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寇季魂穿北宋 > 第0376章 演武开幕

第0376章 演武开幕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赵祯长叹了一声,幽幽的道:“朕为什么要防着他呢?朕不该防他,朕应该防着的是满朝文武。”


陈琳张了张嘴,要劝诫,赵祯却摆了摆手,不让他再言语。


赵祯的心思,陈琳不懂。


不是赵祯身为人君,心思有些难测。


而是现在赵祯知道了太多了,有些无奈。


交子铺、锻铁作坊,固然重要。


可寇季的做法,却让他十分放心。


寇季知道交子铺、锻铁作坊重要,所以主动帮天家留下了份子,让天家随时随地都能掌控交子铺、锻铁作坊。


而其他人呢?


那些掌盐铁的、掌铸钱的、掌酒曲酒典的、掌茶叶的、掌丝绸的、掌瓷器等等的。


他们若是碰到了惊天的买卖,只会想方设法的据为己有。


从来不会想到,分润天家一成。


又或者主动让天家占据份子,便于随时随地掌控。


他们只会不断的占天家便宜。


恨不得掏空天家,搬进自己府上。


两相对比,真正为朝廷好,为天家好的人,非得防着?


那些朝廷的蛀虫,恨不得掏空天家的人,却不用防?


这是什么道理?


赵祯的苦恼,寇季不知。


寇季回府以后,找了一套盔甲,套在了身上,出了府门。


临出府门的时候,那个小小的熊猫,抱着他的腿,死死的不肯松开。


没错。


寇季从朱能府上得来的两只兽,便是熊猫。


寇季从腿上拽下小熊猫,刚迈开步子走了几步,小小的身影就爬着追上他,抱住他的腿。


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盯着他,说什么也不肯下来。


最终,寇季只能强硬的把它拽下来,塞到向嫣手里,由向嫣约束着,才肯离开。


寇季穿着盔甲出了府,一路到了城外的军营。


早已得到了消息的狄青等人在营门口等候。


见到了寇季,纷纷迎上前,施礼。


“卑职等人,见过统制!”


寇季淡淡的道:“不必多礼……入营……”


随后一行人进入到了军营内。


一进军营就看到了营内的将士们手持着兵刃在操练。


他们似乎在操练战阵,跟寇季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有些不同。


寇季目光带着一些询问之色。


朱由小声的帮寇季解惑,“前几日朱将军过来,指点他们练习战阵,配合着重骑作战……”


寇季沉吟着点点头,“朱将军的意思,是以重骑为主,弓弩、步卒为辅兵?”


狄青、朱由等人点头。


寇季继续问道:“你们的意思呢?”


狄青沉声道:“卑职赞同朱将军的建议,比起禁军将士,我们的优势不仅有兵甲之利,还有重骑。禁军中多散骑、游骑、轻骑,却唯独没有重骑。


面对重骑冲锋,他们很难阻挡。”


寇季闻言,点点头。


狄青说的不错。


朝廷兵马众多,可是重甲骑兵却只有静塞军一支。


如今静塞军已经糜烂,且在边陲驻扎着。


不可能被拉到汴京城里对阵。


没有重甲骑对垒虎字军中的重甲骑兵,禁军将士们就只能运用一些大型军械对付虎字军中的重甲骑。


可自从虎字军入了汴京城以后,并没有暴露过重甲骑。


一直藏甲于库。


禁军将士在跟虎字军对垒的时候,未必会拿出大型军械。


“去营房里说……”


寇季吩咐了一声,带着狄青等人到了营房。


坐定以后。


寇季说道:“朝廷已经决定,于正月十五,在金明池旁的校场,让虎字军和龙神二卫的兵马对垒。届时,除了官家和满朝文武以外,汴京城里的百姓,也会前去观看。”


朝廷之所以选择正月十五。


也是为了借着校场比拼,与民同乐一番。


如今仍在先帝大丧期间,逢年过节不能大肆庆祝。


但是可以借着校场演武,让百姓们放松放松。


狄青等人早已通过朝廷的旨意,得到了这个消息。


所以在寇季说出了这个消息以后,他们只是齐齐点了点头,并没有言语。


寇季继续说道:“依照朝廷的意思,我们唯有打败了龙神二卫,才有资格跟捧日、天武两支禁军对垒。”


狄青等人再次点头。


寇季又道:“此前在入汴京城之前,我让你们藏起重甲骑的盔甲,也是为了防着这一点,如今刚好用上。”


狄青等人皆是一愣,齐齐看向寇季。


狄青沉吟道:“统制是打算隐藏重甲骑,等到关键的时候,再拿出来。”


寇季点头道:“不错……出其不意才能获取更大的胜利。若是我们一开始就拿出重甲骑,必然会被捧日、天武两军的统将发现。


等他们跟我们对阵的时候,肯定会想出制约的手段。


重甲骑固然利害,但并不是无敌的。


在战场上终究还是有克制的法子。”


狄青等人沉吟了一会儿,齐齐点头。


狄青犹豫道:“统制,卑职此前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我们近些时日,没少受朱将军指点,朱将军还暗中派遣了不少人手。若是在对阵龙神二卫的时候,不拿出重甲骑,反而在对阵捧日、天武两军的时候,再拿出重甲骑,是不是有些对不住朱将军?”


寇季有些意外的看向狄青。


狄青居然懂得官场上的人情世故了,有点惊奇啊?


狄青不好意思的瞥了一眼坐在他身旁不远处的那位女巾帼。


寇季见此,恍然大悟。


显然。


狄青现在还不太懂官场上那些道道。


他之所以顾忌朱能颜面,也是曹家二姐教的。


寇季笑道:“此事不必担心……我已经跟朱将军讲过,朱将军不会在意这些……”


狄青听到这话,松了一口气,笑着点点头。


此后。


营房内的众人坐在一起,商讨了一下出阵的人马,顺序。


校场演武,自然不可能拉出去上万人对阵。


所以朝廷规定,对阵人数,在三千。


商讨过后。


狄青等人出了营房,开始带着将士们演练。


寇季则留下了曹家二姐,准备跟曹家二姐聊一会。


面对着坐在自己面前,一身戎装的曹家二姐,寇季当真不知道说什么。


但想到了此前曹佾派人送来的信件,寇季还是长叹了一口气,轻呼了一声。


“二姐……”


曹家二姐眉头闻言,眉头一挑,拱手道:“统制,军营之中无父子,更没有兄妹。您唤卑职曹部将即可。”


曹家二姐如今在军中担任部将。


职权和彭越有些相当。


皆是教授将士们武艺的教头。


虽说她一个女子厮混在军营里,有些不妥。


但也没有人把她驱逐出营。


女将历史上少有,但也并不是没有。


理学不出的情况下,女子的地位虽然低,但却没有低到不堪的地步。


女子偶尔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朝野上下也能包容。


就拿科举来说。


史书上记载的为数不多参加科技的女子,皆出在宋朝。


其中一位名曰林幼玉,九岁参加童子试,考官看过了她的文章,觉得不错,非但没喊打喊杀,还送到了官家面前,让官家御览。


官家最后赐给了她一个孺人的称号。


还有一位名曰吴志端,参加童子试,她虽然没有林幼玉那么幸运,被百官们弹劾了一番,官家虽然没有赐给她什么名号,但是却也给她赐下的些许的金银。


民间的女子干出了这种出格的事情,朝野上下都能包容。


况且曹家二姐。


她要抛头露面的去丢曹家的人,满朝文武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只要朝廷不册封她什么大官,什么爵位,让她出现在朝堂上议政,满朝文武才懒得搭理她呢。


寇季盯着曹家二姐,长叹了一声,道:“曹部将,回到了汴京城,为何不回府去祭拜一番。”


曹家二姐不惧寇季,目光直直的盯着寇季,问道:“统制要管卑职的家事?”


寇季汗颜道:“非我要强管你的家事……只是曹佾求到了我头上,让我帮忙说和说和,让你回府。”


曹家二姐,微微眯起眼,沉声道:“他们又想关起我?”


寇季苦笑道:“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他们又怎么看可能关起你。”


曹家二姐皱眉道:“那他们想怎样?”


寇季说道:“虽然你并不是名正言顺的嫁给狄青,但曹家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喊打喊杀,打压狄青。也没有派人将你们赶尽杀绝,以此维护门风。


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


不论你干出了什么出格的事情,曹家始终当你是曹家的闺女。”


曹家二姐闻言,脸色缓和了不少。


寇季继续道:“听曹佾的意思,曹伯父打算让你回府,给你再办一场婚宴,让你名正言顺的嫁给狄青。让你和狄青二人以后抬起头做人。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曹家二姐一愣,咬牙道:“他们会这么好心?”


寇季摇头笑道:“曹伯父,终究是你的亲叔叔。他既然在你嫁给狄青的时候没有对你喊打喊杀,又怎么可能在这件事上骗你。


你不会以为,以曹家的地位、势力,还为难不了你们两个吧?”


曹家二姐闻言,细思了一下,对寇季道:“此事我要跟佾弟面谈……”


“不相信我?”


“不……有些事情我得问题清楚。”


寇季点头道:“那我回头派人给你传话。”


曹家二姐起身,拱手道:“有劳了……”


“应该的……”


曹家二姐退出了营房以后。


寇季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摊上曹玮这么一个叔叔,是你的福气啊。换成了别人,为了维护门风,肯定对你们赶尽杀绝……”


感叹过后。


寇季派人去给曹佾送信。


曹佾没过多久就到了营地外。


曹家二姐出去见了曹佾。


二人说了什么,寇季没有再继续关注。


他留在营房里,为几日后的校场演武,作准备。


时间一晃。


到了正月十五。


金明池旁边搭起了一座巨大的看台。


周遭的校场早已被清空。


一个个禁军将士,披甲持刃,把守在校场四周。


双方演武的兵马,只有六千。


可看守校场的兵马,却超过了三万。


禁军将士组成了一层又一层的人墙,把前来观战的百姓们,挡在校场之外。


朝廷早在准许了虎字军和禁军对垒的时候,就已经明发邸报,告诉了汴京城的百姓。


所以围观的百姓,十分多。


巳时一到。


赵祯坐着龙撵,在御龙直的护卫下,到了校场。


寇准等文武百官,跟随在赵祯龙撵之后,到了校场。


除此以外,还有皇室宗亲,番邦使节。


当赵祯在陈琳引领下,坐上了看台上的龙椅后。


百姓们发出了山呼海啸的呼喊声。


坐在龙椅上的赵祯,微微摆起了笑脸。


百姓们的呼喊声是最真挚的,也是最干净的,远比朝堂上那些文武官员假装恭顺的马屁声,更让他觉得舒心。


待到满朝文武、皇室宗亲、番邦使节坐定以后。


赵祯和寇准商议了一下,宣了一声开始。


守卫着校场的禁军将士,让开了一条道路。


一群身着布衣的人,入了校场。


随后,一场蹴鞠大赛,在校场上拉开了帷幕。


蹴鞠始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证。


最早出现蹴鞠一词,是在战国时期。


蹴鞠发展到了宋朝,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朝野上下,大部分人闲暇的时候,皆会踢一会儿球,借此为乐。


已经被斩首的丁谓,据说就是一位蹴鞠高手。


门下养了许多蹴鞠手。


在演武开始之前,蹴鞠为乐,是赵元俨提议的。


满朝文武商议了以后,也赞同了此事。


场上两支蹴鞠的队伍,一家是皇家蹴鞠队,另一家是石府的蹴鞠队。


石府财大气粗,养了十支蹴鞠队,


皆由蹴鞠高手组成的,也唯有石府的蹴鞠队,才能跟皇家蹴鞠队一拼。


在后世很多人眼里,蹴鞠用的是藤球。


其实不然。


蹴鞠用的是充气球。


蹴鞠用的充气球,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古人称呼充气球为蹴毬。


唐代仲无颇为此还作了一篇《气毬赋》。


球门是固有的单球门,称为风流眼。


远比后世的足球比赛用的球门更小,射门难度更大。


两支蹴鞠队在蹴鞠场上,你来我往的厮杀了许久。


最后以皇家蹴鞠队胜利告终。


蹴鞠过后。


便是打马球。


又是一场厮杀过后。


才轮到了校场演武。


此番校场演武,在朝廷的举办下,俨然变成了一个表演赛。


但当朱能手下的副将,引领着龙卫军中挑选出的三千禁军将士入场的时候,就没人再把这当成了表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