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 第十四章 发表《nature》后

第十四章 发表《nature》后

作者:乌鸦一号 返回目录

李渺渺深知nature的意义和发表nature的难度,即便在学历急速贬值的今天,凭着这篇nature,郑理留本校至少是个副教授。


冷知识:鹏城的孔雀计划,nature一作或通讯作者,可以直接补贴300万。


有nature的一作,去国际名校拿个博士学位回来对郑理而言太轻松不过。


李渺渺除了为对方感到高兴外,更多的是不甘,大家同样是大一,对方比她领先太多了。


“恭喜你,话说你大一就发nature了,之后有什么打算没?”


“我估计你在医药高分子实验室继续呆的话,他们会让你带一个组了,部分老教授的学生会分给你来带。”


“他们只要个署名权就行了。”


“你可以获得免费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成果。”


这条路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路,有天赋就在学术道路上深耕。


李渺渺继续说道:“等你回来直接就是青年千人,甚至长江学者也不是不可能。”


郑理直接道:“我有自己的想法,今年起我不会再去医用高分子实验室了,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证明意志能直接干涉现实,法师的施法基础存在后,所有的计划都将围绕恢复施法能力来展开。


他需要制造一个比起实验的人造魔脑功能更复杂,适配性更强的来。


这个目的不是在江城大学的实验室能做到的,他需要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生物实验室。


科研只是手段。


李渺渺对他的打算很好奇:“你不来生物学院的实验室呆了?”


“那你的打算是什么?”


郑理回答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先不说了。”


郑理挂断电话后发现他的两个室友全部一脸惊恐的看着他:


“郑神,你刚刚说啥来着?”


“我没听错的话,你刚刚说你发了篇nature来着?”


“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个nature吗?”


“还是国内又多了个新的期刊,命名为nature?”


两个人你来我往的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郑理。


郑理:“是你们理解的那个nature,我是一作,之后学校应该就会报道,已经发表在最新的刊物上。”


“你们自己看吧。”


说完郑理示意让他们自己看电脑屏幕,邮件里有着这样一句话:


Your paper,'xxxxxxxxx', has been scheduled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 on 28 February 2019 at 16:00 (London time),28 February 2019 at 11:00 (US Eastern Time).


“卧槽!”


“郑神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已经不属于正常人类了。”


“膜拜”


“那你之后会转去生物学院吗?”


因为心情不错,郑理回答起来也很有耐心:“不会。”


室友问道:“为什么?你如果去生物学院,他们会让你两年就毕业的。”


郑理:“我还发了ARMA,我在数院要是想也能两年毕业。”


两个室友还不清楚ARMA是啥,等千度后已经麻木了:


“我先躺为敬。”


“我也躺下了,我居然跟郑神是同类。”


两个人全部躺床上去了,他们大一上的成绩其实很不错,大一下学期打算发愤图强继续努力的。


一时间被打击的完全不想努力了。


......


“如何看待江城大学数学学院的大一新生在nature主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文章?”


这个问题在知乎上以极快的速度登上热搜榜第一,下面膜拜者众。


“谢邀,人在米帝刚下飞机,只能说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还要大。”


“数学学院大一发nature,我生物学院博士快毕业了连一区都还没发过。”


“感觉像是网红大学在造神”


“具体情况等大佬来详细解答,我暂时对此表怀疑态度。”


“会不会又是一起学术造假或者把众多人的成果弄到一个人的身上?”


短回答大多以情绪和怀疑为主。


“谢邀,看到这个回答的第一时间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不仅是因为nature难发,更多的是大一新生还是数学学院的能发nature,这里面不合常理的地方太多了。


要知道发nature需要写协作,不仅要方向支持、数据分析、文章语言润色等,靠一个人单兵作战发nature越来越难。


而郑神的论文里只有他和xulin.li两位作者,这让人很难相信。


但是我去看了江城大学和长江都市报的专题报道,然后再去粗略读了一遍论文后,觉得这是真的。


先说郑神,郑神作为才成年的学生,成绩就已经远超我了,让我感到很惭愧,以后还是要更努力才行,博士毕业前至少得发一篇cell子刊。


郑理在数院的成绩全是满分,而且据报道里写他几乎没去上过课,全靠自学,只有考试的时候会去。


数学学院宣称他已经把大学四年所有的专业课修完了,而且他也在顶级数学刊物ARMA上发表了文章,只是ARMA名气远没有nature大。


从这点来看,他毫无疑问是天才,有的时候越离谱越是真的,因为造假成本太高,他才18岁,学术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造假以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一聊就会露馅。


从数院和生物学院相关人士的采访来看,他是天才中的天才,天才能做出这种成绩,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再回到论文,我仔细读过论文后,发现论文更多的是设计了一种方法,能够人工合成内啡肽。


这需要的是灵光一闪,而不用平时的积累,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合理的。在论文的最后编辑也说了该实验是能够复现的,只能说太牛了,大一就发表了nature。


最后聊一下人工合成内啡肽的意义所在,首先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内啡肽到大规模工业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内啡肽作为人体内会自然分泌的一种物质,能起到止痛的作用,说不定未来能大规模替代吗啡,或者是一种新型对人体更友好的镇痛剂。”


除了这个回答外,还有一个江城大学生物学院博士的回答:


“作为跟郑神共事过的同学,我只能说郑神是我见过的最天才的人物,不管是实验还是理论,都毫不逊色实验室的任何人。


特别是科学研究的嗅觉,其他实验组有做不出来的实验,去问他他总是能想到解决方案,好几次我们说要把他加到论文作者里面,郑神都拒绝了。


后来他发表nature后,我们才知道郑神是看不上我们发表的刊物。


只能说有的人的境界太高,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