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爷爷,您看这粥里有肉

第一百六十五章 爷爷,您看这粥里有肉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在又客套了几句之后,李秋亲自带着孙思邈师徒三人走入芙蓉园内。


路上看到的流民,无不向李秋无比感激的施礼,打招呼。


而李秋呢,如同以往一样,认真且恭敬的还礼,然后才继续往前走。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幕,以及这些虽然身体上依旧单薄、虚弱,但明显精神头好了很多的流民,孙思邈也是心中感慨良多。


“不瞒王爷说,我们师徒三人此番赶到长安,就是为了这数万流民而来的。”


“医者仁心,不求悬壶济世,但总是要尽一些自己的微薄之力的。”


“可不料,当我们师徒赶到这里后,就听说了这数万流民都被王爷您给收入了芙蓉园中,赈灾设粥,抵御风寒。”


“当年王爷您独闯突厥铁阵,解救长安城百姓和整个大唐的事迹,我就曾听闻过。”


“如今一见到王爷此番善行,善举,孙思邈当代天下黎民,对王爷您一拜!”


说着,他们师徒三人,无比恭敬的对李秋施礼。


这时呢,李秋也是摇摇头,轻叹一声。


“孙郎中,在面对这种情况之时,纵使是我,也会有一种人力有时穷的无力感。”


(郎中是从五品的正经官职,在唐朝以郎中称呼一位医生,已经是非常高的一个称谓了,与后世理解的那种泛指略有不同。)


“我此番收留流民,本质上同你救治病人,其实没太大的区别。”


他的话,让孙思邈隐隐的感到费解和好奇,“还请王爷指教。”


李秋略有无奈的笑笑说道:“你我都是治一时之症,也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真正能治好这天下和所有黎民的,还要看陛下和这大唐所有的官吏们。”


“也只有当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物资富足之时,那才是真正的治本。”


听着李秋的话,孙思邈心中的震撼程度,简直是无以复加。


“真的是想不到,王爷您如此年纪,就有如此高远的见识。”


“在下,真的是受教了。”


“这眼下流民的小病,孙思邈可治。”


“但这让国家兴盛,百姓安居的大治,就要仰仗圣上和王爷了。”


一边说着,李秋也就将孙思邈引到了流民所居的那些宫殿之内。


随后,孙思邈挑选着,对那些患病的流民把了脉。


然后又询问了一下他们的病症,尝了尝他们此时碗中的姜糖水,又看了看李秋用来熬姜糖水的大锅。


最终,孙思邈诧异的看向李秋,“难道王爷还精通医术?”


“这里面多数的流民,都是患的风寒之症。”


“而王爷您给他们熬得这姜糖水,虽说不能治愈,但绝对是非常有效的。”


“你看,那些喝了滚烫姜糖水之人,明显症状都减缓了许多。”


李秋苦笑着摆摆手,“我哪里懂什么医术。”


“只是猜到了这些百姓腹中饥饿,又流离失所,夜间难有抵御寒风的住所。”


“所以就用土方法,帮他们驱驱寒罢了。”


说到这里,李秋又轻叹了一口气。


“孙郎中啊,不瞒你说,这流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我必须集中起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和明年的春夏。”


“实在是做不到挨个为他们聘请长安城中的那些大夫们。”


“如今正好你来了,也就有劳你和两位高徒,针对眼下的情况开出方子,尽可能的多诊治一些人吧。”


听了李秋的话后,孙思邈躬身施礼,“王爷放心,孙思邈定当全力为之!”


接下来,孙思邈又详细的给一些典型的患者把把脉,然后开出了一张药方。


上面都是些量大,便宜,好找,却又非常有效和对症的中药。


服药方法,也是同姜糖水类似,用大锅熬制。


然后趁着滚烫,让患者服下,大人一碗,小儿减半,以驱体内风寒,达到治病的功效。


当芙蓉园的家丁和侍卫去到城中买药之时,当听到这些药是神武大将军李秋自己掏腰包,给数万的流民治病之时。


那些郎中和药店的掌柜也全都震动到了。


要么是将这些药材赔本卖给芙蓉园,要么就干脆直接带着店铺中的郎中和草药一同跟到了这芙蓉园之内。


为这流民,他们也要跟李秋大将军一起,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个时候呢,随着他们也带回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昨夜长安城周边的气温骤降,还飘落了一些雪花。


纵使是长安城之内,都有不少的乞丐冻死在那街头。


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这些侍卫、郎中们,也是纷纷的感慨。


幸亏李秋大将军早先一步将这些流民收入到府中。


不然的话,怕是这一夜的功夫,就要有数千的百姓生生的冻死在这城外的荒野之中。


在听到了这悲惨的一事之后,李秋的心中不是很舒服。


只留下了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便径直的离开了。


不过这样一句诗,也是深深的记在了每个人的心间。


至于那些流民,当听说了昨夜在长安街头都冻死了不少人之后,他们那看向李秋的目光之中,也是充满了无尽的,并不复杂,却无比诚挚,浓郁的感情。


在皇宫之中,面对着桌上还算丰盛的饭菜,李世民一口都没有动。


这时候长孙皇后关心的问道:“陛下,可是这饭菜不合口?”


李世民皱眉叹息一声,“这城外还有数万流民嗷嗷待哺。”


“朕这又如何吃得下呢!”


“让宫中备车,朕现在就去芙蓉园!”


眼看着这天色要黑了,李世民突然间要去芙蓉园,长孙皇后也是坚持相随。


在唐代,多数百姓都是一天两顿饭的。


当天色将黑之时,芙蓉园内也开始熬制今天的第二顿饭。


眼看着这由大米、黄米、糙米熬成的白粥,李秋不由得皱眉。


然后直接命令家丁,去把厨房剩的零碎肉、骨,各种菜叶,还有精盐,都一起下入了这粥中。


再加入了这些骨头、碎肉,精盐,以及好多的青菜后。


这大锅熬制的粥,瞬间就出来了香气。


而当随后,这些粥也就盛到了这些流民的碗中。


“娘,这粥好好吃啊!”一个小男孩,憨声憨气的开心的说道。


“爷爷,您看这粥里有肉。”


“我竟然吃到肉了!”


“爷爷,给你吃。”一个小女孩,无比的开心举着手中的肉展示给爷爷看。


虽然她手中的肉仅仅是那么可怜的一小丝。


对于今天的这带肉的,好吃的粥,小孩子们是无比开心,雀跃的。


而此时的那些大人们,却是心中百感交集,应付的安慰着自己的这些孩子。


“嗯,好吃就多吃一点,吃完了娘的碗里还有。”


“妞妞啊,真是肉啊。”


“不过爷爷就不吃了,留给我们妞妞多吃一点……”


小孩子,永远的都是那么的单纯,什么都不懂。


可是这些流民们,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粥的宝贵。


以及包含在这粥中的,李秋将军对他们的这份情谊。


这些人,无论男女,还是发须花白的老者,一边端着碗吃着粥,一边就不禁哭了起来。


眼中那豆大的泪珠,无论如何也忍不住的,滚落在他们手中的粥碗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