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人在1980,刚到香港 > 第42章:我这么黑我能当明星?

第42章:我这么黑我能当明星?

作者:霞飞双颊 返回目录

1980年1月15日。


深水埗。


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


这是虽然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但也是香港最贫穷和人口比率最高的一个区。


在1953年圣诞夜,以脏乱差环境恶劣著称的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一起史无前例的恐怖火灾,五万多人一夜之间失去家园,无家可归。后来港英政府出资加上联合国捐款,在原址兴建了二十九座迁置大厦,同时也是香港最早落成公置房屋,石硖尾邨。


然而公屋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和有机会排到的。


笼屋和笼民。


才是深水埗区这里的特色生活形态。


简单的说,就是有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没有经济能力租房子,只能凑在一起租床位。


因此在这里一个单位内便摆放了十二张床位,甚至更多。


所有人共用厕所和厨房。


因为要确保个人和物品安全问题,于是所有的床位都密密麻麻地缠绕着铁丝网,让整张床看起来更像一个铁丝网做的笼子。


于是这种环境昏暗、闷热、狭窄和残旧的床铺便称之为‘笼屋’。


居住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的人称之为‘笼民’。


李奥带小周惠敏、关家慧来到这里。


小周惠敏有点难以置信。


她以为自己家很穷了。


没想到。


香港竟然还有那么多人比自己还穷还惨,尤其是看见那些老人,白发苍苍又年老无依,眼泪掉了一次又一次。


关家慧更是震惊,这种地方确定不是地狱吗?


这鬼地方。


连喘一口气都困难。


眼前恐怖的景象直让她头皮发麻。


跟调景岭相比,笼屋里的笼民才是真正绝望的群体,虽有年轻的,但更多是又老又弱又多病。


即使没病。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不用多久也会生病。


参观完一个笼屋后,关家慧忍不住吐了,陪同的社会福利署人员非常理解,甚至生活在里面的笼民也非常的理解,人家一个千金大小姐,能过来看看大家就不错了……


其实李奥他们一行人参观的笼屋和笼民绝对不是最惨的。


更惨的。


没敢带过去看。


因为工作人员怕某些笼屋会有老人死在里头没人知道。


要带李奥他们一行人进去一看。


吐了事小。


要是吓晕了算谁的?


即使没有吓晕那也不吉利。


所以他们带过来参观的对象主要是尚比较年轻身体也算健康没有咳嗽等等疾病的笼屋笼民。


“你们别挤进来了,采访等大少出去外面再说。”黄启发大声阻止记者后面跟随。


这里本来就没多大地方。


又闷又热。


你们再挤进来,关家慧要晕倒了怎么办?


又劝李奥注意安全不要过久停留,你可是千金之躯不能冒险啊!


李奥倒不在乎这些,摆摆手:“没事,我跟他们一样都是人,而且我比他们年轻,他们能天天住,我坐一会不算什么。这样吧,我在这里吃个午饭,他们吃什么我吃什么,我想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


这一说。


把社会福利署的工作人员吓得够呛。


你在这里吃饭,要是吃出个毛病,我们担当不起啊。


笼屋的人更是差点要跪下,大少你的好意,咱们心领了,你要体验咱们的生活,我们绝对不能让你受这种罪。


经过再三劝说。


最终决定。


李奥请周边所有的笼民吃一顿丰盛午饭了结心愿。


你不是想在这吃顿午饭吗?


我们帮你吃得了!


“我现在手上没有多少闲钱了,这样吧,我暂时捐出500万,用于帮忙一些有需要的人。如果有效果,过年后我会考虑再捐出500万或者更多的善款。”李奥在离开笼屋之前,跟社会福利署的领队李胜添说了自己在捐款方面的计划。


“大少你放心,我们必定竭尽所能。”李胜添闻方大喜,连声保证。


“如果你们的工作人员或者义工,在这个扶助过程中表现出色,我也会考虑给予他们相应的表彰。”李奥又暗示积极分子会得到自己的奖励。


这话一说。


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无不心花怒放。


平时咱们干得再好,别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只有大少你才尊重我们的劳动,奖励多少钱不敢想,你能带我们上上报纸,上上电视,我们就很高兴了。


“大少,你要不要去公屋那边看看?上次有个苏屋邨的年轻人也中奖了,你可以去看看他的情况。”李胜添提议到公屋那边转一转。


公屋那边尽管条件艰苦,但公屋比笼屋这边要好得太多了。


房子小归小。


好歹是个正式的家。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转场到苏屋邨徏置区。


提前做好准备的拜访对象黄家,一家人喜气洋洋满面春风的迎上来。


对他们家来说。


这是好运连连。


先是儿子被小周惠敏的幸运之手抽中一万元大奖,紧接着又有大少带队来访,邻居们都羡慕得不行。


李奥看见对面有个脸熟的年轻人,戴着大眼睛,留着分头,皮肤黑黑的,再仔细一看,这不是黄佳驹吗?十七八岁时原来是这副模样。


“他叫黄佳驹,是第二个号的中奖者。”李胜添给李奥介绍。


“你好佳驹。”李奥伸手。


“大少,你叫我黑仔或者四眼仔得了。”黄佳驹带点腼腆但又努力将自己表现得热情一些。


“你也别叫我大少了,我们两个是同龄人,直接叫名字吧,你今年几岁?”


“我今年18岁。”


“那我比你大,要不你叫我一声大佬?”


“不敢不敢,我还是叫你大少吧!”黄佳驹倒是想叫,但那么多人看着又有点不敢。


“现在上学还是工作?工作了,干点什么?做文员和推销员,你一个人一天打三份工?”李奥有点震惊,这个时代的底层香港人这么拼命工作的吗?


“没办法,没有文化也不会干点别的。”黄佳驹有点羞涩又有点自豪,习惯性地抓了抓后脑勺。


“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李奥问。


“有,弹吉他。”黄佳驹点头。


“水平怎样?”李奥又问。


“水平呃,才练一年多……有点一般吧,有次我去参加地下乐队,结果被专业的笑话了。”黄佳驹心想这种糗事与其别人跟你说,不如我自己坦白,再说我一个业余的爱好者,比不过专业乐队的主音吉他手也很正常。就是对方态度非常恶劣,太瞧不起人了,我又不可能一辈子都那么差,我肯定会有进步的。


“有兴趣那好好努力,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能行了,我推荐你上残酷一叮。”李奥拍了拍黄佳驹的肩膀。


“多谢大佬……呃,谢谢大少!”黄佳驹一听可太激动了。


“回头你带这个年轻人去琴行挑几件乐器,他喜欢什么随便挑。”李奥吩咐司机利东。


一行人去参观黄佳驹的家。


结果发现。


这是一间只有三十平方的小房子。


里面厨房卫生间卧室阳台飘窗什么倒是一应俱全,但实在太小了。


“你们一家七口人住在这?”关家慧无法想像一家七口人怎么可能住得下,而且这个家里,可不是父母带着几个小孩,18岁的黄佳驹仅排行老四,他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即使弟弟黄佳强今年也已经16岁了。


“现在好多了,以前我们是住笼屋的。”黄家妈妈苦笑。


“能住上公屋是算不错的了。”李胜添解释。


“要不我们在黄佳驹他们家吃顿饭吧?”李奥看向小周惠敏。


“嗯~”小周惠敏心想哥哥肯定是想鼓励鼓励这个黑仔哥哥,于是高兴地点头。


因为人多。


做饭肯定是不可能的。


李胜添和利东出去联系盒饭,每人一个。


黄家的人赶紧将大概只有两米多宽的小小客厅清空出来,让李奥和小周惠敏有机会坐下来,工作人员也赶紧帮忙。一番折腾,黄妈妈勉强沏了一壶茶,再加上邻居争先恐后贡献出来的瓜子和水果之类,总算把李奥、小周惠敏和关家慧这几位贵客给招待下来。


“你们也坐吧~”李奥邀请黄妈妈等人坐下来聊天。


“大少,不用了,你坐吧,佳驹你陪着大少。”黄妈妈看李奥挺赏识自己勤奋的儿子,于是让儿子作陪。


半小时后。


无数的盒饭送了上来。


不管黄家的人,社会福利署的人还是邻居,统统人手一盒。


关家慧从来没有在如此多人又如此局促的环境吃过饭,而且还没椅子坐,只能坐在地板上。


她拼命的催眠自己。


我是正宫娘娘我是正宫娘娘……


为了给李奥撑面子勉强吃了几口,然后往李奥面前一推:“我吃饱了。”


小周惠敏是吃过苦的。


倒是不挑。


而且走了半天也有点饿了,于是吃得很香。


“过年后我会开间明星学校,到时候你和这个佳强弟弟可以过来上课,学费全免。”李奥发出邀请。


“我当不了明星吧?”黄佳驹有点不太自信,我这么黑我能当明星?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李奥大乐。


“那我试试~”黄佳驹不敢幻想自己能做明星,心想去学点东西也挺好的。


临走前。


黄妈妈还给小周惠敏和关家慧各包一个红包。


小周惠敏不想收,你家这么穷,还给我们包红包?


黄妈妈却有自己的理由:“你们是贵客,又是小朋友,里面没多少钱,只是个意头,祝你们身体健康,越长越漂亮!”


关家慧一听越长越漂亮这个可以有。


原来带点郁闷的心情。


顿时好不了不少。


回到半岛酒店。


小周惠敏又想起住在笼屋里那些的笼民,问李奥:“那些人真可怜,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住不起房子?”


李奥失笑,这天底下可怜的人多了,别说现在,未来几十年后,香港也还有30万人住在劏房或者笼屋里。也即是说,大概每25个香港人,便有1个人住棺材式的劏房或者笼子模样的笼屋里。


未来的香港会畸形到拥有全世界人均最高的户外公园面积127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却只有15平方米。


更可怕的是。


城市公共空间人均面积是2.7平方米,不如一个厕所大。


相比起来,面积只有香港一半的新加坡是7.4平方米,而以人口密集著称的纽约超过10平方米。


现实中香港人梦寐以求的千尺豪宅。


其实……


只有9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