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秦:始皇嫡子,诸天升级成神 > 第一一四章 秦始皇大喜,大秦有赵玄,幸!

第一一四章 秦始皇大喜,大秦有赵玄,幸!

作者:飞天杨哥 返回目录

宜阳境内。


“上将军,就这样离开韩地,撤回大赵吗?”


“难道我们多日的行军,如今就成了眼下一场空?”


战车上,乐乘有些不甘心的道。


“如今时局,不撤也要撤了。”


“王翦已经来了,有他的蓝田大营在,想要从秦夺取韩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这一次王翦伏击我们,让我军折损惨重,况且,这还不是主要的。”


庞煖老脸上有着一种凝重,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上将军的意思是,这一次赵玄之死是一个局?”乐乘也是当世名将,庞煖一言,他就联想到了根本。


“除此外。”


“本将想不到其他任何理由。”


“若是赵玄死了,王翦岂会这么快于宜阳设伏?”


“若是那赵玄死了,王翦首要是掌韩地大军,安抚军心。”


“但是这一切显然都不是,王翦来得太快了,韩地表面上呈现的那些军心紊乱似乎都是假的,这一切太像一个局了。”庞煖凝重的道。


“上将军担忧不无可能,但还需等信陵君回讯才行,如若我们撤军,信陵君孤身一军就危险了。”乐乘提醒道。


“本将已经派人去联系信陵君了,如若本将的猜测错了,得到信陵君回信,那就立刻与信陵君会兵一处,如若真的如本将猜测....”庞煖神情变得凝重:“那就只能撤军了,而且信陵君只怕也危险了。”


“真的有这般严重了?”乐乘的神情也变得凝重。


“甚至会更严重。”


“赵玄,如若真的是假死。”


“那可真的是好手段,好布局。”庞煖叹了一口气。


.......


咸阳。


秦王殿。


“启奏大王。”


“日前赵魏传来了急报。”


“魏信陵君魏无忌统兵二十万兵进韩地。”


“赵上将庞煖率十万大军援攻。”


“韩地,危险了。”


李腾站起来,神情凝重的道。


此话一落。


朝堂百官的神情也都出现凝重之色。


韩地才刚刚定下还不到一年时间,主将遇刺,生死未卜。


韩地军心紊乱。


赵魏兵发三十万大军,这于大秦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启奏大王。”


“从时间来看,王翦上将军应该已经到了韩地了。”


“有王翦上将军掌军,很快就会将韩地军务掌控。”


“想必,韩地绝对无虑。”尉缭则是出声启奏道。


“尉缭大人。”


“王翦上将军虽然统兵过去了,但还有一事,如若上将军不处置,必有大乱。”


“在当初灭韩之时,韩有八万多降卒,这些原本都将发配我大秦各处为徭役,但是赵玄启奏刑徒军之策,这才有大王决断准予。”


“刑徒军之策,的确高明。”


“但韩降卒毕竟是亡国之人,赵玄一死,对于他们而言或为打击,他们也有倒戈风险。”


李斯站起来,带着几分严肃的启奏道。


话语之中。


也有着对赵玄这刑徒军之策的驳斥。


“此事。”


“的确当慎重对待。”


“韩降卒纵编为刑徒军,也无法全心为我大秦,为大王效力。”


“老臣也觉得,理当重视。”王绾也出声道。


“启奏大王。”


“刑徒军之策乃是赵玄所提,那时大秦军心稳固,可如今他一死,韩地军心不稳,臣以为,当将所有编入军中的刑徒军重新剥离,贬为徭役,绝不可让他们上战场,否则当真有倒戈之险。”淳于越也站起来道。


看得出。


这朝堂上许多朝臣对于这刑徒军之策并不赞同。


在赵玄没有传出遇刺身亡时,嬴政准予了这刑徒军之策,不给他们机会,但如今赵玄一死,他们自然就跳出来了。


嬴政端坐于王位,静静的看着朝堂上的启奏。


对于朝臣的启奏和争论,嬴政也并未表现任何波澜来。


此刻。


嬴政的心思都已经去了韩地了。


赵玄布局之大,图谋之广,让嬴政都为之心惊。


布局若成,秦必大胜。


将进一步扩张疆土。


布局若败,韩地必有危。


至于朝堂上的争论,或许为韩地担忧,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韩地的真正情形。


这一个布局关键除了赵玄筹划外,还在于保密。


大秦在天下列国皆有暗探的存在。


在咸阳也定然会有列国的探子,潜伏在咸阳,甚至是潜伏在朝堂百官之中,这些都不无可能。


毕竟。


掌王权的嬴政深知人心的可怕。


在韩地未曾尘埃落定之前,有关于赵玄布局之秘,他不会对任何人说。


“好了。”


嬴政一挥手,带着一种呵斥。


威肃的秦王殿上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朝臣都敬畏的看着嬴政。


“韩地战事已起。”


“静候上将军佳音即可。”


“诸卿现在争论刑徒军,又有何用?”


“临近大战,将刑徒军剥离,你等是嫌我大秦军心还不够乱吗?”


嬴政带着苛责的语气,扫过王绾和淳于越。


“大王息怒。”


几人立刻惶恐应道。


“刑徒军。”


“孤,相信他们不会让孤失望。”嬴政威声道。


这一话,便是表明了嬴政的态度,刑徒军不会被剥。


除非。


真的有战场倒戈。


“赵玄,韩地安危,大秦再次扩张,可都在你的身上了。”


“但愿,你不要让孤失望。”


嬴政心底喃喃的想到。


也就在这时。


“报。”


大殿外,一声大喝响起。


整个朝堂的目光都看向了大殿外。


急报呈奏,必是韩地战事有关。


一个急报锐士快步冲入了大殿内,单膝跪在了大殿内。


看到他。


嬴政从王位上站起来,有些心急。


他等了数月了。


虽每过十日左右都有一些小战报,但都无关紧要,不关乎大局。


嬴政真正想要的是韩地战报的尘埃落定。


“可是韩地战报?”


嬴政大声问道。


“回大王。”


“赵玄将军亲令战报,请大王一阅。”


急报锐士激动的高喊道。


他的话音一落。


听到赵玄之名。


朝堂上所有的大臣都愣住了。


“赵玄不是遇刺身亡了吗?”


“怎么会?”


“难道赵玄没有遇刺?”


“可是赵玄遇刺身亡都已经传遍了,甚至夏御医都亲自去了新郑,说无药可救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满朝文武都变得一脸诧异之色。


余光看向了高位上的嬴政,似乎并没有半分的惊讶。


显然。


嬴政对于赵玄还活着根本没有什么意外。


朝堂群臣都是聪明人。


这一刻。


他们也纷纷想到了什么。


“难道赵玄是假死?”


“有关于赵玄遇刺的消息全部都是假的?”许多大臣心底惊讶的想到。


而这时。


嬴政的声音将他们拉回神了。


“快呈上来。”


嬴政威声道,语气迫切。


赵高立刻快步下去将战报捧起,转呈给了嬴政。


嬴政接过了战报,立刻打开,双眼聚精会神的一看。


顿时间。


脸上也浮起了吃惊之色,握着战报的手都在激动的抖动。


逐渐的。


脸上涌现了一种狂喜般的笑容。


整个大殿上所有的大臣看着嬴政的表情,都带着期待,但都是不敢出声。


生怕一出声触怒到了嬴政。


“大秦有赵玄。”


“大秦之福,孤之福。”


“赵玄,神勇。”


嬴政将战报放下,双手展开,激动的对着满朝文武喊道。


听到这一称赞。


可以看出此刻的嬴政有多么的兴奋。


“大王。”


“难道赵玄将军是以假死布局?”


尉缭站起来,恭敬的问道。


“时至今日。”


“自赵玄布局已过去四个多月,如今也终于可以告诉诸卿了。”


嬴政脸上带着一道笑容。


“布局四个多月?”


群臣再次被惊到了。


韩地赵玄之死,竟然真的有隐情。


“在四个多月前,孤得知了会有刺客行刺于赵玄,故而密诏告诫于赵玄,让他小心为上。”


“但就在密诏之后的一个多月,赵国刺客行刺了,新郑立刻传遍了赵玄遇刺中毒的消息。”


嬴政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大王。”


“这难道是大王与赵玄布下的假死之局?”尉缭有些吃惊的道。


“不。”


嬴政摇了摇头:“这一个局,乃是赵玄一手布下,甚至于孤事先都不知道。”


“赵魏行刺赵玄,为的就是让韩地我大秦锐士军心混乱,士气大损,从而有可乘之机。”


“但赵玄谋划布局,借此行刺之局,反布诱敌之局,诱使赵魏两国不会放过这机会,大举攻入我大秦疆域。”


话到这。


将前因后果说出。


嬴政的心底也有着一种壮阔之色。


不得不说。


赵玄的魄力太大了。


敢于去赌,以小博大,以危博安,而且他非常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会准予。


“这小子,还真的是知道孤的性格。”


“所以才会设下此举诱敌之局,因为他知道孤会准予。”


“有如此知孤的战将,还真是期待一见啊。”


想到这,嬴政脸上露出了笑容。


“敢问大王。”


“赵玄将军以假死是为了引诱赵魏进攻,目的是为了歼灭来袭。”


“那如今战果如何了?”


“魏信陵君魏无忌,赵庞煖,这两人可都是名震天下的战将,兵力达到了三十万,就算是王翦上将军蓝田大营兵力加起来,也只是略胜少许。”尉缭恭敬的问道。


“诸卿可以猜一猜,韩地战况如何了。”


嬴政笑了笑,如此大喜,紧绷了几个月的他也舒展开来了。


“大王如此高兴。”


“韩地必然大胜。”


“赵玄将军和王翦上将军想必已经击溃了来犯敌军了。”李腾笑着说道。


“臣等恭贺大王。”


满朝文武纷纷开口道。


“赵玄这一局得到的战果,你们根本想不到,哪怕是孤,也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局收获如此之大。”嬴政笑了笑,神情逐步变得严肃起来,将手中战报一扬,对着赵高道:“宣读给诸卿。”


赵高接过战报,大声宣读道:“臣赵玄,呈奏韩地战报。”


“臣以假死引诱赵魏动兵,如今,已成胜果。”


“魏国魏无忌统兵二十万进攻荥阳城,臣苦守十日,城邑不破,最终,布局大网落成,将魏无忌层层包围,一战定之。”


“荥阳城一战。”


“大军合围。”


“臣麾下十五万锐士斩敌七万余众,俘敌十二万余众,我军伤亡不过四千众,大胜。”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春平君赵佾,已为臣亲手斩杀。”


“布局诱敌之策,大胜。”


“此战大胜之关键,在于大王圣聪明断,同意臣于此冒险之局,方有今夕大胜。”


“另有大胜之关键,在于臣麾下十五万锐士万众一心,奋勇杀敌之果。”


“韩国覆灭之初,降卒处置成大秦难题,但此番一战,臣启奏大王,刑徒军之策已大成,所有刑徒军皆为大秦建功,奋勇杀敌,战场之上,已与我大秦锐士完全一体。”


“臣,赵玄拜上。”


赵高宣读着战报。


当这战报宣读完毕。


朝堂上的文武都惊了。


无论是文臣之首的相邦绾绾,还是武臣的尉缭。


再或者满朝的御史大夫。


他们全部都是一个表情,震惊无比。


他们全部都被这战报所惊。


这等胜果,根本没有任何理由不惊。


这等大胜。


简直是开创了大秦东出以后的最强战果。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这可是享誉天下的统兵大将,昔日我大秦在他手中也吃了许多亏,如今,他竟然陨了,而且还是死在了我大秦新晋主将赵玄的手中。”


“这,真的是天赋吗?”


“赵玄如今还不到二十岁吧?竟将魏无忌这个天下享誉盛名的战将给杀了。”


“而且,还是真正的正面以军对决,并非行刺等下作手段。”


“赵玄,当真出彩。”


“斩了魏无忌,大败魏军。”


“天下都将知赵玄之名。”


“这一战下去,却是踩着一个享誉天下盛名的老牌战将扬名啊。”


“此战之后,天下何人不知赵玄?”


满朝文武都带着强烈的震惊之色,都被赵玄亲手开创的诱敌之局,歼敌战果惊到了。


如此大胜。


斩魏无忌。


斩赵佾。


魏军二十万全军覆没,为大秦所杀所擒。


前所未有的大胜啊。


这一刻。


他们也明白了为何嬴政在看到战报后会有如此大喜了。


如此战果,如何又不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