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837章 陛下,你难为臣

第837章 陛下,你难为臣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正如李秋所说,这庞相寿的事情还是非常棘手的。


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受到圣上的迁怒。


以目前戴胄这境况,确实是不宜再去触这个眉头。


在戴胄对李秋拱拱手离开后,房玄龄询问李秋接下来这庞相寿该怎样去处理。


李秋随之答复,法不外人情。


既然这庞相寿是当年秦王府幕僚,有功之臣。


一个贪腐,又不是伤人害命。


咱们尚书省的意思,对这庞相寿的处置,罢免他的官职。


这流放还是算了。


剩下的事情交由圣上去裁断。


随后,李秋也就亲自拿着这份奏折进宫面圣。


恰好就撞见了魏征和长孙无忌正在这御书房中。


在看了那庞相寿的奏折之后,李世民也是略微蹙眉,轻叹一声。


“这庞相寿,当年跟随朕之左右。”


“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如今犯贪腐之罪,说白了,还是生活过于拮据。”


“究其根由,其实是朕亏待了他。”


“关于他的处置,辅机,玄成,李秋,你们都是怎么看?”


因为这件事是由尚书省报上来。


李秋也就率先答道:“回禀陛下。”


“庞相寿此案,依照大唐律,理应流放。”


“但念其功绩,尚书省对他的处置仅为罢免其官职。”


“但最终这件事的裁定,还要由陛下亲自定夺。”


听到李秋今天没较劲,李世民倒是有些诧异。


而长孙无忌,却是微笑着问道:


“陛下您的意思,只对这庞相寿进行些诫勉和处罚。”


“但还是让他官复原职?”


要说最了解李世民的人,长孙无忌绝对算其中之一。


听了他的话以及搭好的这个台阶后,李世民欣慰的点点头。


说朕正有此意。


可是他这边刚准备和长孙无忌唱两句双簧。


另一边的魏征直接躬身正色答道:“陛下。”


“这当年秦王府左右,现居朝廷内外官的很多。”


“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魏征的一席话,义正言辞,有理有据。


说的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两人,都有些冷场。


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答对他为好。


最终,李世民想要让庞相寿官复原职之事,还是随之泡汤。


在长孙无忌和魏征两人离开后,李世民又单独将李秋留下。


讨论了一下将叛乱僚民迁徙至草原。


以及当前赈灾等事宜。


这时候,宫外有人禀报,庞相寿已经被从大理寺带到了御书房外。


李世民自然也是宣他进来。


在同李世民和李秋见礼之后,这庞相寿当即是跪倒在地。


泪流满面。


说自己对不起圣上的器重和厚望。


竟然做出了这等让秦王府旧臣丢人之事。


自己真的是无脸苟活于世间。


早就想来面见圣上,当着圣上之面撞死在这里,以死明志。


可谁知那戴胄和大理寺一根筋,死活都不给我面见陛下的这个机会。


听着的他的一番陈述,尤其是屡次提及的旧情。


李世民也是颇有感慨。


然后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相寿啊,你所说这些,朕又何尝不记得?”


“你如今因为些银钱而犯错,说白了,还是朕亏待了你们这些忠心旧臣。”


“朕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依朕本意,是让你官复原职。”


“但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这濮州刺史,你还是不要做了。”


“不过这一次你回去,朕赏你黄金千两,绢帛万段。”


“许你荣华富贵一世。”


对于这个结果,庞相寿虽然心中仍有些失落。


但也只能是感激不尽,含泪而去。


在他走后,李世民也是轻叹一声。


“李秋啊,这件事若是换成是你。”


“就比如你的幽州十三州,芙蓉园中的心腹之人犯下这等错事。”


“你又会如何去处理?”


听到此,李秋不由得挠挠头。


然后想了好半天,才为难的答道:


“陛下,您这个问题倒是难住臣了。”


“在臣的幽州等十三州,那边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是较为清廉、淳朴。”


“也还没发展到贪腐的那个阶段。”


“倒是有些像杜绝即将饿死的流民,糟践粮食一般。”


“而臣的芙蓉园,如今算起来也是体系庞阔。”


“每一个节点经手的银钱也确是不少。”


“但是这芙蓉园中的制度和管理,远比其他商铺完善的多。”


“在罗可心和武珝等人的苦心经营下,至今为止,还从未有过贪腐之事。”


对于芙蓉园如今的体量,又是茶叶,又是芙蓉酒楼的。


每年这么多收入,这么大的分店,人员。


繁杂程度,怕也是不逊色于几个州府的政务。


至今为止一件贪腐之事都没有发生。


这种事情就是李世民听了,都觉得诧异无比。


“李秋,你的意思是,你们的制度和管理,非常有成效?”


李秋随之点点头,然后就信口胡扯了几句后世的经典商业理念。


“陛下,类同于孟母三迁之典故。”


“这环境和氛围,还是会深深的影响一个人。”


“也可以过分点说,这世上本没有不好的臣子。”


“有的只是不好的制度和管理。”


“好比现在我大唐,陛下圣明,大臣们贤直。”


“在这种环境下,小来小去的贪腐,渎职,自然是免不了。”


“但像那种大奸臣,东汉末年的十常侍,诸如此类。”


“是绝对不可能有的。”


听着李秋信口胡诌的几句理念。


李世民倒是陷入到回味和沉思之中。


其实,这幽州十三州的官员清廉。


一是条件艰苦,官员相对淳朴。


二也是张蕴古、宋佑、范兴、程名振等等一干名臣、能人,所发挥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