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九九之术(求订阅)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九九之术(求订阅)

作者:天榜草莓 返回目录

想法一出,再次睁开双眼,眼前是一个穿着布衣的中年男人。


男人面孔黝黑,脸上布满了皱纹,是那种地道的老农形象。


不过刘家显然要比一般的农民好上一些,算是富农,毕竟有钱培养孩子读书。


在这个时代,培养孩子读书,开销并不算低。


刘老太公的确重视刘邦,否则也不会将家里的钱拿出来供刘邦读书。


当然,这个开销也绝不会太夸张,否则以老刘家的本钱,根本无力供养儿子读书。


后来刘邦当了混混之后,刘老太公觉得刘邦不可能再有出息了,于是乎便全将希望寄托在了第四个孩子,刘交的身上。


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小十岁左右的弟弟。


这一位可不得了。


他从小就爱好读书,多才多艺,少时与鲁穆生、白生、申公接受浮丘伯的教导。


浮丘伯何等人也?


荀子的弟子!


浮丘伯的师兄弟基本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比如韩非,李斯,公孙尼,毛亨,陆贾,张苍。


能成为浮丘伯的弟子,足可以见刘交在学业上的成就。


在刘邦三个兄弟里。


刘交算是最出色的一个。


老大早亡,老二庸碌,唯有刘交思想与刘邦最接近,也深受刘邦的信任和宠爱。


刘邦在丰沛起义后,刘交跟随刘邦打天下,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和亲信。


入关之后,刘交受封文信君,跟随刘邦转战各地。


可以说,刘交为汉家天下的建立下汗马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


或许在刘老太公的心目中,有出息的孩子,大概就像是刘交这样,喜爱读书,为人谦逊有礼,胸怀远大志向,而不是刘邦这种,天天和一旁狐朋狗友到处厮混。


然而命运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奇妙,


那个喜欢整日厮混的孩子,最终成了整个天下的君主,为老刘家挣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家业。


基因的本质是为了遗传。


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基因本能的驱使之下。


比如官员会贪污,商人会不择手段的敛财,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繁育环境,让后代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是人的本性。


老刘夺了这天下后,通过历朝历代的繁衍,到最后大概有几千万的后代,保证了基因延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绝对的成功了。


据说现代姓刘的,几乎都是刘邦一脉后裔,很少有不是的。


刘煓见自己的儿子正在发呆,顿时皱起眉头,有些奇怪的问到:“怎么,你不愿意读书吗?”


苏澈这才回过了神,摇了摇头说:“当然不是,孩儿愿意读书!”


“那就好!”刘煓摸了摸苏澈的脑袋,语重心长的说:“老三啊,你要知道一个道理,只有读书识字,以后才能有大出息,咱们祖上本是秦国的降俘,就是因为会读书识字,才被从那群秦军中提拔,最终成了魏国的大夫。”


随后刘煓又絮絮叨叨的说起了祖上的故事。


这故事刘煓不止说了一次。


对刘老大说,对刘老二说,现在开始对刘老三说。


苏澈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耐心听完了刘煓的吹嘘。


在此之后,苏澈就有机会去读书了。


这个时代,商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交通上的便利,加大了交流,新兴的地主阶级壮大起来,野心也逐渐扩张。


相对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更加的不安定。


但不安定也给了更多人机会,底层平民更有可能翻身,士阶层空前活跃。


各种思想不断碰撞,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很多人都著书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状态。


在这时期,儒家、墨家、法家三家思想,脱颖而出。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三家都会尽可能的传业授道,教书育人,壮大自己的群体。


思想教育已经成了极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形态,从上至下,都有机会获得教育。


人们普遍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也就是这个时期开始,教育,已经带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刘煓也是希望自家的儿子能重铸祖上士大夫的荣光,才花了钱,找了关系,给儿子上了启蒙班。


《礼记·内则》中说:“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


在春秋战国时期,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启蒙,而七岁为始化之年,男孩和女孩开始区别教育。


十岁是就学之始,女子开始听姆教,男子开始离开父母,外出求学。


目前苏澈不过六岁,所谓上学,也不过是学习一些启蒙知识,识文断字,简单的数学,得等培养到了十岁的时候,才能外出求学。


当然。


是否要外出求学,还得看苏澈这段时间里的表现才行。


如果不能识文断字,无法计算,不展现出一定的聪慧,自然不可能被送出去求学。


这也是有要求的。


次日。


苏澈作为‘插班生’,来到了丰邑的启蒙学堂里。


这启蒙学堂里教授的多是平民的孩子。


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则是商贾之家。


至于贵族的孩子,是不可能在这里出现。


他们多有自己的私塾。


至于更尊贵的世子,则是有先生单对单进行教育。


这个班级里经常会有插班生进来,也经常会有没钱上课的学生提前退学。


进入和离开在这里稀松平常,所以苏澈即便作为插班生,依旧没什么人在意他。


苏澈默默的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这丰邑的启蒙学堂,大概相当于幼儿园?


不对,应该是小学。


幼儿园里可学不到什么知识。


这启蒙学堂,是真能学到东西的。


学堂之中,很多孩童身上布满了补丁,灰头土脸,看上去就像是营养不良的样子——可即便如此,他们的父母依旧花钱让他们来这里进行启蒙。


但可惜的是,这些孩童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将会是他们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此刻一个个要么神游天外,要么拿着玩具和伙伴瞎玩。


还有一些商贾之家的孩童,身上的衣裳没有什么补丁,也非常合体,他们则拿着更加精致的玩具,在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炫耀。


整个学堂的气氛相当松散,偶尔还有几个孩童捧着竹简,装模作样的看书,实际上根本认不得字。


不多时,学堂的先生走了进来。


启蒙先生很有威严,才一进来,玩闹的,神游天外的,炫耀玩具的,装模作样看书的,全都迅速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随后端坐在地,腰杆挺得笔直。


苏澈此刻正坐在靠后的位置上。


在他的身前放着一张简陋的案。


案上铺着一卷竹简。


上面是今天要教授的课程——《九九之术》。


所谓九九之术,也就是苏澈所熟知的乘法口诀表。


早在春秋,甚至上古时代,九九之术,就已经广泛地被人们利用着。


不过和现代的乘法口诀表略有不同的是,《九九之术》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而“九九”之名就是取口诀开头的两个字。


此外,《九九之术》不仅包含了相乘,还有“二半而一”的除法运算。


可以说,这《九九之术》算是最实用的数学基础教育了。


哪怕是掌握了最基本的《九九之术》,也能在生活之中获得相当的便利。


此刻启蒙先生要带着孩童们念《九九之术》。


“跟着我念,如果谁不念,就要抽打手心!”


启蒙先生一脸严肃的表情,手里拿着一根竹子,不断拍打着,在学堂里来回踱步。


所有学生都一脸认真,很显然没少挨过打。


“九九八十一!”


启蒙先生念了起来。


所有学生都磕磕巴巴的跟着读了起来。


“九九八十一!”


苏澈也不例外,跟着学堂里的学生一起读了起来,虽然这最基本的知识对他而言非常幼稚,但他并没有好高骛远,而是完全沉下心,让一切都从零开始。


随着这一堂课来到后半段,苏澈作为新生,自然被这启蒙先生‘照顾’了一番。


启蒙先生拍打着竹鞭,不怀好意的看着苏澈,微微笑着说道:“你,就是你,站起来把今天朗诵的九九之术背诵一遍!”


为了更好的建立威信,基本上每个孩童都会被这启蒙先生点名照顾。


如果背不出来,那就得抽手心惩罚一二了。


毕竟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嘛!


这话一出,学堂里的孩童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苏澈。


不少小孩甚至忍不住捂着嘴,开始偷偷的笑了起来。


又有新生要挨打咯!


苏澈听着这话,愣了一下,随后直接站了起来,一时间都有些无语了。


他大概明白先生的想法。


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有些无语。


这是……上小学也要装逼?


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苏澈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想低调啊。


奈何,实力不允许!


苏澈无奈的闭上了双眼,开始念了起来。


“九九八十一……”


很快,苏澈将九九之术从头念到尾,一字不差,念完之后,脸色平静如常,并没有丝毫得意,实在是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太过轻而易举,甚至都有点无聊了。


别说背一个九九之术,就算把《礼记》背下来,都不成问题,苏澈有过目不忘的天赋,这点小事对他而言,简直不要再简单,就算不动用天赋都没问题。


然而对于这些出生乡里的孩童而言却是不同,他们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一个九九之术,就能难得他们抓耳挠腮,要背上许久。


此刻苏澈才来上第一节课,便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


可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反差了。


那些孩童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即便是授课先生戴楚客都有些惊讶。


他意外的看着苏澈,奇怪的问着:“你此前接触过这九九之术?”


“没有,不过是我的记性比较好。”苏澈摇了摇头说道。


“这样啊。”戴楚客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很不错!坐下,继续听课吧!”


苏澈继续正坐,这一节数课很快结束了,第二节课仍旧是这戴楚客,他教授的是《礼记》,这是以这《礼记》为蓝图,教授学生们识文断字。


等到两节课结束后,今天的课程也就到此为止了。


在孩童们陆陆续续离开之后,苏澈思索片刻,并没有着急行动。


一上来就标新立异,为时太早,还需要再等一等。


想到这点,苏澈耐下了心。


如此以往,日复往日。


转眼之间,一月过去。


苏澈在启蒙学堂里表现优异,被启蒙先生戴楚客赞不绝口,甚至在丰邑的平民圈子里打出了小小的名气,这也让刘老太公格外得意,自己的儿子终于有一个出息了!


此后刘老太公炫耀门庭的时候,不仅可以炫耀那个做过大夫的祖先,还可以炫耀自己这个天才儿子。


这一天,授课结束后,苏澈拿着一卷竹简来到了先生戴楚客的居所。


对苏澈的到来,戴楚客有些意外。


对于自己这个天才学生,戴楚客是非常喜爱的。


“你来所为何事?”在招待入座之后,戴楚客好奇的问道。


“先生请看这个。”苏澈递上了手里的竹简。


戴楚客好奇的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顿时一愣:“这是……九九之术?”


“不对,是从一一如一开始的九九之术?”


“这个角度倒也新奇。”


“而且口诀的数量还增加了。”


“有点意思……”


戴楚客喃喃说着,刚开始还觉得有些意思,可看着看着,越发觉得不简单。


翻来覆去看了许久,戴楚客抬起头,很是好奇的问:“你这竹简从何而来?”


“是谁人给了你这本竹简?”


“这新的九九之术,很不简单!”


(本章完)