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458章 有失德行

第458章 有失德行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当初,朕就在那城头,怎么就没看到什么虎啸龙腾?!”


“朕这辈子,什么都信,就是唯独不信鬼神,不信命!”


“而你,身为大唐宰相,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就如此诽谤我大唐最年轻,战功赫赫的上柱国,大将军,又是不是有失德行呢?!”


对于李世民的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以及雷霆之震怒,也是让杜正伦心中惊骇不已。


急忙的躬身告错。


在又训责了几句,杜正伦告退出去之后,李世民的心中认识怒气未平。


深深的靠在龙椅上,深呼吸了几口气。


其实,纵使是在历史上,李世民也是赫赫有名最信神佛,最迷信的那个人。


所以后世围绕着李世民衍生出来的神话传说,也是历史上最丰富的。


若是将杜正伦口中之人换成其他人,其他将领,说不准李世民还真得背后犯些嘀咕。


但偏偏这个人是北平王,李秋,他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当父亲的骄傲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如了杜正伦的愿?!


还有那天的战场上的天生异象,虎啸龙腾,李世民也是瞧在眼里,震撼在心底的。


(李秋的50点积分特效没白花。)


不过,李秋越是英勇,越是天生异象,李世民的心中反而就越是认同李秋。


他李世民是皇帝,他儿子自然也是大英雄!


没看到吗,就连老天都如此认可。


眼下若不是已经有了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绝对会直接将太子之位传给李秋,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能有这样一个优秀到无以复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儿子,他这个当父亲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几天后,李世民找了个借口,以有失宰相德仪为由,将杜正伦调去了弘文馆,做大学士,编修史料。


同时,命三朝老臣萧瑀,重新当上宰相,以体现朝廷之洪恩。


也是希望萧瑀能从这次萧皇后死去的悲痛中走出来,算是给他一份慰藉和补偿。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势力划分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原本倾向于太子东宫的宰相职位变成了亲近吴王李恪的老臣萧瑀,曾几何时一度被认为没落了的吴王,竟然又见到了一丝曙光。


……


就在距离年节还剩下一个月之际,原本已经陷入宁静、祥和的大唐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夏州发来急报,说是有草原新任可汗乙失夷男派来的使臣,执失思力,亲自要求见陛下,向我大唐称臣,求和。


这个消息,对于一直备受突厥打压、欺凌的大唐来说,可是绝对的扬眉吐气的一个好消息,重磅消息。


随之也就在长安城中和朝堂之上掀开了锅。


当时,几乎没有犹豫的,李世民就直接下令,先让他们使团进长安来。


堂堂大唐,总得让他们觐见,把话说清楚不是。


随即,就在突厥使团从夏州赶往长安之际,朝堂之上围绕着这次突厥称臣、求和一事也争论了起来。


由于兹事体大,李世民也就特意宣朝廷文武群臣,一同觐见。


召开了一次大朝会,专门的商议此事。


李秋身为目前军方的主要将领,尤其是这一次征讨突厥的最大功臣,自然也是在列。


所以在前一天,他就和武珝两个来到了长安城内的北平王府居住。


今天凌晨未到,就早早的起床,迷迷糊糊的来排队上朝。


在等候宫门打开,上朝的长廊内,见到他如此睡眼惺忪,王珪、魏征、韦挺几人不由得拿他打趣。


“李秋啊,你就说你,一年才上几次朝,居然还能困成这样?”


李秋哈欠连天的叹息说道:“你们诸位都是天天早起,习惯了。”


“我这不是不习惯吗?!”


“其实啊,我就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这上朝要这么早,这天都大黑着呢。”


“改到宵禁解除之刻,大家各自吃完饭之后再来上朝岂不是更好?”


见他又在那胡言乱语,王珪急忙的给他使眼色,瞪了他一眼。


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这是什么场合,切记要谨言慎行啊!”


“这可是在皇宫大内,不是在你的幽州和军中。”


“你呀,就是年纪太小,又不读经史。”


“你看那史书之上,有多少居功自傲,狂妄自大,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凄惨下场的。”


“尤其是你,眼下取得的功绩越大,就越是要谦恭、谨慎。”


“我之前听闻,已经有朝臣对你不满,要状告你拥兵自重等流言。”


“尤其是你当日在城外又是显现出龙虎之兆等等。”


“这要是传到了陛下或是皇室的耳中,可绝不是小事。”


“李秋啊,你可切莫小觑了这等传言的威力。”


“这古书中有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是这个道理。”


“人言可畏!”


此时,不仅是王珪,就连一旁的魏征、韦挺、冯立,也是压低了声音相劝。


让李秋一定要小心、谨慎,有所防备。


最主要的是,切莫再胡言乱语,落下了口实和把柄。


对于此,李秋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说确实如此,等再过几个月他的孩子出世,他们一家还是快点回幽州比较好。


自己只要留在长安,就总是有人见自己不顺眼。


随即,到了时辰,宫门大开,等候在此的群臣鱼贯而入,来到了太极殿上。


然后文武群臣按序列站好。


原本,又是上柱国,又是郡王的李秋,得排在李靖并列至少。


但李秋还是很有眼色的,在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柴绍等一干长辈饱含深意的目送下,乖乖的站定到了这些人身后。


反正大家都是穿紫袍,也不扎眼。


正好也能让他偷偷的打盹,神游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