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一百九十章 抢了国傩的风头

第一百九十章 抢了国傩的风头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果不出李秋所料。


这象棋,很快就风靡在了皇宫里,和这些朝臣中间。


尤其是像房玄龄、杜如晦,有韬略,又深谙兵道之人,更是对这象棋格外的着迷。


就连李世民也不例外。


对于这种商机,李秋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在那些工匠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每天都能有几十副象棋的产量。


像工匠们做出来的上等品,高价卖给有钱人。


定价30贯铜钱(三万枚铜钱)一副,同时在棋盘上刻上了芙蓉书院正版的logo。


目的就是让这群有钱人不要去买盗版。


毕竟象棋这东西,也没有什么防伪技术。


只能用这些上层社会,这些人的面子来做防伪了。


而像这些孩子们做出来的略微差一些的,有瑕疵的,都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了城里的百姓。


一副一百文,也就是一个手工成本钱。


上面也带有芙蓉书院的logo,不过做工较差。


同那些高端象棋的用料也很不一样,有着非常大的区分度。


如此一来,芙蓉书院的这个名号,也是随之打响了。


这时候,年节,也终于到了。


除夕,岁末的最后一天,按照从先秦传下来的风俗,这一天要举行驱傩仪式。


(驱傩:一种驱疫逐鬼的仪式,是原始巫舞之一,后演变为 一种舞蹈形式。)


全家团聚宴饮并守夜,灯火彻夜不息。


在这一天的上午,这群放假的孩子们就在家丁和罗可心的组织下,忙活着各种各样的事务。


有清扫卫生的,有准备着丰盛年夜饭食材的。


也有的插桃枝、贴门神、悬春幡、书聻字。


在唐朝,人们对于节日的礼仪和程序化,还是颇为丰富的。


说到这贴门神,可绝对不是后世人们贴的秦琼和尉迟敬德。


如今人家两位还活着好好的呢,应该是到了宋朝,他们两个走上百姓家大门的。


唐朝时的门神,一般都是选两块桃木版,上面绘有二神,左神荼,右郁垒。


然后将桃木版挂在大门左右两边,这就是唐代时的门神。


关于这神荼和郁垒,山海经中有如此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


其技闲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大概意思就是说,这两位神人是管辖世间恶鬼的。


把他们两位绘在桃木版上悬挂于门口,恶鬼们自然是避而远之,不敢再进门。


按理说,罗可心还未过门,是要和老王爷一起,在自家的府宅中度过。


这也是他们罗家的除夕,虽然只有他们爷孙俩形影相吊。


原本,李秋是打算晚上去陪着罗可心和老王爷一起守岁的。


反正他老哥一个,观念上更是不在乎这些,只要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年。


当知道了他的这个决定后,罗可心当时感动的差点没掉眼泪。


也就很开心的回去同老王爷讲了。


不过完全出乎了老王爷的意料,他说,就算李秋来了,这个家也就他们三个人。


太冷清了。


干脆,他们爷俩一起,都到李秋的芙蓉园中过年好了。


那里可有着一千多个孩子,喜庆,热闹。


所以,除夕这一天的罗可心,是她懂事起,过的最为开心的一个年。


只不过,她却没有看见,当老王爷离开罗府时那一刻的回眸。


是有多么的哀伤和黯然。


等到明年,可心嫁人,自己死了,这个罗家,也就不在了。


时也,命也。


既然天意如此,也就随它去吧。


上午众人在家里忙活,下午则主要是驱傩这种最受人喜欢的户外活动了。


在唐朝,驱傩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


官方的,叫国傩。


《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国傩由太常寺主持,太常卿及少卿押乐正道西阁门,丞并太乐署令、鼓吹署令、协律郎并押乐在殿前。


时间是除夕那天的下午,地点是紫宸殿前。


以晦日于紫宸殿前傩,张官悬乐。


具体时间点应该是在宫廷晚宴活动之前进行,以烘托节日气氛。


国傩仪式的规模比较大,仅配合仪式的人员,就有500人。


他们要衣朱褶素襦,戴面”,六人一列,列阵于紫宸殿前。


侲子,就是指参与驱傩仪式的12-16岁的童男童女。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


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口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


这个方相,是指我国古代神话中的逐疫驱鬼之神。


每当国傩之时呢,很多官员都会携带着家属前来参加的。


毕竟这么大规模的一个表演,也是非常的有趣。


而民间,由于进不去皇城,看不到这么盛大的表演,也就只能小打小闹,自己在坊间耍一耍,乐一乐就好了。


不过,今年却是有些意外。


像长孙无忌,武士彟,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杜如晦,冯立等人,却没有带着家人进皇城。


而是直接出了城跑到了这芙蓉园之外。


如果说皇城里面有500人表演,规模盛大。


那这芙蓉园中,可是有着1300多个童男童女,这得如何说?


并且,芙蓉园中的这些孩子们,为了这驱傩,可是彩排,准备了至少有半个月之久。


这也是李秋的意思,把这驱傩当成了列队走方阵,来锻炼孩子们的执行力,纪律性。


在李秋的指点之下,部分表演还具备了走正步和方阵的意味。


整齐划一,超级具有协调性和观赏性。


由于这群孩子们已经训练了半个月之久。


早就吸引来了城内百姓的注意力。


所以当这一天之时,长安城内不说是万人空巷,也差不多了。


芙蓉园外的广场周围,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聚集民众。


长孙无忌和武士彟他们一行人,竟然没能挤进来。


最后还是走的侧门,从芙蓉园里面绕过来观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