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秦默大林子 > 第374章 失传的西路评剧!

第374章 失传的西路评剧!

作者:小说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满场的笑声中。


秦默竖起大拇指,一本正经道:“老艺术家,唱得真好啊!”


“唱功好!”


周九凉也面色严谨道。


似乎刚才开玩笑的压根不是他们俩人。


这更让观众乐呵了。


纷纷吆喝道:“吁……”


“就是太胖了!”


秦默此时又来了句,还竖起四根手指,“顶我四个!”


“嚯!那么胖啊!”


周九凉笑了。


“那秦香莲,那大脑袋!”


秦默抬手比划,“扮上戏,化完妆一瞧,呵,跟奥特曼似的!当时郭奇林就坐我边上,说句话把我乐死了。”


后台的郭奇林听到自己名字,抿嘴笑着说:“又拿我砸挂!”


“怎么说的?”


周九凉乐呵呵的问道。


“哎呀!好嘛!”


秦默用津门口音说,“这秦香莲也太有劲儿了,我要是陈世美,我泥嘛也不要他!”


这话一出来。


郭奇林哭笑不得,向旁边的师兄弟们求证:“我是这么说话的吗?”


烧炳也正呲牙咧嘴的笑着,听到后用唐山口音问了句:“你还会说津门话吗?”


“别跟我聊天!”


郭奇林使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你这说的是唐山话,还不标准!”


还有半句话他没说出来,就是秦默一个京城孩子,津门话怎么比他都标准?


他是从小就来京城了,十多年来基本上都不怎么说家乡话了,也生疏了许多,感觉自己的津门方言,都有点儿比不上秦默了。


台前。


周九凉笑得直咳嗽:“咳咳,没有这么说话的!”


“话糙理不糙!”


秦默说道,“年轻的扮出来好看呐!”


“倒是!”


周九凉很认同。


“评剧是很完整的一个剧种,生、旦、净、丑四门很齐全。”


秦默继续介绍道,“最初分了西路评剧和东路评剧,后来东路评剧传到咱们京城,成了现在的评剧,这西路评剧反倒是渐渐没落了,到现在也就还剩几个传人,很庆幸的是,之前遇到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前辈,从他那儿听到过一点儿!”


听到“西路评剧”,老郭也是为之一愣。


这个他也不会,只知道有过这个剧种。


起初,西路评剧又叫燕京蹦蹦。


但在1893年之后,跟河北梆子合并,就没有这个说法了。


而现在的河北梆子,跟当初的西路评剧,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剧种。


只是从民国传下来的书上有记载。


西路评剧是以河北民歌为基础,唱腔高,甩腔长,多用“依哟嗬、依呀哈”为装饰音和衬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唱腔和唱法。


“太能会这个?”


连余大爷都不太相信,十分的惊讶。


“不知道!”


老郭摇摇头,“这都失传的曲种,当年也是受众小,才没落的,但能捡起一句两句,那都是对曲艺最大的贡献!”


“咱听听吧!”


余大爷很专注的听着台上动静。


确实如老郭所说,这西路评剧但凡听过的,怎么也得一百多岁了。


那年代,这种小众曲种,也没有灌录唱片的机会,基本都是打地摊,或是在茶园里演出。


即使一些旧书上留下了剧目的台词,也是残篇和选段。


曲调早没了。


台上。


“西路评剧?”


周九凉一脸惊讶,“这么稀缺的戏种你也会?”


“老先生真好,特别喜欢我!”


秦默顾左右而言他,“我从幼儿园时候,他就抱着我,后来老头跟我说了,说你这孩子太好了,我是真喜欢你呀……”


周九凉蹙眉追问:“那你到底学了吗?”


秦默不接他的,继续说着:“然后他跟我说,从明天开始你就别来了,你再来我就弄死你,知道吗?”


“啊?”


周九凉懵了,“这是喜欢你吗”


秦默连连点头,面部表情非常喜悦:“他特别喜欢我!”


“这也不像啊?”


“他就是因为上年纪人,比较封建!”


秦默无奈的摊手,“自己的东西不愿意传外人,我都想跟他认门亲戚,他还不乐意!”


看他撇嘴,表情唏嘘,周九凉疑惑道:“什么亲戚?”


“我想当他姑爷!”


秦默脱口而出。


“吁……”


“嚯!”


观众们忍不住笑了。


还等着听他唱评剧呢!


以为是老先生怎么教了他,让他得了传承。


怎么话锋一转,成玩笑段子了?


但这就是相声的技术,又笑料又包袱,才能让观众有兴趣继续听下去。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观众,都喜欢听曲艺,人家有专门冲逗乐来的,就想听你讲段子,甚至是荤段子。


哪怕四十分钟的相声作品里,有一句荤段子,他都会觉得这个票买得值。


可他要听了十分钟的贯口,哪怕口条清晰,说的天花乱坠,他都觉得无趣。


众口难调嘛!


“啊,看上人闺女啦!”


周九凉笑着摇头说,“你那会儿才多大?人家闺女能愿意吗?”


“怎么不愿意?”


秦默说道,“她也很喜欢我来着!”


“嗬!”


周九凉笑了,“她也喜欢你?那怎么没成啊?”


秦默无奈摊手:“他那个女婿反对呀!”


“噗!”


“哈哈!”


“吁……”


观众又一次发出了嘘声和笑声。


这破包袱,坑埋在这儿了?


“啊?”


周九凉也傻眼,无奈苦笑道,“人结婚啦?”


“后来就没再去,但那段儿时间,跟老爷子学会了很多!”


秦默直接进入主题,“西路评剧的念白说的是京音,跟东路评剧的唐山口音不一样,唱腔方面受到梆子影响比较大,有一个剧目叫《刘伶醉酒》,是西路评剧的小生代表剧目,其中有一场经典的唱段,叫‘来了刘伶好酒的男’,非常不错!”


“你会吗?”


周九凉问道。


“我给大家稍微唱几句!”


秦默说着,忽然大喝一声,“好天气也哈!”


“哎哟!”


周九凉被吓了一跳,这么大嗓门,着实让人惊魂,不禁问道,“你这干嘛呀?”


“这是念白!”


秦默解释道,“西路评剧既注重唱,又注重念,且唱、念都要求很严谨!”


“哦!”


周九凉点点头,抚着心口,“那你来个严谨的唱段?”


“后面就来!”


秦默说着,张口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