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玄幻三国:开局桃园四结义 > 196,大喷子和行为艺术家

196,大喷子和行为艺术家

作者:过气的咸鱼 返回目录

这话什么意思?


陈元这话暗含的意思就是,孔子在写《春秋》的时候,用了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并非是歪曲事实。


而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所以,写《春秋》的目的不在于此,记录史事只是孔子著述的手段而已,其目的是为了“惩恶而劝善”。


也就是说,《春秋》看着是历史,实际上确是经义,惩恶而劝善。


要不然孔子为什么用春秋笔法。


如果按照史学家的观念,记载历史的第一要务那就是实事求是,不要有立场,是什么就是什么。


而孔子已然是在避讳,那就没有把实事求是放在第一位了。


比如《春秋·僖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并没有记载僖公即位的事情,就是因为当时闵公丧乱,僖公出逃,然后才返回国内。如果记载僖公即位的过程,那必然会牵扯到国内大乱的负面事件。


所以,孔子略过这一点,不彰显当时的丑事,但也不粉饰历史,只以不正常的记录方式来表明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这就是在为尊者讳了。


但是你不写人家怎么知道这事情?


这就很容易给后人造成混乱的。


既然不能如实记载,那就不要称自己是史书了,老老实实说是经文就好了。


作为熟读春秋的荀悦自然知道陈元说这的这句话。


这话是孔圣在写完春秋之后说的。


只不过,关于这句话的含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解释。


听到陈元说这句话,荀悦不屑的一笑:“陈子初,汝技穷也,这一句话正揭示了春秋是史非经,正是因为孔圣如实记录了史实,得罪了食肉者,正所谓食肉者鄙,其罪孔圣者必是食肉者也!”


这荀悦真的是有两把刷子,直接翻盘,用陈元的话来对付陈元,扳回一局。


台下很多人都赞同的点点头,荀悦说的很对啊。


孔圣的确在春秋之中记载了很多国君和贵族的不光彩的事情,从这一点上来讲,孔圣人的确是有大功的。


然而,陈元会就这么认输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陈元哈哈一笑:“好,荀仲豫,既然你这么说,那我问你,元年春王正月作何解?”


陈元你这是一击必杀。


你说孔圣如实记录史实,那这一句又做什么解释?


这就是正式进入辩经了。


前面是两人甩出自己的论点,下面就要用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了。


陈元先是抛出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这句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荀悦反手一击,反而用这句话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陈元这是又出一招。


这一招不一般,直捣黄龙。


而且陈元早就预判了荀悦的预判。


果不其然,荀彧直接言道:“此乃为尊者讳也,何须多言。”


陈元不屑一笑:“好,既然你说是为尊者讳,那孔圣为什么为尊者讳?”


荀悦一愣?


为什么为尊者讳?


荀悦还没考虑个这个问题。


在他的认知中,为尊者讳是天经地义的,哪来的为什么?


荀悦直接不耐道:“为尊者讳,本就是为人之礼,何必多言为什么?”


陈元看了一眼台下的人,大多数人似乎都认同荀悦的说法。


也是,在这个时代,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好像是理所应当的。


正所谓亲亲相隐。


而陈元就要告诉大家,为亲者讳没错,但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那就是大错特错。


尤其是在记录史实的时候最忌讳的便是这种东西。


陈元看着荀悦道:“荀仲豫,你可知写史书第一要务是什么?”


“真实!”


“对,就是真实,客观,不能掺杂一点个人情感,如果掺杂了个人情感,那你记录的事实就会有偏差,就说明你想达到一定的目的。”


“孔圣写春秋,既然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那就说明孔圣想通过春秋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和理念,惩恶而劝善,要不然何必避讳呢?”


陈元此言一出,荀悦无话可说了。


因为想要推翻陈元,就必须解释元年春王正月这句话,可是一解释就说明了孔圣有私心,有了私心的史书还是史书吗?


那不是了,那就是经书了。


荀悦陷入了悖论。


不仅是荀悦,底下很多人也都陷入了悖论。


实际上,春秋是经还是史,这个问题真不好说的。


陈元只是仗着自己上帝视角欺负人家荀悦罢了。


因为后世的很多史书,里面的私货简直不要太多,真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相比较来说,春秋已经是非常良心的了。


比史记可是良心多了。


史记可是加入了一些司马公自己揣测的内容的,私货也不少。


最起码孔子作春秋没有加什么私货,最多就是不记载罢了。


没有篡改内容。


你比较一下明史和春秋,就会知道春秋是何等的良心。


只不过,按照陈元自己的想法,春秋还是归入经书比较好,因为教育意义很强的。


荀悦陷入悖论,无话可说,那就是败下阵来。


公羊学派陈元VS谷梁学派荀悦。


陈元胜。


荀悦神不思属的下台,脑子里还在考虑元年春王正月这个事情,该如何才能合理解释呢。


荀彧、陈群和钟繇三人看到这一幕。


心中各自闪过不同的想法。


荀彧:陈子初是个好对手。


陈群:此子断不可留。


钟繇:子初果然不凡。


立场分明。


荀彧把陈元当成了对手,陈群则是当成了敌人,钟繇就不用说了,快成了陈元的小迷弟了。


自从见识了陈元的楷书之后,钟繇就沦陷了,日渐成为陈元的形状。


陈元要是知道荀彧把自己当成了对手,多半是无语泪双流。


你个大佬,跟我一起开荒世界不好吗,非要做我的敌人。


但是陈元不知道啊,此时他干掉了荀悦,就想下台。


可是又有人跳上台来,根本没给他机会。


陈元见此眉头微皱。


说实话,他是真不想在台上辩论,很无聊。


只不过,当他看到赢了荀悦之后系统加的点数,陈元又觉得很香了。


赢了荀悦足足加了10点。


好家伙,一个人就有点,要是我刷上一百个人,那不就是一千点。


一千点我可以把自己点上一品,或者把属性点满,也或者我可以把好多科技树点亮呢。


这种大好的刷点数的机会千载难逢啊。


所以,陈元顿时就不想下去了。


抬眼看跳上台来的人。


长得还不错,眉清目秀的,只不过高昂的头颅带着一股子龙傲天的气势,让人看了很不爽,这家伙是谁啊。


算了,别管是谁了,不重要。


重要的是干掉你,我又可以拿点数了。


所以陈元没等对面自报姓名便直接开口:“我赶时间,自我介绍就免了,你直接说你想辩论啥吧!”


对面那人好悬没被陈元这句话给噎死。


因为他正想要自报姓名的,话都到嘴边了,让陈元这一下子给堵回去了,换谁都觉得噎得慌。


这人脾气也拗,陈元不让他说,他偏偏要说。


调整了一下气息之后,此人开口道:“吾乃祢衡是也。”


啥?


陈元顿时惊了:“你说你叫啥?”


祢衡眉头一皱,直接喷到:“咋地,堂堂荆州别驾是个聋子不成,竟然听不清别人说话,啧啧,没想到荆州竟然让一个聋子做别驾,真可谓是无人矣。”


石锤了,是这个大喷没错了。


东汉末年唯一可以跟诸葛孔明相抗衡的大喷子。


不过两人特点不同。


人家诸葛孔明先是在把自己放在道义制高点,然后在进行人身攻击。


比如舌战群儒,骂死王朗。


都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不讲武德。


不过,诸葛亮好歹还会用道德遮掩一下。


这祢衡就不同了,作为东汉末年的大喷子和行为艺术爱好者,那是上来就喷。


比如击鼓骂曹,不仅喷曹操,连荀彧都喷,可谓是万物皆可喷。


所以,最后曹操实在受不了了,又不想背一个乱杀名士的名声,直接把他送给了刘表。


刘表可不管那么多,你喷我,我就杀你。


于是,祢衡卒。


对于祢衡,陈元也没多少好感。


这种键盘侠,实际能力看不出来,就特么会喷人,要来什么用?


崖高自岸,屁用没有。


所以,陈元也没有留面子,直接开喷。


“恩,你说的很对,不过我荆州再无人,也不会收一个满嘴臭气之人做官的,怕是污了荆州的天啊。”


此言一出,祢衡脸色顿时变了。


这祢衡虽然嘴臭,但是名声却很大,从来没有人这么样骂过他。


以往他骂的人基本上都不会还嘴的,即便是还嘴也不是他的对手。


他早就骂出经验,骂出水平了。


像陈元这种赤裸裸回击的还是第一个。


祢衡刚想说话,陈元直接堵了回来:“不必做口舌之争,你想辩论什么快点说,如果你再骂人,我直接让人请你下去,你信不信?”


祢衡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了。


平生第一次遇到不给他留面子的人,这让祢衡很是不爽。


说白了,这家伙就是让人给惯坏了,搞得让他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实际上就是个卵。


他要真是有惊天本事,曹操会不用他?


那可真是太小瞧曹老板了,只要你有真本事,曹老板是可以容忍一些你的毛病的。


比如曹洪就贪财,郭嘉嗜酒,程昱直言犯上等等。


没有真本事,那就滚一边去老实呆着,别瞎逼逼,瞎逼逼就砍了你,或者把你送到敌人那里让敌人砍了你。


所以,祢衡开口了:“陈子初,汝不过幽州一寒门之子,稍许得志便敢如此猖狂,藐视天下,谁给你的胆子,是织席贩履的刘玄德,还是无胆懦弱的蔡伯楷?”


祢衡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了。


卧槽!!!


这家伙真不怕死的吗?


织席贩履的刘玄德,人家如今是荆州牧。


无胆懦弱的蔡伯楷,如今是襄阳书院的山长和陈元的岳父,理论上来说那也是刘备的长辈了。


因为刘备是陈元的大哥。


陈元确实被这祢衡恶心到了。


这家伙纯属是癞蛤蟆趴脚面,不伤人恶心人呢。


恶心的同时,陈元心中起了杀意。


祢衡说的这两人,一个是他大哥,一个是他岳父,都是他的长辈,如果陈元没有什么表示的话,那陈元的名声也就完了。


孝悌之义,乃东汉立国之本,也是人伦大义。


可是陈元又不能直接动手杀他,因为这会破坏辩经大会的。


这让一些心怀恶意的人顿时来了兴趣。


这种两难的境地,看你陈子初如何应对。


蔡邕此时在高台之上呢,自然也注意到了陈元这边的情况,心中顿时着急起来。


他是怕陈元忍不住直接动手杀了祢衡,固然可以全他的孝悌之义,可是这就要毁了辩经大会了。


那前期做的这么多准备就前功尽弃了。


刘备就不一样了,刘备本身就是一个杀坯,军事斗争爱好者,没事就提着刀子带人砍人的人。


他看祢衡的眼神就像看一个死人一样。


在他看来,即便是辩经大会毁了,也不能毁了陈元的名声。


所以,刘备传言给陈元:“四弟,不必顾忌,该杀就杀,有什么后果大哥给你担了。”


陈元听到刘备的传言,心中一暖。


是个好大哥。


陈元冲刘备点点头,示意稍安勿躁,自己心里有数。


刘备接到了陈元的示意,安静下来,不过阴冷的眼神依然不是的扫向祢衡,似乎在考虑从那个地方下剑比较好。


陈元如何处置?


自然有办法。


那就是既分高下也分生死的诛心之辩了。


诛心之辩顾名思义,那就是要诛心。


这里的心指的是一个文士所学的知识的核心。


诛心之辩,看着复杂,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以自己的理论引动天地异象然后直接碰撞。


胜者存,败者死。


公平公正,一目了然。


理论崩溃,神魂尽毁,生死便定。


非深仇大恨者,不会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