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月明千里 > 药(修改,求重看)

药(修改,求重看)

作者:罗青梅 返回目录

瑶英在昙摩罗伽面前立下保证, 说要请罪,当晚就回去抄写了两卷经书。


第二日,亲兵把经文送到殿前, 寺僧正要将经文和其他信众祈福、告罪的手抄经文、木牌放在一起, 缘觉找了过来, 问:“文昭公主送来的经文呢?”


寺僧忙找出经文。


缘觉取走经文,嘱咐道:“这事别告诉其他人。”


寺僧应是。


缘觉把经文送到昙摩罗伽跟前。


昙摩罗伽接了, 供在佛像前, 为瑶英念诵经文。


过了一会儿,他诵经毕, 问:“昨天文昭公主踏进火坛, 你在场?”


缘觉点头, 道:“公主的亲兵先私下里演示了几遍,我和阿史那将军都在场,确定不会伤着人,才配合公主吓唬其他公主。”


说到这, 他忍不住偷笑。


“王, 您是没看到, 文昭公主说要踏进火坛的时候, 其他公主都像看疯子一样看她,曼达公主冷笑,说公主在唬人, 让人把纱巾投进法坛里,纱巾立马烧着了,曼达公主傻了眼……”


……


不知道亲兵到底用了什么神乎其神的法子, 火坛烈火熊熊,冒出一缕缕幽蓝火焰, 靠得近的人都能感觉到灼烧和炙烤,积雪也融化了。


曼达公主和随从检查了几遍,没找到任何机关。


当李瑶英在众人的注视中笑着踏进火坛时,前去围观的百姓纷纷叫出声,中军近卫准备了几口盛满清水的大缸,一人提了一桶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坛。


巨大的燃烧爆裂声中,瑶英朝烈火迈步,热风吹起她的面纱,她脸上毫无惧色。


众人呆呆地望着她,看着她从幽蓝火焰走过。她身上锦袍窜出火苗,依旧从容不迫,等幽蓝火焰熄灭,她立在火坛前,虽然衣裳变得焦黑,但却安然无恙。


她走出来,抬起还在冒烟的袖子吹了吹,看着其他国公主,问,“谁是下一个?”


各国公主连连后退,面如死灰,曼达公主也不敢上前。


……


缘觉说到最后,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王,我问过亲兵了,他们的本事是从江湖术士和波斯祭司那里学来的。他们说,假如火坛吓不着人,他们还有其他法子呢,公主可以滚钉板、吞钉子……一个比一个吓人……”


昙摩罗伽手执持珠,听他说完,道:“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先回来通禀。”


缘觉一凛,恭敬应是。


门口一阵脚步声,般若进殿,向昙摩罗伽请示:“王,寺主和几位管事不知道该把优昙婆罗花供奉在哪里合适,请王示下。”


优昙婆罗花现世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百姓蜂拥而至,赶来王寺瞻仰灵异花。寺主担心灵异花被毁,犹豫着想将金花挪进内殿,其他僧人不同意,认为此花应该供奉在大殿,让所有前来拜佛的百姓观看。


昙摩罗伽平静地道:“既非世俗之物,不必供奉,收起来罢。”


缘觉和般若都愣了一下,大觉可惜。


般若有些不甘心,迟疑着道:“那可是优昙婆罗花啊,是彰显王功德的宝物,就这么让人收起来,让它不见天日?”


昙摩罗伽颔首,唔了一声。


般若小心翼翼地说:“王,百姓们看不到优昙婆罗花,会大失所望,抱怨王寺独占宝物。”


“收起来。”


昙摩罗伽道,语调威严。


般若不敢再劝,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


昙摩罗伽看着瑶英手抄的经文,手指转动持珠。


金花到底不是真的,由她当众献上,一直供奉在佛前,未免欺骗神佛,而且日后难免会引来是非,还是收起来的好。


虽说她从来不在意这些事。


安静了片刻,一名近卫在门外抱拳,道:“王,天竺医者求见。”


昙摩罗伽笼起持珠,点了点头。


缘觉会意,示意天竺医者入殿。


天竺医者捧着一只宝匣进殿,朝昙摩罗伽行礼,道:“王,小人已经为文昭公主调配好了丸药,公主可先服用一丸,若公主并无强烈不适,以后每隔十日服用一次,只需一两年,便可痊愈,以后再不必服用凝露丸。”


他将一份详细的药方递给缘觉,缘觉奉到书案前。


昙摩罗伽拿起药方,看了一会儿,双眉轻皱:“曼陀罗?”


天竺医者心口一紧,暗暗道,蒙达提婆所说果然不错,王庭君主本人颇通药理,决不能把他当成一个自大轻狂的君主随意糊弄。


“回禀王,曼陀罗性温,虽然有毒性,但是也可以用于治疗,花瓣可以止喘,镇咳,尤其还可以镇痛和麻醉。公主天生不足,想要祛根,不得不加大药量,散药时会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丸药中必须添入少量的曼陀罗。”


说完,他恭敬地道:“公主服药之时,小人可在一旁等候,若公主有任何不测,小人愿领罪。”


昙摩罗伽放下药方,“医者不必如此。”


治病原本就是有风险的事,他自己是病人,深知这一点,多问一句并不是怪罪,只是想问清楚服用药丸的后果。


“文昭公主在不在前殿?”


他问缘觉。


缘觉摇摇头,回答道:“公主今天去演武场了。”


早上亲兵告诉他的。


昙摩罗伽道:“等她回来,请她去石窟。”


……


典礼的第二天就是比武大会,赢的人有丰厚奖赏,输的人也不会空手而归。除此之外,各国使团拿出各自的宝物作为彩头,奖励胜者,王庭人和各国勇士踊跃参加,分外热闹。


瑶英之前也挑了几样价值不菲的珍宝作为彩头,拿到了席位。


她让亲兵参加跑马和骑射比赛,自己则趁着比赛时去场边观赛,暗暗观察各个部落的勇士所骑的战马、使用的马具。


海都阿陵制胜的法宝有几样:训练有素、耐力强、可以快速移动的骑兵,精良耐用、能够大量配备的武器,速度快、耐力和负重能力强、数量充足的战马。


不能小看马的作用,马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队战力的强弱,当年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宝马费尽心血,正是为了改良军中战马,提升军队实力。


眼下,由于连年战乱,中原失去河陇,丧失了优良战马的来源,各国军队大多用西南马行军。


西南马适于山地驼运,不过体型轻,个头矮小,负重能力远不如高头大马,驮了水囊干粮弓箭,再不能载运一个身穿厚重铠甲的士兵,所以士兵不能穿甲,只能以皮盾防护。


再者,西南马的体力、爆发力都不足,不能快速行军,不能发动突袭,因此,中原军队不能像北戎骑兵那样以骑兵冲阵。


如此一来,中原组建不起强大的骑兵,行军作战都以步兵为主。


然而只靠步兵,无法夺回河陇,更无法战胜北戎。


瑶英心里暗暗琢磨,海都阿陵的军队日后所骑的战马好像来自其他部落,要是能在他改良军马之前破坏他的计划就好了。


毕娑从赛场下来,看到场边的瑶英,眉头一皱,提醒她:“你看看那边。”


瑶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立刻缩进人群里了。


毕娑道:“是毗罗摩罗使团的人,他们这两天在到处打听你的事。”


其他公主都生了退意,唯有曼达公主没有放弃的迹象。


瑶英眉头轻蹙。


毕娑安慰她道:“月底的时候毗罗摩罗使团必须离开,曼达公主再怎么不甘心,也没有理由留下。公主这些天得提防着他们,到下个月就没事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瑶英点点头。


下午,两人一起回到王寺,缘觉在门口等着,说昙摩罗伽请瑶英过去。


毕娑脚步一顿,脸上掠过一阵诧异之色。


“王今天要见文昭公主?”


缘觉点头。


毕娑像被人打了一闷棍,双手握拳。


瑶英正好有事找昙摩罗伽,没注意到他的古怪,对缘觉道:“你等等,我回去取一样物事。”


缘觉应是,站在院外等她。


毕娑没有走,也在一边等着。


缘觉看他一眼,小声说:“将军,王没有召见您。”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毕娑脸上没什么表情,道:“王不是在禅室见公主吗?我也要去禅室,和你们顺路,正好一起过去。”


缘觉摇摇头:“今天不是在禅室。”


毕娑眉心跳了跳,问:“那是在哪里?”


缘觉挠了挠头皮,道:“在石窟那边的一处禅房,和刑堂离得很近,王已经过去了。”


刑堂那边的院落大多空置,鲜少有人过去,昙摩罗伽前天突然吩咐人打扫禅房,之后没再提起,他纳闷了好久,现在才知道原来王是为今天预备的。


毕娑听到石窟和刑堂几个字,浑身一震,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


那头,瑶英拿了东西,走了出来,缘觉迎了上去,领着她离开。


瑶英跟着他,穿过长廊,过了塔林,爬上长阶,来到一处石窟前。


石窟在一处僻静的角落里,和那面凿满大小石窟的崖壁隔着一条漆黑的甬道,说是石窟,其实更像是一处居所,廊前种了一株树,不过枝干光秃秃的,看不出是什么树。


“法师在里面?”


瑶英小声问,她没看到戍守的中军近卫。


缘觉点头,道:“公主进去吧。”


瑶英捧着包袱进去,石窟是从土崖中挖出的穴洞房间,白日里也光线昏暗,里面点了灯,罩下一团朦胧的晕光。


昙摩罗伽背对着她,坐在灯下的蒲团上。摇曳的烛火笼在他周身,赤色袈裟彤红如火。


瑶英走上前:“法师找我?”


昙摩罗伽侧头看她,下巴朝他对面的矮榻点了点。


瑶英走到矮榻前坐下,放下包袱,等着他开口。


昙摩罗伽打开宝匣,取出药丸,递给瑶英。


“医者为公主调制了药丸,我验看过,公主先服用一丸,可能会有些不适,若难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还没说完,瑶英接过药丸,咽了下去,给自己倒了一盏茶,慢条斯理地喝了几口。


昙摩罗伽:……


“公主不问这是什么药?”


瑶英一笑,眸中似有星光流转:“法师为我寻来的药,一定是治病良药,多谢法师。”


昙摩罗伽看她半晌,挪开了视线。


……


王寺外。


毕娑留在原地,站了许久,闭了闭眼睛,转身出了王寺。


王寺外面川流不息,虔诚的信众对着主殿的方向顶礼膜拜,一眼望去,长街黑压压一片,人山人海。


毕娑骑着马,穿过水泄不通的人群,神思恍惚。


回到府中,他叫来部下,谈了一会儿军务,莫毗多过来询问发兵的事,两人边喝酒边谈,不知不觉到了傍晚,等莫毗多离去,他已是半醉,躺下呼呼大睡。


他做了个梦。


梦中,少年的他跪在石窟的床榻前,榻上老者奄奄一息,枯瘦的双手不停哆嗦,郑重地递给他一柄寒光闪烁的刀。


“毕娑,你对我发誓。”


毕娑浑身发抖,不敢去接那柄刀,“师尊……我真的做不到!”


老者浑浊的双眼凝视他许久,长叹一口气。


“把缘觉叫来。”


毕娑身上发冷,扑上前,接过那柄刀。


下一刻,老者和刀都消失了。


他看到一座空阔的佛殿,烛火熏熏,沉香袅袅。


一个僧人盘腿坐于佛前法台之上,面孔轮廓鲜明,碧眸暗敛莲华,一身宽大僧衣,周身被沉香和烛光笼住,清冷高贵,翩然出尘。


他看去是那么圣洁庄严,可他怀中却抱着一个肤光胜雪的美貌女子,女子面向着他,藕臂紧紧地缠在他颈间。两人相对而坐,他低头看她。


佛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无数火把朝佛殿聚集过来,星星点点,灿若银河。


有人踢开了大门,随着哐当巨响,一柄长刀对着僧人怀中的女子砍了下去。


僧人抬起脸,身上汗淋淋的,泛着湿光,冷清俊美的面孔上溢满杀气。


本该平静无波的碧眸,血一样红。


毕娑看着他,举起了长刀。


……


凉风从罅隙吹进屋中,毡帘晃动。


毕娑从梦中惊醒,酒意全消,一身的冷汗,坐了一会儿,翻身下榻,披衣穿靴,急匆匆赶往王寺。


缘觉看到满头大汗的他,一怔,问:“将军是不是有紧急军情要禀报?”


毕娑不答反问:“王从石窟回来没有?”


缘觉摇摇头:“王还没回来。”


“文昭公主回去了吗?”


缘觉继续摇头:“好像也没有……”


毕娑脸色阴沉如水,紧紧地攥住他:“带我去见王!立刻!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