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学神从考试控分开始 > 第十三章 天才非我

第十三章 天才非我

作者:我真不是小熊 返回目录

陈泽言确实是个天才。


但在刘才军眼中,他顶多也就是和吴琴琴一个水准的。


可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这小子。


藏的可真深啊!


陈泽言看着刘才军收拾餐具的背影,忽然问道:


“刘哥,你上次说物理竞赛拿了第一名,学校会奖励两万现金。”


“那除了学校,国家那边会有多少奖金啊?”


刘才军头也不回的解答道:“国家那边的奖金不清楚,但肯定不会很多。”


“你小子也别太看重钱财这个东西,你要真拿到了第一名的那块儿金牌,以后你就算不想要钱,钱也会自己往你口袋里钻。”


“现在的你,可能现在不太理解那块儿金牌的含金量,等以后你就明白了。”


陈泽言无奈的笑了。


这刘哥竟然忽然教育起他来了。


他倒不是太看重钱财。


如果真的想赚钱,他有一万种办法赚钱。


只是其他方法,可能会稍微有一点打破常规,破坏掉他现在的生活环境。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他之所以会把关注点放在钱上,主要是想帮小姑分担一点压力。


小姑是一个绝对要强的女人。


如果他忽然拿出一大笔钱给小姑,小姑不仅不会要。


而且还会刨根问底,问他钱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参加竞赛拿奖金,是他最好的选择。


其实就算系统不出现那个选项,他得知奖金的数额后,大概率也会选择参赛。


……


国科大。


光刻机分部门实验室。


“成了……成了!!”


王怀明小心翼翼的捧着胸前的镜头。


一双满是老茧的手在颤颤巍巍的发抖。


看向镜头的眼神,如同看向自己的爱人。


“没想到竟然真的成了,哈哈哈,好啊!好啊!”


激动了许久,王怀明十分小心的将镜头放下。


连忙走出实验室,一个电话打给了科学院。


“喂,你们几个老头子,赶紧通知科学院物理部,那几个研究光刻机的院士,来国科大一趟,我这边有重要进展!”


“这件事情的保密等级一定提到最高,保密协议提前准备好!”


“另外,让赵启也来一趟,他是知情者。”


“还有,帮我找一个人……”


一连串的交代完之后,王怀明如同断了线的风筝。


浑身脱力,瘫坐到椅子上,大口的喘息着。


他有些无力的摇了摇头,苦笑道:“到底还是老了啊。”


接连几天的熬夜,耗尽了王怀明的精力。


他能够坚持到现在,凭借的仅仅只是一股信念!


看着不远处的镜头,王怀明欣慰的笑了。


有了它,华国在科技领域,将会再向前迈一大步。


用不了多久,华国将再不用看其他国家的脸色。


他的眼睛越来越沉重。


直到最终睡过去,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浅浅的微笑。


……


不知过了多久。


王怀明醒来,如便是几个熟悉的身影。


他依旧在实验室,身上被盖上了一层薄毛毯。


其他人的动作十分轻柔,仿佛生怕打扰了他休息。


“老张,你们来了。”


王怀明掀开身上的毛毯,准备起身。


旁边两个科学院物理部门的后背连忙过来搭了把手,小心翼翼的扶着他。


王怀明笑呵呵道:“老头子我还没老到需要你们年轻人来扶我的地步吧?”


“都快入土的人了,还想装年轻呢?”张成华在一旁吐槽道。


王怀明瞪了他一眼:“你说谁要入土了?就算你个老头子入了土,老子我还能再蹦跶几年!”


此时在这里的人,都是科学院物理部门助攻光刻机的人才。


而王怀明、张成华、郑芸、郭平几人,是这里面年龄最大、资历最老,同时也是做出贡献最多的几人。


所以王怀明跟张成华拌嘴,周围的后辈可不敢插嘴。


郑芸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道:“行了,你们两个老头子一见面就吵,都吵了一辈子了,还没吵够。”


“今天咱们来,不是谈正事儿的?”


这话一出,王怀明表明一宁,神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一旁的张成华也不再找他麻烦了。


郑芸小心翼翼的拿着手中的镜头,皱眉问道:


“老王,这真是你自个儿研究出来的镜头?”


王怀明先是点了点头,但随后又摇了摇头。


张成华有些急躁的问道:“老王,你什么意思啊,到底是不是你搞出来的,给个准信儿啊。”


王怀明沉默了几秒后,道:“是我,但又不完全是我。”


张成华:“???”


郑芸:“……”


郭平:“……”


其他院士:“……”


王怀明叹了口气,起身来到一个保险柜前。


推开搀扶着他的两人后,用左手遮住右手,小心翼翼的输入密码。


保险柜打开,里面平躺着一叠文件。


文件首页,写着:【光刻机研发日志(一)】几个黑体加粗的大字。


其他人都是一脸疑惑的看向王怀明。


王怀明将研发日志取出,丢给了张成华。


随后一群人便围了过去。


不出十分钟,人群里就发出一声惊呼!


“妙啊!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如果是站在这个视角,所制作出来的镜头光洁面至少能下降到5纳米以下吧!”


“何止5纳米,我觉得至少下降到3纳米一下!”


“天才,写出这份日志的简直是天才啊!”


“不愧是我们物理部的擎天柱,王院士大才啊!”


在场所有年轻的院士,都向王怀明投去憧憬的目光。


被王老头子领先,张成华虽然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但单看这份日志,他也不得不佩服老王这人确实比他要更有才华。


想要研发一台光刻机,光是零件就需要足足上万个。


其中,镜头绝对是光刻机最难攻克的一部分零件。


想要攻克光刻机镜头,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光学技术、超强的加工工艺,以及系统的集成平台。


除了这些,还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华国的众多科学家们,卡在这一关已经好几十年了。


足以见得研发镜头的困难度。


而这一道难关,竟然被王怀明一个人给解决了。


这如何能让他们不感到惊讶和敬佩?


然而,王怀明却苦笑着摇头,道:“这份日志,可不是我写的。”


“我只不过是通过这份日志,成功制作出了那么一个简易的镜头。”


“虽然版本不够完善,但制作出来的镜头光洁面仅仅只有3.4纳米。”


“我只不过是顺着写出这份日志的人的思路在走罢了。”


“天才非我,而是那个写出这篇研发日志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