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古装大明星 > 3.墨出青松烟

3.墨出青松烟

作者:拒绝断更 返回目录

2021年06月20日15时07分。


《官渡》剧组。


“达叔,这是今天试镜演员的资料。”


达叔认真翻动着助理送来的资料,场务也是很辛苦的。


不仅要发盒饭,还有车辆调配、饮料采购供应,乃至负责剧组财务,基本要经手各种琐事。


试镜龙套,也在其中。


“就这几个角色,来了九十三个人,还是大制作抢手啊!”


“试镜苟或的最多,虽说戏少,也是个有台词的角儿。”


“阿光,你看看人来齐了没有,人来齐了我们就开始了。”


小助理摇头:


“宫导没来。”


宫黎是《官渡》的副导演,一般来说,试镜无关紧要的龙套,有场务就够了,但《官渡》毕竟是大制作,最后还得副导演来把把关。


达叔有些不解:“宫导是什么事耽搁了?”


小助理道:“好像是朗哥家里有点事,宫导去协商了。”


“这样啊。”


唐元朗是二线明星,擅长古装剧,不过在《官渡》里只是个配角,演的沮授,袁绍的谋士之一。


以唐元朗的咖位,即使是大制作里,也不应该是这么小的角,全都是因为选角时宫黎一力推荐,唐元朗才同意参演。


正因此,唐元朗与剧组的合约放得很宽,现在家里有点事,可能耽误拍摄,宫黎只能想办法协调。


达叔看着时间不早,等不了太久:


“那这样,先不管他们了,十分钟后,开始试镜!”


“好!”


.........


龙套试镜分五个五个一组,一个个被喊到名字的群演,走进了试镜室。


关世坐在外面静静等着,在近百个群演之中,并不出众。


“兄弟,咱们是一组的。”


不远处坐着的一个男子,见着关世的号牌,走进前来搭讪。


“嗯..应该是吧。”


关世看了眼男子的号牌,66号,自己则是69号,五五一组,刚好一起试镜。


“我叫刘和伟,你是来试镜哪个角的?”


“关世。”关世倒也不反感这种交流:“荀彧的书童。”


“真巧,我也是。”刘和伟友善的笑了笑:“不过你不用担心,我的目标是荀彧。”


“荀彧?”关世只觉得奇怪,目标是荀彧怎么会试镜书童?


“兄弟,这部片子的副导演是宫黎,最后拍板这些配角的,也是宫导,一会儿试镜的时候,我们就能见到他。”


“宫导是历史系毕业的,半路改行摄影,最后才转做导演,对这种古装历史正剧很严谨认真。”


“我提前调查过,荀彧这个角色竞争力不大,只要一会儿试镜书童表现出色,宫导很有可能给我升角,让我演荀彧,不仅得了角色,还得了宫导看重,就算没成功,捞个书童的角色也不差。”


刘和伟给关世讲着自己的计划,也不怕人知道。


他是老横漂了,为这次升角计划准备了很多,即使别人知道了,学着他试镜,肯定也不如他。


“65、66、67、68、69,进来!”


关世与刘和伟几人一同进入试镜室,刘和伟一看,懵了,宫导呢?


“65号先来,自我介绍一下!”


桌前的达叔翘着二郎腿,指了指身前的座椅,手中的资料已经翻到了65号。


龙套试镜单看履历与自我介绍,就能刷掉不少人。


65号刚介绍完,幸运得到了后续的试镜表演机会,忽然传来开门的声音。


刘和伟扭头一看,正是匆匆赶来的宫导。


他长吁一口气,哥稳了!


很快65号试镜结束,来到一边,静静等待。


“66号!”


刘和伟镇静上前,主持试镜的仍旧是达叔,宫导只是最后拍板审核,少有动作。


一番介绍后,刘和伟开始了他的表演。


研墨。


给荀彧研墨,就是小书童在《官渡》里唯一的镜头。


刘和伟在道具间里翻找一会儿,拿出了五样东西,粗布短褐、布巾、假发、墨、砚。


刚才65号只披上了短褐,装模作样研墨。


刘和伟很清楚,宫黎虽然是笑着的,可实际上对65号不满意。


倒不是说一个小书童就得表现出老戏骨的演技,而是这样敷衍的态度,是对角色、对表演的懈怠。


他穿上短褐,戴上假发,将假发用布巾扎好,这是加冠。


16~20左右的书童,很大可能已经加冠了,不过“冠”是贵族才能戴的,书童属于普通老百姓,得用巾帕包裹鬓发、遮掩发髻。


不用看都知道,宫黎肯定在微微点头。


不过还没结束。


刘和伟开始研墨。


他很专业,拿墨条时,食指放在墨条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


磨的时候,很轻,只是在按下去的时候,稍微用了点力,磨墨很慢,好像是个没有力气的病人。


其实这叫做磨墨如病,看起来好象生病的样子,实则是如果太快了,容易打滑,磨不出墨。


“好,下一个。”


这下不是达叔开口了,而是宫黎亲自出面。


听到这个“好”字,刘和伟就知道自己十拿九稳了,走回去的时候,都是带着笑的。


现在的问题,只是他能不能得到宫黎的看重,顺便从书童升角到荀彧,完全不存在落选的可能。


关世和刘和伟之间,隔了一个68号,这个68号也是试镜的书童一角,但发挥的特别差。


毕竟有刘和伟珠玉在前,谁都知道自己没希望了,人家分明是有备而来,特意演的这一出。


谁能想到有人会为了一个没台词只有一个镜头小书童准备这么多?


他们怎么比?干脆再去别的片场找个龙套演算了,偌大的横店多得是龙套空缺,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69号。”


轮到关世了,关世并不紧张。


自从早上激活系统之后,他就一直在研究秦汉三国的这一段记忆,不断的分析、观察,尤其是官渡之战。


他现在可以算是半个东汉人,别说一个书童,就是曹操、袁绍,关世也有把握演个一两成出来。


“自我介绍吧...”


关世开始自我介绍,达叔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纯新人的第一出戏,没有任何经验,除了申戏的准学生算是亮点,长得比普通人帅气了一点,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演一下吧。”


达叔已经看出来宫黎对刘和伟的看好,书童已经十拿九稳,说不定还能升角。


不过他也是老油条了,文化素质可能不高,接人待物还是不错的,面不改色继续试镜,不会让这些试镜演员白来,多一次试镜经验也是不错的收获。


关世没有拿那些道具,就那么表演了起来。


“无实物表演?”


刘和伟在内的另外四个试镜龙套都颇为不解,无实物表演是很基本的一种表演方式,考验演员用自身身体反映生活实际的能力。


一些有经验的演员,有时候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磨炼自己的演技,但仅限于现代、有过实际体验的事情,例如洗头发、打扫房间什么的。


如果放在古装里,无实物表演重视的真实性、逻辑顺序性,就成了极难攻克的问题。


因为古代的东西是完全没体验过的,相当于得纯靠想象,无形之中,大大提升了表演门槛。


而这时,关世已经站定了位置,身子稍稍躬下了一些,准备开始研墨。


宫黎眼前一亮。


现在的关世给他一种什么感觉?


内敛,不引人注意。


连站位都是那么的完美,如果将整个试镜室当做镜头,关世所处的位置,就是镜头里最不起眼的地方,不会阻挡正角“荀彧”的发挥,也不影响镜头的饱满。


不会喧宾夺主,不会乱了主次。


这是在宫黎目前看来,最亮眼的地方。


不管再怎么演,演破天了,这也就是一个书童,龙套中的龙套,配角中的配角。


汉末三国时一个阶级森严的等级社会,书童的地位无疑是非常低微的。


可以说,从某种形式上他就是家奴的一种,不过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家奴。


这样的角色,就是要卑微,就是要不起眼。


刚才刘和伟的表演很棒,够认真,够投入,细节丰富,但是太张扬了。


一个人的演技达到了哪怕是饰演一个龙套,依旧能吸引人的地步,是很不错。


但能收能放,才是演技的真正体现。


龙套你特么不能抢戏啊!


《官渡》里需要的是荀彧的书童,而不是华府的华安!


关世一个躬身,一个低头,就能让所有人感觉到身份的卑微,有亮点但不抢戏,足够了。


不管怎么说,在“荀彧的书童”这一角色上,关世的表演完爆了刘和伟。


接下来,关世开始“虚空研墨”,先做了一个好像是放东西的动作,而后才是加水,继而双手圆旋,缓缓转磨。


宫黎呆了呆,喃喃道:


“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


“这家伙,是试镜的龙套角色吗?”


“至于这么....认真?”


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这是他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这一句是曹植的诗,从这句诗上来看,汉末三国时,主流用墨是松烟墨。


而以那时候的工艺,并不能直接将松烟墨直接制成墨条,只能制作成呈粒状的小墨团。


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再将墨团放入砚中加水,用研石研磨。


这才叫“研墨”,和直接用墨条研磨区别很大。


关世表演的,正是用研石研磨的“研墨”。


这一套无实物表演得到了宫黎的认可,表现出来的演技倒是其次,关键的是,他看见了关世的认真,对角色的郑重。


对待一个小书童的角色,都能用心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能认可他呢?


刘和伟虽然也不错,但一比之下.....相形见绌。


宫黎只稍稍犹豫了几秒,就对着关世提议道:“想不想试试荀彧这个角色?”


话音落下,整个试镜室安静的落针可闻。


刘和伟:???你们大导演都分不清66和69的吗?


达叔:???荀彧?这是哪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