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125章 第一,世界停摆,为我华夏忠魂

第125章 第一,世界停摆,为我华夏忠魂

作者:岁月如梦 返回目录

宫廷宴会似乎开始了,也似乎没有开始。


就在咸阳宫殿外始皇帝的癫狂之中,宫宴在无声无息之中结束。


一个又一个的官员们深夜回去消化今夜宴会上震世书册的消息。


却没有人意识到。


对大秦、对天下来说,一场史无前例的变局,在悄无声息之中的开启。


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初一!


这将是一个被历史所铭记的一天。


也是翻开大秦史册,见证千古神话的开始。


卯初一刻!


咸阳城中响起了一声一声战鼓声,雷霆战鼓从咸阳宫章台楼响起,一声一声传荡,连绵不绝,紧跟着咸阳城的四方鼓楼也响起了雷鸣般的战鼓声。


渐渐的。


咸阳城四门也开始了雷鸣般的战鼓声。


“驾!”


从咸阳城四门处,闻鼓而动的骑兵,骑着世界上最快的战马,从八方驰道狂奔而出,向着九州大地狂奔奔腾而去。


就在这一支支战马所过。


在驰道两侧,也跟着响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雷霆战鼓声。


鼓声落点清晰可闻。


天色未亮,有人还在家中深睡,却被一声声的锣鼓声敲醒。


隐隐约约中,似乎有人在大喊:“全里无论大人小孩,全部在村东头集合,快点,快点。”


“今日天下停摆,不论喜丧劳作,不论穷苦,不论位高,不论大小,不论雨雪变化,取消一切其他活动,所有人前往秦墓祭拜,凡不到者,以叛国罪论处!”


“在途旅客,就近在各县参加祭拜!”


兴平乡,位于咸阳城西侧,上林苑旁边,皂河原边角处的一处乡里,依旧属于咸阳地界。


一个普通的许姓人家,骂骂咧咧的传来的不满的怒吼道:“到底要干什么呐,大清早的,还要不要让人睡觉了!”


“什么前往秦墓祭拜,哪里来的秦墓,不去竟然要以叛国罪论处,这狗日的又在搞什么鬼,到底有玩没玩了?”


许大站在院子里大骂,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墙外正在通传的里正听到,也骂骂咧咧的怒斥道:“快滚起来到村东头集合,屁事多的很,告诉你,这次的事情很大,据说这次陛下也会亲自参与祭拜,咸阳附近的所有乡里,甚至连囚徒,都要押着到场!”


“你不去,少牵连咱们兴平乡里,别让老子将你绑着去。”


许大听着,骂骂咧咧怒道:“一天天的,球事情多的很!”


虽然不满。


许大还是穿好了衣裳,带着家里人在前往村东头。


等到了的时候。


只见村东头已经聚集了全村大大小小的乡邻。


一个个也是一脸迷茫的等待着。


秦墓,祭拜?


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话说里正,咱们要去什么地方祭拜,这秦墓又在什么地方啊!”许大忍不住的问道。


“骊山北麓,我也是听说,在骊山一处平缓的山梁上,背靠群山,面朝关中平原,具体我也没见过,哪里知道!”里正摇头道:


“不过听县令的意思,我们要和附近的亭里集合,亭长统计,乡主统计,最终汇聚过去。”


“具体啥情况我也不知道,听说不止这一处。”


“谁家还没有到,我在这里必须慎重的告诉大家,这件事陛下非常的重视,不论何人,都必须到场,不到被查出来,就休怪我不讲乡邻情面了!”


“我们出发!”


很快。


兴平里的里正便带着一里上百户的人家出发,徒步前往汇聚地点。


而此时。


不止咸阳地界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随着鼓声一声声的在九条驰道上响起。


沿着驰道,两侧无边无际的广袤的乡里大地之上。


在发生这一模一样的事情。


……


函谷关!


隶属于新安县。


此时。


就在函谷关内的新安县一家客栈。


被吵闹的锣鼓声敲醒,没有提前通知,没有提前准备。


新安县县衙的出动了所有的差役在全城总动员。


而就在客栈之内。


昨日来到新安县住下的一名青年,迷迷湖湖的从睡意中被吵醒来,不知所以然的推开了房门,询问一个店小二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青年,正是在淳于越的动员之下,不远千里来到咸阳的张良。


旁边的房间,陆贾也推开了房门,不明所以的问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店小二也一副懵逼的样子回道:“我也不知道,刚刚县衙通知,所有人前往东门外集合。”


“不论官差平民奴役,全部前往东门外集合,而且必须得是徒步前行。”


“听差役们说,是要祭拜秦墓,但具体什么事情,就不清楚了。”


“不过小的奉劝几位客官,还是尽快前往,这次的事情很大,非常的严肃,要是不去可是要以叛国罪论处。”


张良奋力的搓了几把脸,让自己清醒过来,与陆贾对视一眼,当即也是收拾了行礼,离开了客栈。


刚离开客栈走在街道上。


就看到整个昏暗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和他们一样懵逼前往东门外的人。


“这怕是整个新安县的人,都要出动啊前往祭拜秦墓啊,陆兄,你可知这秦墓为何物?”


陆贾摇了摇头道:“无从知晓啊,不过看这样子,在远离咸阳的新安县都是如此,咸阳可想而知,以我之见,恐怕这不仅仅是单独一地的行动。”


“恐怕这次动作,是举国之行为啊!”


张良勐然一惊,四目张望,忍不住的惊道:“举国行为,天下百姓祭拜秦墓?”


“此等行为,非帝王崩天下缟素而不行,莫非,是始皇帝驾崩了?”


“不是吧,若是如此,那我们跑去咸阳做什么,必须得尽快回临淄做好应对之策才行。”


陆贾摇头苦笑道:“子房兄你看这样子,像是始皇帝驾崩的样子吗!”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张良恍然笑道:“哈哈,看来是我近来魔怔了,哎,去看看也罢,近来这天下局势,实在是看不清啊!”


张良和陆贾当即随大流,一路来到了新安县城东门外。


此时的东门外广袤的大地上,已经聚拢了数之不尽的人。


尤其是。


让他们极其差异的是,真的有武装森严的秦军押送着囚徒,要一起前去祭拜所谓的秦墓。


“良有预感,恐怕这秦墓,将是影响之天下的大事,比之废分封更甚!”


四顾环视人山人海的场面,张良忍不住心中季动的说道。


而就在此时。


新安县县令震声道:“出发!”


当即,以街道,坊市为单位的一伙又一伙组成的近五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向着新安县东边前行。


而此时。


新安县,空了!


除了在城墙上留守的将士,新安县城门紧闭,城内,近乎到了空无一人的程度。


当战鼓声向着四方大地激荡。


不止关中之地在涌动。


……


沛县!


任泗水亭长的刘邦,突然接到县府通知。


聚集泗水亭里,前往沛县东侧的栖山,参加祭拜秦墓活动。


“今日天下停摆,不论喜丧劳作,不论穷苦,不论位高,不论大小,不论雨雪变化,取消一切其他活动,所有人前往秦墓祭拜,凡不到者,以叛国罪论处!”


刘邦忍不住眉头紧皱的盯着这道政令,忍不住的沉思了起来。


因为身为泗水亭亭长,县令在发布政令的时候,事无巨细的吩咐了许多。


他大概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委。


两个多月前。


朝廷就下令在新安县东侧的栖山修建秦墓了。


说是秦墓。


其实就是一个用青石搭建而成,上面凋刻着碑文的石碑。


只不过,石碑略大了一点,泗水亭都征发了劳役前去修建,他也亲自参与了。


当时他也奇怪了许久,不明白修建这玩意,到底要做什么。


可是现在。


随着这道政令,让他心中掀起了一丝的惊骇之意。


秦墓。


亦为公墓。


受世间香火祭拜。


所祭拜的对象。


是那些为了秦国征战四方,为了秦国安定而牺牲的秦军将士。


每年的二月初一,无论何人,都要自觉的前往秦墓祭拜。


这一天。


无论在要做什么,都要停下来,天下停摆,祭拜为秦国捐躯的将士。


为之垂世不朽!


“这是要奴役天下之民的精神吗?”


刘邦的心底掀起了一股股惊涛骇浪,这绝对不是一道正常的政令,祭拜秦墓也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


尤其是。


举国之力祭拜那些为国捐躯的秦军将士。


此等行为,将是对天下百姓精神的一种可怕奴役。


“一旦功成,秦军将会是这天下,最可怕的一股力量!”


“此等谋略,如此毒计,究竟是何人所出?”


刘邦低声的低喃,即便是看清楚了,可是,却还是迅速的下令道:“立刻动员各里集合,不论大小,不管家中是否有事,必须全部前来集合。”


刘邦很清楚,这是一个绝世帝国的意志,任何违背这个意志的人,都会被无情的碾压。


如果他不想让泗水亭的乡里变成罪徒,就必须要遵从这道意志。


这道意志,是无情的,是恐怖的。


谁也无法想象。


违背这道意志之后,会迎来什么。


刘邦不清楚。


在沛县任主吏的萧何,站在秦墓碑之下,仰着头深沉的仰望着隐入黑暗之中看不清具体字迹的碑文,忍不住的低声呢喃:


“统一六国以来


在秦崛起和统一华夏之路中


捐躯的将士们


垂世不朽


朕继位以来


在秦崛起和统一中华之路中


捐躯的将士们


垂世不朽


以此上朔到五百五十六年


在秦崛起和统一华夏之路中


捐躯的将士们


垂世不朽


……”


“垂世不朽,若秦国能做好这一件事,真的要垂世不朽了啊!”


“天下停摆而倾国之力祭拜那些为了秦国牺牲的将士,这是何等的荣誉啊!”


“有会在家谱之上,写下怎样的篇章?”


“只要此策不糜烂,秦国千古不朽将不再是神话啊!”


“究竟是何人,将天下人心掌控到如此微妙的地步。”


“想必那些已经捐躯将士的衣冠冢,在天下百姓祭拜之后迁入其中,必是求之不得啊!”


“或许此举,将是秦国这艘沉重而千疮百孔的大船改变的开始啊!”


萧何低声呢喃,站在县令的身边,终于还是忍不住的说道:“恩公,萧何可能要暂时离开沛县了,此去或有所成,或有所败,沛县永远是萧何的故里,萧何永不相忘李公提携之恩。”


县令站在秦墓碑下,笑道:“去吧,沛县太小了,不足以施展你的才华。”


“秦国或有千古未有之变,闻听咸阳已经磨刀霍霍,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仅从只言片语之中窥得,这大变是从大律府开始。”


“早些年我与内史冯世杰略有交集,你若去,我当以拜贴倾力举荐于你,至于你将来的成就,就要靠你了!”


“在沛县,我能帮扶于你,但是到了咸阳,我这小小县令,便如过江之鲫,无足轻重!”


“萧何谢李公大恩,若有所成,必投报李公。”萧何感激的说道。


县令李良笑了笑,摇头道:“应该是我感谢你,是你将沛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而我,坐享其成这么多年,也知足了。”


“其实,你未下定决心,我也会劝说于你。”


“天下之变始于咸阳,而咸阳之变始于陛下啊!”


说着,李良从袖口摸索了一番,轻声道:“看看吧,看看吧,看看吧,此次只变,或天翻地覆,或天下归心!”


“然而,我倾向于后者!”


萧何不解的抬头看向李良手中递来之物,这是一封密诏,来自于咸阳,从郎中令府直发,这中密诏,不是他一介主吏能够观看的。


“李公,这不符合规令。”萧何犹豫的说道。


沛县县令李良摇头笑道:“这道密诏三日前送达,在此前,属于绝密,但是现在,不是了,在祭拜的时候,公告于天下百姓。”


“不止沛县有,天下八百多个县中,都接到了这样的密诏。”


“在今日,祭拜开始的之后,随着祭拜昭文,公布,你,无法想象,此密诏一旦公布,会产生何等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你决定前往咸阳,我不再阻止的原因!”


萧何更加不解的接过了密诏,还是决定打开一看,可刚打开,萧何的目光就再也无法从密诏的内容挪开。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军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萧何颤抖的抬头,不敢继续往下看,惊骇无比的盯着李良道:“这是,陛下要罪责己身,怎么可能!”


李良低沉的道:“天下不堪重负,哀鸿遍野,陛下不忍天下疾苦,罪责己身!”


“当我看到这道密诏内容,一夜未眠,垂泪而泣,反复思量这些年执政沛县,沛县虽安,可四野流民遍地,天下不安,我心不安啊!”


“若天下县令人人皆有你之才学,治理地方,又如何会是这般场景。”


“这些年我藏私已用,已然难对陛下赏识之恩,若再藏私己用,再无颜面对陛下,又将如何面对这天下。”


“去吧,去吧,祝君前程似锦,一展所学,扬名天下!”


……


然而。


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安分守己,遵令行事。


江东之地,会稽郡吴县!


项羽在黑暗之中冷漠的盯着远处的秦墓碑!


“哼,让我们去祭拜那些曾经屠杀我楚国将士,屠杀我楚国百姓的秦军,痴心妄想!”


“什么狗屁秦墓,推倒推倒,还想要祭拜,我要让江东之地,见不到一个秦墓。”


“楚虽三户能亡秦,嬴政狗贼,迟早掀了你的秦国!”


轰隆。


随着一声巨响。


吴县刚刚竖立起来的秦墓碑轰然倒塌。


天下各地。


形色各异。


有的地方秦墓碑在轰然倒塌。


有的地方秦墓碑前却已经人山人海。


而这场从卯时便开始聚集百姓去参拜秦墓的举国行动。


从十一月月初开始,至如今二月初,已有三月有余。


如今。


从天未亮开始。


到天光大亮,终于,要开始了。


咸阳,秦墓碑!


坐落在关中平原,背靠骊山,面朝无边的平原。


远远的。


有一座高三丈有余,奇高无比的石碑,屹立在天地之间。


随着天亮。


碑文逐渐的显露在所有人的面前。


秦墓碑的正面,凋刻着鲜红的两个字。


秦墓!


字面似乎在流血,犹如无数秦军将士的鲜血。


的确。


那是血,始皇帝的血,秦军将士的血,在一遍又一遍的染红着‘秦墓’二字。


我以我血染秦墓,愿为英魂祭生命。


守护忠魂永存,传世永不相忘!


百万咸阳百姓或被迫站在秦墓前。


但在此时。


仿佛天地之间,游荡的一缕缕忠魂,让秦墓前史无前例的安静了下来。


巨大的祭台上。


始皇帝站在一道超巨星的喇叭前,雄视下方,唉声道:


“西戎之战,我大秦将士奋勇杀敌,退却西戎八百里,令西戎不敢来犯,然而,那是我大秦十万将士长眠于蛮荒之地为我们换来的和平!”


“巴蜀之战,我大秦将士敢为先人,奋勇在山野之中,平定巴蜀,令巴蜀之地成为我大秦粮仓之地,然而,那是我大秦二十万将士浴血奋战之地,有二十万大秦将士,长眠于巴蜀之地。”


“秦晋之战,崤之战,秦国救楚之战,三晋之战,长平之战,丹阳之战,蓝田之战,鄢郢之战,邯郸之战,伐楚之战,灭楚之战……”


“在我秦国五百五十六年的漫长煎熬之中,数不清楚的将士,为了秦国,为了父老乡亲,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国泰民安,长眠在我们脚下的大地。”


“有我们的先祖,有我们的父亲叔伯,有我们的兄弟朋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我秦国,朕,朕的子孙,我大秦的子子孙孙,永不相忘那些曾经在秦崛起和统一中华之路为国捐躯的将士!”


阵阵的环绕音雷动天地,环绕在下方百万百姓之中,回音阵阵不绝,一声一声的游荡而出。


下方。


文武百官们,庄严而肃穆的站着,无比尊敬的仰望着秦墓碑。


下方。


一名名咸阳百姓们从无所适从,到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感同身受!


战争,给所有人带来了沉痛的伤害。


身具咸阳这样的天下兵事中心。


所有的黔首之家,又有父叔伯兄参与进曾经那场遍及天下的统一之战之中。


仿佛随着始皇帝的声音,所有人的情绪都被拉入了无限的回思之中。


有人的父亲兄弟朋友死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之中,甚至到现在都没有寻找到尸骨,只是一道死亡通知,只有一个衣冠冢。


这是悲痛的。


残忍的。


不愿意提及的。


也是不可拒绝的!


生在这样的时代,对很多人很多人来说,生命的脆弱,死了就死了,该过的日子却还要继续过。


只不过偶尔思绪,泪流满面而已。


而现在。


随着始皇帝的祭文,这样的思绪,逐渐的被拉开。


亲者已逝,只剩下怀念。


“呜呜呜,长兄,你的尸首在何处啊,弟寻遍赵国,只见遍地骸骨,不知哪一具,才是你的骸骨,只胡乱的拼凑了骸骨,将你迎回祖坟!”


“呜呜呜,爹,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儿子去寻了太尉府,只说你已战死,可儿子找不到你的尸骨,儿心难安啊!”


“爹啊,我的爹啊,你战死南阳已十余年,朝廷也多有抚恤,勿念啊,儿将家里照顾的很好,只是每每深夜,儿坐在你的坟前,只剩下无休止的思念。”


“弟啊,你走了,却留给我们无尽的悲痛,昔日的笑颜,兄长再也见不到了,只能靠思绪来回忆,曾经的种种欢乐。”


“儿啊,你看到了吗,陛下没有忘记了你,秦国没有忘记你,现在这么多人祭拜你,值了,值了!”


……


一个又一个的思绪被始皇帝诵读的祭文拉扯了出来。


突然之间。


百万咸阳百姓们哀嚎声渐起。


漫山遍野之中,一片的哭泣之声。


没有人闹事。


可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声音,是一个又一个离世而去的生命留在这个世间最沉痛的念想之声。


在此时。


存留的念想被勾勒而出,成为了每一个人心中永不抹除的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