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规则系学霸 > 第六百四十八章 奕星的大事件

第六百四十八章 奕星的大事件

作者:不吃小南瓜 返回目录

近年来,宇图机器人公司发展势头的很好,他们参与了许多最新科技项目,拥有好多的合作伙伴。


半年前,宇图机器人进行上市操作后,股价一直在源源不断的上涨,总市值已经高达六千亿人民币,提供的机器人服务,比如语音、人脸识别,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并拓展了国际市场的业务,成为一家跨国式科技企业。


宇图机器人发展的根本是,他们拥有完善的机器人操作系统。


这个操作系统带来的是多向延展,就像是著名的微软公司,依靠电脑操作系统,成为了最大型的科技企业之一,宇图机器人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操作系统是电子、机器领域。


现在宇图机器人公司拓展研发的领域有很多,主要还是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


宇图已经和几家企业合作,把自动驾驶系统安装在汽车上,进行不断的测试。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国内自研的自动驾驶汽车,能够申请到上路许可。


当然了。


国内的交通比较复杂,相关的法律也并不完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可能一直自动驾驶,只是申请到上路资格,也是很了不起的。


赵奕有了想法以后,马上就联系了宇图机器人的CEO袁仲晨。


现在的袁仲晨早已不是当年的青涩小生,他是著名企业的负责人,也是国内有数的亿万富翁,身家已经超过六百亿人民币。


但是,袁仲晨还非常的年轻,也是有雄心壮志的,想能把业务做的更大,让公司发展的更好。


当听了赵奕的想法以后,袁仲晨马上决定带人来奕星免谈,事实上,他觉得中文编译软件的研发,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但因为是赵奕的想法,他是一定要过来谈谈的。


袁仲晨的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了奕星公司。


赵奕亲自接待了袁仲晨。


他们见面的时候不多,但赵奕是宇图机器人最初的投资人,拉拉关系两人还是师兄弟,同出‘贺门’,关系也是很亲近的。


另外,近几年宇图机器人频频参与最新科技项目,他们的合作一直都没间断过。


哪怕是Z波卫星项目,都有宇图机器人参与,图像控制检测系统的研发。


等到了接待室的时候,赵奕就直接说起了自己的想法,“现阶段以及未来,英文的编译软件,英文体系的软件、程序开发,已经影响到了主动和安全性,所以正在考虑研发中文体系的底层编译系统。”


袁仲晨已经知道了消息,他点了点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很复杂的,难度不亚于重新研发我们的OR操作系统。”


“当然。所以我才想找你合作。”赵奕道,“如果说国内有团队能做这个,你们的经验最丰富,速度也会是最快的,能说说具体难度在哪里吗?”


袁仲晨揉了揉额头,抿着嘴说道,“我来之前就考虑过了,难点有两个,一个是整合中文。”


“我们需要把中文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用尽量少的汉字表达更多的意思。”


“这需要很多汉语专家。”


“因为每一个汉字都要重新编译底层数据,都会编译一个对应的识别、数据包,才能让物理层进行识别,就需要对每一个字的编译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也许每一个字的编译,都需要几个工程师,努力一个月才能完成。”


袁仲晨继续说着,“其实写编译程序的难度不高,主要是定下汉字的含义,识别执行的操作,比较复杂,这方面需要很多专家,研究文字、意思,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可能会需要的命令。如果出现了漏洞,后续要补充就会变得很麻烦。”


赵奕听着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笑道,“这方面果然还是要问专家”,他是在夸奖袁仲晨看待问题,能够直接找出关键所在。


袁仲晨不好意思的笑笑,继续道,“第二个就是底层命令的问题,就像是最基础的dos操作系统,任何命令反映到物理层,都会变得非常复杂,而针对每一个命令都要重新编译,工作量会非常的庞大。”


“不过现在来说,和几十年前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了足够的参照,就可以参照着去编写,倒是不怕漏掉功能。”


袁仲晨所说的‘工作量庞大’,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八、九十年代爆发,九十年代末,一直到新世纪后,才进行大范围普及。


国外的计算机研发时间比较早,但也有几十年的积累,后来才做出了DOS操作系统。


哪怕是最简单的DOS操作系统,也是在大量积累之上研发出来的。


想要从最底层做出中文编译系统,等于是把现有构架完全推倒,从原始的积累开始慢慢研发,需要的工作量想想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


袁仲晨继续道,“中文体系的基础构架倒不是不能做,只是投入很大、收益很小,几乎看不到利润点。”


这也是极少有国内科技企业,去从底层研发中文编译体系的原因。


哪怕是研究出来又怎么样?功能还能赶上现在的操作系统吗?


而且研发需要的时间很长,需要投入非常多,就算研发出来也无法打破现有体系,做这方面的研发,就实在是得不偿失。


赵奕点头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我认为,还是必须要做,我们是准备让无限动力汽车、太空飞船,使用全新的系统体系。”


“这样,一个是保证安全性,另外,借助于探索宇宙的新科技发展,也是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体系,重新洗牌的好机会。”


袁仲晨听得眼前一亮。


如果只是研发汽车的操作系统,去单独研发一套中文的体系,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借助于新科技,让研发出的系统能实现大范围覆盖、拓展,情况就不一样了。


比如,研发出全新的操作系统。


首先,操作系统会上实现在太空飞船领域的覆盖,伴随着太空探索的发展,就等于先一步制定了标准,未来的太空探索,不管是卫星还是飞船,想要和其他的卫星、飞船链接,或者加入到原有的体系内,就肯定要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


同时,无限动力汽车的市场很广泛,也可以进行系统的覆盖,售卖的汽车数量越多,覆盖的范围也就越大。


还有,空间链接技术。


现在的空间链接技术,覆盖的范围还不广泛,但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设备,空间链接技术也会占领更多的信息传输市场。


这几项都是国内垄断的科技。


如果能占领最新科技领域,大批量应用到民用范畴,就可以继续拓展,应用到手机、电脑上,最少国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系统应用到国内的领域,因为国内拥有最新科技的主导权,哪怕国际再不愿意接受新的体系,到时候,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反抗’,原本的体系最多只能维持住。


这个角度来看,研发中文底层编译软件,并在其基础上拓展操作系统、软件,颠覆现有的体系,还是很有前景的。


其他公司有类似的想法,想做到都不可能,因为哪怕研发出来并且很好用,收到了已有体系的限制,也不可能占据多少市场。


赵奕来做就不同了,他可以直接把新的体系,推广到所有的最新科技相关设备,只要能研发出来,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很多项目的研发目标,不一定是赚钱,而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当有了市场的主动地位,拥有了更多的用户,就站在了金字塔顶端,成为了规则的制定方,赚钱也就变得容易的多。


袁仲晨和赵奕商谈了一天时间,期间谈了很多的内容,最后敲定了初期的合作。


宇图机器人和奕星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专门研发中文编译软件以及后续展开的计算机技术。


双方一起进行投入,最初的研发投入就高达三十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初期。


新公司肯定会招收大量的计算机工程师,预计规模会超过一千人,甚至可能会达到几千人,后续肯定还要源源不断的投入。


但是,赵奕和袁仲晨都认为,一切的投入都是值的的,只要能做出中文体系的编译软件,并在其上做出全新的中文操作系统,开发出各种功能的中文软件,哪怕是付出一千亿、两千亿,都绝对是值得的,因为计算机领域市场规模太大了,只要能争取一部分基础领域的主导权,几千个亿的投入,未来都能轻松的赚回来。


这就像是宇图机器人公司,他们最初拥有的只是基础操作系统,发展起来就能扩张到几千亿市值。


赵奕和袁仲晨定下来以后,晚上就一起用餐吃饭。


袁仲晨谈起了贺明成,他是贺明成最得意的弟子,对待贺明成还是很用心的,没过一段时间,都会提着礼物去看看老先生。


袁仲晨谈到了贺明成的身体问题,感叹道,“赵奕,你也有一段时间,没过去看看了吧?贺老师最近身体不太好,已经不能没有走路的力气了,现在只能推着到外面转转。”


“这么严重?”


“倒不是病,只是老了。”袁仲晨感叹的说道。


“呼~~”


赵奕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消化着消息,决定下次回燕华大学,就去看看老先生。


虽然贺明成并不认他这个弟子,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是贺明成的学生,当年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上,贺明成也帮助提出了很多意见,而且老头确实是个好人,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数学研究,还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


很快。


奕星迎来一个大事件,也是航天局乃至于国内的大事件。


第二座聚能卫星发射升空。


因为环太阳聚能卫星非常的受关注,航天局和奕星一起决定,公开对发射过程进行直播。


发重力推进器运载卫星直达太空,随后视角就切换到负责拍摄的辅助卫星上。


在辅助卫星的视角下,人们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高功率Z波卫星,耀眼的亮光充斥着屏幕,镜头只能错开大部分位置,集中在慢慢划入轨道的装载聚能卫星的反重力太空飞船上。


高功率Z波卫星释放高能Z波后,反重力太空飞船迅速滑入Z波航道,并迅速消失在视野中。


这一次的直播过程,比上一次太空船做实验顺畅的多。


电视解说员也了解更多的资料,他直接给观众介绍道,“反重力太空飞船划入穿梭航道后,将会在八秒的时间内,行驶超过一亿四千万公里。而现在,它已经出现了距离太空一千万公里的位置上。”


“我们现在能看到——”


屏幕变成了黑漆漆的地图,上面有几个标志点,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地球,太阳近距离的位置上,有一个小蓝点在不断的闪动。


“那个小蓝点就是反重力太空飞船,飞船将会利用剩余的燃料,以及在太阳高引力的拉拽下加速行驶,在消耗完燃料,距离太阳三百万公里左右时,聚能卫星会脱离飞船,随后继续在太阳引力的拉拽下,划入既定轨道。”


“现在飞船的速度是每秒六公里左右,而最终的速度则会高达六万公里每秒,加速过程会持续三天。”


“也就是说,从发射到划入轨道,聚能卫星在路上的时间,只有四天左右。”


“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想想,一亿五千多万公里,只需要四天,就完成了从发射到入轨——”


“这就是现有最高的技术水平!”


在完成了第二座聚能卫星的发射后,奕星也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时期,无限动力公司会售卖更多的汽车,同时,环火星高功率Z波卫星,也就是代号为‘奕星-2’的卫星,也进入到准备发射升空的阶段。


这时,第一艘功能性的小型太空飞船,也从设计进入到制造生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