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第345章 交易完成

第345章 交易完成

作者:我不是赵高 返回目录

贾似甄见粮商这副表情,眉头微微皱起,道:“在下可是听说刘掌柜在姑苏府诸多粮商中,实力也是数一数二,莫非连十万石粮食都拿不出来?”


清瘦商贾听见这话,忙不迭的摆手道:“贾掌柜误会了,十万石粮食虽多,但给我一些时间还是能凑得出来的!”


贾似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不紧不慢的问道:“不知刘掌柜所说的一点时间是指多久?”


清瘦商贾犹豫了一下,道:“半个月,最多半个月!”


“若是能有半个月的时间,在下便不会来找刘掌柜了。”


贾似甄仍旧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看着眼前的粮商,淡淡道:“姑苏城这么多的粮商,哪一位半个月的时间凑不出十万石粮食?在下来找刘掌柜,便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筹集到粮食!”


清瘦商贾听见这话,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压低声音,问道:“不知道贾掌柜突然要这么多的粮食,还如此着急,所为何故?”


贾似甄瞥了他一眼,道:“这似乎与咱们之间的生意无关。”


清瘦商贾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


贾似甄却是摆了摆手,道:“若是刘掌柜觉得难办,便不要办了,在下另寻能办之人。”


说完,没有丝毫犹豫,站起身就要离开。


走之前,还往桌子上丢下了一叠大吴宝钞,风轻云淡的道:“今日的茶水,在下请了。”


清瘦商贾见状,忙不迭的站起身,拦住了贾似甄,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道:“贾掌柜多心了,我也就是随口一问,贾掌柜不愿说就不说。”


贾似甄听见这话,停住了脚步,看向眼前这个在姑苏府能排上名号的粮商,道:“刘掌柜给我句准话,十万石粮食,多久能凑齐?”


清瘦商贾略显沧桑的脸上露出犹豫之色,片刻后张了张嘴,道:“若是一切顺利,最多也就是七天!”


所谓的一切顺利,就是他后面的人准许这笔生意。


哪怕是在良田遍布的吴国,粮食也是最重要的物资。


一下子卖十万石粮食给来路不明的人。


他背后的靠山要是不点头,他无论如何都不敢卖。


要是出了问题,他必定是第一个背黑锅的人!


这点道理,他岂会不明白。


“七天。”


贾似甄沉默了几秒,伸出手掌,道:“五天!”


清瘦商贾听见这话,面露为难之色,正要说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见贾似甄道:


“刘掌柜要是能在五天内凑齐十万石粮食交给在下,在下愿意按照市场粮价多出一成的价格购买!”


十万石粮食。


多出一成的价格。


那就是多出一万多两银子啊!


清瘦商贾听见这话,瞪大了眼睛,几乎忍不住立刻就要答应下这笔生意。


好在最后理性还是战胜了感性,让他闭口不言。


冷静下来后,方才道:“好!我这便动身,能否凑齐十万石粮食,最多两个时辰后便能给贾掌柜你答复!”


说完,就要离开。


这个时候。


贾似甄又开口叫住了他:“等会!”


清瘦掌柜面露疑惑,转头看向贾似甄。


紧接着,就听见他道:


“事先说好,在下来姑苏之前,将银子都换成了大吴宝钞,因而到时候买粮食也是用大吴宝钞,没有现银。”


“大吴宝钞啊......”


清瘦掌柜听到这四个字,面露犹豫。


虽说朝廷已经下令,大吴宝钞在大吴银行能够换成金银,任何商贾也不得拒收大吴宝钞。


但是,大吴宝钞问世毕竟不到一个月,究竟是否如朝廷所说,还要打一个问号。


不过之前乾国印发的大乾纸币,确实是与金银无异,只要是拿到乾国开办的票号,很容易就能换成金银。


只可惜,朝廷为了给大吴宝钞开路,强行禁止了使用乾国的纸币,驱逐了乾国的票号。


即便如此,乾国的票号离开之前,还允许所有人将手中的大乾纸币重新换成金银。


可见,乾国人是真的做到了,将大乾纸币等同于金银!


“若是大乾纸币就好了。”


一念至此,清瘦商贾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


贾似甄听见这话,眉头微微皱起,道:“刘掌柜这是什么话,大吴宝钞乃是朝廷印发,可在大吴银行兑换成金银,这是陛下的旨意!莫非刘掌柜觉得,陛下会拿这件事情开玩笑?刘掌柜难道不知道,君无戏言?”


清瘦商贾见贾似甄一副上纲上线的样子,忙不迭道:“我绝没有此意,只是大吴宝钞毕竟刚印发没多久,拿到了也很难用出去......”


话还没说完,又被贾似甄打断。


“朝廷已经明令各家商铺不得拒收大吴宝钞,怎么就很难用出去?”


“这......”


清瘦商贾听见这话,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话是这么说,但谁有知道,事实是否如此。


之前的铜板,按理说也是能与金银相互兑换。


但时间久了,不一样会出现波动?


这大吴宝钞说到底也只是纸,跟铜板还不一样,朝廷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若是到时候一文不值,他又该如何是好?


正犹豫着呢。


听见贾似甄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下手里如今只有大吴宝钞,到银行去换成金银也不是不可,只是这几日,在下有要事去办,实在是腾不出空。


当然,在下也能明白刘掌柜的顾虑,这样,刘掌柜若是实在不放心,等交易那天,刘掌柜可以多请几位大吴银行的伙计,来验一验大吴宝钞的真假,到时候直接换成金银,如何?”


贾似甄看着眼前的刘掌柜,表现的还算真诚。


刘掌柜听见这话,思索了几秒,也不再犹豫,点了点头,道:“好,就照贾掌柜说的办!”


顿了顿,又道:“那我先去看一看,五天之内能否凑到十万石粮食!”


“好。”


贾似甄点了点头。


两人互相行了一礼。


刘掌柜便转身离开。


半个时辰后。


靖北侯府。


身形清瘦的粮商刘掌柜,拘谨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锦衣华服的靖北侯,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这一位靖北侯虽是没有上过沙场,但平日里并没有荒废武艺,因而看着有几分杀伐果断的气质。


作为胡嵩一派的核心,他捞银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倒卖粮食,赚的最多!


大吴良田遍布,物产富饶,导致粮价一直维持在适中的水平,算不上低,但也绝对算不上高。


只要把粮食运到北面的周、乾、燕三国,价格便能猛涨!


尤其是这段日子,北面的三国战事不断,急缺粮食,价格更是能翻上一番。


来回倒腾一下,银子便如同流水一般,哗啦啦的进账。


“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多出一成,那也多不了多少嘛。”


靖北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悠哉道。


刘掌柜听见这话,忙不迭的道:“回侯爷的话,那人所说的市面,是按照黑市上的价格,本就比收上来的价格翻了一番。”


靖北侯眼眸一亮,缓缓放下茶杯,道:“这么说,是在翻了一番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成?”


刘掌柜一脸的恭敬,忙不迭的道:“回侯爷的话,确实如此。”


“十万石粮食,翻了一番,又多了一成,来回一趟,能挣个六七万两,这样的生意,为何不做,还要来请示本侯?”


靖北侯瞥了他一眼,不冷不淡的道。


刘掌柜听见这话,心里一惊,忙不迭地解释:“回侯爷的话,小的来叨扰侯爷,最重要的原因乃是此人来路不明,又急等着筹备粮食,好似十分急迫的样子。


而且,他说话虽是带着越国的口音,但瞧着像是北边三国的人,因而,小的推断,他极有可能是北边三国派来筹备军粮的。


小的想着朝廷如今正筹备着和北边的乾国打仗,若这人是周、燕两国的,倒还好说,可要是乾国的人,小的岂不是犯了大错。”


靖北侯听见这话,仍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瞥了他一眼,悠悠道:“乾国和周国如今已经结成同盟,你不知道?”


刘掌柜微微一怔,张了张嘴,正要回答,还没开口就听见靖北侯继续道:


“燕国和我大吴之间隔着乾国和周国,不用想,本侯都知道粮食压根卖不到那边,燕国的卖不过去,乾国和周国的不能卖,这粮食还能卖给谁?越国吗?”


刘掌柜大概明白了靖北侯的意思,低下了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越国同样物产丰饶,粮食卖到那边,挣不了多少银子。


因而,只能卖给乾国和周国。


靖北侯见刘掌柜不说话,摆了摆手,道:“下去吧。”


“是,侯爷!”


刘掌柜得了暗示,站起身,转身就要离开。


走到一半,想到自己听到的那些小道消息,又是犹豫了起来。


停住脚步,转头看向靖北侯,鼓起勇气,颤声道:“小的实在惶恐,若是那人真是乾、周派来筹措军粮的......”


话还没说完,就被靖北侯打断。


“本侯都不怕,你怕什么!”


刘掌柜听见这话,忙不迭的行礼:“小的知错了,小的这就去办!”


说完,不敢再停留,快步离开。


走出靖北侯府后。


阳光撒在他的身上。


他非但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温暖,反而觉得阵阵寒意袭来,让他不禁的打了个哆嗦。


不出意外的话,朝廷若要北伐乾国,靖北侯是主帅的人选之一。


就算他不是主帅,也是武勋,到时候也是要上沙场与敌人厮杀的!


这样的一个人,毫无疑问,对朝廷而言至关重要!


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挣几万两的银子,竟是将粮食卖给敌人!


这让刘掌柜怎能不感到害怕。


此时此刻。


他几乎已经预料到。


朝廷若是与乾国开战!


必败!


而且一定是惨败!


到时候,他这样的人是注定要为靖北侯这样的人背黑锅的!


一念至此。


刘掌柜的心中已经做出决定。


等做玩这一笔生意,拿到了银子,就收拾细软,带着家人离开姑苏城,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最好隐姓埋名,到乾国去做一个富家翁!


“哎......”


这么想着,刘掌柜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迈步朝茶馆走去。


又是半个时辰。


刘掌柜见到了还在茶馆里赏曲的贾似甄,笑着道:


“贾掌柜,好消息,你要的十万石粮食,五天之内能够凑齐!”


贾似甄正在赏曲,听见这话,转头看向刘掌柜,同样面露笑容,道:“都说在姑苏府买粮食,找刘掌柜绝不会出错,事实果然如此,这样的效率实在是名不虚传啊!”


达成交易后。


两人都表现的要热切了一些。


互相寒暄了几句后,便是一起吃饭,一起赏曲,一起逛了逛青楼。


转眼间,五日过去。


十万石粮食已经按照贾似甄的要求,送到了郊外的某一处。


收到消息,确定周围没有埋伏后。


贾似甄也取出了买粮食的大吴宝钞,放在了桌上。


看着堆叠在一起的大吴宝钞。


刘掌柜眼眸一亮,看向身后的几名伙计,笑道:“劳烦几位看一看,这里有多少大吴宝钞,全都换成金银。”


这几名伙计,全都是从大吴银行来的。


大吴宝钞的真假,都是他们说了算。


当然,他们也都是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并且若是宝钞出现了问题,他们就要满门抄产。


因而,每一张宝钞都是看的仔仔细细,不敢出任何的纰漏。


刘掌柜也是打点了大吴银行的管事,方才将他们借了出来。


几名伙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上前查验摆在桌上的大吴宝钞。


拿起一张,仔细的观察了片刻,发现并没有异常。


又取出了比对用的大吴宝钞,仔细比对,仍旧没有异常。


“真。”


伙计淡淡的道。


说完,就将这一张价值一两银子的宝钞放进了木盒里。


紧接着,又拿起一张宝钞,仔细的比对。


“真。”


“真。”


“真。”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一个个木盒被大吴宝钞装满。


足足三天三夜!


几名伙计几乎没怎么休息,终于将所有的大吴宝钞都验证了一遍,全部为真。


至此,交易完全达成。


刘掌柜笑着和贾似甄寒暄。


贾似甄也是笑着回应。


几名伙计都是累的够呛。


有人忍不住埋怨道:


“这几日是怎么回事,怎么那么多人用宝钞兑换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