


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定场诗一首,台下无回声,众人冷眼,心思各异。


苏问不做理会,自入正题: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百官之中,宰相出列,上奏天子:“而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


“又有一臣,出列补道:“此灾不同寻常,以臣愚意,要禳此灾,需宣龙虎天师星夜临朝,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罗天大醮,奏闻上帝,禳保苍生。”


“嗯!?”


话至此处,众人眼神皆是一凝,齐齐将目光投向张洞庭。


怎一回事?


龙虎天师?


此人早已料到龙虎山会插手,所以在书中添了这么一出,针对这位龙虎天师张真君?


但这怎么针对,书中虚构之事,还能影响现世不成?


众人不解,心中忌惮。


张洞庭亦是蹙眉,眼望台上,再看台下,最终也未言语。


见此,旁人也不好议论,只能按捺心中诧异,继续观望形势发展。


众人反应,苏问视而不见,继续叙说。


“天子准奏,草诏一道,御笔亲书,钦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道脉龙虎山,宣请龙虎天师张真君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洪太尉领旨而去,星夜兼程,终至龙虎山,龙虎山道众恭迎天使,但却不见当代龙虎天师张真君。”


“一问方知,当代龙虎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在山顶结庐,修真养性,不住本宫,如今已派人去请,让洪太尉稍候。”


“道众说罢,又恐天使不悦,便邀太尉游览上清宫,看看这道门洞天,仙家福地是何面貌。”


“洪太尉也是向道之人,听此大喜,当即同众游览,看遍上清宫后,又意犹未尽游龙虎,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走马观花!”


“……”


场内,台下,诸君皱眉,沉声不语。


场外,暗中,众人错愕,满眼惊疑。


“这……”


“此人果然与道门有关!”


“这是冲龙虎山天师府来的?”


“那位张真君对此不知是何看法。”


“那人怎会说这个,莫不是准备由此入手,破此杀局?”


“道门,龙虎山,天师府……”


“嘶!那洞鸣庭华张真君不会是此人暗手吧?”


“这……休要胡说八道,张真君怎会与那人勾连?”


“就是,如若真有勾连,那他说这个岂不是自露马脚?”


众人议论纷纷,望向张洞庭的眼神都有些怪异。


张洞庭双眉紧皱,但还是沉声不语。


见此,左右一众先天也只能按下心中疑问,暗自戒备,继续观望。


虽然理智上,他们并不认为张洞庭这位太上门徒,龙虎山主,会是敌方暗手,内间杀招,但历经姬鸣一事,他们已成惊弓之鸟,实在不敢妄言万无一失。


所以,还是防备一下为好。


对此,张洞庭心中无奈,更是惊疑。


此人究竟欲意何为?


无人知晓!


苏问也不给答案,继续说道:


“诸宫看遍后,众人行至后山,又见一所殿宇!”


“那所殿宇低矮沉闷,不似其他殿宇一般堂皇大气,洪太尉凑上前去,只见朱红大门上,锁着一把肐膊大锁,上有十数道黄纸符箓做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朱印,门上又有一面红漆金字牌额,上书三字——伏魔殿!”


苏问折扇一敲,沉声问道:“这伏魔殿是何处?”


“洪太尉惊疑询问,那领路的道士便答道:“此乃是老祖天师镇锁魔君之殿。”


“老祖天师?”


“镇锁魔君?”


“洪太尉心中惊疑,问道:“那位老祖,那位魔君?”


“道人答道:“自是我龙虎山开派天师,道陵老祖,至于那魔君,小道也不知是哪尊,只知老祖天师将那魔君镇压于此之后,历代天师成道之时,都须来此添上一道封皮,以免镇封有损,走了魔君。”


“如此这般,传承至今,己有几十位天师的镇封,将那魔君死死锁在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