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第192章 世上仅此一件,独一无二

第192章 世上仅此一件,独一无二

作者:我不是赵高 返回目录

阳春三月。


红杏灼灼,细雨朦朦,杨柳依依,微风拂面。


燕北府。


溪水的小桥旁,旌旗在风中飞扬。


义军的营帐间。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然而。


此刻,参与“清君侧”的将领们,却无暇欣赏美好的景色。


一个个满怀心事,步履沉重的走向主帅营帐。


掀开帘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神色清冷的长公主殿下。


“拜见殿下!”


众人齐齐行礼,纷纷入座。


燕北指挥使赵宣风望向首座的“李邀月”,犹豫道:


“殿下,京城传来消息,陛下任命镇南将军单新为主将,统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平叛。


最多半个月,那二十万大军就会到达剑南道。”


周国的地理面积较小,区划不同于乾国的州(府)、郡、县三级,只有道、府两级。


整个周国一共十六个道,一个道少的有七八个府,多的有十几个府。


剑南道位于燕北府的北面,面积较小,只有七个府。


但这七个府全都响应了清君侧的号召,在观察使应宁的统领下组成了一支义军。


在多支义军中,应宁统领的义军距离周国京师晋南府距离最近。


朝廷决心平叛,第一个目标自然是他们!


不过。


唇亡齿寒。


等朝廷灭了剑南道的义军,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他们!


就算他们名义上的统领是长公主殿下,旗号也从清君侧改为了勤王,谋反的本质也不会改变。


如果朝廷真的轻而易举的击败义军。


陛下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或许会饶长公主殿下一命,他们这些指挥使就不一定了。


正因如此。


营帐内的众人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长吁短叹。


晴儿坐在首座,清冷的眸子环视一周,并没有理会赵宣风,只是不冷不淡道:


“一个时辰后,乾国的白起会率领三万士卒抵达燕北府,诸位随本宫前去迎接。”


话音落下。


众人面面相觑,压低声音,议论起来。


“这个白起是从哪冒出来的,为何以前从未听过。”


“乾国想要染指我大周的土地,竟然只派出一个无名小卒。”


“无名小卒也就罢了,还只有三万的军队,他们真当我大周朝廷是好欺负的嘛。”


“哎......不管如何,都是援军,有总比没有好。”


“我等手下的士卒加在一起有三万人,再加上乾国的三万人,应当能多抵挡一段时间。


只要能和朝廷形成胶着,便有了谈判的资本。”


“此言有理......”


晴儿看了一眼窃窃私语的众人,柳眉微蹙,却没说什么,只是道:“一个时辰后,营帐外集合,退下吧!”


“是!殿下!”


众人起身行礼,转身离开。


片刻后。


营帐里只剩下晴儿一个。


她坐在位子上,怔怔的望着前方,脑海里不由胡思乱想起来。


一幅幅凄惨的画面,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让她的心阵阵抽痛。


“殿下您坚持住!终有一天,奴婢会救出您的!”


............


一个时辰后。


燕北府外的官道上。


万物复苏,微风习习。


一袭墨色长裙的晴儿站在原地,俏脸如霜,黑发垂落腰间,随风微微飘拂。


身后。


五名指挥使和六名知府站成一排,心情复杂。


不论如何,他们都是周国的官吏,如今却在迎接乾国的军队。


虽说是不得已为之,但还是觉得有些羞愧。


时间流逝。


官道的尽头渐渐扬起烟尘。


整齐的脚步声如同鼓点,砸在众人的心上。


紧接着是战马的嘶鸣声,给人一种肃杀的感觉。


还未见到人,已经感受到那股磅礴的气势。


众人抬眸望去。


视线的尽头。


烟尘笼罩。


勉强能看见猎猎的旌旗。


片刻后。


他们终于能看清尽头的来客。


那是一座座移动的城堡。


全身上下都被玄甲覆盖。


只有两个眼睛,冒着幽深的光芒。


“玄甲骑兵!”


众人的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冒出了这四个字。


早在半年前,他们就听说了这支可怕的骑兵。


这是乾国丞相隐藏了数年的私兵,每一个都是绝对的精锐。


冲锋起来比虎贲卫都更胜一筹!


甚至有传言称,这支重装骑兵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燕国的大燕龙骑!


只是,人数有点儿少,据说只有三千人。


“没想到,这三万人里竟然还包含了玄甲骑兵。”


“要是三千玄甲骑兵全都来了,除非朝廷派出虎贲军,否则就算真有二十万大军,我等也能挡住!”


众人看着这些好似铁塔一般的骑兵,眸子里露出兴奋之色。


忽然觉得,乾人入侵,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他们犯下的是谋反的大罪,被朝廷抓到,必定要处以极刑。


而乾人就不一样了。


要是乾人能占领京师,他们这些人有从龙之功,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位列诸公。


这么想着。


玄甲骑兵已经来到了跟前。


走在最前面的乃是一名身材挺拔,虎背熊腰的将领。


他翻身下马,大步流星的走到晴儿的面前,躬身行礼:


“末将高顺,见过夫人!”


“夫人”二字一出口。


指挥使和知府们脸色齐齐一变,但很快就恢复正常。


显然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晴儿凝视高顺,问道:“白将军何在?”


高顺回答道:“还在后面。”


晴儿点点头,不冷不淡道:“五军的大营已经搭建完毕,本宫差人领你们过去。”


高顺拱手道:“谢夫人!”


晴儿转身看向一名影卫,给他使了一个眼色。


然后,带领众人让开了一条道路。


影卫行礼,翻身上马,带着高顺,走向大营。


玄甲骑兵紧随其后。


众人目送玄甲骑兵消失在视线内。


再次望向前方,就变成了普通的步兵。


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服饰,带着帽子。


手里抱着一根数尺长的烧火棍,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不断前进。


一个个表情无比的坚毅。


众人见到他们的装束,微微一怔,随即表情变得有点儿奇怪。


“这些家伙什么情况,竟然连轻甲都没装备,到了沙场上,岂不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腩?”


“手里的兵器也够古怪的,枪不像枪,刀不像刀,倒是跟烧火棍有几分相似。”


“难不成乾国丞相把所有银子都用在了玄甲骑兵上,所以这些步兵只能用这种兵器?”


“行进的动作倒还不错,有点儿精锐的样子,只可惜,这种装备上了战场,只能送死。”


众人看着面前的步兵,议论纷纷。


晴儿看见眼前的一幕,脸上没有表情,心里却和众人的想法一样。


在心里叹了口气。


她不明白。


乾国丞相那个狗贼,为何要派出这么一支军队来周国送死。


简直是莫名其妙。


这么想着就看到步兵的后面,一辆辆手推车忽然出现。


先是一怔,随即终于忍不住,抽动了一下嘴角。


她实在想不明白。


手推车上放个铁桶,有什么意义。


不止是她。


指挥使和知府们看见手推车,也都露出了茫然之色,好奇那是个什么玩意。


就在这时。


几匹战马从远处奔来。


稳稳当当的停住。


一名头发花白,身披墨色轻甲的男人,翻身下马,走到晴儿的面前,行了一礼。


“末将白起,见过夫人!”


众人听见这话,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上下打量了一眼,表情全都发生了变化。


眼前这个男人,个子并不算高,乍一看好像平平无奇。


但是,只多看一眼,就能感受到他全身上下散发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气质!


那是久经沙场,饱经风霜的百战将军独有的气质!


明明是暖春。


隔着老远,却能感觉一股寒意自他的身上散发出来。


杀气浓郁,近乎凝成实质!


众人看着白起,心底升起一股凉意,不由自主的升起一个念头:得杀多少人,才能养出这样的气质!


原先心里的那点儿轻视,顷刻间烟消云散。


作为李邀月的耳目。


晴儿也杀过人,自然能够感受到白起的不同寻常。


她凝视白起,不冷不淡道:


“白将军远道而来,先休息一天,明日午时,商议如何应对朝廷的二十万大军。”


白起并没有答应,而是从怀里取出一封信件,双手呈上,开口道:“末将奉丞相之命,作为主将,接管夫人手下的三万士卒,这是末将请示丞相后,对这三万士卒的安排,请夫人过目。”


此话一出。


指挥使和知府们都是一怔,随即露出恼怒之色。


这个白起刚来第一天,竟然就想动他们手下的士卒,未免太过猖狂!


就算他们是降将,也不能如此对他们吧!


几名指挥使看着白起,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但是见长公主没有说话,还是忍了下来。


方修的命令,晴儿自然没办法左右。


她伸手接过信件,本想装模做样的看一会就直接答应。


但是,看见信件上的内容。


表情却发生了变化。


先是恍惚,然后恼忽,再然后纠结。


信件是关于卫所的三万士卒的整编。


三万人里,挑选一万人,编入白起的部队。


另外两万人,卸去装备,作为后勤部队,负责修筑工事,运输粮草。


不管怎么说。


卫所的三万人,战力都不算弱,只留下一万人,未免有些太过分了!


要知道,朝廷派出的平叛大军足足有二十万。


卫所的三万人本就不够用。


现在还裁撤两万人......


一时间。


晴儿实在无法理解这么做的目的,看向白起,道:


“白将军,在本宫看来,卫所的战力并不弱于乾国的五军营,裁撤两万人,是否有些不太妥当。”


话音落下。


众人表情变得更加恼怒。


“一共才三万人,裁撤两万人!那还打个屁!”


“朝廷派出的大军足足二十万人,那些连甲胄和兵器都没配齐的乌合之众,怎么打!”


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纷纷开口。


白起看了他们一眼,目光满是寒意。


众人见到这一幕,心里一颤,却没有让步,与之对视。


白起收回目光,望向晴儿,不冷不淡道:


“这是丞相大人的命令,夫人若有异议,可以写信给丞相。”


说完,不再理会晴儿,而是看向那几名指挥使和知府,语气带着寒意,冷冷道:“诸位将军若想留在军中,继续统领自己的部队,本将军并无异议。


只是诸位将军要明白,这支军队只有一个主将!一道命令!一种声音!


能不能打,怎么打,这是本将军需要考虑的事,诸位将军只要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说到这,顿了顿,语气放缓了一些,继续道:


“若是不想,丞相大人为诸位将军准备了一万两银子,允许诸位将军告老还乡。”


众人听见这话,还想说些什么。


可是想到自己身上的断肠之毒,还有被唐忆雪圈养起来的家人,全都沉默了下来。


早在半年以前,决定听从唐忆雪的那一刻,他们就没有了选择的权力。


如今还有领兵的机会,已是不易。


一念至此。


众人虽然心有不甘,还是拱了拱手,不再多说。


白起见状,看向晴儿,正色道:


“接下来的几日,还请夫人费心,按照丞相的吩咐,整编卫所的士卒。”


晴儿看了她一眼,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白起行礼道:“末将告退!”


说完,翻身上马,带领几名亲卫,离开了这里。


晴儿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沉默良久,在心里化作一声叹息。


本以为这个白起久经沙场,能带领这六万人,抵挡住朝廷的二十万大军。


如今看来,却是未必。


只希望,白起统领的军队,能够多坚持一些时日。


否则,乾国丞相那个狗贼必定会迁怒于长公主殿下。


也不知道长公主殿下在相国府过的如何。


开春以后,天气缓和了一些。


就算那狗贼不给殿下衣服。


殿下应该也能好受一些。


一念至此。


晴儿的心又开始抽痛,默默地为李邀月祈祷。


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殿下,一定要坚持住!


............


长安,相国府。


一袭墨色长裙,容颜绝美的李邀月站在庭院里。


俏脸如花,冰冷如霜。


清冷的眸子望着发出嫩芽的树木,眸光没有一点波动,似是没有情感。


“夫人,该用膳了。”


桃儿端来精致的菜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声道。


李邀月转过身子,看向她,眸子里流露出一抹幽光,缓缓道:


“本宫要见方修。”


桃儿伺候李邀月也有一段时间,还是第一次见她主动说话。


微微一怔,忙不迭道:


“夫人是有什么事吗?方便先跟奴婢说一说吗?”


李邀月清冷的眸子凝视着她,没有说话。


桃儿见状,也不再多问,道:“奴婢去禀告老爷,夫人您先用膳。”


说着,将精致的菜肴放在了屋里的桌子上,转身离开了庭院。


片刻后。


方修看着面前的桃儿,问道:“她可说为何要见本相?”


桃儿摇了摇头:“夫人没说。”


方修点点头,摆手道:“知道了,下去吧。”


“是,老爷。”


桃儿转身离开。


方修看着她的背影,眸光闪烁。


这么长时间,李邀月还是第一次主动要见她,也不知是想做什么。


在相国府待了这么久,难道她还没放弃逃离这里的想法?


她应当不会这么幼稚吧?


思索了片刻。


方修还是决定去看一看。


毕竟,她被关了这么久,有什么手段也早就使出来了,不会留到现在。


这么想着,迈步走向隔壁的庭院。


院子里。


李邀月站在树下,高挑的身材有些扎眼。


一袭墨色的长裙,显得皓雪般的肌肤更加白皙。


柔顺的长发并未盘起,垂落腰间,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她还和之前一样美的动人心魄,冷的如临冰窖。


方修走到她的面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唤了一声:


“长公主殿下。”


李邀月转头看向方修,表情一如既往的清冷,不冷不淡道:


“本宫要与你做一笔交易。”


方修微微一怔,确定她并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忍不住轻笑一声,问道:“殿下觉得自己还有什么,能与本相做交易?”


说到这,上下打量了她一眼,淡淡道:


“说起来,殿下的身姿与容貌,确实算是不错的筹码,只是......”


“本相不感兴趣。”


对方修透露出的轻蔑。


李邀月并没放在心上,只是道:


“昆仑山某处有一扇门,传闻,谁若能发现并打开它,便可以获得一统天下的力量......”


方修听见这话,先是一怔,随即表情变得有点儿奇怪,道:


“殿下是不是偷看了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里也有类似的说法。


得倚天剑和屠龙宝刀者,得天下。


李邀月眸子里流露出一抹茫然,问道:“何为......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一直放在妲己那里,还没有出版,李邀月不可能看过。


方修摆摆手,道:“没什么,殿下继续讲。”


李邀月沉默了片刻,缓缓道:“那扇门真实存在,本宫亲眼所见。”


“......”


方修有点儿无语,又有点儿无奈。


好一会,才道:“殿下不会是想用那扇门的位置,换取自由吧?”


李邀月没有说话,表情无喜无悲。


显然她就是这么想的。


方修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殿下觉得,随便编一个故事,本相就会相信?”


哪怕她说某个地方埋着一百万两银子呢。


也比这个靠谱。


李邀月清冷的眸子望向方修,淡淡道:


“本宫从不屑编造谎言。”


方修眉头一挑,道:“殿下怕是忘了,自己为何会被关在这里。”


要不是李邀月一上来就弄个替身,糊弄方修。


方修也不会这么果断的将她拿下。


“......”


李邀月微微一怔,陷入沉默。


方修看着她,道:“本相不妨告诉殿下,若是不出意外,殿下的后半生就在这一方小院子里。


要是殿下觉得实在无聊,本相除了给你一些话本解闷,也可以给你提供笔墨纸砚,让你自己写一写话本。


刚才那个故事不错,就是有些幼稚,还是要多构思,否则让人看了觉得可笑。”


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这个时候。


李邀月忽然从怀里取出了一个物件,放在手心上,不冷不淡道:


“这东西是在那扇门前发现的,世上仅此一件,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