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为了保研:开局公布作战机甲 > 第二十八章 开始的造势

第二十八章 开始的造势

作者:风丘颜凉 返回目录

白凡宣布的生活补贴,


是按照国内一流实验室的两倍,甚至是三倍来补贴的,


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常情况下,只是稍微发一点生活补助,500,600的,随便敷衍一点。


白凡终究是同龄人,没有必要这样,省上那点钱折腾别人何必呢?


在BYD集团拿拿来的150万分下去完全都够了,就更不能说他自己还有那么一大笔自留资金了。


“王主任,以后咱们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就交给你主持了,账户上现在躺着3.4亿,所有有关于智能程序和电池能源方面的项目都可以开,这么说吧,只要研究员们的精力足够,我这边都没问题,你这边打报告,我那边马上审批。”


白凡大手一挥,丝毫不顾及经费的问题,让王生敞开着用,


听的这么爽快,王生眼前一亮,


科研任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得不到最后结果而结束的,大部分的情况下,是经费得不到支持,自然而然的断掉。


简单点来说:


任何一个项目经费如果能充足,大方向不出什么问题,


那么就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


再不济,用时间慢慢磨都行。


更何况,白凡实验室的他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根据已有的技术进行开发和改良,并不是从无到有,只是把这个有变得更加的扩充和广泛罢了。


新型电池能源技术,


智能程序技术,


这是现在白凡实验室的两个方向,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进行深挖和改良。


“好家伙,我现在算是你小子打什么主意了,这次准备把实验室扔给我,自己好当甩手掌柜啊。”


王生回神过来,指了指白凡,笑着调侃着,


白凡哈哈笑着:“王主任,你这说的哪里话?我的意思就是能者多劳,你看您管理整个京大后勤部都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出一点差错,咱们实验室这点事情还不是小意思吗?”


白凡的恭维,尽管王生知道是拍在马屁,


但是,依旧很受用,满意的眯眯眼,脸上洋溢的笑容。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像我平时搞科研的话,有的时候精力跟不上,尤其是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一旦忙起来这个顾不上,要是碰到其他部门拉过去帮忙,那就更没办法了,所以我是这么想的,我就组织一个大方向进行分解任务,其他的交给您就可以了。”


白凡拉着王生坐下,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说的不错,


在有科技系统的帮助下,白凡进行的方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而大方向的正确,是一个科研项目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


如果一开始的方向都错了,


后面就算是海量的经费砸进去,那也是离最后的结果,越搞越远,


闻言,王生点了点头,径直的答应下来,他放弃了后勤部主任和招生组研究组的工作,跑到白凡实验室,为的不就是这份科研事业吗?


正所谓:男人的浪漫……………


尤其是见到作战机甲上的两套技术,在单独的拆分开后的各种应用,


简直把王生看呆了,


要知道,光是电池能源后面一系列拉出来的各种装备,足足写满了10厘米厚的A4纸,


这还只是军用方面,


民用现在只涉及到一个BYD集团,


很难想象,


如果全面摊开,那将会达到如何的影响?


而这个未来的愿望,也是白凡非常愿意看到的,


只有达到那一步,他的科研点才会不断的上涨,


进行后期的收割,


整个电池小组,王生是组长,因为有时候会牵扯到日常工作方面,


繁忙的情况下,


会交到副组长的身上,


也就是汪教授的那位想要在材料学方面得到有所精进的大弟子,


这一会儿,他也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左看看,右摸摸,尤其是在签署保密协议的时候,30岁的人了,跟个好奇宝宝一样,整个晚上都震惊麻了。


他的行动更加果断,


刚刚直接宣布晚上住在实验室,


就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电池能源里的材料学方面吃透,


不然,说一句开玩笑的话,


他连实验室的进度都跟不上,


接着,放下这一边的事。


白凡走向另外一个实验区,和TJ来的那位计算机教授张教授打了个招呼,并且带了一份文件过去,与其说这是一本文件,不如说是智能程序的先决指导书吧,


是他在系统空间中一字不落的抄下来的,


算是一个大纲,


里面笼统的概括了一些智能程序的特点特征以及学习方法,


“张教授,这是智能程序的大纲,你稍微在后面看一看,程序嘛,都是殊途同归,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不同的地方也有一些,和平时的习惯不同,看完这份大纲之后,具体的操作就差不多了,”


白凡自顾自的开口,重复了一遍,刚刚和王生主任的话:


“以后程序组,就麻烦张教授了。”


“嗯嗯,放心吧,给我一点时间,程序组的工作很快就能组织起来。”


张教授点点头,拿着文件自顾自的闷头看,


白凡招呼了方舟一声,两个人回去休息,


就在白凡晚上休息的时间,


上午王波院士口中说的在宣传口动作,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


在这个时间点,


国内的一些军事期刊,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报道,


上面具体内容看上去很正式,


但是仔细一看,什么都没说,正如听君一席话,胜读一席话,


满篇都是类似于填补了国内武器的某项空白,提高了军事装备的现代化…………


每篇文章的署名赫然是白凡,


堆砌了大量的笔墨!


不光如此,


在一些主流媒体的日报上,


也进行了一些具有导向性的侧面宣传,


不过这些报道,和军事期刊一样,始终都贯彻一个意思——模糊重点,突出主体,


主要是把白凡突出,其他的什么一概不说,


其实这些东西,


就像是王博院士说的铺垫,


不然,之前什么都没有,直接给上一个硕士生导师的头衔,


尤其是白凡的年龄,


一旦被无限放大,


还有可能出问题…………


这就是王老深谋远虑的地方,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在他的心里,他这个关门弟子绝对不能出任何意外,尤其是这一些旁枝末节上,


一旦出了问题,


不仅仅是整个实验室,更是华国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