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李秋李世民 > 第981章 大兴土木

第981章 大兴土木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傍晚,在丘行恭的府上。


更是凸显了夜色之凄冷。


这丘行恭平日里性格暴虐,极端。


真正与其来往的朋友少之又少。


家里面也是人丁稀少,没多少人。


这一次丘行恭踢到了铁板上,就连陛下都对其严惩。


削职,除官,驱逐出京。


也就变相的说,他这个人彻底的废掉了。


所以在这种时候,更没有愿意来看望他。


只不过,出乎了丘行恭和他府上所有人的意料。


从未与他有过接触的汉王李元昌竟突然来访。


随后,他府上之人自然是无比客气的将汉王引进来。


纵使是丘行恭,也是激动的就要起身施礼。


他虽然经常犯愣,却也不是傻子。


很多时候发脾气,也是有的放矢。


像什么房玄龄、柴绍、长孙无忌这些大能,他看见了也是毕恭毕敬,极其客气的。


因为他知道惹不起。


平日里被他欺负的那些,也多数是没什么后台,根基不硬的官员。


这一次的李秋,原本他也是想仗着自己的资历,吓唬吓唬小孩子。


不过却没想到直接踢到了铁板之上。


而这汉王李元昌,显然就是属于他惹不起的那一类人之中。


这时候,见到丘行恭要起身施礼。


汉王李元昌温和的制止住他。


随后轻叹一声说道:“今天丘将军身上所发生之事,我也是听说了。”


“实在是为丘将军你感到冤屈。”


“本是那右仆射李秋,越俎代庖,先行对将军你无礼。”


“而后又出手将丘将军你重伤。”


“到头来,反倒是将军你受到了陛下之严惩。”


“这天底下,又哪有这样的道理?!”


“更何况将军你这些年来,跟随陛下东征西讨。”


“就算不提那立下的赫赫战功,也总还有点旧情和苦功吧?”


听着汉王的话,丘行恭也是心头越发觉得愤慨和委屈。


然后无比艰难的对汉王李元昌拱拱手。


“王爷您这一番话,着实是让卑职感激,汗颜。”


“不过眼下事已至此。”


“唉……”


这时候,汉王李元昌微微一笑。


“丘将军也不必太过悲观。”


“这件事,未必就没有转机。”


听到他的话,丘行恭仿若是抓住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眼神中再一次出现了一丝希望的光泽,颇为紧张和期待的看向汉王李元昌。


“王爷,不知您此言作何解?”


“若是真能有办法让此事有所转机。”


“卑职就是粉身碎骨,也一定要报答王爷您的搭救之恩!”


这时候,汉王李元昌饱含深意的看着他。


然后又微微的看了眼左右两旁。


见他如此,丘行恭当即会意。


立即屏退了左右,在四下无人之后,汉王李元昌才无比郑重的缓缓说道:


“陛下本是念旧情之人。”


“今天也却是因为你过于莽撞,犯了宫中忌讳。”


“将陛下惹怒,才引得如此严惩。”


“接下来,你以养伤的借口,在长安城中拖延上两三个月。”


“等到年节之时,若是由太子殿下,或是高士廉高大人亲自出面为你求情。”


“你想要留在长安,想必是不难。”


听到此,丘行恭眉眼间却是皱成一团。


“王爷,卑职何德何能,又哪里承的住太子殿下和宰相大人亲自为我求情?”


这时候,汉王李元昌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呵,当你持刀闯进尚书省之时,怎么就不想那李秋也是当朝宰相了?”


他的一句话,当即是让丘行恭噎在了那里,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什么来。


随之,汉王李元昌接着说道:


“明人不说暗话。”


“今天我找到你这里,来说这些事,自然也是有我的考量。”


“关于太子殿下和李秋之间的矛盾,你想必也听说过外面的传闻。”


“现如今,我以及太子殿下愿意帮助你,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李秋而来。”


“假如将来有一天,你得以回到禁军中当职,也愿意跟随太子殿下一起。”


“对付这不知天高地厚,处处与殿下的北平王?”


“当然,这么做对你,对你的家族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将来等殿下登上大统,自然也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听到此,丘行恭是恍然大悟,随之脸上浮现出激动的神色。


“王爷!”


“能够为太子殿下效力,丘行恭求之不得!”


“这一次若是真能借太子殿下庇佑,渡过此劫。”


“丘行恭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至于那个李秋,我誓与他不死不休!”


……


在几天之后,房玄龄一直担心着的一直悬着的大棒,终于砸了下来。


由于眼下灾情过去,西域丝绸之路重新被打通。


剩余周边之国尽皆向大唐称臣。


可以说,现如今天下大治。


已经可以预见今后的日益繁荣,兴盛。


这也是自李世民登基以来,最安心、舒适的一年。


由于心情好,年节又是将至。


所以各处的皇宫林院,也都开始整修了起来。


这一天正午,房玄龄和唐俭两个在饭后闲来无事。


也就在皇城内部走动,散散步。


而当他们来到皇城北门之处时,正巧也撞见了遇少府少监窦德素在这里带人施工。


于是也就下意识的询问了一下,他们在这里修建的是什么?


自李世民登基以来,就一直是内忧外患的状态。


不仅是李世民自己,身为大唐管家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也是对朝廷的大兴土木监管的极严。


久而久之,这也形成了一个传统。


仿佛是只要大兴土木,就是最大的劳民伤财的错事。


这种观念,也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