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寡妇医妃:我靠空间带飞全家 > 第204章 请陛下接纳贤言

第204章 请陛下接纳贤言

作者:口蘑肥鸡 返回目录

“陛下,魏国之危,唯有和谈可解,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早朝上,朝臣们行完基本的礼节之后,便开始向傅泽启发难。


傅泽启心中冷哼一声,笑看这些跳梁小丑,上蹿下跳。


“李卿想和谈?”


“陛下,臣知晓,此时和谈于国威有损,但事态紧急,别无他法,还请陛下忍耐一二,君子报仇,十年也未晚呐。”


“是吗?众卿家也是这么认为?”


“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有理,还请陛下接纳贤言。”


“陛下,李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还请陛下纳谏。”


“还请陛下纳谏。”


......


朝堂上,大多朝臣,异口同声请傅泽启接纳贤明谏言。


他听来,只觉得心中发冷。


呵!


这是在暗讽他一意孤行,想把魏国危局都赖在他的头上吧。


还说什么,请他接纳贤言。


听听,听听!


好像他是个多么独裁,残暴的君王一样。


他这辈子,手段可温和多了。


前世他家人尽失,称帝之后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清洗起朝堂上的隐患分子可是毫不手软。


杀了个血流成河,不也照样把帝位给坐稳了!


今生登基之后,除了办了个林相,他自认为对这些朝臣已经是相当忍让。


这些人自以为将自己的小心思隐藏得很好,实际上在他眼中一览无余。


看来林相那件事之后,他们还没学乖啊。


一天天的,就知道给他整这些幺蛾子。


不过他心有怒火,面上却不露分毫,甚至还给了笑脸。


底下提建议的朝臣,见他露出笑容,心中一喜。


看来他们果然没想错,陛下再少年老成,在国家危急时刻,也难免乱了心神。


完事开头难,只要陛下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只是,朝臣中,少有人发现,他这笑意不达眼底,眼中只有无尽的寒意。


“和谈嘛,好说,谈就是了。”


一部分朝臣,觉得傅泽启这话似乎别有深意,但大多数朝臣已经喜不自胜。


直接开始山呼:“陛下英明。”


就在朝臣们喜上眉梢之时,傅泽启话锋一转,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众卿家可以商议一下,看看派谁去跟东越谈判比较合适。”


一部分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官员,在听完这句话之后,根本没有意识到谈判对象并非他们想象中的南楚。


自顾自地讨论起出使南楚的人选。


直到这部分人发现,朝中站在前排的大佬都没有说话,反而楞在原地。


才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闭上嘴巴。


方才提议的李大人,脸上表情甚是好看。


顿了半晌,才重新出列。


“陛下恕罪,臣年老体衰,敢问您方才说跟谁和谈?”


“东越!”


傅泽启脸上笑容不变,但朝臣们却再也没有从这笑容中感受到丝毫喜悦。


只觉得这笑容无比刺眼,是陛下对他们毫不留情的嘲讽。


虽然只是换了一个和谈对象,但是陛下主张对东越和谈。


就意味着陛下自己想出了破局之法,他们想借此事掣肘皇权的计划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东越”这短短两字,却像两道惊雷一样,在有小心思的朝臣们脑海中轰然炸响。


反应快的朝臣,心中暗叫不好。


完了完了,看来陛下对他们的打算一清二楚。


他们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最为关键的是,陛下会不会秋后算账呢?


他方才没有表现得太激进吧。


傅泽启稳坐高台,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底下的臣子。


以他的敏锐,早已经将底下臣子的一言一行全部囊括在眼中。


至于要不要秋后算账嘛。


等事情结束再说咯。


被朝臣推到台面上的代表李大人,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


若说法不责众,陛下对其他同僚不计较,还有那么一丝可能。


但他跳到明面上跟陛下打擂台,怕是在劫难逃了。


李大人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陛下,这...这与东越和谈之事,从何说起啊?”


“怎么,不与东越和谈,那和谁谈?


是和焚城虐杀我大魏百姓的南楚谈?


还是和常年侵袭北境,屠我北境百姓,杀我大魏将士的戎狄谈?”


傅泽启越往下说,笑容越僵硬,眼中暗藏的火焰完全遮掩不住。


“你们这些人,少有亲临战场者,不知道真实的战场是什么样。


朕知道!


朕十三岁上战场,和戎狄厮杀,在戎狄的眼里,从来就没有把我大魏子民当人看过。


你们知道戎狄是怎么称呼为魏国人的吗?


他叫我们两脚羊!


在戎狄的眼里,我们连人都不算。


是畜生!


是食物!


是可以肆意欺辱的对象!


而南楚在朗州主城做的事情,跟戎狄又有什么区别,啊?


你们知道烈火焚城是什么样的吗?


你们知道堆尸成山有多令人恐惧吗?


你们知道被围困,断绝一切希望,被绝望包裹着是什么感受吗?


你们不知道,


你们只知道慷他人之慨!”


说到这里,傅泽启一拍龙椅扶手,猛地脱离龙椅,站了起来。


殿中众人跪了一地。


齐声劝道。


“陛下息怒。”


“如今魏国周围群狼环伺,危如累卵,你们在想什么?


在想着苟且偷生。


在想着与虎谋皮。


更有甚者,还在想着争权夺利!”


傅泽启走到台阶前,所说的言语震人心神。


最先跪下的李大人,此刻整个身子都贴在了地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其余的朝臣也将头深深埋着,不敢稍抬。


“你们信不信,只要你们现在敢去北境,或者去朗州百姓面前,说你们要跟南楚,跟戎狄和谈。


你们只要敢说出和谈那两个字,就得被百姓的唾沫给淹死!”


傅泽启这话说得有些些夸张,但并不是没有依据。


魏国国风尚武,跟戎狄那是积年累月的深仇大恨。


但凡是北境百姓,谁没有个亲人死在戎狄手里?


甚至有些士兵全家都是死在戎狄手中的。


魏国跟戎狄,是国仇,也是家恨。


而南边跟楚国的战争中,楚国不仅一把火烧了朗州主城,将城内百姓虐杀大半,其他大大小小的城市也或多或少受到侵害。


不仅遭受战争的朗州百姓,对南楚恨之入骨,就连远在京都的大魏子民,得知朗州之事都愤愤不平。


魏国军队反攻到南楚江州的消息传回国内,有多少大魏子民拍手叫好,觉得大快人心。


现在魏国打赢了,却还要卑躬屈膝地跟南楚和谈。


谁能忍得下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