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954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第954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要说目前整个大唐,谁是商业霸主。


自然芙蓉园无人能出其左右。


在李秋的地位,权势,威望下。


第二天上午,整个长安城周边的所有粮商。


均在京兆府到齐。


这也是李秋所选定的地方。


这一次李秋也是以朝廷的名义,召见他们而来。


由于他们这些商贾的身份低微,进不去皇城内部。


也不适合去芙蓉园。


所以就临时借用了一下京兆府内一处院落。


对于这种事情,京兆府尹除非疯了。


不然哪敢说个不字。


在人员陆续到齐之时,这里的众多粮商们对李秋也是半真半假的仰慕,奉承不断。


尽是说什么李秋是天下所有商贾的楷模,敬仰之人。


绝对称的上是这一行的后辈祖师。


大家对王爷的仰慕之情如何如何。


没想到如今终于能得尝一见等等。


对于他们,李秋也是没什么架子。


很是温和的点点头。


直到约定的时间已到,人员更是早已到齐。


李秋也就站起身来,在场众人,也随之息声。


这时候,李秋缓缓说道:“眼下我大唐水患横行。”


“数万百姓苦不聊生。”


“由于时间紧迫。”


“今天我将各位召集于此,也就长话短说。”


“只为了长安城周边的这米价一事。”


“在水灾之前,长安城斗米不过几十文。”


“可现在,竟然涨了百倍。”


“以至于许多城内的百姓,买不起米。”


“竟然跑到了城外同流民们一同排队领粥,果腹。”


“眼下国难当头,尔等身为大唐粮商,平日享受着这太平盛世。”


“如今却大发国难之财。”


“就不觉得心中有愧吗?”


听着李秋的话,在场众人也是奥斯卡小金人级别的纷纷叫苦。


“唉,王爷啊,您之话,说的极是。”


“我等也是不愿意见到眼前的这番景象。”


“可是有些事情,诸如粮价,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的。”


“这洪水泛滥成灾,无数农田,仓储被毁。”


“就连贯通南北的漕运,都已经停了三个多月有余。”


“这南方的米运不进来,北方的新米青黄不接,存米也越来越少。”


“米价又怎能不贵?”


“是啊,李相爷。”


“这米,我们买进来时,成本就已经非常贵。”


“卖的自然也就更贵。”


“我们不过是些小本生意。”


“也有自己的损耗和人吃马嚼。”


“同您的芙蓉园比不了。”


“您可以,不惜成本的把存粮全部拿出去赈灾。”


“但我们却还有全家老小要养……”


就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之际,李秋的脸色已经是肉眼可见的阴沉下去。


这时候,粮商之中最有威望之一的领头人急忙阻止住这些混账东西的叫苦。


当即就是狠狠瞪了周围人一眼,轻喝一声。


“你们都给我住嘴!”


“李相日理万机,政务何等繁忙。”


“难道是来听你们在这里扮苦的不成?!”


在呵斥完众人之后,这个半百的錦袍老者对着李秋恭敬抱拳,施礼。


“李相方才所言,我等也是体会颇深。”


“同时,我等对李相和芙蓉园为这大唐和百姓所做之事。”


“也是佩服至极。”


“其实自水灾出现之后,我等之中,也是不乏有开仓赈灾之人。”


“只不过同李相您相比,怕是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今天李相您能将我们召集于此,已经是卖给我们极大的一份面子。”


“我们绝不能不识好歹。”


“李相您就直说吧,接下来想要我们怎样做。”


“只要是力所能及之事,我等绝对唯李相您马首是瞻。”


听着他的话,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


这种锦上添花,不用做出头鸟的好事,怎能落下他们?


这时候,李秋倒是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


直接说出了自己想要的底线。


“李员外也是一个干脆之人。”


“我的要求很简单。”


“那就是从即刻起,到以后的每一天。”


“粮价可以有市场波动。”


“但绝不能超出正常价格的十倍。”


“在水灾之前,市面上的粮价不过十文。”


“所以我要求,在三日之内,你们卖米的价格,上限一百文。”


“绝不能再多。”


一听到李秋的话,在场众人尽皆大惊失色。


就连那个粮商中主事的老者,也是面色难看到了极致。


不过,以他的老练和阅历,自然是知道眼前的这位身居高位,名满大唐的年轻人。


绝对是他们惹不起的人。


可就在他苦苦思寻对策之时。


旁边的几个人不知死活的狡辩说道:


“王爷,您这哪里是找我们来商议米价。”


“简直就是来抄我们的家,想要用我们的家产来替朝廷赈济灾民啊。”


“我们从他处买进米之时,就已经数百文的价格。”


“如今您却让我们以一百文的价格卖出。”


“这种事情,我们绝对做不到。”


“就是,我们也是要赚钱,养活整个家族之人。”


“也是要吃饭的。”


“王爷您自己也是经商之人。”


“要说利润,您的芙蓉园可要比我们高的多的多。”


“要说日进斗金也不过分吧?”


“怎么就没见您的芙蓉园做这赔本的买卖?”


“谁说不是呢。”


“我们家中的粮食,也都是花钱买进来的。”


“不是大风刮来的。”


“当然,王爷您是大唐宰相,身居高位。”


“您要是下一份政令,不让米价超过斗米百文。”


“我们也是拧不过。”


“但我们到时候大不了关了店铺,不卖了总可以吧?”


“这些米放在我们家中,本就是我们的私产。”


“想必就是朝廷,也没有纵兵强抢的道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