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将应仙 > 第十三章 年关礼

第十三章 年关礼

作者:憾得深 返回目录

三人刚下神行车,此时不过午时。


应图轻呼一口气,脸色轻松惬意,道:“到家咯。”


白蔹看着八街九陌繁华更胜绵州的拂月城街道,有些呐呐无言。


还是竹沥性子单纯些,有些迟疑的问道:“大...大人,您说的穷乡僻壤...便是京城吗?”


应图被拆穿也不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只是打着哈哈,叹息道:


“繁华落寞处,便是吾乡。”


待至应府。


二人看着庭院内高耸入云的槐树,有些啧啧称奇。此时站在前方的应图却是身形一闪,就站到了二人身后。


只见应图嘴上燃着一根清烟,面色淡定的站在二人中间,展开双手,左右手各自搭在二人肩上。


二人顿时感觉身子无法动弹,白蔹不明其意,正欲开口,却见得应图带着二人直直的朝着面前的大树撞过去。


白蔹紧紧的闭上的眼睛,不过颤抖的睫毛还是看出了她内心的紧张。


竹沥则是惊恐出声,“大...”


只是一闪的功夫,三人便出现在一个精致的别院里。


应图斜睨了竹沥一眼,道:“大什么大?”


二人看着这场景的转换,顿时一阵目瞪口呆。


竹沥甚至都顾不上回话,只是瞪大着眼睛,喃喃道:“大人,您会仙术吗?”


应图用食指轻敲了一下二人的额头,二人才回过神来。


看着仍是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的二人,应图轻声一笑。


一抬头,顿时又变得目光深远起来,用充满威严的声音道:


“本座只是元始天尊麾下一大罗金仙而已,世人唤我采花大仙。老道我流连于人间,纳女子为炉鼎。而这里,便是老道我的闭关之所,今日你二人落在我手中,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说完,应图似是觉得不够圆满,嘴里发出低沉暗哑的声音,补充道:“桀桀。”


二女闻言,抱在一起,一步一步的向后退,皆是面露惊恐。


“啧啧,采花大仙,了不起。”


二人正惶恐间,却是听闻一道声音,如清泉流转。


迎面走来一位梳着云髻,似飞琼一般的女子,手中捧着一卷经文,看着三人微笑不语。


应图被拆穿,倒也没觉得不好意思,便拖了张躺椅出来,躺在庭院中,口中随意道:“老妈,我辞官了,顺带拐了两个丫鬟回来。白衣的叫白蔹,绿衣的叫竹沥。”


见到两个小丫头还在发愣,陈怡笑着解释道:“这里是应家,我是你们应大人的母亲,他先前言语,玩笑之举而已,你二人莫要当真。”


白蔹见状,赶紧拉着竹沥,施了一个万福,道:“见过主母。”


应图四下一望,有些迟疑到:“老妈,圆滚滚跑哪儿去了?”


陈怡只是随意回应道:“月间书院。”


应图恍然,圆滚滚六岁了啊。


-----


应图看着趴在桌台上看着功课本有些百无聊赖的应圆,便来了兴致。


对着应圆问道:“圆滚滚,你这课本上的茶之一字如何解啊?”


应圆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应图,道:“就是喝的呀。”


此刻的应图仿佛化身学院先生,以老学究的语气道:“茶,上草,中人,下木。人在草木之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才是茶的真意。”


应圆眨了眨眼睛,反问道:“那‘安’字,岂不是房下女?”


应图点头道:“孺子可教也,‘安’之一字,释意为宅中妻女在即是安。”


应圆又将胖乎乎的小手指了指课本上的“孝”字,“那老来得子就是孝吗?”


应图斜了小丫头一眼,“孝,老来半,字养赡。”


.......


“哥,那法字呢?”


“法如水去,平之如水义。”


“哥,那嫖字呢?”


“......”


应图起身,顺带送给小丫头一个“爆栗”,道:“自己琢磨吧,今日你哥教你一个道理: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


绕梁年稔烹鸡鸭,爆竹声中兑酒茶。


临近年关,城中的人们张灯结彩,贴联换桃符,新年的气氛也是越来越浓。


应家也不例外,此时一家人正聚在一起,看着应图挥毫泼墨。


只见应图下笔飞快,很快一副图便绘出。


一个圆脸胖乎乎的小童,双颊透着节日的红色,手中捧着一只与小童身形大小相差仿佛的红鳞鲤鱼,瞧着甚是喜庆。


应圆似乎有些不满,不屑的撇了撇嘴,道:“肥仔。”


应图白了她一眼,道:“你个小肥妞懂什么,这叫年年有鱼。”


接着丝毫不顾小丫头的反对,看向一旁剪窗花的白蔹,道:“白蔹,你把这副图贴到这丫头房门去。”


说完之后,应图又开始挥毫落墨如云烟,画了一副丰神俊朗的仙人采气图,被他称之为《东来紫气大君图》。


应图朝着竹沥招了招手,道:“这幅图便挂在我房门吧。”


一旁的陈怡倒是不以为意,两幅图也只是寓意不同而已。可是小丫头却是泪眼涟涟,看着自己房门的“劣等货”,有些委屈巴巴的看着应图。


看着都快要哭出来的小丫头,指了指桌台的“福”字,道:


“你去把福字贴了,我再给你画一幅。记住,要倒着贴。”


看着小丫头拿着福字飞一般跑开的身影,应图笑着摇了摇头,继续画着其他的年画。


看着时间已至酉时,应图便招呼竹沥去准备晚膳。


其实陈怡这种化神期的修士,对于寻常的一日三餐是没有概念的,可吃也可不吃,毫无影响。因为到了这种修为多以采天地灵气为身体运转。


可这十多年来,陈怡却是养成了一日三食的习惯。难怪曾有儒仙过天门而不入,或许修真者与仙人的最大的区别,便是不食人间烟火吧。


陈怡不禁想到,若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便是成了仙,又有什么意义呢?


见到应图搬到庭院的一个大大的铜鼎,陈怡心头有些好奇,便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应图见状,笑着解释道:“老妈,这叫火锅。今日你可有福了,这是我自己研究的吃法,今日之后你便会明白:火锅即是正义。”


陈怡笑着回应道:“哦?那倒要试试。”


很快,伴随着火锅的辛辣,热油化作热气散发在庭院内。


竹沥颇有些天分,经过几次调整的底料,火锅的汤底兼具麻辣鲜香。


土豆片与萝卜在滚沸的红油里相互追逐,一涮即熟的羊肉与鸭肠,清脆软糯的毛肚与芋头,切成块的鲜嫩鲟鱼。


就连一向恬静温婉的陈怡也是吃的相当过瘾。


白蔹还贴心的为众人准备了冰镇的梅子汁。


待得鼎中食材已经见底。


陈怡拿起手绢,在吃的“红光满面”的应圆脸上擦了擦,对着应图说道:“估摸着时间,你爷爷跟你父亲明日午时便到了,听说你爷爷最近心情不太好,你这几天可别惹你爷爷生气。”


应图喝了口杯中的冰镇梅子汁,才开口问道:


“心情不好?”


陈怡点了点头,道:


“听你爹说的,好像在李圣人那吃了亏。”


应图闻言,心中暗自点了点头。想让自家那个老顽童吃瘪,估计也只有李圣人这种人物了。


自家老爷子应远山,堂堂墨家巨子。


那也是位不亚于圣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