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寇季魂穿北宋 > 第1020章 赵祯出京

第1020章 赵祯出京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对刘亨而言,一世人两兄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落在实处的话。


他从认识寇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


过往的点点滴滴,在他脑海里都清晰可见。


他和寇季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亲兄弟既然受了委屈,他不介意冲冠一怒。


读书人的那些教条性的东西用不到他身上,他从小不是跟青皮混混厮混在一起,就是跟军汉,长大了以后跟皇城司的一群探子混在一起。


他身上更多的是为兄弟抛头颅洒热血的江湖义气。


他觉得,现在是时候抛头颅洒热血了。


只是他还没有离开庆都,他一切谋划就胎死于腹中。


寇准在他离开庆都的时候,当街拦下了他,将他带在了身边。


他没办法对寇准用强,就只能垂头丧气的跟随在寇准身边。


刘亨才被压下去,得到消息的狄青带着人匆匆赶到了庆都,狄青从头到尾都阴沉着脸,但是他没有像是刘亨一样直言反宋。


刘亨重江湖义气,狄青更重忠孝。


寇准在狄青到了以后,也将狄青栓在了腰间,不让狄青离开他半步,生怕狄青去做傻事。


相比起刘亨,狄青造反威力更大。


毕竟,比邻庆国的辽地镇边禁军,全部都是狄青和寇季的旧部。


他只要代表着寇季振臂一呼,很有可能会在一夜之间,让辽地换一片天。


有人寇准能拴住,有人寇准却拴不住。


寇季昏迷的消息,第二日就传到了辽地。


在辽阳府当知州的赵润,差点没被当场吓死。


他身处在辽地,比大宋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清楚寇季在辽地的影响力。


寇季此前离朝,辽地许多人都觉得是他父皇逼的。


辽地的许多禁军将领对朝中都有怨气。


寇季一旦有个好待,那辽地的那些将领恐怕没人能按得住。


他也知道他的老泰山在他父皇心中的分量。


寇季真要是这么睡过去了。


要么辽地得乱,要么他父皇得疯。


无论是那个,他都接受不了。


他在派人向他父皇传信的同时,带着寇卉匆匆赶往了庆都。


消息传到了临橫府,临橫府的张知白什么也没说,坐着马车就往庆都跑。


消息传到了古北口。


古北口镇关大将军王凯,写了一份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随后一大堆的将领写了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消息传到了保州,保州老少们,打点了行囊,赶往了庆国。


消息传到了汴京城的时候。


赵祯在上早朝。


垂拱殿上。


赵祯面无表情的端坐在正中,赵祯身上早已没有昔日的稚气和随和之风,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威严,一身让人不忍直视的威严。


垂拱殿内的文武当中,敢直视赵祯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满朝文武正在商讨各地四级学府设立完成以后,教化成本增加的问题。


大宋的四级学府设立完成以后,大宋的教育成本可以说是直线在上升。


从最初蒙学耗资两千万贯。


到现在四级学府一共耗资八千万贯。


蒙学上面的县学、府学、国学的教化成本,远远高于蒙学。


光是先生俸禄一项,就超过了蒙学数十倍。


蒙学先生,要求不过。


可是县学、府学先生要求都极高。


国学的先生就更不用说,几乎都是足以媲美以前太学和国子监博士的人物。


大宋地大物博,人杰遍低。


以前朝廷根本做不到网罗天下英才。


如今大宋推行全面教化,一些英才都主动投上了门。


并且呼朋唤友的前来为教化功业增砖添瓦。


天圣馆内的大儒们凑在一起研究学问,成果惊人。


给了那些隐世的贤才一个新思路。


此外,大宋朝廷系统的培育读书人,让那些隐世的贤才看到了恐惧。


大宋朝廷系统的培育读书人,隐世贤才想则良才而育之,成为了一种奢望。


他们若是再隐世不出。


那要不了多久,那些为朝廷所用的贤才的学问,就会成为显学。


他们的学问要么被逼的向显学低头,汇入到大宋教育体系当中,要么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消亡。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孕育出的文化太多了,孕育出的智慧结晶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被遗忘的,或者是被舍弃的,也一样,数不胜数。


愿意被世人所用,那就能保留下去,不愿意为世人所用,再好的学问,也会消亡。


此乃大势,也是法则。


不可逆。


所以那些隐士贤才,不得不出山前往各大国学充任先生,传播自己的学问。


大宋朝廷对他们也表达了极大的善意,给予了最高的礼遇。


只不过一切都需要用钱去实现。


所以大宋的教化成本直线提升,已经快要达到大中祥符年间一年的岁收了。


如今为了支持教化推行,大宋朝廷已经开始寅吃卯粮了。


大宋国库的存钱、赵祯内库的存钱、大宋钱庄的一部分存钱,都在逐渐的向教化上面流淌。


大宋必须得想办法开源节流。


不然三处的存钱一旦耗空,大宋的教化体系,就得崩盘。


大宋必须想办法开一处财源,在节流一部分,确保大宋教化体系可以一直运转下去,确保大宋其他衙门正常运转。


大宋满朝文武如今商量的就是此事。


只是他们商量来,商量去,也商量不出一个好办法。


他们又不是寇季,赚钱像是捡钱一样。


他们要是又寇季那种点石成金的手段,那也不至于借着贪赃枉法去赚钱。


所以大宋朝堂上的文武商量了许久也商量不出一个头绪。


开小财源、节小流,他们还有办法,可是开大财源、节大流,他们却没办法。


满朝文武心里都清楚,此事有人能解决。


但那个人不在大宋。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传入了气氛沉闷的垂拱殿。


垂拱殿上所有人神情都是一紧。


如今大宋四边无战事,也没有人敢挑衅大宋。


地方上动用八百里加急,一般都传一个消息。


天灾。


垂拱殿内议事的文武们齐齐闭上嘴,看向了垂拱殿外。


眼看着一个身背信旗的将士出现在垂拱殿前。


文武大臣们皱了一下眉头。


将士传信,是边陲出了问题?


还有小毛贼敢挑衅大宋?


文武大臣一个个冷笑了起来。


对将士带回来的消息也失去了一些兴趣。


以大宋如今的实力,面对任何敌人挑衅,答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战。


将士进了垂拱殿以后,文武大臣又是一愣,因为那个将士的情况不太好。


双眼充血,脸色惨白,走起路踉踉跄跄的。


明显是长途跋涉没日没夜的策马狂奔所致。


能把传信的将士逼到拿命拼的份上,那就说明将士带回来的消息分量不轻。


将士在文武大臣注视下,入了垂拱殿,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声音有些沙哑的道:“庆国国主寇季突然晕厥,昏迷不醒。


传信之时,已经昏迷了一日半。”


文武大臣听到这个消息,浑身打了一个哆嗦,有人差点没被吓的瘫坐在地上。


天塌了!


他们惊恐的看向了赵祯。


赵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起来了,他难以置信的盯着传信的将士,声音颤抖的道:“你……你再给朕说一遍……”


传信的将士深吸了两口气,沉声道:“庆国国主寇季,突然晕厥,昏迷不醒。”


赵祯呆滞的站在原地。


文武大臣惊恐的盯着赵祯,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赵祯呆滞了许久以后,低声吩咐道:“陈琳,给朕备驾……”


陈琳应了一声,顾不得礼仪,快速下去让人准备。


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人突然出班,“官家不可……”


有人也咬咬牙,跟着一起出班奏请。


一会儿,七八个官员出现在了殿中。


赵祯看都没看他们一眼,轻声道:“杖毙!”


“官家!!”


最先出现的官员怒声大喊。


赵祯愣了一下,自语道:“轻了吗?那就夷三族!”


满朝文武心头一震,齐齐出班,跪到了地上。


赵祯目光落在了满朝文武身上,冷冷的问道:“逼宫?还是造反?”


有人深吸了一口气,咬牙道:“官家,臣等知道庆国国主寇季劳苦功高,又和官家兄弟情深。


可官家终究是大宋的官家。


庆国国主终究是庆国国主。


官家难道要舍弃了祖宗江山,去见一个别国国主吗?”


“别国?”


赵祯直直的盯着那个说话的人,“朕什么时候说过庆国是别国?还是你觉得朕治下该有别国?”


“是臣失言了。但官家身居九五,不该擅离汴京城。”


“你要做朕的主?不会说话,就永远别说话。”


赵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那人浑身一震,颤抖着垂下了头。


满朝文武惊恐之余,齐齐拜服。


“臣等请官家三思……”


赵祯理都没理他们,就离开了垂拱殿。


满朝文武在赵祯走后,一脸苦涩的起身。


人跟人,真的没办法比。


越比越伤人。


贾昌朝戏弄的看着满朝文武,“我不信你们不后悔……但是后悔有什么用呢?”


满朝文武脸色变得更难看,但却没办法反驳。


贾昌朝甩了甩衣袖,离开了垂拱殿。


在跟寇季有关的所有事情上,贾昌朝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所有人。


因为其他人暗中干了脏事,贾昌朝没干。


满朝文武在贾昌朝走了以后,对视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后悔二字。


他们后悔吗?


很后悔,肠子都悔青了。


有寇季的日子里,大宋一切蒸蒸日上,诸事顺利,君臣和谐。


没有寇季的日子里,大宋像是蒙上了一层灰尘,诸事不顺,君威臣卑。


可以说有寇季的大宋和没寇季的大宋完全是两个样子。


他们怎么可能不后悔。


可诚如贾昌朝所言,后悔有什么用?


没有一点作用。


一些人还想着寇季离开以后,和寇季弥补一下关系。


可寇季到了庆国以后,他们连一句消息都递不进去。


距离上次的事情已经过了些许年了。


可整个大宋,得到寇季谅解了只有一个陈琳。


“官家离朝……我们怎么办?”


“能怎么办?你去拦?”


“谁敢拦?夷三族张口就来,一点儿情面也不留。满朝文武求情都没用。”


“哎……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祈求那位能够尽快清醒过来,并且祈求他可以无病不灾的长命百岁。


不然……我们这些人的命,迟早会被他收了。


那位啊,没到祖宗的年纪,却已经把自己活成祖宗了。”


“早知今日……”


“行了,后悔有什么用?没有用。”


“……”


“诸位,我觉得麻烦才刚刚开始。”


杨文广一脸苦涩的开口。


满朝文武齐齐看了过去。


杨文广叹息了一声,“你们别这么看着我。民间盛传,那位是我们逼走的,再加上柳永那首词……我们在此事上名声早就臭了。


受过那位恩惠的人,数不胜数。


他此前离开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说,所以大宋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一次恐怕就不同了。”


满朝文武惊愕的盯着杨文广。


唐介脱口而出,“还能有人造反不成?”


杨文广叹了一口气,没有言语。


满朝文武心头一沉。


有的二杆子是真的敢。


军队本来就是一个忠义并行的集体。


有些将士将忠义献给了皇帝,有些人则献给了自己的偶像和恩人。


受寇季恩惠的军中将士有多少,没人敢去数,因为会被吓死。


那么多将士中,出一两个二杆子,不奇怪。


类似的事情在大宋历史上又不是什么稀罕事。


史书上,丁谓将寇准搬到以后,朱能就反了。


寇季出现以后改变了历史,但是他没办法改变大宋赋予给所有人的性格。


“那位已经从大宋的功臣,变成大宋一害了……”


有人低声嘀咕了一句。


满朝文武齐齐看向了他。


那人也不惧怕,他冷静的盯着满朝文武道:“难道我说的不对?还是说你们喜欢被那位三番五次的折腾?”


有人听到此话,心思微动。


有人则冷冷的盯着那人。


杨文广低声对范仲淹和欧阳修说了一句,“我要亲手打死他,免得他全家跟着他一起陪葬,二位没意见吧?”


欧阳修和范仲淹对视了一眼,齐齐点头。


范仲淹还开口道:“官家说过,不可辱没。辱之必杀之,杀之有理。”


欧阳修点头道:“复议!”


杨文广冷笑了一声,猛然冲了出去,根本没有再给那人说话的机会,伸手捏住了那人脖子,将那人提了起来,然后在满朝文武注视下,生生扭断了那人脖子。


满朝文武一脸惊容。


杨文广像是丢垃圾一样丢开了那人的尸骸,冷冷的对所有人道:“你们应该谢谢我,因为我救了你们一命。


你们只听他在蛊惑,却忘了官家在册封那位为庆国国主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


满朝文武浑身一震,再也没有人开口。


垂拱殿里发生的一切,赵祯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杨文广只是宰了一个而已。


若是他,少说也得夷三族。


赵祯在陈琳准备好了龙撵以后,带着人就匆匆离开了皇宫,直奔辽地而去。


御前卫五千兵马随行。


捧日军五万人紧随其后。


浩浩荡荡。


朝野上下,愣是没有一个人敢拦。


赵祯在匆匆往辽地赶的时候。


寇季却在幽幽转性,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攥着寇季的手指微微摇晃。


寇季缓缓睁开眼,似乎是被小丫头晃醒了,也似乎是自己醒了。


“相公?!”


“爹!”


“兄长!”


“……”


围在床边的人,纷纷凑上前,一脸紧张又兴奋的盯着床上转醒的寇季。


一些人甚至激动的流出了眼泪。


寇季左右瞧了一眼,向起床,却发现身子骨十分虚弱,略微皱了一下眉头,道:“干什么?我还没死了,不用哭灵。


要哭也得给我祖父哭。”


“混账东西!说什么呢!”


一直守在寇季床头的寇准,脸都黑了。


他怒喝了一声,吓了寇季一跳。


寇季仰头一看,看到了寇准坐在床头,顿时一脸尴尬。


“祖父,您都八十多了。也就剩下十几年活头了。肯定走在我前头,我可是答应了给你送终的,肯定得先带着一大家子人给你哭灵。”


寇季这话说的有意思。


明明是忤逆不孝的话,中间却夹杂了美好的祝福。


祝福寇准可以长命百岁。


寇准听到这话,果然没有再怒吼,而是冷哼了一声,“忤逆不孝的东西。老夫迟早被你吓死。”


寇季干笑着看着床边的人,“我只是睡了一觉而已,可能睡的时间长了一点,你们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吧?”


向嫣抹着泪,低声道:“您已经睡了十天了……”


寇季愣了一下,下意识的道:“胡扯,那不早饿死了吗?”


向嫣苦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床边的人一脸无奈的看着寇季。


寇季瞧了一眼向嫣,大概明白了什么。


口口相传吗?


寇季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速速把消息放出去,免得引起恐慌。”


寇准不咸不淡的道:“该恐慌的都恐慌了。你管好你两个弟弟,若不是老夫拦着,恐怕你一觉睡醒,就要狼烟遍低了。”


寇季看向了刘亨和狄青。


狄青面色如常,刘亨微微仰起头,仿佛在告诉寇季,我够义气吧?


寇季苦笑了一声,“知道了……祖父……”


寇准没有搭理寇季,对着向嫣道:“找大夫进来看看,无碍的话,老夫就离开了。编撰史册的事情,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了,老夫得回去。”


向嫣答应了一声,立马吩咐人去叫大夫。


寇季仰头看了寇准一眼,“祖父不打算问一问我为何昏睡过去?”


寇准沉吟了一下,道:“你说说……”


寇季嘴角一点一点的咧开,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大秘密……一个足以震惊世人的大秘密……”


寇季仅仅做了一个介绍,寇准就像是被蜜蜂蛰了屁股一般窜了出去。


速度之快,让人侧目。


完全不像是一个老人。


其他人愣了一下,也果断离开。


寇季一开口,寇准就觉得脑袋在嗡嗡叫。


寇准觉得,听了以后肯定会死人,有可能会死很多人,所以果断窜出了寇季的卧房。


其他人的感触虽然没有寇准那么敏锐,但是寇准都跑了,都不敢听下去,那他们也不敢听。


能被寇季称之为大秘密的事情,那恐怕真的就是大秘密。


大秘密,还是不听好。


几乎所有人都跑了,只给寇季剩下了两个啥都不懂的小家伙,一左一右的坐在寇季的床榻上,互相啃着脚丫子玩。


一个是寇季的宝贝孙儿寇庆,一个是寇季宝贝孙儿寇庆的媳妇苏小妹。


虽然没过门,但只要寇季不反悔,此事就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


寇季艰难的起身,脑袋嗡嗡响,他坐起来坐了好一会儿后,才舒服了许多。


寇季有些无力的将两个互相啃着脚丫子玩的小家伙揽在了怀里,笑嘻嘻的道:“其实啊,你祖父我不是个人,你祖父我是个孤魂野鬼……


以前,我总是不太理解一些人在临死的时候,为何拼尽所有也要落叶归根。


现在总算有些体会了……”


两个小家伙被寇季抱在怀里,互相啃不了脚丫子,就扯起了对方身上的衣服。


对于寇季自称孤魂野鬼,置若罔闻。


他们才不在乎鬼那种东西。


真要是有鬼,他们第一反应恐怕不是惧怕,而是想着把鬼塞进嘴里,看看他们两张没牙的嘴能不能把鬼含化了。


寇季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


最终或许是觉得有些无趣,就跟两个小家伙玩了起来。


寇季跟两个小家伙玩了许久。


向嫣带着大夫进入到了卧房。


给寇季诊治过以后,确认寇季并没有什么大的病症,只需要静养、食补以后,便离开了。


随后,寇季苏醒,没有什么大病症的消息也传扬了出去。


庆都,乃至于整个庆国,像是一瞬间从冰封中解冻,再次焕发起了蓬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