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919章 应验

第919章 应验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终于,在众人的无比关切之下。


罗可心终于是顺利产下一子。


看着她们母子平安,大家也都是松了心头的一口气。


看着自己的孩子,罗可心也是一脸的欣慰。


同时,她又让武珝将当初太上皇亲笔写下的玉牌拿过来。


给孩子戴在了脖颈之上。


文治武功,也以此来纪念太上皇他老人家的恩情。


多留一份念想。


……


另一边,在太上皇的献陵。


随着各种消息的堆积和传来。


李世民的眉宇间,也是越发的严肃,郑重起来。


这时候,长孙皇后也是一样的忧心忡忡。


“陛下,最近长安城之中,承乾是不是闹得过火了点?”


“竟然连续撤掉、更换了一位宰相,一位兵部侍郎。”


“与秋儿那边,更是闹得激烈、紧张。”


“最近这些时日,我夜夜难寐。”


“总是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听着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也是眉头紧锁,缓缓的说道:


“关于王珪和程名振两人的被撤,我认为也没什么不妥的。”


“就算是太子不这样做,等朕回到长安城中后。”


“也同样的会对他们进行严惩。”


“不仅单单指王珪和程名振两人。”


“纵使房玄龄、辅机、岑文本等人,也同样在内。”


“先不论太子之前的事情做的多么的过火,不对。”


“他们的心中有多少的意见。”


“但是就他们瞒着太子,让五万幽州军一路南下跨越数千里而太子毫不知情这一件事上。”


“朕就应当治他们的重罪!”


“身为君主,这种事情和现象,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若是这种势头蔓延下去,将来等我们百年之后,太子又当如何治国?”


“这李唐的江山,岂不是要落入他人之手?”


随之,李世民也是轻呼了一口气,皱眉接着说:


“不过对于承乾和李秋,东宫和芙蓉园。”


“不仅是你,就连朕也是有些担忧。”


“这里面,是承乾有太多的不对。”


“李秋那小子虽然顽劣,但是在尽忠职守,为国效力这方面。”


“却是绝对没得挑。”


“承乾身为储君,眼中,胸中不能容人,又怎能将这大唐坐稳,做强?”


这时候,长孙皇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陛下,如今承乾所做的这一切,很不像他一贯的秉性和做法。”


“我总是觉得哪里不大对劲。”


“您说他,会不会已经知晓了秋儿的真实身份?”


“所以才处处冲着秋儿和芙蓉园而去?”


“要是算起来,可心那丫头距离临产也已经不远了。”


“这徐德,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已经有好久都没有往这边送过关于芙蓉园的音讯了。”


“眼下这秋儿又不在长安。”


“若是可心丫头那边出了什么事,这该如何是好?”


听到此,李世民也是眉头紧锁。


“皇后你所担心的这件事,朕也是颇为忧虑。”


“若真要是承乾已经知道了李秋的身世隐秘。”


“那公布李秋身世这件事,就绝不能再拖了。”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从身旁桌角处,将那份袁天罡之前上的奏折拿出来给长孙皇后观瞧。


“还有,之前你可还记得,在四五月时,袁天罡给朕上的那份奏折。”


“当时他说,夏五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四星聚于尾箕。”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近看,秋季恐有洪水之灾。”


“远看,朝有动荡,天下有乱,恐逐一显现。”


“就在刚刚,朕接到几地的紧急传讯。”


“癸未,天降大雨,谷、洛二河水涨满,溢出流入洛阳宫中。”


“毁坏府衙与百姓住房众多,溺死百姓六千多人。”


“按照往常的惯例,底下州府上报情况都要粉饰许多。”


“怕是真实情况,要远比奏折上的严重。”


“像这种水患与灾情,太子绝对处置不了。”


“看来不论如何,朕都无法继续在这献陵守孝了。”


长孙皇后此刻也是轻叹一声,点了点头。


“陛下,那您打算何时启程返回长安?”


李世民摇摇头。


“先不要回长安了。”


“我们先去洛阳,看一看那边的水患,灾情如何。”


“同时,也能让太子亲自体验一下,想要做好一个帝王,并不是他所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


另一边,在吐蕃境内。


弃宗弄赞对李秋的欢迎,仍是在高调,奢华的进行着。


整个吐蕃对于李秋所在使团的殷勤、恭敬、尽心,几乎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就是他们的赞普,弃宗弄赞,也是将自己的姿态摆到了足够低。


就算是对待李秋外的其他人,都是一丁点架子都没有。


这大半个月的时间接触下来。


就连高季辅,高侃,薛仁贵等人,都是同弃宗弄赞相处的颇为融洽。


论情商和长袖善舞,弃宗弄赞也是极具天赋的。


在一天的闲暇之时,高侃和薛仁贵两名弟子,紧紧跟随在自己师父身后。


到城外驻足欣赏一下风景。


这时候,闲来无事,又没有外人。


李秋也是随之问向他们,对这吐蕃感觉如何?


高侃此时恭敬的答道:“回禀师父。”


“这吐蕃的风土人情,与我中原有较大的不同。”


“他们的官员,甚至是他们的赞普,对我们也是礼遇有加。”


李秋这时候点点头,随之又看向了薛仁贵。


“听说,前几日在闲暇时,你还曾同弃宗弄赞切磋过一二。”


“你感觉他的武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