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深海渔夫 > 第三百零九章:大海捞针

第三百零九章:大海捞针

作者:秋刀煮鱼 返回目录

周升拿来医药箱……


何飞捂住额头伤口,血流了很多。


周升看着都感觉疼:“忍着点。”


“嗯。”


陈远减速,道:“你也注意点。”


“知道……”


何飞的手拿开,一条有一厘米多长的伤口,伤口很深,都裂开了。


周升看着这个伤口,都感觉有些疼:“你忍着。”


“好。”何飞紧咬着牙,还是疼的受不了。


好一会儿,伤口消了毒,周升给他拿了一块纱布:“你捂住伤口……”


陈远吐了口气,再次推动油门:“师父。”


“在。”


“医生在我们船上吧。”


“在。”


“何飞受伤了,需要缝合。”


“现在?”林新海头都大了:“伤的严重不?”


“不是特别严重,但伤口需要缝合,还得打破伤风。我们先去找老郭,找到人了,再过去。”


“行。你们快一点……没有救生衣,老郭坚持不了太久。”


“下午四点过,海况几级?”


“当时的海况……应该是三级。不过遭遇了几个浪头。”林新海道:“可能就是那个时候……”


如果没有救生衣,那就要看老郭的能力和运气了。


老郭是老渔民了,水性很好。他又是在放鱼钩的时候坠海……


不过,老郭落海后,怎么就没有人看到……


如果老郭运气好,水性又足够好……运气好,说的是他距离浮筒不远。水性好,那就是能自己游到浮筒……


不然的话。


八点过,天气很差,漆黑的……


“二号绳子,总共放了多少个浮筒?”陈远问。


“七十几个。”林新海说:“大概是一千米一个浮筒。你们到了么。”


等待的时间,度日如年。


说来很长,但也就过去三十几分钟。


“还早。”


“你们快一点。”林新海闭着双眼,他不知道……如果没有找到老郭,回去后该如何向老郭的家人交代。


老郭,45岁。


前几天他还在说儿子要结婚了。这次回去后,请大家过去吃喜酒。


林新海这条船上的人,全都是熟人。林新海的亲戚,朋友,或者是罗老四的亲戚朋友。


郭东林是林新海的邻居,住的不远。


林新海现在很恼怒,可又不知道该向谁发火。


陈远听着林新海的语气,就知道他很不受,也就是‘嗯’了一声。他这边已经尽量快了,但是要赶到事发海域,以现在的海况,最快也得两个小时。


“有消息了没?”陈远问。


林新海长长吐了口气:“现在还没有消息……辅助船上没有无线电。”


好嘛,现在连辅助船也失联了。


“这事情,和东江渔业说了没有?”


“还没有……我们附近没有渔船,只能自己找。”


辅助船没有无线电,按着时间,辅助船应该到了事发海域。


辅助船最大速度三十几节。


现在这个风浪大,辅助船的动力,估计只能跑二十几节。


辅助船虽然是加固船体,但是太小了,今晚最大风力估计也是7级,再就是辅助船可没有辅助驾驶雷达。辅助驾驶雷达可以看到海浪,以及海上的漂浮物。


像是陈远他们船上的多功能辅助雷达,晚上航行的时候有没有大的海浪过来,看海浪回波图像就可以了。


八米多点的辅助船,要是碰到几米高的大浪从侧身打过来,有侧翻风险很大。


林新海联系陈远,让陈远赶紧过去,也是害怕辅助船发生意外。


漆黑的天空忽然出现一道明亮的闪电,将世界划亮,但也就是瞬间,海上又漆黑一片。


没一会儿,大暴雨倾盆下来。


陈远将驾驶位给周升,他看着雷达图。晚上告诉航行害怕发生意外,比如坚固的漂浮物……



大白现在的速度是三十五节的样子,要是撞上了,不是闹着玩。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


倾盆暴雨,挡风玻璃全是雨水。


陈远拿着对讲机,时不时的喊一声。没有回应……距离还很远。


“加速,浪涌过来了。”陈远看着海浪回波图像,喊道。


周升反应也是快速,赶紧推动油门,一分钟后,陈远道:“减速……”


“能不能再快一点?”周升说。


“不行。”


现在是五级海况,标准的五级海况。


这个海况下,大白跑三十几节就已经很危险了。


陈远他们的船虽然有多功能雷达,但是一些小的浪涌,是看不出来的。


现在的海面好像是阵阵风吹过的麦田,浪涌跌宕。


再就是海浪从东东北方向过来,陈远他们的钓鱼艇不完全是逆风,大白速度太快的话,那些一米多两米左右浪涌打过来,就非常危险。


现在三十几节,速度就很快了,比坐过山车还要刺激。


一路无话,只有陈远时不时提醒周升加速,减速。然后就是林新海的声音……


雨还是很大。驾驶舱里面,便看不到外面……


窗户外面模湖不清,再远一些就是漆黑一片。


距离事发海域近了,陈远看到了海上有灯光。


“喂,喂……收到回话。”陈远拿着对讲机,喊道。


“我是郭涛。”郭涛,和林新海一组值班的二副。


锅东林还行是郭涛的亲戚。


“找到人了么?”陈远问。


“没有找到,太黑了,我们连浮漂都找不到。”郭涛焦急的道。


“还有一条船呢?”陈远问。


“还有一条船在我的后面。”


“行,我们去找人……”陈远说。


“东林是我堂弟,他的水性很好,肯定能游到浮标……”


“好。你们自己要注意安全。”


现在十点过了。


距离郭东林落水,六个小时了。


今天这个海况又这么差,说实话……一般人,很难……


陈远深吸了一口气,通过雷达,陈远很快就找到了海上漂浮的浮球。


白色浮球,这是大鱼号上的浮球。陈远沿着浮球一个一个的找过去……


按照大鱼号的航行规矩,郭东林如果能抓住浮球,应该是倒数的六十到四十之间。


一千米一个浮球,陈远他们从最后一个浮球开始,沿着雷达提示的漂浮,挨着看下去。


现在的这根干声总共挂了大概是七十几个浮球。


也就是说,从陈远他们这边找过去,郭东林如果抓住浮球等待救援……那么他最可能在第10——30个浮球之间的这段距离。最大可能性,18到23之间。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


就陈远他们公共的判断,郭东林如果没有抓住浮球,生还可能近乎于零。如果抓住浮球了,等待救援,有一定几率……


这个几率,并不是很大。


一个一个浮球的找过来,陈远他们的下,渐渐下沉。


陈远再次出去看了就近的浮球,从外面进来,浑身湿透了,抹了一把脸上雨水:“第几个了?”


“第23个。”周升的心,现在也是沉了下去。


“还没有找到么。”无线电里林新海喊道。


“没有。”


在驾驶室,林新海大声了一声:“尽力……注意安全。”这句话,好似抽空了林新海的力气。


“不对……”杨巡忽然道:“每个浮球距离大概是1000米……”


因为海浪大,拉扯了绳子,两个浮球之间距离,实际上没有一千米了。


“上一个浮球到现在这个浮球,我们用了大概四分钟的时间。而之前一段,从一个浮球到另一个浮球,我们大概只用2分钟。”何飞负责记录观察的浮球数量,他也注意着时间。


“这么说……现在这个浮球应该是24,不是23……”陈远深吸了一口气。


“会不会是老郭?”


陈远喊道:“师父。”


“在。”


“郭东林有随身携带小刀的习惯么?”陈远问。


“什么意思?”


“有没有。”陈远大声道。


“船员不能携带小刀。不过,老郭好像随身携带有一把折叠小剪刀……”


陈远随后拿起对讲机:“郭涛。”


没有回应……


陈远又喊了一声:“郭涛。”


“在。”


“郭东林是不是随身携带有一把小剪刀。”


“是的。”


“好……你们注意看海上有没有漂浮的浮球。”


“你的意思……”


“我们的干绳好像丢失了一个浮球。你们注意一下……风向是往贝鲁岛吹过去的,你们往贝鲁岛方向寻找。我们这边再看几个浮球,然后就过去。”


“好。”


两条没有辅助雷达的小艇,深夜在海上找人,几乎不可能。


不过杨巡的发现让大家重新拾起了希望。至少有那么一丝希望……


陈远催促着周升快一点,他去了外面,淋着雨,等待浮球。


再看了几个浮球,周升调转船头。


浮球不大,在海面上要被大白的辅助雷达探测到,距离要在一千米内。


如果是白天都还好,陈远站在船顶,以他的目力,找海上漂浮物比雷达好使多了。


大海,漆黑一片,就算有辅助雷达,要找一个漂浮的浮球,也如同大海捞针。


雨停了。


风也小很多了。


海面的浪涌,也小了很多。


每过一分钟,郭东林生还的希望就小一分。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但不知不觉中,陈远看向时间,都已经十二点过了。


茫茫大海,能看到的就是两条辅助船的灯光,然后便是黑漆漆……


“有没有发现?”对讲机里,郭涛焦急的道。


“没……等等……”陈远看着辅助驾驶页面,上面出现了一个漂浮物:“右转……看雷达图。”


周升赶紧看过来,距离大概八九百米,显示有漂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