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793章 小九九与老狐狸

第793章 小九九与老狐狸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李秋这时候很是平静的躬身说道:“回禀陛下。”


“这席君买,却是臣在幽州书院的大弟子。”


“以前也是跟随罗可心修习的罗家枪法和兵略。”


“在幽州同突厥和高句丽的大战中,也是多有功绩。”


“幽州书院里面,都是些苦命的孩子。”


“他们的爹娘,亲人,也多是牺牲,或是死在了突厥人的手中。”


“守家卫国,斩尽仇敌,为亲人报仇,是他们这辈子的最大的心愿。”


“这苦命的孩子早当家。”


“在如今的幽州军中,像席君买这般年纪,甚至是比他更小的将士,还有很多。”


“若是派他去讨伐西域诸国,尚有不妥。”


“但若是派他去平叛僚民,还是颇为合适的。”


“想当年,臣像他这么大时,已经在战场上同突厥大军交战,厮杀了。”


听着李秋的一番话,李世民也是轻叹一声。


“好!”


“古语有云,自古英雄出少年。”


“没想到李秋你如今带的这几个徒弟,都踏着你的足迹,成长到了今天这种地步。”


“当初在草原上用回马枪刺死了突厥大帅执失思力的王玄策,朕仍是记忆犹新。”


“没想到如今又来了一个席君买。”


“不过这件事你还是要派遣一位有阅历的副将跟随。”


“以防万一。”


“等到他这一次平叛了僚民,凯旋归来,朕一定另有封赏。”


……


就在作乱的僚民这件事定下来的同时。


李秋答允下的苏勖入职民部郎中一事,也已经定妥。


剩下的关于举荐程名振做兵部尚书的事情,也不能再有丝毫的耽搁。


在向李世民正式上交奏折之时,李秋与罗可心一起,来到了长孙无忌府中拜望。


一则是为了商谈程名振之事。


若是能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这件事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


再者,也是罗可心已经提了好几次。


要到这边来探望一下许久未见的有乐公主。


自从上次芙蓉园遇刺事件后,刺客一直是未有踪迹。


宫里和长孙无忌府上对于有乐公主的防护,也颇为重视。


再加上从年节前到现在,芙蓉园和北平王府都在热火朝天的改建中。


于是有乐公主正经有段时日未曾去玩。


大家也都颇为想念。


在见面亲切的寒暄了一阵后。


长孙无忌和李秋两人去到书房中谈正事。


有乐公主则是带着罗可心去自己那边的池塘庭院中谈心。


长孙无忌身为贞观第一臣子,无比受到李世民的宠信。


家里面的景致也是颇为不错的。


在书房之中,长孙无忌笑着对李秋说道:


“李秋啊,今天难得休假一日,怎么这么有闲心到我这里来。”


“今年开年事务颇多。”


“怎么样,忙坏了吧?”


李秋对于长孙无忌,实在是太熟了。


于是也就没有绕弯弯,便直接说道:“长孙大人,不瞒您说。”


“这尚书省的政务,其他还好。”


“工部、礼部的事情还算可以。”


“但唯独这兵部,是真的有些人手不济,捉襟见肘。”


“之前,我向陛下举荐郭福善做兵部尚书。”


“可是陛下并没有恩准。”


“郭福善这个人,虽然勤勉,务实,但能力上,也确实是还差了那么一点儿。”


“而兵部尚书这一职位,也太过关键了。”


“一直空缺着,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我这里打算向陛下推举程名振来担任这兵部尚书一职。”


“不知道长孙大人您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并没有立即搭话。


而只是似笑非笑的,眼神中饱含深意的看着李秋。


“李秋啊,我最近听说一直跟魏王关系很近的苏勖,被你举荐去做了民部的郎中一职?”


“若是这么说,那岑文本和魏王那边,对于程名振一事,也是较为支持了?”


李秋是万万没想到,长孙无忌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就把自己揭了一个底掉。


看来自己近来颇为得意的小九九,在长孙无忌他们这群老妖怪面前。


真的是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于是乎,李秋也不作假。


直接苦笑着挠挠头,“长孙大人您真是慧眼如炬。”


“什么事都瞒不过您。”


长孙无忌此刻也是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感慨说道:


“没想到你小子,如今也终于成长到了这等地步。”


“看来陛下让你来做这右仆射,还是对的。”


“能够见到你的成长,我也是较为欣慰的。”


“至于举荐程名振来做兵部尚书这件事。”


“你这边估计也找到了不少支持者。”


“在朝中呢,定然还会有更多的反对者。”


“但你看到的,也仅仅是表象。”


“谁来做兵部尚书,并不是谁支持的人多,谁就能做上的。”


“最终,归根结底,还是要看陛下的选择。”


“陛下是一个爱才之人。”


“而你所举荐的程名振,也确是大有才干,深谙兵略。”


“暂时看,还真没有比他更适合之人。”


“我觉得,完全可以一试。”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又意味深长的对李秋劝慰道:


“李秋啊,虽然眼下你能看出来很多朝堂上的内在之事。”


“但陛下是一位圣明的君主。”


“只要你的举荐,你所做之事,完全是站在对朝廷好,为陛下尽忠,为国负责的角度上。”


“哪怕是有很多人反对,你也完全可以不用在意。”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好。”


“其实你一直以来,就是这个样子。”


“你的这份心,这个做法,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所以陛下和朝廷对你的支持,也是别人所无法得到的。”


“我跟你说这些的意思,也是想提醒你。”


“保持本心。”


“千万不要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