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寇季魂穿北宋 > 第0782章 建昌归宋

第0782章 建昌归宋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正面击溃一千五百人的大理兵马并不难。


但是要尽数歼灭一千五百大理兵马,一个活口也不留的话,需要一定的兵力,还需要一些周密的部署。


以上两点,不是寻常的土匪和流寇可以做到的。


能做到的土匪和流寇,不可能盘踞在大理。


即便是盘踞在大理,也不可能岌岌无名。


而大理各个山头上,都盘踞着一些小部族的族众。


土匪和流寇们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所以大理境内并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土匪和流寇。


小毛贼倒是不少,但即便他们聚集在一起,也很难对大理的正规兵马产生威胁。


“还真有可能是你们在背后捣的鬼?!”


种世衡盯着杨允贤冷冷的道。


杨允贤擦拭着额头上的细汗,辩解道:“我王绝对不敢冒犯大宋皇帝陛下。”


种世衡冷声道:“有没有冒犯,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还跟他说什么,此事一定是他们在背后捣鬼,我们现在应该发兵打过去。”


朱能摩拳擦掌的道。


杨允贤咬着牙道:“此事断然不是我王所为,贵国若是因此再侵犯我大理的话,我大理势必会还击。”


朱能一听这话,恼了,“你们可以试试!”


种世衡抬手制止了朱能发火,“眼下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此事是大理兵马所为,所以不能轻举妄动,破坏了两国邦交。”


“哼!”


朱能哼了一声,没有再开口。


种世衡看向了杨允贤冷声道:“我给你们时间,让你们去查清楚此事。若此事不是你们大理兵马所为,你们又按时送上了赔偿我大宋的钱财,我可以当没发生过。


可若查出此事是你大理兵马所为,那就只能兵戎相见。


我大宋官家不可辱。”


杨允贤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对种世衡郑重的一礼。


“多谢种知事体谅。”


种世衡摆摆手,“我也是为了避免兵戎相见。”


种世衡刚说完此话,一个帐前亲兵突然急匆匆的闯进了中军大帐。


“启禀种帅,斥候营有消息传回。”


帐前亲兵入了中军大帐,单膝跪倒在了地上,沉声禀报。


种世衡脸色一正,道:“讲!”


帐前亲兵拱手道:“斥候营的斥候抓到了一个从蜜纳甸逃过来的人,经过盘问得知,此前发生在蜜纳甸的劫案,是一支大理兵马所为。”


说到此处,帐前亲兵顿了一下,略微瞥了杨允贤一眼。


杨允贤脸色微微变白。


帐前亲兵继续讲道:“从蜜纳甸逃过来的人称,劫案发生以后,在劫案发生地留下了不少尸骸,其中有穿皮甲的,也有穿布甲的,无一例外,都是大理人。”


杨允贤脸色再变。


种世衡的脸色铁青,盯着杨允贤咬牙道:“我想……大理郡王应该不会派遣两支兵马护送那些财货吧。”


朱能在一旁冷声道:“大理都城的兵马,几乎都身穿着皮甲,唯有地方兵马才会穿戴布甲。从大理都城派遣出来护送那些财货的兵马中,绝对不可能有穿布甲的。”


种世衡突然开口喝道:“我当你是朋友,选择相信了你的话,但你却隐瞒了如此重要的消息。你们不仅在欺辱我大宋的官家,也在欺辱我。”


“此事……”


杨允贤要开口辩解。


种世衡冷冷的打算了他的话,“事到如今,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敢欺辱我大宋官家,敢欺辱我,那就做好承担我大宋怒火的代价。”


“朱能!”


“在!”


“命令天武军全军出击,剑指建昌府府城!”


“明白!”


“……”


朱能痛快的答应了一声,出去调兵遣将。


种世衡在朱能走后,抄起的宝剑和长弓,也跟着出了中军大帐。


临走的时候,还冲着杨允贤冷哼了一声,道:“回去告诉大理郡王,我在拿下了建昌府以后,会奏请朝廷,请求朝廷派遣兵马驰援大理。


让他洗干净脑袋,等着。”


杨允贤惊恐的瞪着眼,几次张嘴,都没说出一句话。


种世衡出了中军大帐。


朱能已经召集齐了天武军的将士。


为了攻打建昌府,他们准备了很长时间。


如何行军、如何分兵、如何破建昌府府城,早就经过了无数次的磋商。


如今正式攻打建昌府府城,天武军上下根本不需要多思,直接依照计划行事即可。


“今日,破建昌!”


种世衡站在点将台上,抽出长剑,剑指建昌府。


天武军将士如同潮水一般扑了出去。


种世衡突然发兵,建昌府府主一点预料也没有,一点儿准备也没有。


天武军快要杀到建昌府府城的时候,建昌府府主才得到了消息。


建昌府府主慌忙召集了建昌府府城内外的兵马爬上了城头守城。


同时派人去向建昌府内最大的虚恨部、勿邓部、落兰部三部求援。


种世衡率领着兵马赶到了建昌府府城下的时候,建昌府府主才勉强将城头上的防守布置完。


然而。


不堪一击。


十八门火炮齐发,轰塌了建昌府府城的城门楼子以后,建昌府府城城墙上的兵马就乱成了一团。


种世衡和朱能原以为有一场恶仗要打,可是看到了一轮炮轰以后,建昌府府城城墙上的乱象以后,顿时对建昌府府城失去了兴趣。


他们在攻打建昌府府城前,调查过建昌府府城的情况。


知道建昌府名头大,实力弱,不经打。


只是没料到如此不经打。


“大理还真是……”


种世衡看着那乱成了一团的敌兵,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建昌府之所有如此不经打,天武军强悍,占据的比重并不大。


占据比重最大的是大理的制度。


大理虽然划分了郡、府,可盘踞在郡、府内的最大的势力是三十七部,三十七部并不受郡、府管束。


三十七部几乎都是自治的。


有点像是盘踞在大理境内的三十七个诸侯。


建昌府内有三个大部族,占据着建昌府近六成的疆土,掌控着建昌府内近六成的人口。


三个大部族在建昌府的话语权,远比建昌府府主要大。


建昌府府主手里不过握着六个已经彻底依附了大理朝廷的小部族而已。


没办法跟三大部族相比。


建昌府府主掌控的六个小部族中,有四个已经被种世衡攻克,所以他能调动的力量,只剩下了两个小部族,以及一些建昌府府城内的兵马。


如此力量,自然没办法跟种世衡率领的天武军抗衡。


不仅如此,建昌府府城内的兵马,还没有多少战斗力。


因为他们很少参与大战,没经历过多少厮杀场,平日里只需要守着建昌府府城即可。


一般大理发生了大战,也用不到他们。


大理朝廷会下令给三十七部的首领,命令他们领着族兵,凑成一股数量庞大的三十七部联军御敌。


所以,建昌府府城的兵马,有点像是大宋境内的守城兵,挡一挡土匪还行,面对强大的敌军,根本难以抵挡。


种世衡率领着兵马到建昌府府城,到攻克建昌府府城,一共花费了三个时辰。


三个时辰后,种世衡已经进入到了建昌府府城内,坐在了府主府邸上的大堂内,开始新一轮的排兵布阵。


建昌府府城被攻破容易,但是能不能守住,就不好说。


毕竟建昌府府城以北还有三个大部族,以南临近着会川府,以西是大理最大的郡善巨郡。


三面受敌,不得不防。


经过了一轮协商,最终种世衡派遣朱能率领两万兵马,挥军北上,去攻克建昌府府城以北的三大部族。


天武军大将军率领一万兵马,南下去荡平建昌府内的屈部、巴翠部等地。


种世衡自己率领剩余的兵马,坐镇建昌府府城之余,顺便扫清建昌府府城以西的洢笼、沙城两地。


三支兵马中,朱能率领的两万兵马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他要应对的是建昌府内的三大部族。


三大部族十分强悍,且部众十分团结。


朱能要对付的不仅仅是三大部族的族兵,还有三大部族的老弱妇孺。


老弱妇孺齐上阵,在大理三十七部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三十七部能在大理的统治下,维持着各自的部落制,就是因为他们够团结,够拼命。


大理此前的帝王们,也想过灭了三十七部,将大理境内所有的土地彻底纳入大理朝廷的管束下。


为此,他们派遣的一支大军去荡平各部族。


然后就碰了一个硬钉子。


五万平定各部族的大军,出了大理都城,攻打一个只有六千人的小部族的时候,愣是被人家老少齐上阵的拼命打法给打怕了。


小部族的六千人,在战后无一生还。


但大理朝廷派遣出去的五万平定各部族的大军,也损失惨重。


其他各部族在小部族被灭了以后,聚集在一起,向大理皇帝施压。


大理皇帝被迫放弃了剿灭各部族的想法。


并且再也无人提及此事。


由此可见,三大部族的人一起跟朱能拼命的话,朱能未必能讨得了好。


为了避免朱能遭遇到不要命的强敌,种世衡在攻打建昌府以前,就特地去了一封信给朝廷,请求朝廷调遣嘉定府、川府,两府内的所有地方兵马,汇聚到川府路的黎州汉源。


黎州汉源紧挨大理的虚恨部,可以随时驰援朱能,配合朱能两面夹击建昌府内的三大部族。


朱能领兵离开建昌府府城的时候,川府和嘉定府两府的地方兵马就已经赶到了黎州汉源。


此后便是长达近十日的鏖战。


种世衡和朱能二人,必须在大理反应过来之前,彻底拿下整个建昌府。


在长达近十日的鏖战中,朱能还真的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给朱能制造麻烦的,并不是建昌府内的三大部族,而是依附于落兰部下面的一个保塞部。


小小一个三千人的部族,借着地形的优势,跟朱能率领的兵马鏖战了足足三日。


朱能最终借着火器之利,歼灭了他们。


那一战过后,保塞部上上下下,无一生还。


不是朱能坑杀了他们,而是他们没有一个投降的。


朱能攻克了保塞部,他们也就死光了。


……


建昌府府城被攻破的第三日,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大理郡王段素真耳中。


段素真在得知了此事以后,一面派遣高智升调遣三十七部的兵马,赶往会川部低于宋军,一面派遣杨允贤,赶往建昌府府城跟种世衡交涉。


高智升召集近七万兵马,赶到了会川府的时候。


杨允贤已经跟种世衡交涉完了,同时种世衡也拿下了整个建昌府。


杨允贤和种世衡交涉的结果很简单。


大理必须再次派遣使节赶往汴京城,向赵祯请罪。


大理郡王段素真不愿意跟大宋掀起大战,他一面吩咐高智升不要擅自行动,一面派遣了杨允贤再次赶往了汴京城。


在杨允贤赶往汴京城的时候。


寇季已经收到了建昌府战事的结果。


资事堂内。


寇季手拿着种世衡派人送上来的奏报,不咸不淡的道:“种世衡居然派兵拿下了建昌府内的三大部族。此举跟我最初制定的作战策略有些出入。”


寇季最初制定的作战策略是,拿下了建昌府以后,按兵不动,静等着大理派人交涉。


可如今种世衡还没等到大理派人交涉,就先一步攻克了三大部族。


吕夷简听到了寇季的话,瞥了寇季一眼,不想搭理他。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道:“要是没有你的准许,朱能和种世衡敢乱来?”


寇季一脸诚恳的道:“我从头到尾可都没有赞成过此事。”


王曾又瞪了寇季一眼,刚要开口。


却听赵祯淡淡的道:“此事是朕恩准的。”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人闻言一愣,一个个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赵祯。


赵祯越过了寇季,直接向种世衡下达了军令?


赵祯见此,补充了一句道:“朕在恩准此事以前,跟四哥商量过。四哥虽然不赞成此事,但也没有反对。”


寇季在赵祯话音落地以后,开口道:“强攻建昌府内的三大部族,必然会出现一定的损伤。我不赞成此事,是想减少损伤。


不过官家觉得,既然拿下了建昌府府城,那就干脆将三大部族一起收拾了。


留着三大部族,他们一定会在我们和大理交涉的时候,在背后闹妖。


种世衡和朱能腹背受敌,很容易出事。


所以提前将这个危险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经过了寇季一番解释,吕夷简三人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当即,吕夷简三人开口赞叹赵祯。


“官家圣明……”


“官家圣明……”


“……”


其实打不打三大部族,只是一件小事。


寇季也就随口一说,吕夷简三人居然能将此事当成一件大事议论一下,寇季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吕夷简三人称赞过了赵祯以后,寇季缓缓开口,“大理使节应该很快要赶到汴京城跟我们交涉建昌府事情了。


能不能将建昌府纳入到我大宋的版图当中,就看此次交涉的结果了。”


王曾郑重的道:“我们自然不会松口,就怕大理郡王不会答应此事,还要派兵跟我大宋酣战一场。”


寇季微微眯起眼道:“大理郡王还没有那个胆子。”


吕夷简问道:“他要真有那个胆子呢?”


寇季冷声道:“那我大宋就有必要再派遣五万禁军过去,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是天朝上邦。”


“十万禁军,能拿下整个大理?”


王曾疑问。


寇季道:“绰绰有余。”


王曾缓缓点头,不再多言。


只要寇季能保证十万兵马可以拿下大理就行。


他怕十万兵马拿不下大理,反而在大理栽一个跟头。


当年赵光义攻打交趾的时候,就是这般。


时任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听闻交趾内乱,奏请赵光义趁机平定交趾,赵光义听信了侯仁宝的话,派遣了侯仁宝为帅,率领了十万大军去攻打交趾。


最终栽了一个大跟头。


侯仁宝被斩,十万大军有半数就葬送在了交趾。


有此先例,王曾自然有必要问清楚。


“既然我大宋不需要担心大理跟我们针锋相对,那面对大理使节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做出任何让步。”


吕夷简环视着众人道。


王曾和张知白赞同的点点头。


赵祯沉吟了一下道:“此事就交给张爱卿和鸿胪寺的人一起交涉。”


事关疆土的问题,所以必须派遣一位重臣参与进去。


张知白听到了赵祯的话以后,应允了一声。


商定好此事以后。


几个人就没有再关注此事。


过了一些日子,大理的使节到了汴京城。


张知白带着鸿胪寺的人,跟大理使节杨允贤交涉了足足十日。


大宋执意要大理割让建昌府,大理情愿多赔偿一些钱财,也不愿意割让建昌府。


双方就此扯皮了数日。


最终大理使节杨允贤败下了阵。


张知白知道大宋有那个实力一举征服大理,所以有恃无恐,寸步不让。


杨允贤没办法像是张知白一样有恃无恐、寸步不让。


种世衡率领着五万悍卒在建昌府内虎视眈眈的,随时都能对大理的会川府、东川府、善巨郡发起进攻。


大理上上下下为坐卧不宁。


大理又没有跟大宋一教高下的勇气。


为了尽早平息此事,杨允贤只能做出让步。


杨允贤最终答应了将此事奏报给大理郡王段素真,由大理郡王段素真决断。


杨允贤并没有回到大理去奏明此事。


而是派人回去将此事告诉了大理郡王段素真。


大理郡王段素真得知了大宋要求大理割让建昌府以后,跑到了寺庙里,请教了一番几个已经退位为僧的长辈以后。


最终答应了大宋的条件,将建昌府割让给大宋,以平息两国的干戈。


赵祯派遣了张知白去了一趟建昌府,跟大理郡王段素真派遣的段氏皇族之人,签订了国书。


自此。


建昌府归宋,大理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建昌府归宋以后,赵祯立马明发邸报,将此事宣扬给了大宋所有的百姓知道。


大宋百姓在看到了朝廷的邸报以后才知道,朝廷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拿下了大理的建昌府。


他们在欢欣鼓舞之余,隐隐为大宋变的强盛而骄傲。


在百姓们欢欣鼓舞声中。


赵祯迎来了他第三个孩子。


曹皇后怀了龙种九个月以后,就出现了要生产的征兆。


三次被抬进产房,三次又被抬了出来。


着实将赵祯一颗小心脏虐的不轻。


赵祯觉得自己一个人很难忍受这种痛苦,所以派遣陈琳到寇府上,将寇季生拉硬拽的拖进了宫里陪他。


皇宫。


延福宫内。


宽广的宫殿内。


只有寇季、赵祯、陈琳三个人在里面。


赵祯邀请寇季陪着自己下棋,只是坐在了棋盘前,捏住了棋子,下了两手以后,他就握着棋子不动了。


寇季随手放下了自己手里的黑色棋子,瞥了赵祯一眼,心中略微叹了一口气。


赵祯突然在他面前陷入发呆中,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寇季一开始还呼喊寇季两句,将赵祯唤醒。


如今,寇季已经懒得再唤醒赵祯了。


寇季叹气过后,瞧了瞧手边已经放凉的茶水。


陈琳瞥了寇季一眼,上前端起了寇季的茶杯出了延福宫,没过多久以后,捧着一盏热茶递到了寇季面前。


寇季端起了茶杯品了一口,突然侧头看向了陈琳问道:“谁告诉官家,曹皇后肚子里怀的是皇子的?”


陈琳敲了一眼赵祯,见赵祯依旧坐在哪儿发愣,就低声对寇季道:“钦天监的人说的……”


寇季撇嘴道:“钦天监的话也能信?他们最早说张修容肚子里怀的是皇子,可生出来以后,是一位公主。


后来又说张婕妤肚子里怀的也是皇子。


然后又生出了一个公主。


如今说曹皇后肚子里怀的是皇子……”


寇季话还没说完,陈琳就打断了他的话,十分强硬的道:“曹皇后肚子里的一定是皇子!”


寇季瞥了陈琳一眼,道:“你觉得,后宫嫔妃生不出皇子,有没有可能是钦天监的人干了什么缺德事,得罪了上苍。


所以上苍总是将他们的话反着来?


若是以后后宫嫔妃怀了龙种的话,让他们反着说,会不会有奇效?”


陈琳一愣,居然沉思起了寇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