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林送出了巡查组,领地内依然是千头万绪。因为挖矿方法的改进,加上矿工人数增长之后,每天挖出来的矿石数量也直线上涨。
第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运输这些矿石,矿石关系到领地建设的基础,所以问题必须解决。
如果单纯的依靠人力,那意味着还需要招募是矿工数倍人数的搬运工。
至于说马车,那就更是笑话了,这些矿区都位于山里,是典型的丘陵山岳地带,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山区的腹地更是高达500米到1000米,坡度变化急剧,地形十分复杂。
人行走都很困难,除非专门修建供马车行走的道路,可是那样,即使是把黑火药拿出来用,也是造价高昂,工期极长。
以前矿区运输矿石使用的是轮车,由一个人推着的,单轮或者双轮的轮式木车。
但是轮车的载重量低,运输效率很低,其次轮车对于道路的要求也很高,顺坡度必须在10%以上。根本无法增大规模。因为这样的路段一旦大规模运输,只会排成长队,甚至会因为拥挤而出现危险。
针对交通问题,里林就想到了地球时代先进的轨道交通。虽然领地根本没有条件制造钢轨,但是目前只是需要解决矿石运送问题,他立即想到了替代品,木轨道。
既然都准备应用轨道交通,那么这是一场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里林迅速地成立了白堡交通局。
他专门从白堡的小市民和小贵族中招募了一批识字的人,组成了交通局的基础人员。
交通局的任务就是先拿山区练手,也是为了以后领地内的轨道交通吸纳经验。
于是里林召开了交通局的会议,选定木轨道路线。当然对于交通局的新成员来说,这是一个从未涉足过的领域。
他们表现的极其认真,只不过里林不以为意,毕竟都是新手,里林需要的是他们的态度和学习的能力。
里林提出轨道必须通过矿区最集中的地方,这样的话,大部分的矿石都可以通过轨道顺利的运出山区,但是运输距离和矿石聚集过来的距离都要最短,不能因此失彼。
然后就是坡度问题。木轨车是利用自重运行的,所以道路纵向要有一定的顺坡。
按照里林脑海的资料显示,木轨道顺坡的理想坡度是4%~6%,这样木柜车可以保持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最大坡度不能超过12%,当然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有些地形复杂的支线可以提高这些坡度。
其次因为自重原因,道路不能出现逆坡。
再有就是路线问题,线路必须要短,尽可能的走直线。
最后考虑到山区内溪流较多,同样还要跨越一些农田,还会进行修建一些木质桥梁。
交通局的本地人们研讨了半天,又用了六七天的时间实地考察,终于在地图上画出了路线。
于是木轨道也正式开始建设,木轨道主要是依山修建,在跨越低洼地带,和山谷时会铺以修筑桥梁,所以路基主要是以挖土石,和半挖半填两种方法。
大批建筑工人开始沿着规划出的轨道修建路基。因为是山区,可以就地取材。
大量没有技术又身强力壮的工人,沿着规划好的路线批掉杂草和周围的灌木,负责清除道路。然后按照设计出来路基的宽度,挖出路面。
在他们身后携带工具的工人,会对路面进行平整,压实工作,同时负责挖边沟。
路基路面整修完毕之后就是铺轨的工作。
首先从伐木场抽调大批工人,烧炭的工作先停止。
利用水力和工具,木工们开始加工枕木和木轨。
枕木是利用伐木的边材,把直径16厘米左右的树木抛开成为底宽12到16厘米,面宽8到12厘米,厚4厘米以上的毛边厚板。枕木的长度约在1.2到1.5米。
而木轨是利用硬质的树木,锯成宽度和高度均为8厘米的方材,制作的长度两米。
这里李林专门挑选了赫木,因为其他树木经过测试,在摩擦中都会起毛,这会影响运输的。
赫木没有这样的缺点,不过赫木毕竟不是成才率低,硬度极高的铁木,所以根据里林的预期,这种木材虽然也算坚硬,但是用来运输矿石这种重物,使用年限应该只有1年半。
不过它本身就是一个临时使用的东西。况且随着炼钢炉架起,还可以在木轨上加钉铁片来减少木轨道的损坏。
利用木工们加工出来的枕木和木轨,工人们跟在开路大军后面进行着铺轨作业。
他们首先在道路中轴线开掘出宽60到70厘米,深6厘米的浅沟,并在铺至枕木的位置也挖出钱。
李宁在现场作为监工,一步一步向他们传授着。扑至枕木时,枕面高度必须一致,有高凸不平的现象也要用泥土填实。
然后就是木工常见的活计,将木轨接头锯出凹凸口。这样另一边的木鬼就可以对准位置,用铁钉钉牢。虽说还没有大炼钢铁,但是领地的铁匠铺也能保证铁钉的供应。实际上使用竹钉也有类似的效果,但是铁钉还可以回收再利用。
为了施工方便,里林指挥着在路基上拉了一条绳子来确保另一边的木轨轨面与这边是平齐的,平面很重要啊,一边高一边低,很容易翻车。
同时因为将来要承载重量,所以木轨身边的土面被来回的碾实。
因为路线并非一条直线,所以在一些弯曲的地段开始用了略带弯曲的轨条。
从施工效率来看,光是清出路面就需要100个劳动力共10天的工期,毕竟是总长近10公里的矿区轨道。
而要完成所有的作业,近500人的建筑队,也总共需要30天。
里林专门把交通局的成员赶来,让他们一同参与进去,本质上他们也是劳动者,又不是管理者。领地上真正的管理者是里林,领地所有实行管理权力的,他们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里林。
而里林未来的坚实的支柱是这些劳动者。所以不是劳动者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同时交通局还会负责未来的养路工作,等到木轨铺设完成之后,他们每一个月都要带领着木工来进行检查。
主要工作就是路基是否巩固,边沟和轨下横沟的排水条件是否良好,枕木铺置是否牢固,以及木轨的位置是否正确。
同时在大雨之后必须立即检查,因为木轨关系着矿区的运转,所以是重中之重。
根据的资料,使用木轨之后搭配木轨车,运输效率是轮车的6倍将以上,同时操作方便,运行安全,因为木轨车是利用自重在具有顺坡度的木轨上行走,而负责车辆的工人主要就是掌握车辆的速度,或者在平缓的地段稍加推动,操作简单。并且木鬼车的自动设备灵活可以保证运行安全。
其次,受自然条件限制少适合全天候使用,哪怕是雨天,当然考虑到现在领地内的营养成分,拥有夜视能力的工人还在少数,里林下令夜间禁止使用木轨道。
这边修路的工作在紧张进行着,里林已经抽身出来,拉来几十个铁匠,准备进行炼钢。
虽然宣称要大炼钢铁,但是现阶段能做到的依然是小作坊式的。
首先就是请了两位魔法师,按照里林的要求,升起了一座高炉,魔法化石为泥,和化泥为石的灵活应用。
因为魔法的缘故,这些被塑形之后的石材,硬度和内部都能满足里林的要求,不会出现缝隙。
然后按照资料,里林向铁匠们传授炼钢知识比如给鼓风机吹入气体的管道外壁加一个炉子,用来加热鼓入的空气。
以及为了让高炉的温度不至于由于外界的冷空气的进入下降,将高炉中间用格挡分层,分别码放铁矿石和焦炭,加大碳元素和氧化铁的接触面积。
虽然还有更多的新技术,还是受条件限制,以及工匠手艺原因,暂时不能实行。
炼钢炉升起了,但是要练出钢铁来,还需要先炼焦。
里林的领地没有现成的煤炭,大多数是从外地购来的,炼焦炉挨着炼钢炉。
焦炭炼好之后,在炼钢高炉中依次加好铁矿和焦炭和平衡酸性的石灰粉,也终于开始点火。
里林有心使用魔法当动力,却缺乏这个研究能力。最终认命的从领地搜集了几头骡子,用这些骡子作为动力,带着木质的鼓风机运转。
炉内的温度渐渐升高,等到时间差不多后,里林下令铁匠将出铁口打开。
几个铁匠学徒合力用竹竿将出铁口打开,随后,赤红的铁水从炉口流出进入一旁的加热坩埚,坩埚同样用煤炭保持温度。
到这里,耗时七天的炼钢大业终于成功了。
第一炉铁水出炉之后,铁匠们迅速进行加料。
这边有人负责搅拌坩锅内的铁水,另外一组人则利用滑轮系统将原料从高炉加入炉中。
等到第一轮的铁水渐渐地在耐火槽内凝固形成了一个个铁锭后,一位铁匠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大人,这样好的铁,我只在南方的天空熔炉中见过。”
里林点了点头,天空熔炉他也曾在书上了解过,根据现在的知识应该是一个火山口,不知是被魔法改造了还是怎的,被驯服成了铁匠的熔炉。这个大的夸张的熔炉,追溯它的起源,甚至是在神创历之前黑暗年代中那个横跨海峡两岸的帝国。
绕过这个话题,练出来的铁质量好的原因,是经过炒铁铁水中的含碳量大大降低,其次经过加入石灰粉,铁中的含硫量含磷量也大幅度减少。
将这些知识都告知了铁匠,领地内的铁匠都感恩戴德。绝大多数的铁匠都是面容粗糙,老实本分的模样,内心深处怎么想的里林也看不透。
倒是有能说会道的向里林询问了高炉的建法,这个就被里林推给了法师。
不是他不愿意传授,而是现在的建筑艺术,无法保证建出来的高炉内部没有缝隙。所以确实需要魔法的保障。
平常的铁匠又根本请不起魔法师,只有那些领地贵族有这个能力。而当他们需要高炉的时候,就证明他们是要与里林为难了。
所以,里林也算是做一手防备,当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防备很快就不再用了。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