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寇季魂穿北宋 > 第0182章 金匮之盟

第0182章 金匮之盟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王曙……”


听到寇准呼唤,王曙赶忙凑上前,应答道:“小婿在呢。”


寇准盯着他,沉声道:“老夫近些日子没待见你,你可有怨言?”


王曙慌忙摇头,“不敢……不敢……”


寇准冷冷的道:“你敢不敢,只有你心里知道。老夫之所以不待见你,就是为了让你长长记性。寇季虽然不是老夫亲生的孙儿,可过继到了老夫名下,那就就是老夫的亲孙儿。


老夫都没有嫌弃他,你们夫妇怎么敢嫌弃他?


又怎么敢仗着身份欺负他?”


王曙苦着脸哀声道:“远儿也只是一时糊涂。”


寇准冷哼道:“一时糊涂?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糊涂的资格。还要把寇季逐出府?谁给你们的胆子?谁给你们的资格?寇府什么时候论到王氏之人做主了?”


王曙在寇准训斥下,愧疚的垂下脑袋。


寇准继续训斥道:“老夫当年为官在外,对女儿疏于管教,等到老夫想管教她的时候,她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


老夫把她嫁给你,除了把她托付给你外,还有让你教教她规矩的心思。


可你呢?


放任她继续跋扈。


你若放任她一个人跋扈,老夫或许还会觉得你是看在老夫的面子上,不敢管教她。


可你连远儿也一起放任,任由远儿在汴京城里胡闹。


如今远儿纨绔之名,已经誉满汴京。


你当真是当了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爹。”


王曙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哀嚎道:“小婿有愧啊……”


寇准眉头一皱,喝斥道:“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王曙赶忙抹去了眼泪,直挺挺的跪在寇准身前。


换作以前,寇准一定会让他起身,可今日却没有。


寇准盯着王曙,继续道:“老夫希望你能把老夫今日的话记在心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不休,家宅不齐,你如何治国平天下?”


王曙赶忙道:“小婿记住了……”


寇准指了指站在一旁的寇季,道:“以后记得跟寇季和睦相处。老夫若是再听到有人要逐寇季出府,老夫就打断他的腿。”


王曙听到这话,心里很憋屈,但是嘴上应承道:“小婿知道了……”


以前的时候,寇准将他引为心腹,没事就跟他坐在一起攀谈政务。


两个人虽为翁婿,可实际上更像是至交。


也不知道寇季这小子给寇准灌了什么迷魂汤。


让寇准突然疏远了他,反而亲近起了寇季。


他又哪里知道,寇准之所以亲近寇季,疏远他,全因为一句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前没有寇季出现的时候,寇准有什么拿捏不定的,就会找王曙商量。


王曙虽然不能给出完美的主意,但多多少少能给一些建议。


而凭借着王曙的建议,以及自己的决断,寇准只能勉强在朝堂上支撑着自己不倒。


但他的位置一直处在风雨飘摇当中。


有了寇季以后,就不一样了。


寇季很少给他出主意,但是寇季背地里却一直在做事。


在寇季所做一桩桩小事的堆积下,寇准的地位开始一步步变得稳固,不仅如此,还上升到了总摄国政,屹立不倒的位置上。


按理说,寇季把寇准推到了总摄国政的位置上,就可以停手了。


可寇季却没有,非但没有停手,反而还在一步步的谋划。


这居安思危的想法、做法,让寇准感觉到安心,放心。


寇季以后能走到那一步,寇准不知道,但寇准通过寇季现在的地位,现在的做法,可以判断出,寇季以后一定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


纵然没有他这一棵大树撑着……


相比起来,王曙就有些不够看。


王曙能在朝堂上混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全凭寇准提携,离开了寇准,他随时都会倒下。


以前寇准没得选,只能一次次的提携王曙,如今寇准有得选,自然要选最好的。


寇准瞧着跪在地上的王曙,微微皱了皱眉头,道:“起来说话。”


王曙赶忙站起身。


寇准敲了敲面前的桌子,王曙、寇季二人坐到了桌前。


寇准沉声道:“王曙,这些日子在吏部待着不好受吧?”


王曙听到这话,差点没再哭出来。


他这段日子待在吏部,那是不好受啊。


分明是如坐针毡。


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平日里没人待见的六部,这段日子,居然成了御史台弹劾的重点。


从汴京城里出现‘六星倒悬’的谣言的那一刻,六部中有数十位官员被弹劾倒台。


这些官员们倒台以后,御史台弹劾的重点,就落在了王曙身上。


若不是有寇准这位位高权重的老泰山,王曙恐怕早就被驱逐出了六部。


如今寇季奏请罢黜六部,又在他屁股下点了一把火,他感觉他在吏部坐不下去了。


王曙哀声道:“岳父……我……”


寇准瞧着王曙那丧气的样子,心里越发不喜,他摆手打断了王曙的话,道:“老夫知道你在吏部坐不下去了,你的位置也该挪一挪了。”


王曙一愣,收起了一脸的哀怨,低声道:“岳父打算让我……”


寇准淡淡的道:“去兵部吧。”


王曙脸色一变,神情僵硬的道:“兵部还不如吏部……”


寇准对寇季摆了摆手,道:“把你的谋划,给他说说。”


寇季点了点头,把他帮六部夺权的事情,从头到尾的给王曙说了一遍。


王曙听完以后,目瞪口呆,“这……这些日子六部发生的那么多事,都是你谋划的?”


寇季笑道:“是……”


王曙愣愣的道:“这也太……”


寇准抢过了话头,道:“太匪夷所思了,对吧?老夫初闻他的谋划的时候,也觉得匪夷所思。可他真的做到了。”


王曙看着寇季,神色复杂的道:“我还真是小逊了你……”


寇季笑道:“姑父说笑了。”


王曙强压下心里的震撼,道:“这么说,请罢六部是假,帮六部夺权才是真的?”


寇准、寇季,齐齐点头。


王曙沉声道:“六部有权了,六部就不是清水衙门了?”


这下,寇准和寇季没有任何反应。


王曙明显说了一句废话。


王曙看着寇准、寇季,沉声道:“岳父招小婿过来,是有事让我去做?”


寇准点头道:“老夫怕这风吹歪了,让这把火烧不到它应该烧的地方,所以需要你去引导一下它。”


王曙沉吟道:“岳父是想让小婿去提醒一下六部的官员,让他们生出夺权的心思?”


寇准闭着嘴,没有说话。


寇季在一旁笑道:“不需要那么麻烦,姑父只需要上一道请罢提刑司的奏疏即可。六部的官员目光没落在提刑司上,纯粹是一叶障目。姑父只需要帮他们揭开眼前那一片叶子即可。”


王曙沉吟着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随后,三个人在房里又聊了一下细节,然后王曙拱了拱手,离开了寇府。


站在寇府门外。


王曙回望寇府,一脸茫然。


他发现,现在的寇府让他很陌生。


陌生到他摸不清寇府的深浅。


以前的寇府在他面前没有秘密,现在的寇府在他面前充满了秘密。


这些秘密,都是寇季出现以后,产生的。


当他得知了寇季在背后谋划了那么多以后,他突然有一种不如寇季的感觉。


这种感觉生出来以后,慢慢的就化成了一丝嫉妒。


“为官数十载,到头来却不如一个娃娃……哈哈……”


王曙自嘲了一句,甩了甩袖子,离开了寇府门前。


他心里虽然对寇季有嫉妒之意,但却没有坑害寇季的心思。


他是一个成年人,一个为官多年的成年人,更看重官爵和利益。


他不会因为意气之争,去坑害寇季。


他跟寇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寇季离开了寇府,能活,而且能活的很滋润。


但是他不能。


寇府。


正堂内。


王曙走后,寇准祖孙二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坐在桌前继续攀谈。


寇准目光幽幽的盯着门外,淡淡的问道:“季儿,你觉得你姑父这个人如何?”


寇季沉吟了一下,询问道:“说实话吗?”


寇准收回了目光,落在了寇季脸上,认真的道:“当然得说实话。”


寇季思量了一下,说道:“他其实不适合在汴京城里做官。不仅仅是他,李爷爷其实也不适合在汴京城里做官。”


寇准一脸意外,“为何?”


寇季吧嗒了一下嘴,感叹道:“心不够脏。”


寇准一听这话,不乐意了,“照你的说法,朝堂上是容不下心干净的人了?”


顿了顿,寇准又恼怒的道:“照你的说法,老夫如今位列百官之首,就应该是朝堂上心最脏的哪一个?”


寇季闻言,哭笑不得的道:“祖父的心自然是干净的,孙儿才是朝堂上心最脏的那个……”


寇准听到这话,想骂人。


可话到了嘴边,又没说出口。


寇季幽幽的道:“以前朝堂上能不能容下心干净的人,我不知道;以后朝堂上能不能容下心干净的人,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朝堂之上,容不下心干净的人。


刘娥、丁谓、夏竦、曹利用、林特,再加上一个刚返朝的王钦若,他们哪一个是心干净的人?


偏偏就是他们这些人,手握着朝廷的大权。


对付一群心脏的人,你唯有比他更心脏才行。


心太干净了,只会被他们欺负死。


君子可欺之以方,可小人呢?”


寇准听到这话,沉默了。


这跟他为人处事的理念不合。


也跟他之前教导寇季的刚正之道不合。


但却跟朝堂上的现状很吻合。


他很想义正言辞的告诉寇季,邪不胜正。


可终究没有说出口。


寇准沉默了良久,看向寇季,沉声道:“所以你打算用小人的法子,对付小人?”


寇季没有犹豫,点了点头。


寇准叹息了一声,道:“小人的法子用多了,被人传扬出去,很容易背上骂名。我辈读书人,求的就是生前身后名。”


寇季看向寇准狐疑的道:“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


寇准瞪着寇季,低喝道:“两样都要求。”


寇季挑眉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嘭!”


寇准一拍寇公车,恼怒道:“你存心给老夫找茬是不是?”


寇季晃了晃头,道:“我只是觉得,百姓比名声重要。”


寇准冷哼了一声。


寇季继续道:“再说了,成王败寇……我若打倒了所有小人,史书还不是随我书写。我要是赢了,也可以效法太宗皇帝,跟官家弄一个金匮之盟一类的东西,帮自己洗刷一下污名。”


“滚出去!”


寇准听到‘金匮之盟’,彻底恼了,指着门外大声咆哮。


当年太宗皇帝赵光义登基的时候,没有诏书,引得民间议论纷纷。


为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


太宗皇帝赵光义,就跟当时的宰相赵普二人,联手弄出了金匮之盟。


大致就是,太祖皇帝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其生母昭宪太后杜氏垂危之际,把他跟赵光义交到了床前,叮嘱赵匡胤,让他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为的就是防止有人效法赵匡胤,趁着新帝年幼,抢夺赵氏江山。


赵匡胤当场答应了,并且写下了诏书,当着杜氏的面,封存到了一个金匮当中。


这就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只是当金匮之盟传扬到了民间以后,并没有达到赵光义和赵普预期中想要的结果。


百姓们不仅没有认可金匮之盟,反而把它当成了笑谈四处传扬。


有人甚至暗地里宣扬,赵光义太虚伪。


他要是真有这东西,为何不在登基的时候拿出来,反而在登基之后许久才拿出来。


明显是欲盖弥彰。


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匮之盟不仅没能帮赵光义洗刷名声,反而变成了赵光义的一个污点,一个耻辱。


而赵光义是寇准侍奉的第一位皇帝,对寇准也有赏识之恩。


寇准多多少少要维护一下他的形象,所以在寇季提出这一桩耻辱的事情的时候,他才会恼羞成怒的把寇季赶出去。


寇季跑出了正堂没多久,正当寇准生闷气的时候,寇季从门外伸进来脑袋,疑问道:“祖父,刚才说道夏竦,我才想起来,今天在朝堂上的时候,似乎没有见到夏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