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781章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第781章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想要为仕、做官,缺少举荐,甚为艰难。”


“这一次,咱们倒是可以从他们中选出得力之人,推荐到北平王和芙蓉园那边。”


“只要他们迈出了这一步,以后凭殿下之力,再想要对他们予以调动和提拔,就容易多了。”


听到此,李泰不由得皱眉。


“唉,老师。”


“您又不是不知道北平王这个人。”


“行事乖张,特立独行,油盐不进。”


“咱们的想法是好。”


“这个机会也确实是难得。”


“可就是怕他不答应啊!”


岑文本这时候笑笑:


“殿下。”


“通过这段时间的近距离观察和了解。”


“臣对北平王这个人,倒是有了些新的认识。”


“在之前,我们这边多次对芙蓉园表示出了善意。”


“这一次,他那边需要的官员和人手实在是太多。”


“相信只要我们开口,就总是有的谈。”


“至少也会象征性的安排上两三个人。”


听到此,李泰皱眉点点头。


“行,那就到时候我去试一试。”


“唉,这个北平王啊,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还有我怎么总感觉,父皇对他之宠爱,似乎比我还甚?”


“不管他惹下多大的祸事,父皇都替他撑腰。”


“而到了封赏这里,就更是过分。”


岑文本这时候笑笑。


“殿下,您只是看到了表象,却没有看到内质。”


“就好比之前的酒宴之上,尉迟敬德脱去上衣,露出身上伤疤。”


“陛下亲自脱下黄袍,为他穿上。”


“这黄袍,尉迟敬德穿得。”


“而殿下您,就穿不得。”


“为何?”


“再说更久远之前。”


“记得有一次李世勣得病。”


“陛下听说要用自己的头发为药引。”


“陛下竟然剪短自己一缕头发下来。”


“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这等恩情可否比北平王大?”


“如今的李秋也是一样。”


“他为大唐,为陛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客观的讲,他之功绩,远在卫青、霍去病之上。”


“就这等功臣,陛下对他之恩宠,真的过吗?”


“若是殿下您也能有如此功绩,还用得着担心未来之大统?”


……


而在萧瑀府上。


吴王李恪听说最近萧瑀身体不适,故来此拜望。


期间自然也谈及到了近来朝中发生之事。


因为萧瑀姐姐萧皇后的迁怒。


他自然是对李秋最为不满。


“哼,近来,我观陛下是太过宠溺这商贾奸佞了。”


“自古以来,每有这种事情发生,都是国之将乱的不祥征兆。”


“所以我就是宁可不做这宰相,也要向陛下示警才行。”


萧瑀这个人,虽有大才华。


但他的秉性、脾气,也是颇为偏激。


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坏了大事。


如今吴王李恪这边就剩下了他这一位最大的倚仗。


也是李恪仅剩的唯一希望。


若是他因为这等琐事而倒了台,怕是到时李恪连哭都找不到调。


于是,李恪就急忙劝道:


“老师,因为李秋此等卑贱商贾,您又何须如此呢?”


“若是再气坏了身子,岂不是得不偿失。”


“太过不值。”


听到此,萧瑀轻哼一声。


“殿下你放心,就我这身体和陛下的信任。”


“再做几年的宰相也是正常。”


“近来,我听说朝中有很多人,眼看着这李秋受到陛下宠信。”


“而都往他身边靠拢,亲近?”


李恪也是点点头,“听权万纪说,却是有不少人在有意的同芙蓉园走动。”


“其中像工部尚书段仑,礼部侍郎屈和泰,最为明显。”


“记得在以往,李秋刚入朝堂之时。”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对其嗤之以鼻。”


“不屑和他同殿称臣。”


“可如今才几年时间过去,他们就丢掉了自己的气节。”


“只看中了那李秋手中之权柄。”


“如今听说父皇又交给了那李秋一项更大的权柄。”


“怕是以后前去投奔李秋的官员,更要趋之若鹜了。”


听到此,萧瑀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怒气。


“哼!”


“他们越是如此,我才越要压一压这股歪风才行!”


……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


杜荷与城阳公主的亲事,也隆重的举行。


李秋身为杜家最亲近之人,自然是必须到场。


同时奉上了千两黄金的厚礼。


让杜夫人都不由得感动的眼中泛酸。


自己丈夫杜如晦这辈子,眼光和眼界最为独到。


而他当年最为看重的这个孩子,果真也没有让他失望。


对于千两黄金,杜府是不缺的。


但更在意的,是李秋的这份情谊。


在杜荷大婚之后。


杜构也终于踏上了远赴沧州的征程。


李秋预计他初步上任,熟悉沧州官员和各项政务,至少得两个月时间。


所以像张鸦九、公输羊等人,这一次并没有立即同行。


正好也能留在芙蓉园,将这边和北平王府的改建完成。


除了杜构,被朝廷派往高句丽的使臣高季辅,也在临行前拜见了一次李秋。


启程先赶赴幽州。


李秋对于他的嘱托是,这一路上放慢行程。


然后在幽州与张蕴古汇合。


剩下的,就是等时机成熟后,由李秋的大弟子王玄策陪他一同进入高句丽。


对于李秋的这种妥善的安排,高季辅心中感激的对他深施一礼。


说这一次若是能侥幸从高句丽回来。


一定不忘李相的这番恩情。


就在这期间。


李秋的身边也有另外一件颇为不利的大事发生。


那就是李秋好容易找到的,自己这边的重要力量工部尚书段仑出了事情。


他奉圣命,特意找了一位能工巧匠进宫。


虽然不知道圣意何为。


但基本上的猜测,应该是陛下或宫里,想要为这些小皇子、公主们打造一些玩物。


于是在圣上命这工匠展示一下手艺之时。


段仑让杨思齐先造一个木偶。


其实,能够做到工部尚书,这段仑也是有真本事的。


揣摩圣意这方面,他虽然赶不上长孙无忌,房玄龄。


但也绝不会太差。


李世民的本意,也差不多是这样。


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偏偏这个时候,被进宫面圣的宰相萧瑀撞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