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西游:开局错把李二当亲爹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罗来人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罗来人

作者:西游帝尊 返回目录

“从今天起,你们二人就是我门下弟子,等到大军开拔,我再查看下你们的修行进展。


如果进展让人满意,我便封你们两个作为开路先锋……”


李修道目光从沉香移到薛仁贵身上,望着同样兴奋的两人,沉声说道。


“虽然仁贵你年纪长些,但是沉香拜入我门下的时间更早,你需得称呼他一声师兄才是。”


“弟子省得!”


被李修道收为徒弟,薛仁贵已经心满意足,哪里还敢有什么不满,连连点头,凑到沉香身边,拱手抱拳。


“沉香师兄在上,请受薛礼一拜!”


但他心中,则是另有番计较。


“这个沉香年纪轻轻,有什么资格做师父开山门的大弟子,看他与八位仙子似是相识,想来是定远王殿下推脱不过人情,不得已才收下。


虽然你拜入师门要早过我,倒是修行上我可不会让你……”


薛仁贵心中如是想着,不自觉就反应到气息上来。


白虎七杀本就崇尚厮杀好斗,在争斗中磨砺道法心性。


与道门其他闭门静修己身的路子不同。


薛仁贵此番少年意气,反倒是恰恰合乎了这门道法的要求,全身气机越发凝练几分。


在场中人,眼光俱是不俗,薛仁贵的心思如何能够瞒过他们,但此时看到薛仁贵这般,亦是不由暗暗点头。


道心打磨,从无定数,贵在天真二字。


真者,真实也。


天者,天然也。


也未必就是谦逊守礼,沉稳如山更好。


飞扬跳脱,锋芒毕露未必就输了给它。


如果薛仁贵能够保持这份勇猛精进之心下去,说不定五六十年之内就有证道元神的指望。


他们可以淡然处之,但沉香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哪里经历过这阵仗。


见比自己还要大上几岁的薛仁贵对自己如此恭敬,面皮顿时不好意思地红了起来,连连挥手。


“薛兄这是说的哪里话,大家都是师父的弟子……”


任由沉香、薛仁贵在那里交流感情,李修道轻笑一声,就欲继续刚才被打断的事情推演心中那份异样的来源。


孰料。


不知怎么地,今天总是遇到事情打扰。


李修道刚自采集了几缕气机投入阴神当中,就再次被人打断。


“殿下……”


看着难掩焦急的房玄龄,李修道微叹口气,只好再次停下法力。


房玄龄统领朝中百官多年,又亲眼见过自己施展神通。


既然事情逼得他非要惊动自己,那就必然不是小事。


“是新罗那里来人了。”


果然,房玄龄小心呈递过来一份文书,用最简单的一句话给事情起了个头儿。


剩下的,不用多说,他相信李修道自然能够理解。


“嗯?”


李修道眉毛轻扬,从房玄龄手中接过文书,快速浏览过来。


李二将“定远”两字封给他,又任命他也天策上将军,准许他自行开府。


为得就是对外拓边用兵,做到日月所照,尽为唐土。


李修道虽然将精力主要放在修炼上,但对于兵事,也还是分了一部分心思关注的。


最简单的……


大唐疆域越辽阔,人口越繁密,国力越强,气数也就越强。


与大唐气运相连的李修道自然也会得到相应好处,不比境界突破差。


如果大唐足够强,将人族彻底统合,捏到一处去,佛道两家可就再不能把人族当成蝼蚁般看待。


在这个过程中,人道当兴系统,也不知会发放多少奖励。


修行之人,耳目记性都胜过凡人百倍,再加上李修道多出了来自后世千年的见识,虽然没有真正带兵上阵过,但眼光亦是大为不同。


李二的计划十分清楚,先东后北。


先征高句丽,将隋炀帝未竟之业完成。


大唐自建立之日起,就被许多人认为是继承了大隋基业遗产。


要想扭转改变这种认知。


最简单的,莫过于就是做到大隋没有实现的目标。


而现在……


时机正好。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虽然失败,但是不可避免地,也让高句丽元气大伤,一代青壮死伤无数。


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完全恢复过去。


而高句丽也不是没有其他对手,借着这段时间,同样发展了起来。


小小边陲之地。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隔江相对。


三国之中,原本以高句丽势力最盛,百济军势也曾称霸一时,奉行骨品制的新罗最是僵化,内部斗争也最为剧烈,损耗严重。


但是近些年来,新罗借着高句丽势头下降的大好机会开始起势。


百济反倒比先前更弱一些。


目前,三国正自处于大致均衡的态势,没有任何一国有着明显凌驾碾压其余两国的优势。


但相应的,如果有一方得了外来臂助,就真正有了独霸三千里锦绣河山的可能。


大唐,恰恰有这个实力与理由。


远交近攻,历来是军政上的不二法门。


三国之中,就要属新罗距离最为遥远,他们有意结交拜会大唐。


几乎没有花费什么力气,双方就已经达成了最初步的合作意向。


关键在于下面,具体的条件上。


“便宜老爹,这回怕是要亏……”


李修道暗暗去想。


大唐雄师百万,就算不可能倾囊而出,只是十之一二,也不是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小国可以抗衡。


很明显。


相对于大唐的国力,无疑是新罗更加需要帮助。


看似大唐占据了主动优势,新罗要想得到大唐帮助,必定会付出大代价,许下大承诺。


但李修道心中清楚,事情绝没有看上去如此简单。


要知道,三国所处之地,是真正的苦寒边疆。


比燕地还要更甚,即便三面环海也是一样。


又是山多地少,很本养活不住多少人口。


即便近几十一百年来,天气逐渐回暖湿润,使得高句丽可以成长为接连成为隋、唐两大王朝的心腹之大患,但依然还是如此。


长安与此远达数千里,是真正山高皇帝远远。


又是异族之人。


大唐绝无可能,在这里长久建立有效统治。


否则的话,消耗的国力可是大大超出国运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