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建造了地下诺亚方舟 > 第三十八章:为未来种下的两颗种子

第三十八章:为未来种下的两颗种子

作者:跑路的虫子 返回目录

另外一家公司,其实不是真正的公司,而是一家生物研究所。


隶属于杭城科学研究所旗下。


这家公司,将是叶林生计划中最大的摇钱树。


第一家公司,将为叶林生赚到一大笔快钱。


第二家公司,将为叶林生赚到目标一万亿。


这就是他的宏大的计划。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看起来不可能实现。


比如建造地下城,百分之九十的专家认为不可能。


高温、高压、建造难度大、条件不成熟,等等。


还比如建造太空渔网,认为单单凭一个不入流的小火箭公司,也不可能完成。


但是叶林生却坚持要去做。


要是一个计划永远停留在图纸上,那当然不可能完成。


想要完成,首先要动起来。


一旦动起来,你就会发现,困难虽然在,却总有办法克服。


办法总比困难多。


国外的那家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伊隆,在提出自己要造可以回收的火箭,然后进行火星旅行的时候,也被全世界的人嘲笑和怀疑过。


尤其是航天领域的老牌专家们,更是嗤之以鼻。


人们都觉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完不成的任务,一个私营企业想要完成,这不是傻子么?


但是人家一个外行,愣是把火箭造起来了,还能进行回收。


部分技术比他们国家的航天部都牛叉。


火星旅行的计划,也在一步步的推进中。


叶林生也是怀着一股信念在前进。


既然自己重生了,那么,自己的重生必定是有意义的。


火山要引爆,太空渔网要发射,地下城,更要建成。


……


国内最大的盾构机制造集团总部。


一场高层会议正在进行。


最近的订单数量正在稳步增长。


得益于国内盾构机低廉的价格和可信的质量,国产盾构机抢占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增长。


集团上下都计划开始扩大生产线。


但是在扩产的规模上,却形成分歧。


一种想法是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好。


虽然国内经济形势依旧一片火热,但是国外需求萎靡。


所以,扩产的生产线不需要太大,只需要扩产百分之五十的产能就足够了。


但是另外一条意见却不同意。


现在国际形势虽然不好,但是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


所以,应该直接扩产百分百的产能,建造一条完全一样的生产线出来。


毕竟,招工、培训、配套设备和厂房等等都是需要扩容。


一次性到位,免得以后需要再一次的扩产。


双方的意见争论不休。


互相都说服不了谁。


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销售部的主管推开门,神情有些激动。


“没看到我们在开会吗?”董事长兼总经理有些不悦的说道。


销售主管缩缩脖子:“对不起啊,董事长。有急事需要汇报。”


董事长再次皱眉:“我们正在开会,有事等会说。”


销售主管再次缩缩脖子:“董事长,就是因为这件事关系到你们开会的内容,所以我才贸然进来的。”


董事长这才点点头:“说吧。”


销售主管将一份资料递给了董事长:“刚刚有人下了一千台最大型号盾构机的订单。”


会场顿时一片哗然。


一千台?


开玩笑呢。


他们一年也卖不了一千台。


这一千台的订单,确定不是恶作剧?


“这种订单,真的假的?”董事长摇头笑道。


“对方已经支付了一个亿的定金。对方的要求,要我们在一年后开始陆续交货。他也会按照时间开始给我们支付定金。每周定期支付一个亿,一直到我们交货为止。”


“这一千台只是一年后的交货量,而后期的六个月,需要我们每个月交货三百台。到时候,他的预付定金会提升到每周十亿。”


销售主管到现在都有些懵。


这简直就是奇迹。


要知道,现在全国盾构机的保有量也不过是三千台。


每年的销售额也就几百台。


这个家伙,一口气就要预定一千台。这是疯了吗?


可是,人家又实实在在的打款了一个亿。


这可是真金白银。


做不得假的。


再有钱的人家,也不会那一个亿当儿戏。


董事长仔细的查看了订单记录,抬起头狐疑的问道:“查一下银行的账目,定金是不是到账了。我怎么感觉像是新型金融诈骗呢?”


销售主管摇摇头:“我也是不相信,刚才特意去问了财务部,财务部确认,这笔钱到账了。而且是无法撤回的那种。”


董事长目瞪口呆:“也就是说,这钱确定是属于我们公司的了?”


“确定。”


参会的人员全都大眼瞪小眼的傻眼了。


这是什么神操作。


大家今天还在讨论该扩产一半,还是一倍。


这下倒好,直接来了比他们一年产量还多的订单。


他们今天的会议不是显得很可笑?


这就好比卖包子的,正在为明天是准备一百个包子的料还是五十个包子的料发愁。


谁知道客人先定了一千个包子。


这还准备啥啊,直接去菜场扫货啊。


董事长重重的坐了下来,好半天,他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四周的高层管理者:“各位,我们今天的议题恐怕要变了。不是商议扩产百分之五十或者百分之百的问题,而是扩产百分之五百到一千的问题了。甚至,更高,我们直接扩产十倍都有可能!”


这就是叶林生为了自己庞大的诺亚方舟计划,种下的第二颗种子。


第一颗种子,就是收购星际穿越航天公司。


这是为未来的太空计划埋下的种子。


第二颗种子,就是给盾构机集团下了这一笔巨量订单。


这个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给一年的时间,让盾构机厂家扩产。


为即将到来的大量地下城挖掘行动做准备。


尤其是第二颗种子,非常的关键和重要。


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盾构机的制造这么简单。


盾构机所需要的材料和耗材等下游厂商,都需要扩产,都需要激活。


盾构机相关产业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研究人员,也都需要大量的培训,招聘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