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寇季魂穿北宋 > 第0549章 强攻玉门关!!(元宵节快乐!!)

第0549章 强攻玉门关!!(元宵节快乐!!)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往南而去……”


“去阳关堵截李昭亮部的粮草,又或者说,拿下阳关,切断李昭亮部和我们的联系,然后联合野利旺荣率领的援军,两面夹击,吞掉李昭亮部……”


寇季皱着眉头揣测着。


朱能沉重的点头道:“我们一直担心李元昊的布置出现变化,没想到还真出现了变化。他放弃了突入瓜州、沙州的战略。


打算汇通野利旺荣率领的西夏铁骑,先吞掉李昭亮,然后再回过头对付我们?”


寇季跟着点头道:“李元昊有两手准备,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


寇季瞥向朱能,“我更关心的是,你准备如何应对如今的局面。分兵阳关,还是强攻玉门关,帮李昭亮部打开另一道后门。”


大宋兵马在西域的辎重,皆囤积在沙州。


李昭亮如今已经突入到了肃州。


辎重想要送到李昭亮手里,只能通过玉门关和阳关。


李昭亮在没有拿下甘州、西凉之前,是很难从大宋得到任何形式上的辎重支持。


“嘿嘿……”


朱能沉默了一会儿,阴沉的一笑,“李元昊倒是打的好算盘,借着放弃阳关,引李昭亮入局,引我们入局,让我们误以为他要攻打瓜州、沙州,扰乱我们的后方。


如今眼看着我们入局了,又准备拿回阳关,堵住李昭亮的后路,两面夹击,吃了李昭亮。


但是他也太小逊我朱能了。


也高估了他自己。


阳关他想丢就丢,想拿就拿,哪有那么容易。”


寇季眉头一挑,迟疑的问道:“你早已分兵入驻了阳关?”


“不错……”


朱能目光灼灼的道:“为了帮李昭亮守住后路,我可是下足了本钱。无敌地雷炮、火炮、百虎齐奔,我皆安置在了阳关。”


寇季有点想骂人。


朱能这个疯子,又开始发疯了。


无敌地雷炮、火炮、百虎齐奔,数量有限,是对付李元昊麾下铁鹞子的关键。


依照寇季的想法,铁鹞子不出,无敌地雷炮、火炮等物,就不应该被搬出来。


如今还没见到铁鹞子,朱能就将这些东西全部摆到了阳关。


若是李元昊派遣到阳关去的骑兵,并不是铁鹞子呢?


若是李元昊还将铁鹞子留在玉门关内呢?


“你就没给这里留点?”


寇季无奈的问道。


朱能十分光棍的摇摇头。


寇季叹气道:“若是李元昊派去阳关的人,不是铁鹞子呢?”


朱能沉吟道:“就算不是全部的铁鹞子,那也有一部分铁鹞子。”


寇季听到这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全歼铁鹞子,他没想过。


铁鹞子要是那么容易被人全歼,那也不是铁鹞子。


此前在沙州城外,寇季也是下足了血本,才让铁鹞子损兵折将的。


即便是铁鹞子被打了个半残,他也没有吩咐巡马卫乘胜追击。


不是他有心放过铁鹞子,而是他心里清楚,打残铁鹞子容易,覆灭铁鹞子难。


铁鹞子真要是走上了逃亡之路,鲜有人能够追得上。


有可能追不上铁鹞子,还得将自己搭进去。


能对付铁鹞子的办法,就是引铁鹞子主动来攻,然后设伏重创铁鹞子。


如今朱能在阳关设下伏兵,能重创一部分铁鹞子,倒也不错。


寇季明白了朱能的做法,盯着朱能疑问道:“那你刚才一脸沉重是为了什么?”


朱能感叹道:“李元昊的布局变了,我们的布局也得跟着变。之前我们不愿意拿下玉门关,是为了在李元昊算计的基础上,算计李元昊。


如今为了确保李昭亮后背安全,我们不得不跟李元昊在玉门关战一场。


就是不知道李元昊在玉门关内留下了多少铁鹞子。


此前瓜州一战的时候,李元昊没少借着铁鹞子,在战场上逞威风。


比马上作战,我们始终弱人家一线。”


寇季微微皱眉,大战在即,朱能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朱能看到了寇季的神情,大概料到了寇季的心思,略微感慨道:“此次河西大战,折损在我朱能手里的将士太多了。”


寇季眉头皱的更紧。


有道是慈不掌兵。


朱能如今忽然一副菩萨心肠,真的能指挥好手下的将士们作战?


朱能见寇季眉头皱的更紧,就苦笑道:“道理我懂……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罢了……”


“不多说了……”


朱能摇了摇头,板起了脸,喝道:“众将士听令!”


“在!”


“依照本将军之前的部属,强攻玉门关!”


“喏!”


“……”


营地内的四万多兵马,随着朱能一声令下,快速的运动了起来。


将士们披甲持刃,快速的集结到了朱能设下的点将台下。


朱能带着寇季,上了点将台。


“今日强攻玉门关,活捉李元昊,赏马、赏田、赏金银、赏官爵!”


“吼!”


“……”


朱能在中军大帐内的时候,是一副菩萨心肠。


上了点将台,他就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简短的一句话,就调动起了将士们的士气。


大有一番不破玉门誓不还的架势。


“攻!”


朱能的誓师宣言,仅有简短的一句。


简短的让寇季觉得难以置信。


寇季只是稍微猜测了一下,大致就猜测出朱能誓师宣言简短的原因。


说再多花里胡哨的话,也不如简短的赏赐宣言来的实在。


将士们拿命在战场上拼杀,拼的是什么?


是富贵。


在当兵成为了一种职业以后。


吃响就成了他们最在意的事情。


赏赐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其他的他们并不在乎。


至少大多数人是不在乎的。


在朱能下达了攻打玉门关的命令后,四万多将士,足成一个个的战阵,出了军营,一步步的踏向了玉门关。


四万多将士们足成的战阵很独特。


盾兵开道,在前面足成了千人的两个方阵。


其后是两个千人的枪兵方阵。


两翼呈八字展开,刀枪兵混合,足成了两个万人方阵。


推着攻城车、投石机等大型军械的将士,在正中足成了四个方阵。


马军在后方足成了一个万人的战阵,封了阵口。


军阵在出营的那一刻,就缓缓组成。


等到马军出营的那一刻,彻底成型。


徐徐向玉门关推进了过去。


寇季直到这一刻才明白,为何他自谦的声称自己不懂兵事,其他人却没人反驳。


如此阵型,他看不太明白,也布置不出来。


虽然他大大小小的战事也经历了不少。


当如此阵型,他还是第一次见。


居高临下的看,阵型像是一个梯形。


看着简单,布置起来却并不容易。


要准确的将命令传达到每一个将士耳中,阵型才不会出现慌乱。


一旦有将士出错,影响的就是一大片人。


整个阵型就会因此出现慌乱。


如此阵型,对领兵大将、各级将校、各级兵卒,都有所要求。


不仅要做到令行禁止,还要经常操练,才能做到。


寇季依稀记得,他在后世的时候,后世的很多人对后世的军阵之道十分推崇。


觉得后世的军阵之道,远比古时候要强。


寇季在后世的时候,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可直到他亲眼目睹了古时候的军阵之道以后,他才明白,古时候的军阵之道,一点儿也不必后世的差。


不仅如此,还要强过后世的军阵之道。


在通讯设施匮乏的年代,要维持一个兵马数量庞大的军阵,难度远比后世要高无数倍。


寇季跟在朱能身边,一直居于阵中,所以他能看到朱能是如何运行这一座四万多人组成的大阵的。


从入阵的那一刻,到一行人全部出现在了玉门关之前。


朱能只下达过三个命令。


要知道,此时此刻,朱能统领的并不是自己亲手训练出的永宁军,也不是自己亲手训练出的龙神二卫。


而是跟朱能很少有交际的兴国军。


兴国军能在朱能指挥下,轻易的完成这么一座军阵。


这说明他们平日里没少在底下训练。


寇季以前有点看不起禁军将士,觉得禁军将士很一般。


如今才发现,自己是因为后世的许多知识的影响,对大宋的兵马存在着一定的偏见。


大宋的禁军精锐,还是很强的。


就凭他们能在一个并不熟悉的将领统帅下,能足成一个完善的阵型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


“砰砰砰……”


战鼓声在战场上响起。


如同人心在跳动,催动着人的情绪,跟着一起起伏。


当朱能率领着大军压到了玉门关关口的时候。


玉门关城头上响起了沉闷的号角声。


号角声并不是在提醒玉门关内的西夏兵马,有敌来犯。


而是在传达命令。


早在宋军军营里有动向的时候,李元昊就攀上了玉门关的城头。


早在李元昊派遣兵马冲出玉门关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大战一场的准备。


城头上的西夏兵们,弯弓搭箭,对着城下的宋军。


城内的西夏铁骑,手握着刀枪,坐在马背上,随时等待着出城冲杀。


以功代守,是西夏、辽国等势力在作战时候的一种风格。


滚木、礌石、金汁等物。


西夏兵马也有准备。


但他们从没有将战争的胜败,寄托在这些外物身上。


他们更相信自己手里的刀,更相信自己。


每逢守城之战。


率军冲杀,已经成了习惯。


只有宋军才会喜欢躲在城池内,借着城池的便利消耗敌军的兵力。


但不得不承认。


宋军在守城一道上,堪称天下第一。


只要有足够的兵力,足有的粮草。


宋军能在一座城池内待到天荒地老。


西夏、辽国的兵马却做不到。


即便是城池内有数不尽的粮草、数不尽的兵力,只要有人在城外挑衅,西夏、辽国两大势力的兵马,一定会冲出城厮杀一阵。


强如辽国,在守城一道上,也得向宋国学习。


“呜呜呜……”


沉闷的号角声落地。


宋军已经抵达了城下,进入到了西夏弓弩的射击范围之内。


李元昊手里握着的令旗跟着缓缓落下。


弦声振动。


一道道箭矢,铺天盖地的射向了宋军。


城下的宋军在第一时间撑开了盾牌,竖在地上,抵御着城头上的箭矢。


待到城头上的箭矢落了一阵。


朱能下令。


“放!”


阵型正中,投石机弹射着一个又一个的大火球,飞入到了玉门关内,飞入到了城头上。


投石机投过去的大火球,压制住了城头上西夏兵马的箭矢攻势。


盾兵们扛着巨盾,快速的往前挺进。


居于阵型正中的大宋兵马,推着攻城车,架着云梯,快速的赶上了盾兵和枪兵。


当投石机的攻势停下的时候,盾兵已经推进到了玉门关下。


城头上的箭矢再次落下。


盾兵们撑开了巨盾,开出了一条道路。


辅兵们架着云梯,在壕沟处搭建出了一条道路。


跳荡兵们举着圆盾,借着云梯飞扑过了壕沟,冲向了被吊起的索桥处。


铁索在跳荡兵们的劈砍下断裂。


“嘭……”


巨木造出的索桥,重重的落在了地上。


在地上砸出了一个深坑。


“杀!”


“退!”


李元昊冷哼一声。


玉门关的城门被缓缓打开,守在城门后跃跃欲试的西夏骑兵,犹如潮水一般,冲出了玉门关。


朱能当即下领,让跳荡兵和辅兵退了回来。


盾兵迅速集结,在玉门关下筑起了一道防线。


长枪兵快速的挺进,撑着长枪,从盾牌足成的盾阵的空隙中刺出。


“砰砰砰……”


战马冲击在盾阵上,发出了沉闷的声响。


马匹的哀鸣,长枪刺破血肉的声音,在战场上此起彼伏的响起。


在西夏骑兵的数次冲击下。


盾阵被冲开了一个缺口。


西夏兵马冲入到了阵型中,挥刀奋力的砍杀。


组成第一道盾阵的大宋将士们,开始跟西夏兵马短兵相接,以命相搏。


第二道。


第三道。


第四道。


一连三道盾阵形成。


阻止着西夏兵马继续往前冲击。


人命如同草芥一样在战场上消融。


战马在嘶鸣,哀嚎声四起。


尸骸在一瞬间横躺在了地上。


有大宋兵马的,也有西夏兵马的。


城头上的箭矢尤如雨下。


爆裂的大火球,飞奔到了城头上,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