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寡妇医妃:我靠空间带飞全家 > 第266章 机智如我

第266章 机智如我

作者:口蘑肥鸡 返回目录

东越皇宫。


朱熙泰看着前线传回来的军报。


眼睛里几乎要冒出火来了。


几乎没有例外,全部都是战败求援的消息。


魏越战场上,即使东越也拿着火药,但仍旧不是魏军的对手。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北魏这几年休息,但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等着吃老本。


尹千穗把自己肚子里关于火药的知识全部贡献出来了。


暗卫营也在全国各地网罗人才,大家群策群力继续研究。


而且他们的研究方向也不用担心跑偏,毕竟尹千穗还在一边看着。


东越这边,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炸药的第一阶段知识拿到手。


这会儿都还没有研究透彻,说是有火药,实际上威力大大缩小。


跟魏国的火药比起来,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东西。


另一方面,东越这几年国内大灾小难不断,对国力的消耗在持续进行。


上面的人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赈灾上面,对军旅的管控有所放松。


从之前那些士兵的牢骚中就可以看出,基层士兵的军纪有多么松散。


很多事情,上面稍微松懈一点点,传到基层上面就是一个大口子。


所以,这一仗,东越输得不冤。


不过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若是有铁腕将军能狠得下心肠,借战争来重整军纪。


未必不能将东越军队脱胎换骨,训练成虎狼之师。


但这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现在一切都没有定数。


摆在朱熙泰眼前的东西,就只告诉他两个字。


那就是:战败!


他心中又急又气,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去御驾亲征。


只可惜,这个提议还没有说出口,就被朝中大臣抢先一步给否决了。


他跟朝臣们不欢而散,肚子在宫中生闷气。


身边的人都不敢在这个时候,上去碍主子的眼。


他想着想着,脑海中灵光一闪。


诶!


说不定战败也是一件好事。


司徒家在军中根深蒂固,他心中早有想法。


只不过没有合适的借口,不能直接发难。


这次,司徒钟在前线节节败退,他是不是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将军权从司徒家手中给夺回来呢?


就算不能完全夺回来,在军中安插上自己的人手也是一件好事嘛。


想到这里,朱熙泰心中的愤懑也消散了一些。


还得是他呀!


除了他,还有谁能想到这个好主意,把坏事变成一件好事情。


又在宫中思索了一会儿,具体的操作方法之后,就开始在宫中召见臣子。


好歹也做了这么几年的皇帝了,世家的权利再大,他在朝中也还是有几个亲信臣子的。


头天在宫中,把亲信臣子召进宫来,商议了一下具体操作方案。


第二天一早,就直接跟朝臣们摊牌了。


只要朝臣有反对意见,在他的授意之下,他的亲信就以前线节节败退皆因主将无能为由,进行驳斥。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这些都是无数先辈们用他们的实际经历,给后世人总结下来的宝贵经验。


但这些经验都是死物,端看后来者怎么使用了。


司徒钟败退是事实。


虽然朝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次败退,主要原因不在司徒将军身上。


北魏用神秘武器降维打击,司徒将军能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压力。


手中的军队只是败退,而不是溃逃,已经是他多年带兵,能力优秀的体现了。


非战之罪。


火药这东西,在冷兵器时代就是个挂。


而军队这东西,看起来人多势众,可一旦死伤超过三成,剩下的人就基本上没有再战的勇气了。


甚至有些朝代还有规定,军队死伤超过三成而不溃散者,纵败也不究其责。


现在魏越之战中,东越军队在司徒钟的带领下,纵然是一退再退,也没有传出过溃逃的消息。


可见司徒钟还是有能力的。


而且司徒钟的退让,也不是完全因为北魏的猛攻。


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计划还没开始,远在京城的君王就想把他的给换了。


司徒景站在朝堂之上,没有开口为叔父司徒钟求情。


因为他暗中观察着龙椅上那个人的神色。


心中早已经明白陛下的小心思。


朝堂之上的争端表面上是臣子之间的辩驳,是派系之间的交锋。


实际上,他们这位陛下才是推动一切的黑手。


叔父战败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们这边的人如何为叔父说话。


那些人只要揪住叔父战败这一个点就够了。


他相信,叔父一定还有后手,断不会一直任由魏军持续向前推进。


只可惜,就算他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也未必能博得大家的信任,打消陛下的念头。


有些人,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


还有些人,就算撞了南墙都不会回头。


他又何必跳出去,招人厌烦呢。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能找陛下主持公道。


可陛下打从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主意,最后的结果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


有辩论上头的朝臣,见局面僵持不下,想要他站出来说话。


他瞧着那臣子的眼色,稍微摇了摇头,一动不动。


司徒家一派瞧见司徒景那副模样,也逐渐偃旗息鼓。


最后朝堂之上只剩下一片换将的声音。


果然,当朝堂最后形成这种局面之后。


他亲爱的陛下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眉眼弯弯,是藏不住的喜悦。


大手一挥,就下旨换将。


朱熙泰目的达成,心满意足地回到后宫。


司徒景回家之后,没有干别的,先给叔父司徒钟修书一封。


将京城发生的事情,全部写在信里,一五一十地告知于他。


免得叔父之后被陛下的旨意打个措手不及。


司徒景知道,陛下忌惮他们这些世家不是一天两天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圣贤书里面是这么写的。


可放到实际生活中,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引颈受戮呢?


反正他司徒景是不愿意的。


陛下选择的这个人,之前也在叔父手下呆过。


照叔父所言,有几分才智,但还需磨炼。


只是叔父的磨炼,可能在陛下眼中,就不是磨炼了。


而是戒备,是排挤。


那就让他看看,也让满朝文武看看,陛下的眼光到底怎么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