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规则系学霸 > 第六百六十九章 全新的物理体系

第六百六十九章 全新的物理体系

作者:不吃小南瓜 返回目录

宇宙飞船的地面太空穿梭测试,主要过程给人的感觉就只有一个字--


快!


“实在是太快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


“果然和公开数据说的一样,六秒内完成穿梭五公里,还真是六秒内,我甚至感觉只有三秒、两秒。”


“我刚才正低了下头,到底发生了什么啊?怎么测试就结束了呀!”


“如果错过了刚才几秒钟的画面,就像是错过一整部最为华丽的科幻大片,那肯定会非常的遗憾,不过好在视频也是有记录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回放——”


各个电视台主持人们,都在带着惊叹的说的,表达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快’。


宇宙飞船穿梭时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时间过的也太快了。


观看慢镜头的观众数量,要比刚才看测试的人更多,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准备,不会平白的错过镜头。


每一个电视台都把慢镜头连续回放了很多次。


大部分人都感觉很惊讶,他们觉得测试过程怪怪的,快,是一种感受,另外一种感受就是‘别扭’,因为太空穿梭的测试和其他陆地测试,给人带来的感官是不一样的。


如果非常大型的机械做测试,而且是做速度测试,速度会瞬间飙升到惊人的数值。。


到时候,会怎么样?


好多人第一个就能想到,会发出巨大的声音,并且带来很大的风,周边会感觉非常危险。


然后,很刺激、危险。


等等。


哪怕是一辆普通的跑车,加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让人感觉非常危险,地面上方程式赛车是最快的,F1赛车的速度是地面上最快的,理论上可以达到七百公里以上的速度,正规比赛中,夺冠赛车的平均时速,也能够超过每小时四百公里。


每小时四百公里,平均到每秒钟也不过一百多米。


即便是每秒一百多米的速度,给观众带来的感觉,已经是‘控制不住’了,好像一个突然的大转弯,就可能会造成赛车损毁。


这还是非常符合力学、几乎贴地运行的F1赛车。


宇宙飞船的块头要比方程式赛车大上几千上万倍,穿梭的过程中,速度也要快上十倍,只要想象一下测试过程,就会觉得是个华丽的大场面。


结果呢?


宇宙飞船变成一个大黑球,转眼间迅捷无比的到达了终点,中途甚至连发出的声响都很小,也没有带起什么强风,或者影响到其他什么,个人的感觉就像是,站在穿梭航道的旁边,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你。


当连续观看好多次以后,就会发现另一个怪异的地方。


这是能够理解的怪异--


宇宙飞船没有加速过程,直接就提到到最高速度;同时,也没有减速过程,完成穿梭后就变回慢吞吞的样子。


“没有加速和减速过程,虽然我理解,是因为出了航道,但看起来还是很怪。”


“所以这个航道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我看过有,有研究反重力的专家说,和压缩空间有关,也就是说,航道中的空间被压缩了。”


“这个说法,真的,很难让我相信。”


“我宁愿相信宇宙飞船是穿越了,它穿越到了平行空间,在我们的世界,只具现出一个影子,就是进行快速的移动,同时,还不和这个空间的任何东西发生作用。”


“你这个说法——”


“有道理啊!我竟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比观众还要震惊,他们中甚至有人,提出了和普通观众一样的观点,‘飞船利用反重力屏障,穿梭到了其他平行空间,在这个空间,和物质不发生作用’。


但是,他们也只是说说而已。


这个说法很容易被推翻,因为现场地面上,留下了几条宇宙飞船行走的痕迹,而且是很重的痕迹。


这就是和物质发生作用的明证,也说明宇宙飞船穿梭过程中,也依旧是在地面上行走。


国外的科学家们感到震惊的是,宇宙飞船穿梭的过程中,并没有发出巨大的声响。


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


其实,飞船没有加速过程才是正常的,因为Z波建造了太空航道,如果有加速的过程,‘穿梭航道’也就等于失去了意义。


测试过程中,没有发出巨大的声响,就很是不能理解了。


从几条宇宙飞船留下的痕迹上,可以轻易判断出,飞船是在地面上行你好走的过程中完成的穿梭,反能量屏障能够隔绝能量,却不能够隔绝物质,宇宙飞船没有飞起来,就只是正常在地面上行走的。


同时,仔细观看视频,还能发现很重要的一点--


测试穿梭航路的地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种变化很难判断具体是什么,但视频中可以看出对比,穿梭测试后的地面,似乎是凹进去一点点。


地面凹进去非常的少,不是通过大面积的对比,就很难真正看出来。


国外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们,仔细注意着视频画面,做出判断以后都跟着眼前一亮。


他们很轻易的得出个结论--


高等压缩材料制造技术,和建立太空航道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空间、物质进行压缩。


两者都离不开一项技术--Z波。


当然了。


每一个机构都知道Z波技术很重要,但他们没有稳定发射Z波的技术,最多只能利用反重力装置,开启反能量屏障积累能量来释放。


这个方法是非常落后的,发射的Z波能量很低,而且效果很不稳定,完全没办法控制住,也就没有办法深入去研究。


回到刚才的问题,飞船地面穿梭的过程中,没有发出巨大的声音。


这就是问题所在。


很多人都知道战斗机飞行时,会发出巨大的声响,声响来自战斗机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而发动机之所以会发出巨大声响,很大原因就是空气的进入和排出。


所以归根究底,还是战斗机飞行过程中,和空气剧烈摩擦导致的。


有些战斗机可以加速到超音速,而在加速到超过音速的一瞬间,战斗机边缘挤压空气,会发出形成一声巨大的音爆震动。


这些都是和空气摩擦导致的。


宇宙飞船有着超大的块头,测试中的速度也达到了每秒一公里,理论上测试的几秒内,会和空气剧烈的摩擦,并释放出巨大的噪音。


可是,完全没有!


宇宙飞船直接就变得非常快,而发出的声音和之前慢慢前进是一样的。


“这不可能!”


有些科学家看了测试过程,顿时惊讶的喊出声,“我们已经证明,反能量屏障并不能隔绝空气,也无法完全隔绝声音。”


“怎么可能没声音呢!难道是信号传输、画面传输的问题?”


“现场拍摄的,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都能听到,为什么没有音爆!”


有科学家提到了另一个问题,“正常来说,以飞船完全不符合流线力学的构造,也不可能达到每秒一公里的速度。空气会形成巨大的阻力,强行以这种速度前进,产生的摩擦力,可能会让飞船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


“哪怕是达到了每秒一公里的速度,在出航道的一瞬间,也肯定会带起巨大的空气流动——”


“这不符合物理常识!”


最后才是管家。


哪怕国外的科学家们不愿意相信,也必须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也就是,‘太空穿梭航道内,牛顿力学某种程度上失效了’。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穿梭航道内是独立的空间,和外部的物理定律不一致’,以及‘飞船的反能量屏障,能够一定程度上,隔绝物理定律’。


等等。


当测试实验发生在眼前,就必须要相信所看到的,然后去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哪怕建立太空穿梭航道,是属于一种全新的科学,也不是玄幻魔法,肯定符合某种物理规律、宇宙规则。


——


陆地穿梭实验的成功,标志着宇宙飞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这个胜利是非常关键的。


就好像战斗机造出了核心的发动机、航母造出了关键的动力设施,核心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部分都是可以替代,并且没有技术难关的。


当然了。


实际上,没有技术难关的原因,还在于压缩材料技术的发展,让飞船不再受到材料技术制约。


不管怎么说,胜利还是非常关键的,测试取得成功以后,项目组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连底层人员都拿到了不菲的奖金。


各个领导层的工作还是很多的,测试当天进行了简短的清楚,第二天还需要继续工作。


赵奕也非常的忙碌,他不止要关心测试过程中的技术、数据,还需要代表项目组,参加测试后的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一系列记者的问题。


在宇宙飞船的核心技术领域,赵奕是最有发言权,也是最能够把握技术相关对外公开信息问题的。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非常盛大,前来的记者涵盖四十几个国家,人数超过了三百人。


赵奕、陈泽生等技术组组长,和高层领导一起坐成了一排。


前面就是高层领导正常的讲话,差不多就是说一下宇宙飞船项目有多重要,并宣布宇宙飞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展望一下后续进展以及未来探索宇宙之类。


之后就到了技术提问环节。


好多国外记者的焦点,就是国外科学家的疑问,“为什么宇宙飞船在航道中穿梭时,不和空气发生作用?”


这是提前之一。


赵奕是被提问的对象,他笑道,“首先,这个问题的结论是错误的,飞船在穿梭过程中国,也同样会和空气发生作用。”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问,为什么不像是战斗机那样,产生音爆?对不对?”


“这个问题非常负责,和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有关。”


“我们都知道,物质的速度取决于观测点,取决于相对性,比如,火车上,乘客们的位置相对是静止的。”


“穿梭过程的区域,就可以看做的是火车,当飞船进行穿梭时,它的速度必须要参照里面的物质。”


“这就是我的答案。”


赵奕并没有说的太深入,再继续就要牵扯到空间问题了。


虽然太空航道的原理是压缩空间,已经被很多的科学机构‘猜到’,但公开了消息、深入的去说,肯定就会透露出很多原理。


这些原理都是保密性质的,最少暂时还是不要说出来。


赵奕的举例很直白。


现场所有人都听懂了,但真到了专业物理学家的耳朵里,能理解的内容就太多了。


航道,相当于火车?


里面的物质都是身处在‘火车’上,但是,即便如此,里面有些物质是不动的。


比如,中间多出个静止的石子。


如果出现了静止的石子,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航道和火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火车相对于铁轨,是一直在运动的,而航道看起来确实不动。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这怎么能等同呢?


假如和猜测中的一样,压缩材料技术和建立航道的原理一样,石子也肯定会被压缩,被压缩的石子会产生什么变化,还会不会在原地不动?


等等。


这些都是问题。


当深入去思考以后,就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


好多国外的科学家都很关心新闻发布会,赵奕回答的几句被各种解读,反倒是引起了更多的疑问。


好多物理学家发现个大问题--


太空航道区域内,很可能存在全新的物理体系!


这对于物理学家们的诱惑太大了。


一台高能的粒子对撞机,就可以吸引无数的物理学家参与工作,因为参与到粒子对撞的研究,就可以看到很多新变化,来针对微观物理进行研究,就能通过粒子对撞实验,来完善微观物理体系。


简单来说,参与粒子对撞实验,很容易出一些物理成果。


全新的物理体系,可要比一台粒子对撞机有价值多了。


那表示他们可以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全新的体系,从而深入性对宇宙进行理解,也许就很容易破解,一些现有物理体系,无法解答的问题。


当许多科学家为之心动的时候,也反应到了国际上,一些学术机构主动和国内沟通,希望能参与研究Z波以及反能量屏障技术。


他们不像是原来那样,说让国内公开技术,而是希望能派出专家,参与到实验研究中。


一些机构还特别表示,“我们只是研究航道内的物理特性,而不是研究Z波发生技术。”


这个要求让国内很是为难。


如果只是派出科学家,参与到Z波航道内部物理特性的研究,倒是不会对技术保密造成影响,而且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国内确实缺乏大量相关领域的顶尖物理学家。


这种研究也会让国内对与Z波航道、压缩技术更加了解,而国内掌握着最关键的Z波发生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对国内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研究真的有必要吗?会不会造成一些其他问题?


很快。


问题被抛给了赵奕。chap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