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大唐开超市 > 第860章 振奋人心的一天

第860章 振奋人心的一天

作者:幸福的爬爬虫 返回目录

这么早,李世民也醒过来了吗?


林深点点头。


在千牛卫的带领下,进了皇城,东宫里,看到正在喝着粥的李世民,一脸疲相。


“你是昨天晚上一夜未睡?”林深愣了一下,开口问道。


李世民点点头:“有些睡不着,一想到今天要发生的事,就有一种……”


说着,他沉默下来。


半响后才开口,向林深露出一个男人都懂的笑容出来:“就像是当初我还年轻的时候,要迎娶观音婢前一天的那种感受一样。”


“不,甚至比那还要激动。”


林深笑着点点头。


他很能理解李世民的这种感情。


民族自豪感是一种所有人都能获取到的情感,虽然在某些人眼里看来,这种人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到的情感是极其的廉价。


可这种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坏。


这种所有人能够获取到的情感,恰恰是最珍贵的。


刨去高句丽这种拿着别人国家的文化、耀武扬威说是自己国家文化的不正常的族群之外,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才能够让自己的百姓,在心里诞生出民族自豪感来。


天底下这么多的国家。


目前也就唯有大唐有这个资格。


一个族群在一起,齐心协力的建设,朝廷清明、百姓勤恳,如果说,对这样的一个国家都不能诞生出民族自豪感来,那还有什么情感是理所应当的?


这举世独一份的情感,难道不珍贵吗?


林深找了张椅子坐下,轻声说道:“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了不少外邦使臣的车,里面坐的似乎都是些大人物。”


李世民点头,把碗一推,站了起来:“嗯,你没看吗?”


“名单昨天礼部就给了你的电台,都是各国的国君,像是渤海国,整个国家的政权机构都过来了……”


说起渤海国,李世民都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小国很有小国的自觉。


他们清楚大唐这是在展示拳头,但是一点都不觉得大唐展示拳头的对象包含他们。


问心无愧是一方面,过于弱小也是一方面。


从渤海国的国君,到各位大臣,一点都没有紧张的模样。


前几天他们到长安城,就马不停蹄的出门闲逛。


各处吃吃喝喝、买买乐乐。


每天晚上还都会出门,到新城区去,和大唐的百姓们一起打篮球、踢蹴鞠。


活脱脱一副过来公费旅游的模样。


林深摇摇头:“我没去关注这些事,长乐她自己就能把事情处理的很好。”


李世民在旁边人的伺候下更换衣服,脸上挂着欣慰的笑意:“她还真是成长了许久,以前我都想不到,她会成为这样的人。”


林深抿嘴笑了笑。


李世民换好了衣服,外面的天色也渐渐亮了起来。


他们两个人不急不躁,继续在东宫里坐着。


朱雀门前,已经聚了不少人,多是各个国家的国君、大臣,他们比李世民还要不安,大唐的拳头都还没有挥动起来,他们就感到自己的脸颊开始作痛了起来。


依次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然后干瞪眼地看着空荡荡的街道。


从金光门到春明门的这一条长长的街道两旁,现在也挤满了人,小孩子们爬树、坐在墙头,有些年纪不算很大的男人,也学着爬在屋顶上。


甚至还有些商号,提前好几天,申请了一天的飞行权限。


现在就已经在开始预热热气球。


一家茶楼里。


几个读书人坐在茶桌旁,唉声叹气。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


但他们的心情并不是很好,原因无它,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抽中能去朱雀门前观礼的机会,也没抽中成为百姓方阵中一员的资格。


甚至他们也没亲戚就住在那条街道旁侧,连蹭个扒墙角看阅兵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人幽幽叹了口气:“真是羡慕他们,运气怎就那么好。”


“只能等如意剧院把阅兵放映出来了。”另外一个人有气无力地咬了一口茶点,“不过到时候抢电影票又是一件麻烦的事。”


他们正说话的时候。


茶楼柜台那里,收音机的声音渐渐响亮了起来,是今天的早间新闻。


他们照例安静的听着新闻播报。


忽然就听到孟金刚那温柔的声音。


“……今日上午十点,广播电台将会对阅兵仪式进行全程的广播转播,观众朋友们可以按时收听我们的节目……”


刚才还失魂落魄的人们,忽然就支棱了起来。


他们惊喜地互相打量着对方。


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件好事。


广播转播虽然说肯定是没亲眼目睹来的震撼,但在亲眼看不到的情况下,能够过过耳瘾,也是唯一最好的选择了。


吃完早茶。


这些人没舍得离开茶楼,继续留在了这里。


一直等到九点半。


广播里如实放送出了声音。


“欢迎收听阅兵特别节目,本台将会全程为您广播转播阅兵仪式……”


朱雀门前。


林深和李世民,也适时出现在了人群的视野里,一左一右,两个人坐在最中央的主席台座位上。


诸多异邦的国君,怀着敬畏的目光看着这两个人——一句话就能决定任何一个国家命运的两个人。


检查、入席。


阅兵仪式进行到开场前的最后一环检查。


半个小时的时间,过的无比漫长,在所有人殷切的期盼当中,数门礼炮推出,在周遭所有人诧异的神色中……


“嘭”得一声,礼包响起,在空中留下一道彩色的烟气。


礼炮响了二十八声。


这也是林深定下来的数字,李世民问过林深原因。


林深给出来的回复也很简单,他们学派当年在海外立足,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牺牲了无数人。


他希望用这个数字,来记住这些牺牲了的前辈们。


李世民和朝廷自然没有意见。


没有这个学派,就不会有林深,就不会有现在大唐海晏河清的盛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记住这些人,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


只是礼炮的出现,就把这些异邦人吓得不轻。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和李世民、林深坐在同一侧,几乎是同一张桌子上,说不定他们就已经趴到桌子下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