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诺贝尔周对话

第三百一十四章 诺贝尔周对话

作者:乌鸦一号 返回目录

“知道诺贝尔奖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所有走上科研道路的人,他们的最高追求。”


凯特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她一直对郑理的与众不同有所了解,或者说很了解。


在她的认知里,郑理就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只能从他的行为,看出些许情绪的波动。


通过实验证明高维空间存在后,所有人都在狂欢,郑理呆在办公室里喝咖啡看文献。


希格斯去世后,把最大的遗产,magic    coin的使用权指定给郑理交接。


在希格斯的葬礼上,郑理同样面无表情地献上白花。


这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郑理跟往常一样没有情绪波动。


这让凯特的期待落空。


她终于想明白了,郑理身上天然体现出一种疏离感,对世界万物的疏离感。


郑理虽然就坐在她面前,但是他的思绪飞到了无穷遥远的天际。


郑理回答道:“可能是因为我的情绪阈值比较高。


更何况诺贝尔奖已经是过去式。


当高维空间被证明存在的时候,诺贝尔奖对我来说,只是早晚的问题。


你会因为自己很多年前的博士毕业论文发表而感到高兴吗?”


“如果我因为很多年前的博士论文,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肯定会高兴的整晚睡不着。


同时告诉我所有家人。”


郑理回答道:“这就是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


漫长的时间会磨灭一切。


一直以来,诺贝尔奖都蕴含着不小的政治考量。


拿爱因斯坦为例,他在正式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陪跑了十年之久。


比村上春树陪跑的次数还要更多。


早期的时候,诺贝尔奖委员会,可以以相对论没有实验数据加以证明。


相对论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懈可击。


但是到了1919年,亚瑟爱丁顿,通过日全食来测量恒星在太阳附近位置的偏转。


偏转的角度和爱因斯坦1915年通过相对论预测的完全一样。


这下有实验数据来侧面佐证相对论的正确。


但是到了1920年的时候,诺贝尔物理学奖依旧没有办给爱因斯坦。


这是因为当时一战刚刚结束,犹太人成为德意志在战争中战败的矛头所在。


即便后来爱因斯坦名声越来越大,相对论有了越来越多的观测和实验证明其正确性。


到了1921年,诺贝尔委员会终于抗不住来自科学界的压力了。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颁发给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也是,光电效应的发现。


他们特意无视了相对论的存在。


因为诺贝尔委员会无视相对论的存在,爱因斯坦在颁奖典礼的时候选择在霓虹巡回演讲,而没有去参加颁奖典礼。


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他害怕被猎杀。


当时德意志的外交部长刚刚被反犹激进人士杀害。


而在调查中发现的目标名单里,爱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


诺贝尔奖的政治性在这几年越发被大众所讨论。


以郑理的真身为例,科创生物的郑理,而不是cern的郑理。


郑理已经因为在脑机连接领域的发现,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提名。


但是他从来没有获奖过。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相关人士,通过其在华国的某些渠道,暗示郑理。


郑理如果公开脑机连接技术更多的细节,他才可能获奖。


加上之前,明明知道比尔不是灵魂的发现者。


诺奖委员会迫于阿美利肯的压力,选择把那一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颁发给名为米伦,实际叫比尔。


因此在郑理看来,获得这个奖没有半点值得高兴的地方。


任何奖项,当你知道背后可以被操纵的时候,它的神圣性就荡然无存了。


华国国内搞的这些电影电视奖项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跟华国的电影电视类奖项比起来,诺贝尔奖多少要点脸。


凯特无奈道:“好吧,还是得恭喜你获奖。


刚刚诺贝尔委员会的人有没有在电话里告诉你,你是一个人获奖还是和其他人共享?”


“没有谈到这方面。”


凯特猜测道:“估计是你一个人独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为诺贝尔奖是先考虑成果,然后再考虑人。


既然你获奖,那么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家奖是办法给通过灵魂的逸散证明高维空间存在。


在这个成果上,有资格获奖的只有你和希格斯。


希格斯去世了,那么你将独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cern是个大师云集的地方,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丁肇中都在这里工作过。


这二位是华裔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凯特在cern工作的这些年,见过不少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这里工作。


也见过不少在cern工作期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因此她很了解游戏规则。


......


冬天的斯德哥尔摩还是一样寒冷,整个城市在这一周都围绕着诺贝尔奖颁奖周转。


长达一周的时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由于郑理是欧罗巴联盟的法师,他没办法拒绝瑞典方面要求他到达颁奖典礼现场的要求。


而且诺贝尔奖委员会方面提出了请求,要在本次颁奖典礼上让郑理秀一下魔法。


对方表示郑理是自从梅林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下一位法师。


那次魔法事件结束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出来公开道歉时的说法是:


“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没有对关于灵魂的发现进行审核。


从昨晚到今天,我们一直在调查情况,并将采取后续行动,来维护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


后来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经过调查之后,把一部分锅给了《science》,他们让米伦关于灵魂的论文发表的。


另外一部分锅给了阿美利肯方推荐米伦作为当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推荐人。


然后自己背了一点锅。


同时在事情发酵结束后,诺贝尔委员会最后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改成了梅林。


也因为此事,严重影响到诺贝尔奖的神圣性和公平公正。


俄国的rt电视台那半年时间,把诺贝尔奖的各种黑幕和政治操控做了个专题纪录片。


跟华国100分宣传成60分相比,俄国属于60分能给你宣传成99分。


郑理到达斯德哥尔摩以后,能够感受到整座城市和他几年前来没有区别。


甚至他还能在斯德哥尔摩感知到被他控制过的乌鸦。


当年阿美利肯和欧罗巴联盟没能把所有乌鸦都抓走。


诺贝尔周的活动非常密集。


同一天可能有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围绕着一个主题发表看法和观点。


这就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诺贝尔周对话。


“很高兴能够请到cern的主任艾伦·怀特,同时也是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怀特博士最为人所熟知的成果,就是通过智慧生命在死亡时,观测灵魂粒子的逸散,间接证明了高维空间的存在。”


“因此我们今天的主题和契合怀特先生的发现。”


金发碧眼的主持人和黑发黑眼高鼻梁的艾伦,在沙发上相对而坐。


下面坐满了来自欧罗巴各地的观众。


今天全天活动的主题都是“人与灵魂”。


也是这些年从学术界到普罗大众都很关注的话题。


“怀特博士,我们今天不聊具体的学术问题。


我想在座的听众们也很少能够听懂你在前沿物理领域的研究。


我们今天主要是围绕灵魂进行一个带有科普性质的探讨。


以及适当探讨一下对未来的展望。”


主持人说道。


诺贝尔周类似的活动非常多,得奖者们几乎没有啥机会聊自己具体做了什么工作,以及未来将要做什么工作。


因为这些民众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诺贝尔周的活动,最大目的是激发民众对科学的兴趣。


因此活动大多以科普性质为主。


之前有一年这个活动日的主题是水。


找了四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让他们从淡水的减少聊到如何保护水资源。


再从保护水资源讲到生物多样性,和火星上水的前世今生。


主持人话音落下后,郑理能够感受到下面观众们的兴趣明显被提了上来。


能够听到从事灵魂层面研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亲自谈谈对灵魂的看法。


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郑理点头道:“好的,没问题,我想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观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主持人问道:“怀特博士,有种说法认为,因为实验已经证明了高维空间的存在。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弦论是正确的呢?”


郑理不假思索道:“高维空间存在,最多算是一个侧面的佐证。


离完全证明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而且弦论认为最高维有着十维的空间。


我们证明存在的高维空间到底是多少维,目前我们还一无所知。”


弦论过于理论化,即便是郑理,也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弦论有着很大可能是正确的。


不敢下定论。


“怀特博士,我们已经能够直接观测到了灵魂。


同时你的研究证明了高维空间的存在。


那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观测到高维空间呢?”


郑理回答道:“人们所认知的宇宙是三维空间。


加上时间作为一个尺度的话,那么是四维的。


我们想要观测到更高维的空间,可能先需要有一个更高维的模型来描述空间的具体形态。


然后再考虑设计类似的实验。


我想我们是有可能做到的。


比如说通过对恒星进行观测,当恒星的布赫达尔极限超过8/9并且达到统一的时候,也许我们能够观测到来自额外维度的引力波。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


至于多年后某位科学家真的通过这个方式观测到更高维度引力波时,人们把该访谈节目的录像挖出来,证明艾伦·怀特天赋异禀的嗅觉。


主持人继续问道:“所以你认为我们是有可能观测到高维空间的?”


郑理:“这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灵魂、高维空间、魔法,这些在之前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物,在这个年代在我们面前一一上演。


科学没有极限,人类同样没有极限。”


主持人听到魔法后眼前一亮:“怀特博士,你是如何看待魔法和灵魂之间的关系?


灵魂是否有强弱的区别。


如果灵魂有强弱之分,那这种灵魂的强弱是否会影响到魔法呢?


以及魔法需要资质,人们可能自我诞生这种资质吗?


还是说必须依靠魔脑,人类才能掌握魔法?


如果必须依靠魔脑,那伦敦的魔法师们依靠的又是什么呢?”


魔法可以说是这些年经久不衰的话题了,常年泛滥于各类媒体、社交媒体。


伦敦地下魔法格斗的视频卖的都要比霓虹老师们的大作更贵了。


即便各国在网上禁止类似视频的传播,但是依然无法阻止人们的私下传播。


郑理听完之后心想,这些我就算知道也不不可能告诉你啊。


瑞典方面怎么回事,派个这种主持人来采访我,你们就不怀疑是阿美利肯方面派来打听消息的间*谍?


台下的观众一脸懵逼的同时,又尽可能的记下主持人提出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他们同样很感兴趣。


郑理直接道:


“这次问的问题有点多,里面很多我也不知道。


我只能有选择的说一些我知道的,或者我自己的猜测。


首先目前我们发现灵魂由两种粒子组成,但是是否只有这两种粒子?


还是说有更多种粒子组成了灵魂,目前还不知道。


其次灵魂肯定是有区别的,比如灵魂α粒子和灵魂β粒子,每个人的这两种粒子数量存在差异。


但是这种差异是否能够说是强弱的区别。


同样不知道。


以粒子质量总和来判断,还是以粒子总数来判断灵魂强弱?


如何测量呢?


至少在短期内关于是否存在灵魂强弱,我们无从得知。


关于魔法,我也不避讳在座各位,我就是通过使用魔脑成为的魔法师。


因为蓝星魔法师人数太少,样本太少,因此目前还不知道魔法是不是必须要用魔脑才能拥有。


目前除了伦敦的法师以外,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有不使用魔脑就能成为魔法师的事情发生。


另外关于伦敦的魔法师靠什么施法,如果这个问题我能够解答的话,那我也不会坐在这。


英格兰政府早就把我请到伦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